-
题名儿童重症百日咳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1
-
-
作者
曾军
欧婉杏
袁碧芬
王蔚盈
王舒茵
李淑华
-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
-
出处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0期6-9,共4页
-
基金
广州医科大学学科建设项目(02-410-2206067)。
-
文摘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百日咳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的126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混合感染患儿的病原体特征,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及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发热、气促、发绀、"鸡鸣"样回声、影像学异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湿啰音及混合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感染是重症百日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百日咳患儿常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现象,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原体为鼻病毒、腺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结论:重症百日咳患儿常同时合并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因此诊疗过程中应尽早明确混合感染病原体种类,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
关键词
儿童
百日咳
重症
混合感染
影响因素
-
Keywords
Children
Pertussis
Severe cases
Mixed inf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
-
分类号
R516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儿童发热门诊中常见急腹症的早期识别与诊治的探讨
- 2
-
-
作者
高健群
黄晓燕
马颖
练丽琴
-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部
-
出处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儿童发热门诊中常见急腹症的病因,对重型急腹症患儿进行早期识别,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发热门诊就诊的52例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儿童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发病率,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程度给予诊治,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急腹症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男女比例1.73∶1,常见病因为急性阑尾炎(18例,34.6%),急性肠梗阻(16例,30.8%),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例,17.3%),肠套叠(6例,11.5%),麦克尔憩室(3例,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基础疾病、剧烈腹痛、有反跳痛、有腹肌紧张以及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是重型急腹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可作为早期识别重型急腹症患儿的指标.针对不同病因的急腹症患儿,给予非手术治疗19例,外科手术治疗33例,5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在儿童发热门诊中,儿童的症状和体征是常见急腹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发生急腹症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基础疾病、剧烈腹痛、有反跳痛、有腹肌紧张以及CRP显著升高(>45 mg/L)可作为临床早期识别重型急腹症患儿的指标.
-
关键词
儿童
发热门诊
急腹症
早期识别
诊治措施
-
Keywords
Children
Fever clinic
Acute abdomen
Early ident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
分类号
R65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儿科ICU护士患儿死亡的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3
-
-
作者
叶丽彦
马敬香
春晓
温秀兰
陈秀春
-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部
-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442-2446,共5页
-
基金
2024年度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2024A010025)。
-
文摘
目的了解儿科ICU护士患儿死亡应对能力的现状,为开展儿科ICU护士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至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ICU护士174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3~46(29.27±6.22)岁;工龄0~28(6.72±6.70)年。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死亡应对能力量表(CDS)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护士面临患儿死亡的应对能力及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169名护士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儿科ICU护士CDS中的8个维度各条目平均得分从高到低排序:生命省察能力(3.63±0.98)分、濒死处理能力(3.57±0.61)分、谈论他人死亡能力(3.54±0.60)分、死亡接受能力(3.16±1.10)分、处理哀伤能力(3.16±0.57)分、处理葬礼能力(3.12±1.05)分、死亡思考表达能力(3.04±0.68)分、谈论自己死亡能力(2.91±0.77)分。不同年龄、婚姻、宗教、工龄护士谈论他人死亡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过生死教育的护士处理丧礼能力得分[(6.39±2.12)分]高于没有接受过生死教育的护士[(5.4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需关注儿科ICU护士患儿死亡的应对能力水平,采取多举措普及正确的死亡观和死亡教育课程,创建外在心理支持系统支援护士,全面提高儿科ICU护士的死亡应对能力。
-
关键词
儿科
ICU
护士
患儿死亡
应对
调查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