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与家属焦虑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皛磊 傅君舟 +2 位作者 梁波 沈文清 黄丽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1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状态与社会支持度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患者及其相应主要家庭照顾者85组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状态与社会支持度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患者及其相应主要家庭照顾者85组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MHD患者焦虑状态,根据SAS标准分是否≥50将MHD患者分为焦虑组36例与非焦虑组46例,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定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社会支持度,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对应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状态,统计分析MHD患者焦虑与其社会支持度以及对应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SAS得分(45.71±8.09)分,焦虑发生率为43.9%;对应主要家庭照顾者SAS得分为(43.67±7.71)分,焦虑发生率为39.5%;SDS得分为(41.17±6.68)分,抑郁发生率为14.6%,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得分(均P<0.001)。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患者在SSRS(包括社会总支持分及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得分和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MHD患者焦虑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高于正常人群,社会支持度低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存在焦虑/抑郁的MHD患者焦虑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家庭照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红 徐邦牢 +5 位作者 杨惠宽 陈斌 张婷 吴斌 唐露丹 胡晓琳 《现代医院》 2018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通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其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确诊EDP为实验组29例,收集健康对照... 目的通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其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确诊EDP为实验组29例,收集健康对照组21例,应用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HPA-3和GPⅢa HPA-6基因表型,应用2检验统计各基因多态性频率在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1.0%、48.3%和20.7%,对照组分别是14.3%、52.4%和33.3%,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GPⅢa HPA-6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C/C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6.9%和93.1%,对照组分别是19.0%和81.0%,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GPⅢa HPA-6基因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4%、55.2%和41.4%,对照组分别是14.3%、23.8%和61.9%,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纯合子基因型(A/A和G/G)与杂合子基因型A/G频率分别是44.8%和55.2%,对照组分别是76.2%和23.8%,杂合基因型A/G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7,P<0.05)。结论 GPⅡb HPA-3和GPⅢa HPA-6不同基因表型在EDP患者与对照组两组间的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膜糖蛋白GPⅢa HPA-6 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杂合基因型A/G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为后继探讨EDP遗传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基因多态性 HPA-3 HPA-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行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宇 黄迪 +3 位作者 翁杰锋 张帅 刘硕 古维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1-966,共6页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目前肝源的匮乏,已远不能满足等待肝移植患者的需要。运用高龄(≥60岁)供肝移植能够部分缓解供肝短缺,但仍存在争议。笔者从高龄肝脏的变化特点、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目前肝源的匮乏,已远不能满足等待肝移植患者的需要。运用高龄(≥60岁)供肝移植能够部分缓解供肝短缺,但仍存在争议。笔者从高龄肝脏的变化特点、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和高龄供肝移植的可行性3个方面作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高龄供者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