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阻肺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莫秋弟 谢栩硕 +3 位作者 郑志伟 罗丽红 谭桂燕 何梦璋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167例的COPD相关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未感染组(8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67例COPD相关PH患者中85例并发肺部感染,占比5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吸烟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Ⅲ、Ⅳ级)、重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动脉收缩压(PASP)、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体重指数(BMI)、人血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NYHA(Ⅱ、Ⅲ、Ⅳ)级、重症、BNP升高是COPD相关PH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COPD相关PH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治疗及控制,以便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培训及模拟测试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敦正 曾文铤 +2 位作者 罗碧辉 潘秀娣 董旻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考前强化培训及模拟测试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住培医师的培训质量与考核成绩。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1月及2021年12月参加水平测试的内科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考前强化培训及模拟测试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住培医师的培训质量与考核成绩。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1月及2021年12月参加水平测试的内科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起在“三大考”前进行强化培训,特别是对末位15%的学员进行个别辅导,并使用模拟考试(包括执业医师模拟考试及水平测试模拟考试)的方法以提高住培学员的最终考试成绩,随后比较2020年、2021年内科住培医师的业务水平测试(简称水平测试)考核结果及执业医师考试结果,分析强化培训与模拟考试的培训效果。结果通过考前强化培训,2021年的水平测试成绩较2020年有进步。2021年住培医师水平测试平均全国百分位为(73.90±23.29)%,高于2020年度的(55.23±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住培医师水平测试平均全省百分位为(64.44±26.85)%,高于2020年度的(40.72±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0年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执业医师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为20名,通过19名,通过率为95.00%;2021年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执业医师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为24名,通过23名,通过率为95.83%。2020、2021年度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年均保持高通过率。2021年,第3、4、5次水平模拟考试成绩均高于第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考前多方面强化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住培医师模拟考试结果,根据模拟考试成绩因材施教,可显著提高整体的水平测试考核成绩;通过加强理论授课及过程管理,可以达到培养优秀临床医师、提高住培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年度业务水平测试 培训质量 考核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诊断体会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增伟 谢栩硕 +2 位作者 温焕连 区映研 曾文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71-2674,共4页
目的总结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体会,提高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诊治的650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38例于发病第1、3、5天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 目的总结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体会,提高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诊治的650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38例于发病第1、3、5天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结果650例登革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650例)、乏力(96.2%,625例)、肌痛(89.1%,579例)、恶心(86.2%,560例)、畏寒(74.2%,482例)、皮疹(70.0%,392例)、腹泻(49.5%,322例)、呕吐(43.2%,281例)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49.4%,321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0.4%,263例),肌酸激酶(CK)升高(48.9%,31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34.8%,226例),尿蛋白阳性(34.0%,221例)。238例患者发病第1、3、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2%(10例)、83.2%(198例)、92.9%(22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4%(8例)、15.1%(36例)、67.6%(161例)。结论近3年广州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症状为主,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开始出现于发病第3天,血小板计数减少开始出现于发病第5天;部分患者有肝、肾和肌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体征和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栩硕 朱汉平 +3 位作者 温焕连 梁建新 曾文铤 任培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0年1—12月的67名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取为CBL组,将同期的101名2017级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选取为LBL组,比... 目的探讨分析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0年1—12月的67名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取为CBL组,将同期的101名2017级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选取为LBL组,比较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测评成绩之间的差异。结果CBL组学生认为教学方案能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课堂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赞同率比LBL组高,教学重点明确赞同率比LBL组低,分析题、记忆题、理解题及测评总分比LB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采用LBL教学模式相比,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CBL模式教学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 传染病 临床教学 CBL教学模式 LBL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及传染病教学中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汉平 谢栩硕 +3 位作者 卓超 梁建新 王鹏 任培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问题教学法(PBL)与基于案例教学法(CBL)联合应用在中医及传染病整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1月—2020年12月243名,2014-2016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与120名2017-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南山...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问题教学法(PBL)与基于案例教学法(CBL)联合应用在中医及传染病整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1月—2020年12月243名,2014-2016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与120名2017-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南山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82)与传统组(n=181)。试验组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组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LBL)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期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理论考核总分、实践技能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在中医及传染病整合教学中采用LBL教学法相比,PBL联合CBL教学法教学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LBL教学法 中医 传染病 教学质量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汉平 谢栩硕 +3 位作者 彭亮 梁增伟 曾文铤 王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ALR)在预测巴塞罗那(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以肝癌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为状态变量,分别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ALR)在预测巴塞罗那(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以肝癌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为状态变量,分别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碱性磷酸酶、淋巴细胞计数以及ALR作为检验变量,进行两者的ROC分析,根据术前ALR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肝癌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配对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检验匹配后两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匹配后标准差异绝对值均控制在0.10以内,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匹配后A组和B组两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匹配前后ALR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ALR最佳诊断截点将纳入所有患者分为ALR<5.4×10^(-7)(A组)和ALR≥5.4×10^(-7)(B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共57对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指标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其他无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均衡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0.5%、41.2%、33.6%vs 47.9%、20.9%、20.9%,P<0.05),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72.3%、62.4%、55.2%vs 63.5%、51.5%、31.8%,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匹配前后ALR均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ALR水平预测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TACE术后远期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淋巴细胞 肝癌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不同性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温焕连 杨海红 曾文铤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对不同性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5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48周,分别在12、24和48周的治疗时点测定HBV DNA水平和ALT,以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评定疗效。结果 (1)在HBe A...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对不同性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5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48周,分别在12、24和48周的治疗时点测定HBV DNA水平和ALT,以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评定疗效。结果 (1)在HBe Ag阳性的89例患者中,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女性的完全应答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27;Z=2.761,P=0.006)。(2)在HBe Ag阴性的70例患者中,在治疗12周时,女性的ALT复常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9,P=0.02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时,病毒应答具有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恩替卡韦对HBe Ag阳性的女性患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HBe Ag阳性的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老年患者败血症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温焕连 杨海红 +2 位作者 高俊 杨玲 曾文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1期3256-3258,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70%临界值中性粒细胞(NEU%)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人败血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血培养阳性患者116例、阴性患者50例,对血液PCT、WBC、NEU%、CRP进... 目的 分析血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70%临界值中性粒细胞(NEU%)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人败血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血培养阳性患者116例、阴性患者50例,对血液PCT、WBC、NEU%、CRP进行诊断评价.结果 PCT、WBC、70%临界值的NEU%及CRP在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CT、WBC及NEU%三项指标时,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40.0%,阳性预测率为52.6%,阴性预测率为74.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中,PCT、WBC及NEU%均可作为单独预测因素.结论 PCT、WBC及NEU%可作为早期诊断败血症的指标,在败血症早期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败血症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33对发热的AECOPD患者分层治疗的指导价值分析
9
作者 谢栩硕 卓超 +4 位作者 温焕连 张浩 梁增伟 杨玲 朱汉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对发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层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伴发热的AECOPD患者98例为观察组,同期不伴发热的AECOPD患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对发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层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伴发热的AECOPD患者98例为观察组,同期不伴发热的AECOPD患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DAM-33水平,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ADAM-33水平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DAM-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DAM-33水平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ADAM-33水平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79.75%。结论血清ADAM-33水平可预测AECOPD发热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有效指导临床进行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 发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分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氨基酸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鉴别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谢栩硕 杨玲 +2 位作者 卓超 张浩 温焕连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5-688,703,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浆氨基酸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5例AECOPD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浆氨基酸水平及CD64感染指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5例AECOPD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41)及未感染组(n=34),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氨基酸种类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D64感染指数、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苏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瓜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蛋氨酸、丝氨酸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2.730、5.923、3.191、5.823、6.356、2.374、5.011、6.352,P均<0.05)。ROC曲线显示,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48、0.840、0.828、0.802、0.761、0.670、0.638、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55、6.826、3.166,P均<0.05);ROC曲线显示,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对AECOPD重症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77、0.798、0.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氨基酸、CD64感染指数、sTREM-1、CRP在AECOPD重症发生细菌感染后会发生显著变化,且具有一定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细菌感染 氨基酸 CD64感染指数
原文传递
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汉平 刘小虹 +2 位作者 王鹏 谢栩硕 潘俊辉 《河北中医》 2019年第8期1167-1171,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夹瘀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理痰方口服。2组均治疗10 ... 目的观察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夹瘀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理痰方口服。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FVC、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度(pH)、氧分压[p(O 2)]、二氧化碳分压[p(CO 2)]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FVC、FEV 1%、FEV 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p(O 2)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p(CO 2)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O 2)升高更明显(P<0.05),p(CO 2)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AECOPD,可明显改善患者痰热夹瘀症状、体征及呼吸功能,效果确切,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药疗法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燕辉 张浩 曾文铤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91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及临床特征。方法:筛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因FUO就诊的91例患者。分析91例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临床特征以及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 目的:分析91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及临床特征。方法:筛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因FUO就诊的91例患者。分析91例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临床特征以及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结局等。结果:91例符合FUO诊断的患者,依据病因分为5组:感染性疾病组59例(64.8%)、结缔组织疾病组17例(18.7%)、恶性肿瘤组6例(6.6%)、其他类疾病组3例(3.3%)和未明确病因组6例(6.6%)。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2℃,感染性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恶性肿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感染性疾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首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就病种而言,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临床医师深入认识FUO,以及研究其病因和诊疗策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继发感染及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栩硕 朱汉平 +3 位作者 彭亮 梁增伟 杨玲 曾文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规范治疗。治疗7d后,发生继发感染者3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继发感染者41例为未感染组;发生器官功能衰竭者8例为衰竭组,未发生器官功能衰竭者64例为未衰竭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衰竭组与未衰竭组一般资料及血清TLR9、MMP-9、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继发感染及器官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LR9、MMP-9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及器官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效能。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衰竭组与未衰竭组年龄、性别比例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TLR9[(17.30±2.37)μg/L]、MMP-9[(29.42±9.82)μg/L]、TNF-α[(66.40±5.37)μg/L]水平高于未感染组[(14.49±1.71)、(17.02±4.02)、(63.22±1.79)μg/L](P<0.05),血清IL-6[(56.45±4.32)μg/L]水平与未感染组[(57.21±4.29)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竭组血清TLR9[(19.23±2.12)μg/L]、MMP-9[(65.56±30.91)μg/L]、IL-6[(59.67±7.60)μg/L]水平高于未衰竭组[(15.07±2.13)、(23.57±18.63)、(54.11±2.11)μg/L](P<0.05),血清TNF-α[(62.35±3.23)μg/L]水平与未衰竭组[(61.95±3.1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LR9(OR=1.558,95%CI:1.428~2.727,P<0.001)、MMP-9(OR=1.818,95%CI:1.748~1.895,P<0.001)、TNF-α(OR=1.372,95%CI:1.211~1.979,P<0.001)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血清TLR9(OR=1.942,95%CI:1.933~3.012,P<0.001)、MMP-9(OR=1.978,95%CI:1.926~3.969,P<0.001)、IL-6(OR=1.950,95%CI:1.929~2.971,P<0.001)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R9以18.134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发生风险的AUC为0.806(95%CI:0.700~0.911,P<0.05),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97.6%;MMP-9以32.635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发生风险的AUC为0.819(95%CI:0.708~0.929,P<0.05),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5.1%;TLR9以20.216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AUC为0.824(95%CI:0.722~0.926,P<0.05),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97.9%;MMP-9以70.123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AUC为0.840(95%CI:0.725~0.955,P<0.05),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95.7%。结论发生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LR9、MMP-9水平升高,TLR9、MMP-9在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继发感染 器官功能衰竭 TOLL样受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栩硕 朱汉平 +3 位作者 谭愈昱 梁增伟 张浩 曾文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2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记录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胰岛素抵抗状况与HA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接受HA治疗的2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检测胰岛素抵抗指...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记录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胰岛素抵抗状况与HA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接受HA治疗的2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βcell function,HOMA-β),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无感染组21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胰岛素抵抗状况对HA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术前HOMA-IR(3.26±0.97)高于无感染组(2.21±0.62)(P<0.05),HOMA-β(32.58±4.02)低于无感染组(38.74±5.65)(P<0.05);术前HOMA-IR、HOMA-β是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6.847,95%CI:3.176~14.760,P<0.001;OR=1.238,95%CI:1.117~1.371,P<0.001);术前HOMA-IR和HOMA-β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45、29.195时,预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分别为0.809(95%CI:0.712~0.906,P<0.001)、0.815(95%CI:0.729~0.902,P<0.001),灵敏度分别为94.7%、96.7%,特异度分别为76.7%、78.9%。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HA治疗术后切口感染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状况有关,高胰岛素抵抗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置换术 切口感染 胰岛素抵抗 老年
原文传递
诺卡菌感染患者44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栩硕 杨清銮 +4 位作者 郑建铭 曾文铤 梁增伟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诺卡菌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诺卡菌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诺卡菌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95,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结论:累及各部位的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诺卡菌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尔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清肺理痰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16
作者 谢栩硕 朱汉平 +3 位作者 张志敏 温焕连 卓超 张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清肺理痰方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47例和清肺理痰... 目的探讨清肺理痰方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47例和清肺理痰组46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采用体位引流、拍背等方法进行排痰,应用化痰药;清肺理痰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清肺理痰方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支气管扩张严重度指数(BSI)评分,病情进展情况(急性加重次数、入院至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治疗前后24 h痰量、铜绿假单胞菌(PA)分离率、肠道菌群数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期间,清肺理痰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清肺理痰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且色白、痞满、食少纳呆积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SI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低于参照组(P<0.05)。清肺理痰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参照组,入院至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痰量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PA分离率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24 h痰量少于参照组,PA分离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分别多于本组治疗前,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清肺理痰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参照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少于参照组(P<0.05)。清肺理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理痰方可提高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支气管扩张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强效祛痰,减少痰液中的致病菌,同时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清肺理痰方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