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近3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慧东 陈沅然 +1 位作者 罗国彪 聂玉强 《肝脏》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近3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已明确诊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98例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特征及病凶。结果 698例...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近3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已明确诊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98例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特征及病凶。结果 698例患者中,男581例,占83.24%,女117例,占16.76%,男:女=4.97:1。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88±11.58)岁。其中,24~38岁71例,占10.17%,男64例,女7例;39~53岁216例,占30.95%,男181例,女35例;54~68岁268例,占38.40%,男21 2例,女56例;69~81岁143例,占20.49%,男124例,女19例。发病率男>女(P<0.05);39~68岁(中、老年)为高发年龄段,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春季(3~5月)发病患者21 5例,占30.80%;夏季(6~8月)发病患者78例,占1 1.17%;秋季(9~1 1月)发病患者130例,占18.62%;冬季(12~2月)发病患者275例,占39.40%。春、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P<0.05);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412例,占59.03%;以黑便为首发症状者168例,占24.07%;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者1 18例,占16.91%。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明显高于以黑便和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者(P<0.05)。乙型肝炎521例,占74.64%;酒精性肝硬化1 12例,占16.05%;丙型肝炎27例,占3.87%;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8例,与2,58%;药物性肝硬化13例,占1.86%;隐源性肝硬化7例,占1.00%。结果显示,乙型肝炎为肝硬化首要病因,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中,男>女,39~68岁(中、老年)为高发年龄段;春、冬季好发;首发症状多为呕血;乙型肝炎为肝硬化首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发病特征 病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红丽 周永健 +2 位作者 郑啼婴 聂玉强 杜艳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2周后收集血、肝脏及盲肠黏膜等标本,检测血脂...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2周后收集血、肝脏及盲肠黏膜等标本,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行HE染色明确肝组织病变程度,提取盲肠黏膜组织DNA行16S rDNA高通量Illumina测序检测肠道微生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LDL-C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正常组的sobs、chao、ace、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菌门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下降(2.192±0.144 vs 1.543±0.250,P=0.034),而疣微菌门的比例显著增加(0.088±0.016 vs 0.254±0.056,P=0.003);在菌属水平上,模型组乳杆菌属比正常组明显下降(0.683±0.207 vs 2.908±0.841,P=0.025)。结论肠道菌群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贝 贾林 +4 位作者 蔡厚达 谢海丽 陈冬云 江舒曼 徐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 比较广州中心城区和农村社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其伴发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以“是否曾发生癔球症症状”为主要调查指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远景街道和南沙村镇人口中18岁及以上长住居民的癔球症症状(GETS)及焦虑... 目的 比较广州中心城区和农村社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其伴发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以“是否曾发生癔球症症状”为主要调查指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远景街道和南沙村镇人口中18岁及以上长住居民的癔球症症状(GETS)及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癔球症终生患病率为21.46%,城区人群患病率(26.48%)显著高于农村人群(16.41%,x2=45.18,P<0.05);男女终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城市癔球症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农村癔球症患者(48.80%vs 33.94%,x2=4.35,P<0.05;40.47%vs25.69%,x2=4.76,P<0.05; 35.71% vs 21.10%,x2=5.09,P<0.05);(3)癔球症患者GETS与SAS焦虑评分(r=0.234,P=0.002)、SDS抑郁评分(r=0.258,P<0.05)呈正相关.结论 癔球症在广州人群中并不罕见,常合并其他胃肠道症状,其患病率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EOC-15006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球症 终生患病率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补救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卫斌 容海鹰 +3 位作者 沙卫红 聂玉强 朱雅丽 张明 《胃肠病学》 201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背景: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导致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逐渐降低,首次根除失败后,再次根除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补救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Hp的补救治疗疗效。方法:192例经标准三联疗... 背景: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导致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逐渐降低,首次根除失败后,再次根除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补救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Hp的补救治疗疗效。方法:192例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兰索拉唑片30 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左氧氟沙星片200 mg,bid,疗程14 d;B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片600 mg,bid,疗程14 d;C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tid,服用14 d后给予A组治疗方案,疗程14 d;D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tid,疗程14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77例(92.2%)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D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87.5%(42/48)、83.3%(40/48)、97.9%(47/48)和100%,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C、D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分别为60.4%、68.8%、81.3%和83.3%,C、D组显著高于A组(χ~2=5.042,P=0.045;χ~2=6.235,P=0.013);按方案(PP)根除率分别为69.0%、82.5%、83.0%和8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味觉异常、腹胀、厌食等。A、B、C、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2%、95.8%、29.2%和22.9%,C、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可显著降低传统三联和四联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根除Hp补救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氧氟沙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对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及其靶基因Atg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艺 聂玉强 +1 位作者 林泳 杜艳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miR-181a及其靶基因Atg5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BGC-82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SE-1),收集30例胃癌血清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 目的研究miR-181a及其靶基因Atg5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BGC-82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SE-1),收集30例胃癌血清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以30名正常人血清标本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清、细胞株、组织中miR-181a及细胞株、组织中Atg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细胞株、组织、血液中miR-181a的表达较正常细胞、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人血清明显升高(P<0.05);Atg5 mRNA相对表达量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均分别低于正常胃黏膜细胞株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1a与Atg5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81a在胃癌细胞株、胃癌组织和血清中显著高表达,提示其有望成为潜在的胃癌标志物。Atg5在胃癌中低表达并与miR-181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miR-181a在胃癌中的潜在作用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81a Atg5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靶向抑制CDCA5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墅圳 聂玉强 +2 位作者 杜艳蕾 徐言 沈桂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优化siRNA转染条件,将3条靶向抑制CDCA5基因的siRNA载体片段(序列1、2和3)分别高效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A、B和C组),...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优化siRNA转染条件,将3条靶向抑制CDCA5基因的siRNA载体片段(序列1、2和3)分别高效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A、B和C组),并设阴性对照组(NC组)及空白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72h各组CDCA5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24、48、72、96、120h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h的凋亡情况。结果 A、B和C组的CDCA5蛋白水平均低于NC组和空白组(P<0.05),其中B组的表达率最低,抑制率最高,达89.3%,故选择序列2进行后续实验。自转染48h起,B组的相对增殖率均低于NC组和空白组(P<0.05);B组转染72h的相对增殖率为(66.58±2.58)%,均低于其他观察时间点(P<0.05)。B组转染48h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7.43±2.31)%和(22.37±2.21)%,均高于NC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通过siRNA能够降低HepG2细胞的CDCA5表达水平,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肝癌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益生菌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卫斌 容海鹰 +5 位作者 沙卫红 聂玉强 杨元生 李锐清 朱雅丽 张明 《广州医药》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新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342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A组(三联疗法)、B组(含铋剂四联疗法)及C组(含益生菌四联疗... 目的探讨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新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342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A组(三联疗法)、B组(含铋剂四联疗法)及C组(含益生菌四联疗法),疗程均2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00例(87.72%)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及C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85.71%(96/112)、82.50%(99/120)和95.45%(105/110),C组显著高于A及B组(P<0.05)。在胃溃疡Hp根除率比较中,按意愿(方案)分析,A、B及C组疗法的Hp根除率分别为64.71%(75.86%)、71.43%(85.71%)及84.38%(87.1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除率比较中,按意愿(ITT)分析,C组(85.90%)明显高于A组(62.82%)及B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3,P=0.001;χ2=4.650,P=0.031);按方案(PP)分析,B组(87.50%)与C组(90.54%)明显高于A组(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P=0.039;χ2=7.304,P=0.007),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中,便秘、味觉异常及腹胀的发生率,含益生菌疗法组明显少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新四联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传统三联及四联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XA11-A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健伟 李鹰飞 +2 位作者 徐豪明 李瑜元 聂玉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HOXA11-AS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HOXA11-AS的表达量;核质分离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胞核与胞质中HOXA11-AS的分布量...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HOXA11-AS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HOXA11-AS的表达量;核质分离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胞核与胞质中HOXA11-AS的分布量,明确HOXA11-AS的亚细胞定位;用慢病毒构建HOXA11-AS过表达质粒,筛选稳转株进行细胞功能学实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HOXA11-AS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的表达量升高(P<0.05);核质分离实验表明,HOXA11-AS在胃癌细胞胞质的分布量高于细胞核(P<0.05);过表达lncRNA HOXA11-AS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P<0.05),抑制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结论 HOXA11-AS在胃癌中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肿瘤细胞行为,可作为胃癌治疗的候选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 胃癌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调控脂代谢通路的基因组靶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琪 聂玉强 李瑜元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基因组靶点特征及其下游通路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只,分别给予维甲酸15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测定血脂,并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测序和定量PCR比... 目的探讨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基因组靶点特征及其下游通路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只,分别给予维甲酸15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测定血脂,并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测序和定量PCR比较RXRα靶基因谱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脏RXRα的基因组靶点和靶基因数均较对照组增加,以转录起始区靶点增幅最大(约58%)。RXRα的下游通路包括氧化还原、脂肪酸代谢和脂质转运等。观察组脂代谢相关靶基因中约48%(11/23)显著下调,22%(5/23)上调。结论肝脏RXRα及其下游通路是介导维甲酸调控脂代谢通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甲酸受体α 脂代谢 核受体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莱特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剑锋 林纯旋 +2 位作者 李正发 林晓纯 王心旺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4,共5页
目的评价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相同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目的评价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相同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研究,共6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莱特联合化疗组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Karnofsky评分总有效率、疼痛总缓解率均优于单独化疗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康莱特联合化疗组与单独化疗组相比,能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变化(包括肝功能受损、异常)以及腹泻等情况的发生;但只有白细胞减少和腹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相比,不仅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Karnofsky评分总有效率、疼痛总缓解率,还能降低白细胞的减少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化疗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饮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康 聂玉强 《胃肠病学》 2016年第7期436-438,共3页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受饮食因素影响。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而微生物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可影响宿主生理功能。因此,肠道微生态与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饮食的关系作...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受饮食因素影响。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而微生物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可影响宿主生理功能。因此,肠道微生态与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饮食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饮食 微生物群落 肠杆菌科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癔球症的综合疗效、副反应及其耗费 被引量:3
13
作者 游乐卿 刘静 贾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0期3104-3108,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米替林(AMT)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药物耗费和起效时间.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癔球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泮托拉唑40 mg,每天一次)和AMT组16例(AMT 25 mg,每晚顿服),疗程...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米替林(AMT)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药物耗费和起效时间.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癔球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泮托拉唑40 mg,每天一次)和AMT组16例(AMT 25 mg,每晚顿服),疗程4周.以癔球症症状量表(GETS)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服药前及服药后3天、10天和4周各评估一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健康调查量表(SF-36)为疗效次级指标,在治疗前、服药4周后各测评一次.同时记录副反应和药物起效时间.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了研究,AMT组的有效率为75.0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35.71%.服药3天后,AMT组的GET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3.69±1.14)VS(5.64±1.28)],4周后AMT组GETS和PSQI均显著优于常规组[(1.25±1.84)VS(3.79±2.33),(4.19±2.07)VS(8.50±4.97)],均P< 0.05.AMT组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的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AMT组的药物费用也显著低于常规组.口干、嗜睡、便秘为AMT组的主要副反应,但治疗1~2周后均明显减轻,患者基本都可耐受.结论 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癔球症是一项安全、有效和低耗的疗法.本研究属于老药新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医疗耗费和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癔球症 疗效 副反应 耗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飚 李瑜元 +4 位作者 吴琼 平丽 邝敬谊 黄耀星 黎庆宁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伊托必利150 mg半小时后。服用聚乙二醇: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伊托必利150 mg半小时后。服用聚乙二醇: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大便次数、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短于对照组(P<O.05);而两组间排便次数和肠道气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能安全、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度,缩短首次大便时间和大便清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托必利 聚乙二醇 结肠镜 肠道准备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瑜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2355-2362,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俗称脂肪肝,临床常见,患病率持续上升,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近年,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应用,胃肠道微生态研究取得进展,已证实微生态失调(包括胃肠道菌群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俗称脂肪肝,临床常见,患病率持续上升,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近年,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应用,胃肠道微生态研究取得进展,已证实微生态失调(包括胃肠道菌群改变,细菌移位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和NAFLD发病相关,肠道微生态失调除了破坏肠黏膜屏障外,更主要是通过"肠-肝轴"令细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肝脏,经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通路激活肝脏免疫系统,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诱发肝脏炎症,导致,NAFLD.应用微生态制剂、抗生素及粪菌移-植等方法取得一定疗效,为NAFLD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胃肠道 微生态 肠-肝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味消症汤联合香菇多糖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琼 谢飚 +5 位作者 聂玉强 平丽 黄耀星 周妙英 王婧 张映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九味消症汤联合香菇多糖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香菇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 目的:探讨九味消症汤联合香菇多糖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香菇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行为状态评分(卡诺夫斯基评分,Karnofsky),中医症状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香菇多糖组及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治疗后卡诺夫斯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消症汤联合香菇多糖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消症汤 香菇多糖 胃癌 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Nur77缺失促进肝再生早期肝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琪 聂玉强 周永健 《广州医药》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核受体Nur77对肝再生早期肝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过程的影响。方法用肝大部分切除术诱导肝再生,对比Nur77基因敲除型(knockout,KO)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术后肝脏体重比,用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再生肝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蛋... 目的研究核受体Nur77对肝再生早期肝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过程的影响。方法用肝大部分切除术诱导肝再生,对比Nur77基因敲除型(knockout,KO)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术后肝脏体重比,用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再生肝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蛋白D1、Nur77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结果PHx术后36小时和72小时KO组肝脏体重比值均高于WT组(2.69±0.22 VS.2.48±0.15,4.10±0.46 VS.3.47±0.12,P<0.05)。与WT组相比,KO组肝脏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Ki67抗原均被提前上调。PHx术后1小时Nur77基因的mRNA水平约为术前的23倍,其下游基因PAI-1在WT组肝脏1小时和3小时的mRNA水平均高于KO组(48.34±7.43 VS.19.21±8.59,P<0.05;67.41±8.94 VS.27.83±5.62;P<0.01)。结论 Nur77是肝再生早期应答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1以及PAI-1等基因表达影响肝再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Nur77 核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X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研究
18
作者 刘超 冯志强 +5 位作者 黎庆宁 陈墅圳 李鹰飞 叶敏 聂玉强 王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TMX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结直肠癌的的石蜡标本及切缘组织各33例,将肿瘤组织和对应的切缘正常组织放置于同一张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IPP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TMX基因在结直肠... 目的探讨TMX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结直肠癌的的石蜡标本及切缘组织各33例,将肿瘤组织和对应的切缘正常组织放置于同一张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IPP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TMX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及手术切缘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这两组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 TMX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切缘(0.142±0.038 VS 0.210±0.037,P<0.0001)。结论 TMX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癌旁组织,提示TMX基因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X基因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脂肪变性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的去甲基化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丹 周永健 +2 位作者 李瑜元 杜艳蕾 聂玉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油酸诱导的大鼠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株(BRL)分为4组:正常组以同体积的DMSO处理96 h;模型组、姜黄素组、5-氮杂-2'-脱氧胞苷(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油酸诱导的大鼠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株(BRL)分为4组:正常组以同体积的DMSO处理96 h;模型组、姜黄素组、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组均采用15μg/mL油酸处理48 h,建立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然后,模型组再用油酸诱导48 h,姜黄素组用10μmol/L姜黄素+油酸干预48 h,5-Aza-CdR组用5.0μmol/L 5-Aza-CdR+油酸干预48 h。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ALT、AST、TG、TC及细胞内TG、TC含量,用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内脂肪变程度,RT-PCR检测PPAR-αmRNA表达,焦磷酸测序法分析PPAR-α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模型组上清液ALT、AST、TG、TC及细胞内TG、TC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PPAR-α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378、-375、-373 CpG位点的甲基化率显著升高(P<0.05,P<0.01)。姜黄素组上清液ALT、AST、TG、TC及细胞内TG、TC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油红O染色细胞内脂滴减少甚至消失,PPA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378、-375、-373CpG位点的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5-Aza-CdR组PPA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378、-375、-373 CpG的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5,P<0.01),但与姜黄素组相比,两者的去甲基化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378 CpG的甲基化率与PPAR-α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3,P=0.026)。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降低PPAR-α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率,促进PPAR-αmRNA表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模型的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DNA甲基化 姜黄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志威 聂玉强 +1 位作者 杜艳蕾 冯志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84-2788,共5页
目的探讨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预测其上游调控基因。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7对和50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L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 目的探讨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预测其上游调控基因。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7对和50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L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LCAM的调控基因。结果胃癌组织中ALCAM的mRNA和胞膜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LCAM可能为miR-9、miR-192、miR-215的靶基因。结论 ALCAM的mRNA及胞膜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ALCAM在胃癌的高表达可能与微小RNA调控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 胃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微小RNA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