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游乐卿 沈爱萍 +2 位作者 胡中伟 詹远京 雷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34-2839,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0日期间,收治的278例COVID-19患者作为野生株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变异株感染者中,普通型居多,重型及危重型13例(11%),发病转重症时间方面,变异株组要短于野生株组(P <0.05)。咽部不适、嗅觉减退患者的比例变异株组要多于野生株组(均P <0.05)。变异株患者以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下降人数要多于野生株组(P <0.05)。变异株组患者CT首次阳性时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与野生株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仍以普通型为主,重症率未见上升,但转重症时间缩短,合并多器官损害的情况与野生株感染患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毒株 野生株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广州与西双版纳输入性登革病毒溯源与进化变异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雨娟 徐玉洁 +10 位作者 蒋梦玲 张楚瑜 李丽华 曾芬 杨淑娟 马得宏 盘美芳 李凌华 王建 谭行华 李锋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目的研究2023年广州和西双版纳输入性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输入来源和进化变异。方法使用扩增子测序方法对14例来自广州登革热病例和66例来自西双版纳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进行测序,并根据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 目的研究2023年广州和西双版纳输入性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输入来源和进化变异。方法使用扩增子测序方法对14例来自广州登革热病例和66例来自西双版纳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进行测序,并根据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广州DENV-Ⅰ可溯源至缅甸,DENV-Ⅱ可溯源至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西双版纳DENV-Ⅰ可溯源至缅甸和泰国,DENV-Ⅱ可溯源至泰国。与参考序列相比,所得80条序列中平均每条序列约700个核苷酸突变,其中约10%为错义突变。值得注意的是,C蛋白和非结构蛋白2A(non-structural protein 2A,NS2A)突变频率高于其它区域。在结构蛋白中,广州DENV毒株C蛋白和E蛋白错义突变率均显著低于西双版纳,prM蛋白错义突变率显著高于西双版纳;在非结构蛋白中,广州毒株NS1、NS2A和NS5蛋白错义突变率均显著高于西双版纳,NS3蛋白错义突变率显著低于西双版纳。结论2023年广州地区输入性DENV来源于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西双版纳地区输入性DENV来源于缅甸和泰国。广州DENV毒株错义突变主要发生在非结构蛋白,而西双版纳DENV毒株错义突变主要发生在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溯源 突变 广州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科护士道德困境与护理组织氛围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福珍 李秋萍 周闻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感染科护士道德困境与护理组织氛围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者于2020年6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8所医院的286名感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与护理组织... 目的调查了解感染科护士道德困境与护理组织氛围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者于2020年6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8所医院的286名感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与护理组织氛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感染科护士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得分为(53.53±29.60)分;护理组织氛围量表总的条目均分为(3.41±0.47)分;感染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护理组织氛围呈负相关(P<0.01)。结论感染科护士的护理组织氛围与道德困境均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感染科护士的工作氛围,降低其道德困境水平,从而稳定感染科护士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护士 道德困境 护理组织气氛感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相关评估指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童裕维 蔡水江 +3 位作者 谢志伟 李粤平 蔡卫平 雷春亮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2期133-135,159,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重型组(40例)和普通型组(41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结果危重型组和重型组年龄分别为(64.2±13.2)岁和(60.0±13.0)岁,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的(50.0±16.5)岁(P均<0.05)。重型组AST、LDH及危重型组CK升高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其中LDH绝大多数为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心脏指标异常多见于危重型组和重型组,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LDH升高最多见,但程度较轻,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电图 危重型 重型 普通型 年龄 基础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一体化护理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睡眠状态与生命质量 被引量:6
5
作者 邱云云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一体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呼吸衰竭患者睡眠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7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一体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呼吸衰竭患者睡眠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7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一体化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BODE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干预期间并发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6MWT、HAMD、HAMA、BODE、ADL、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A、BODE指数、PSQI、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6MW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5.71%vs 25.7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3,P<0.05)。结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人性化理念 一体化护理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国明 何溪 +2 位作者 刘昶权 潘越峻 黄进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3例确诊为HFRS患者临床病历的流行病学资料、临...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3例确诊为HFRS患者临床病历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等。结果:53例HFRS患者居住广州,男女比为4.3∶1.0(43∶10),年龄为(42.54±13.90)岁。HFRS全年散发,23例流行病学史清晰,其居所或工作场所有老鼠出没。入院当天临床症状中发热症状最多见,占98.1%,47例出现肌痛、头痛、腰痛、眼眶痛,17例出现局部皮肤黏膜充血潮红,具有典型"三红三痛"临床表现病例仅为1例,占1.9%。实验室检查:血小板降低为44例(83.0%);肌酐升高为33例(62.3%);尿蛋白阳性为41例(77.4%);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31例(58.5%)。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占35例(66.1%)。首诊误诊病例共13例,误诊率24.5%。结论:HFRS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少,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易误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特征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区静怡 陈万山 +5 位作者 陈美君 赵令斋 李凌华 彭亮 梁烂 石亚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8-1245,共8页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命名为UE210113,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用于开展研究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及Δpk1-C的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UE210113相比,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Z=-2.121,P<0.05;Z=-2.236,P<0.05;Z=-2.236,P<0.05;Z=-2.121,P<0.05),Δpk1-C的药敏性恢复与UE210113一致(Z=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结果显示,Δpk1中编码ESBLs基因bla_(TEM)和bla_(CTX-M-14)表达量较UE210113明显下调,但在Δpk1-C未恢复表达;外膜蛋白基因omp F在Δpk1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omp A、omp C则表达下调,主动外排系统基因tol C、mdt A和mdt G在Δpk1中的表达相对下调,外膜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在Δpk1-C均能恢复表达。综上,ppk1基因的缺失影响了ESBLs-UPEC的外膜蛋白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蛋白基因的表达,使ESBLs-UPEC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k1基因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及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令斋 张璐 +4 位作者 洪文昕 邱爽 冯嘉敏 谭行华 张复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8-703,共6页
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 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ViPR网站下载部分代表性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病毒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为3个血清型共流行,其中登革1型占比80.35%,2型占比12.97%,3型占比6.68%;3个血清型之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重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登革1型分离株属于基因Ⅰ型,来源上有两个分支,与柬埔寨来源毒株亲缘关系近;登革2型分离株为Cosmopolitan型,与东南亚流行株亲缘关系近;登革3型分离株属于基因Ⅲ型,与印度病毒株在同一分支。结论2019年广州登革病毒为1、2和3三个血清型共流行,每一个血清型病毒分属同一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病毒全基因组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艾滋病自费药物抗病毒治疗现状研究
9
作者 刘聪 陈丽娟 +3 位作者 杜佩珊 张楠祥 蔡卫平 李凌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1-375,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抗病毒治疗(ART)HIV感染者人群的自费药物服药现状,为个性化的患者随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广州地区艾滋病门诊接受自费ART治疗的290例HIV感染者的信息,对人口学特征、感染情况、自费药物...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抗病毒治疗(ART)HIV感染者人群的自费药物服药现状,为个性化的患者随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广州地区艾滋病门诊接受自费ART治疗的290例HIV感染者的信息,对人口学特征、感染情况、自费药物相关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特征差异。结果290例HIV感染者中,以男性为主(269例,92.76%),年龄为(37.56±12.85)岁。因各种原因将国产免费药物改为自费药物的经治患者169例,初治使用自费药物患者121例。使用自费药物原因、CD4+T淋巴细胞水平、确诊到自费ART年限、计划使用自费药物时长、愿意定期复诊在初治组与经治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79、35.99、110.29、20.38和5.82,P=0.019、<0.001、<0.001、<0.001和=0.016)。经治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8.93%(32/169),低于初治患者(χ^(2)=5.33,P=0.021)。结论初治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的患者更倾向选择自费药物。不同治疗阶段患者选用自费药物的关注点不同,初治患者应重点关注心理状况及使用药物的可持续性,而经治患者侧重于关注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转录病毒药 HIV感染 自费药物 随访 依从性 持续性
原文传递
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7 位作者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钟南山 王贵强 李时悦 唐小平 王明贵 杨子峰 郑劲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12-1824,共13页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无针对特殊人群的具体用药推荐。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介绍,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 小分子药物 早期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作为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令斋 洪文昕 +3 位作者 邱爽 王建 谭行华 张复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783,共6页
目的对普通登革热(DF)和重症登革热(SD)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差异比较,筛选能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的细胞因子,探讨免疫应答强度与S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Luminex技术检测2014年6—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 目的对普通登革热(DF)和重症登革热(SD)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差异比较,筛选能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的细胞因子,探讨免疫应答强度与S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Luminex技术检测2014年6—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120例登革热确诊患者(77例DF和43例SD患者)在急性期、退热期和恢复期的血浆中19种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定的19种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IL-8、IL-10、IL-15、IL-17A、IFN-α2、IP-10、MCP-1、RANTES、GRO-α、PDGF-AA、PDGF-AB/BB、MIF、VEGF、sVCAM-1、sICAM-1、sFas及sFasL。应用荧光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并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NF-α、IL-6、IL-8、IL-10、IL-15、IFN-α2、IP-10、MCP-1和sVCAM-1水平在登革热患者中升高,而RANTES、GRO-α和PDGF水平降低;IL-17A、MIF、VEGF、sICAM-1、sFas及sFasL水平无变化。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发病早期(第2~5天)的SD患者中显著高于D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6~10天,TNF-α、IL-6、IL-8、IL-10、IL-15、PDGF、RANTES、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DF和SD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与IL-15水平呈中等程度相关,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仅弱相关或无相关。结论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可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SD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 细胞因子 预警指征
原文传递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迎春 林梓梁 +3 位作者 李凌华 蔡卫平 潘能浪 陈谐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 CN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艾...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 CN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CNM患者, 分为VPS组和常规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脑膜炎相关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隐球菌培养结果, 以及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等资料, 比较2组患者治疗6周和48周时的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66例艾滋病合并CNM患者中, VPS组26例, 年龄为(35.7±11.9)岁, 11例(42.3%)入院时脑脊液压力>330 mmH2O(1 mmH2O=0.009 8 kPa), 25例(96.2%)墨汁染色阳性, 20例(76.9%)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阳性;常规治疗组40例, 年龄为(38.9±12.9)岁, 15例(37.5%)脑脊液压力>330 mmH2O, 32例(80.0%)墨汁染色阳性, 31例(77.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阳性, 两组患者年龄、脑脊液压力>330 mmH2O者所占比例、墨汁染色阳性率、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χ^(2)=0.15、3.49、0.00, 均P>0.05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真菌治疗、降颅压、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VPS组内科保守治疗欠佳后行VPS。治疗6周时, VPS组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率为57.7%(15/26), 部分缓解率为73.1%(19/26), 分别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1.0%(9/29)和47.5%(19/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22, 均P<0.050)。治疗48周时, VPS组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率为92.3%(24/26), 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率为100.0%(20/20), 完全缓解率为46.2%(12/26), 分别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7.9%(11/29)、67.7%(21/31)和20.0%(8/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8.03、5.10, 均P<0.050)。VPS组完全或部分缓解者22例, 无效4例, 无一例死亡;常规治疗组完全或部分缓解者23例, 无效12例, 死亡5例, VPS组无效或死亡患者比例为15.4%(4/26), 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2.5%(1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 P=0.021)。结论艾滋病合并CNM患者行VPS能够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降低治疗无效或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室-腹膜分流术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疗效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圆方 张欣 +1 位作者 张复春 朱立国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NS1抗原、IgM抗体及核酸等检测方法判定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的效果,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26份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样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体,采用荧光RT-PCR法进行登革病毒核酸分型检测。... 目的探讨NS1抗原、IgM抗体及核酸等检测方法判定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的效果,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26份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样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体,采用荧光RT-PCR法进行登革病毒核酸分型检测。结果NS1抗原检测与荧光RT-PCR检测结果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优于IgM抗体检测。两种NS1抗原之间,两种IgM抗体之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9年广东与江苏两地登革热疫情以1型登革病毒初次感染为主。结论三种方法的综合比较表明胶体金法NS1抗原检测检测结果与荧光RT-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简便经济,优于另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登革热临床早期检测及大规模流行病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NS1抗原 胶体金 荧光RT-PCR 临床诊断病例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体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赵令斋 冯嘉敏 +2 位作者 李凌华 洪文昕 张复春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基于国内已上市的四家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分析患者抗体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了解患者免疫应答情况及胶体金试剂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应... 目的基于国内已上市的四家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分析患者抗体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了解患者免疫应答情况及胶体金试剂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应用国内已上市的四家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2020年1月21日—4月1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60例(其中48例轻症,12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290份血浆标本,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析评判4种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的临床诊断性能。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抗体阳性率在发病早期有随病程延长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发病第1周内患者的阳性率为19.23%~34.62%,第2周和第3周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7%~68.18%和83.05%~98.31%。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4周达到峰值,之后第5~6周后表现出下降趋势,至第9周显著下降。但IgG抗体阳性率在两个月的观察期内没有显著降低;轻症和重症患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家试剂对60例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78.33%~91.67%;最高和最低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结论胶体金法抗体试剂检测新冠肺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早期较低,晚期升高;抗体阳性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不同的试剂检测灵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胶体金法 抗体 动态变化 血清学诊断 疾病严重性
原文传递
SARS-CoV-2 S蛋白和N蛋白特异性IgM和 IgG抗体动态变化研究
15
作者 赵令斋 伍妙梨 +4 位作者 冯嘉敏 李凌华 洪文昕 丛峰 张复春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38-443,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蛋白)和刺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蛋白)的IgM和IgG抗体动态变化,了解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g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蛋白)和刺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蛋白)的IgM和IgG抗体动态变化,了解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g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免疫反应情况,为抗体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应用N蛋白和S蛋白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免疫荧光层析法试剂盒检测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4月1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60例(其中48例轻症,12例重症)COVID-19患者发病9周内的290份系列血浆标本,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结果 S蛋白抗体荧光定量值随病程呈明显的涨消过程(IgM:27.32~110.10 TU/ml;IgG:56.85~135.00 TU/ml), N蛋白抗体无明显波动,S蛋白抗体定量值在2~7周显著高于N蛋白;抗体阳性率在发病早期随病程逐渐上升,N蛋白IgM和IgG抗体从第1周的12.50%分别升至第4周的峰值51.72%和86.21%;S蛋白IgM和IgG抗体分别从第1周的25.00%和14.58%升至第4周的100.00%,之后开始下降;S蛋白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2~8周高于N蛋白,IgG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2、3、4、6和7周高于N蛋白;重症患者第3周N蛋白IgG抗体阳性率(100.00%)高于轻症患者(59.52%)(χ^(2)=9.67,P=0.001 9);第2周S蛋白IgG抗体阳性率(80.00%)也高于轻症患者(46.58%)(χ^(2)=5.57,P=0.018 2)。结论 SARS-CoV-2 S蛋白比N蛋白诱导更高强度的抗体应答,抗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衣壳蛋白 刺突蛋白 抗体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辉 汪勇 +1 位作者 许飞龙 刘立志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预后
原文传递
FibroScan监测肝硬度在艾滋病合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斌 刘长珠 +5 位作者 张舒眉 李海玲 植剑芳 许飞龙 蔡卫平 凌洲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76-979,1015,共5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监测肝硬度值与艾滋病(AIDS)合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60例AIDS合并CHC患者,依据抗HCV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分为有应答组(n... 目的探讨FibroScan监测肝硬度值与艾滋病(AIDS)合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60例AIDS合并CHC患者,依据抗HCV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分为有应答组(n=50)、无应答组(n=1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CP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肝硬度值,分析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探讨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影响因素,分析肝硬度值对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应答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HCV RNA、AST、ALT与CⅣ、CPⅢ、LN、HA、肝硬度值均高于有应答组,A/G比值低于有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肝硬度值与血清CⅣ、CPⅢ、LN、H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HCV RNA、LN、HA、肝硬度值均为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肝硬度值预测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治疗效果为无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当治疗前肝硬度值取截断值14.46 kPa时,其预测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2.00%。结论FibroScan监测AIDS合并CHC患者肝硬度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且能辅助临床预测抗HCV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FIBROSCAN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