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姑息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葳 陈国权 +2 位作者 余灏涛 钟志宏 张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2-49,63,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姑息性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姑息减压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姑息性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姑息减压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56例。通过病历和电话随访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治疗情况及愈后。满足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定义为疗效良好,否则定义为疗效不佳,若3个月内死亡亦定义为疗效不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VP术和减压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6例患者中成功随访52例,随访结束时41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3月内死亡,33例1年内死亡。PVP术治疗的患者,23例(67%)满足疗效良好。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3例(72%)满足疗效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状态、术前生活状态、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期间脊柱转移、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术后放疗、Frankel分级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营养不良、术前生活状态不佳、原发灶控制不佳、术后无放疗、神经功能差是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VP和姑息减压手术能使大多数的患者直接获益。手术疗效与原发灶器官和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原发灶的控制情况、术前营养状况、生活状态、术后是否继续接受放疗、术前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姑息减压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支具与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泽维 张平 +1 位作者 钟志宏 周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12-2014,2018,共4页
目的比较夜间支具与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夜间支具组和Boston支具组,各30例。分别制作支具,夜间支具组夜间佩带,Boston组全天佩带。每3个月复查1... 目的比较夜间支具与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夜间支具组和Boston支具组,各30例。分别制作支具,夜间支具组夜间佩带,Boston组全天佩带。每3个月复查1次,行全脊柱正侧位片检查,同时评价相应指标。结果夜间支具组在主胸弯Cobb角改善、ICR及IAV方面明显优于Bost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33,P=0.038)。而在佩戴时间、腰弯Cobb角改善、T4-T12后凸及L1-S1前凸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Boston支具相比,夜间支具治疗轻中度AIS更具优势,疗效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支具 Boston支具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蒲元广 冉玲 +2 位作者 龙昌权 秦础强 杨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生于颈椎多见。我国OPLL患病率较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外伤后常表现为四肢瘫痪或其他脊髓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OPLL高危人群并及时随访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十分重要。本文...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生于颈椎多见。我国OPLL患病率较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外伤后常表现为四肢瘫痪或其他脊髓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OPLL高危人群并及时随访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OPLL)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临床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meta分析
4
作者 廖子坤 夏暑阳 +1 位作者 陶晖 张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RR)和标准化平均差异(SMD)进行统计。结果纳入8篇高质量研究,涉及462例患者。结果显示PETFA手术的多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包括更短的手术时间[平均差(MD)=-6.51],较少的术中出血(MD=-7.09),更短的住院时间(MD=-2.85),以及更佳的术后疼痛缓解(MD=-1.68)和功能恢复(MD=-0.89)。结论PETFA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显著优势,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微创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联合鲑鱼降钙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疗效 被引量:9
5
作者 秦础强 曾展鹏 +1 位作者 吕玉明 赵洪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鲑鱼降钙素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8名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治疗组的患者给...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鲑鱼降钙素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8名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治疗组的患者给予骨碎补总黄酮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为期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1-4 (L1-4)和股骨颈骨密度改变,VAS评分及ODI评分改善情况,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改变以及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骨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后,治疗组腰椎1-4 (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后,治疗组TGF-β1和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而IL-17及TRA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联合鲑鱼降钙素提升COPD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状态和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安全有效防治老年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症 骨碎补总黄酮 鲑鱼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华伟 张平 +1 位作者 钟志宏 周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后回输组(n=64)、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n=29),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抽血检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抽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HGB、HCT、PT、APTT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BC水平存在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术后1周WBC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溶血、肾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皮疹及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是一种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值得在老年脊柱融合手术中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脊柱融合术 自体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MRI分级与椎旁肌改变及血清炎症因子、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晞 钟志宏 +2 位作者 张景 黃健威 宋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516-551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磁共振成像(MRI)分级与椎旁肌改变及血清炎症因子、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性疾病患者150例。使用飞利浦3.0T MRI系统进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L4/5节段:Ⅱ级9例、Ⅲ级20例、Ⅳ级35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磁共振成像(MRI)分级与椎旁肌改变及血清炎症因子、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性疾病患者150例。使用飞利浦3.0T MRI系统进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L4/5节段:Ⅱ级9例、Ⅲ级20例、Ⅳ级35例、Ⅴ级11例;L5/S1节段: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27例、Ⅴ级14例。采用轴位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对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进行椎旁肌标准横截面积和Goutallier分级。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8、维生素D水平。结果L4/5、L5/S1节段不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患者竖脊肌和腰肌标准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增加,竖脊肌和腰肌标准横截面积逐渐减少。L4/5、L5/S1节段不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患者竖脊肌和多裂肌Goutalli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L4/5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增加,竖脊肌和多裂肌Goutallier分级逐渐提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4/5、L5/S1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竖脊肌、多裂肌的标准横截面积呈负相关,与竖脊肌、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呈正相关(P<0.05)。L4/5、L5/S1节段不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患者血清IL-1β、IL-8、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L4/5、L5/S1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增加血清IL-1β、IL-8水平逐渐升高,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4/5、L5/S1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清IL-1β、IL-8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D呈负相关。结论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MRI分级与椎旁肌标准横截面积和Goutallier分级密切相关;血清IL-1β、IL-8、维生素D可能参与病情发展,降低血清IL-1β、IL-8水平,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腰椎间盘老年性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 炎症因子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2p通过TCF7调控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以及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秦础强 吕玉明 赵洪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5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研究miR-142-2p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癌旁组织、骨肉瘤组织或U-2OS细胞中TCF7的蛋白表达;将miR-142-3p组(转染miR-142-3p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si-TCF7组(转染s... 目的研究miR-142-2p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癌旁组织、骨肉瘤组织或U-2OS细胞中TCF7的蛋白表达;将miR-142-3p组(转染miR-142-3p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si-TCF7组(转染si-TCF7)、si-con组(转染si-con)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U-2OS细胞;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2-2p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miR-142-3p表达显著降低,TCF7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42-3p、敲减TCF7可抑制U-2OS细胞的迁移侵袭,促进凋亡;miR-142-3p可靶向负调控TCF7的表达。结论miR-142-3p可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TCF7有关,将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142-3p TCF7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葳 陈国权 +2 位作者 钟志宏 余灏涛 张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1⁃T6)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采用PVP治疗T1⁃T6水平椎体肿瘤(共21个椎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1⁃T6)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采用PVP治疗T1⁃T6水平椎体肿瘤(共21个椎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总结分析治疗选择、PVP穿刺操作技术、术后并发症和生存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末次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70%。所有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包括2个椎体硬膜外渗漏、1个椎间盘渗漏、3个椎体椎旁组织渗漏、1个椎体静脉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中上段胸椎转移瘤溶骨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胸背痛,提高生活质量,较为安全有效,尤其适合tomita评分>5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上段 胸椎 转移瘤 溶骨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前纵韧带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中的重要意义
10
作者 王簕 曾裕威 +4 位作者 刘松 张清顺 梁达轩 胡玮 吴增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放置常规定位组(术中C臂定位)33例和改良定位组(术中C臂结合前纵韧带定位)33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点,术后融合器所在的位置,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对114个腰椎节段进行了XLIF手术治疗,两组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本研究建立的融合器位置评价法比较发现,改良定位组能明显降低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的情况(P<0.00)。围手术期并发症统计,两组均有髂腰肌乏力或大腿前外侧麻木的记录,但均未出现重要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常规定位组出现1例因融合器位置偏后需要二次手术减压。结论以前纵韧带外侧缘与纤维环的交界确定为融合器放置的前界可以提高融合器放置的精准性,有效防止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这在XLIF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 前纵韧带 融合器的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影像学分析
11
作者 毛晓芬 杨波 +1 位作者 刘会毅 周元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6期2224-2229,共6页
目的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骨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 目的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骨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系列检查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穿刺活检、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骶骨肿瘤靶动脉介入栓塞后手术病灶刮除、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系统分析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X线见右侧骶1~骶3椎体骨质结构模糊。CT、MRI均显示骶骨ABC病灶呈局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局部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部分突向椎管,病变累及相应椎体右侧附件;MRI还显示病灶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内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多发小液平征象,增强扫描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区,病灶突向椎管右份,累及椎体右侧附件,相应周围骨质可见骨髓水肿。全身骨显像显示骶骨近右侧骶髂关节处异常团块状高浓度放射性浓集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融合(骨窗)图像示骶骨右侧病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骨皮质变薄并部分中断。PET-CT检查提示右侧骶管异常扩张,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侵犯骶2、3椎体右侧及右侧骶神经根,局部压迫马尾神经;相应部位见局灶性放射性浓聚影,放射性分布不均。DSA显示动脉期右侧骶外侧动脉远端及髂腰动脉无名分支远端可见丰富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随访16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肿瘤复发、扩散,无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疗效较好。结论骶骨原发性ABC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骶骨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椎体成形术后的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
12
作者 冯志强 张平 余灏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iacture,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椎体成形... 目的:探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iacture,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并保留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28例患者术后X线检查的结果,将其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9例患者作为渗漏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的绝对值、骨水泥的注射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中部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后缘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的均值、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的比例和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结果:渗漏组患者骨密度的绝对值、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和术后椎体前缘与中部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对OVCF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的过程中,若过度纠正其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会增加其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高度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钟伟斌 李健 +6 位作者 张平 朱豪东 柳昱 刘小明 黄俊明 陈勇 刘发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46-250,共5页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融合也是多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终目标。融合手术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提高了脊柱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但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融合也是多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终目标。融合手术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提高了脊柱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但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因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行手术治疗患者81例,按所采用椎间融合器种类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39例,采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42例,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椎间隙高度测量及评估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ODI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但同时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均有少量椎间隙高度丢失但无统计学意义。PEEK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43.6%和87.2%,无融合器移位、脱出,但发生断钉1例,硬脊膜损伤4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4%和85.7%,无椎间隙感染、植骨松动及断钉断棒情况,但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与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无显著差别,融合率更高、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融合 椎间隙高度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寇程新 杨波 +3 位作者 张清顺 刘会毅 蒲元广 秦础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70-373,共4页
脊柱肿瘤的发生概率为0.011‰[1],来源包括了神经根、脊髓、被膜、周围组织以及转移瘤等。神经鞘瘤来源于脊神经根,研究显示神经鞘瘤起源于上颈椎神经根的概率高于来源其他脊神经根[2],且75%为硬膜内肿瘤,15%为硬膜外肿瘤,其余10%是既... 脊柱肿瘤的发生概率为0.011‰[1],来源包括了神经根、脊髓、被膜、周围组织以及转移瘤等。神经鞘瘤来源于脊神经根,研究显示神经鞘瘤起源于上颈椎神经根的概率高于来源其他脊神经根[2],且75%为硬膜内肿瘤,15%为硬膜外肿瘤,其余10%是既有硬膜内又有硬膜外的肿瘤[3]。神经鞘瘤常呈缓慢生长趋势,直到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患者才会出现颈部肿胀、疼痛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7月15日收治1例颈椎哑铃形硬膜外椎管内、外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神经根 颈部肿胀 脊柱肿瘤 哑铃状 硬膜外 上颈椎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寇程新 杨波 +2 位作者 龙昌权 蒲元广 秦础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肌张力增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疾病分布范围以东亚地区为主,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患病率为1.9%~4.3%,在颈椎和胸椎的发生率分别为70%、15%[1⁃2],而我国颈椎OPLL的发病率约为0.0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寇程新 杨波 +3 位作者 刘会毅 蒲元广 秦础强 卢冬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8-43,共6页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颈椎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不同受伤机制以及患者身体情况等,齿状突骨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手段也各有优势,没有固定的标准。随着国家老龄化趋势日益上升以及疾病检出率的提高,齿状突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颈椎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不同受伤机制以及患者身体情况等,齿状突骨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手段也各有优势,没有固定的标准。随着国家老龄化趋势日益上升以及疾病检出率的提高,齿状突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再加上骨折部位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可存在导致患者长期疼痛以及下肢瘫痪等的风险,齿状突骨折常常被大多数学者和专家重视并且投入对其治疗研究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类型 手术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脊膜瘤延误诊断1例
17
作者 卢冬焱 杨波 +1 位作者 尹飚 蒋柒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6期760-762,共3页
1病历介绍患者,女,52岁,2018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及麻木感,当时在广州某大医院门诊X线片提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诊断为“右膝骨性关节炎”,给与消炎镇痛药内服、膏药外用。疗效不显,于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可缓解。在广州... 1病历介绍患者,女,52岁,2018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及麻木感,当时在广州某大医院门诊X线片提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诊断为“右膝骨性关节炎”,给与消炎镇痛药内服、膏药外用。疗效不显,于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可缓解。在广州某区人民医院就诊,予行腰椎X片及CT检查后,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予以保守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2个月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较前加重,伴右侧腰部平面以下麻痛,久站及行走活动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脊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手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临床研究
18
作者 卢冬焱 王延斌 +6 位作者 高洪辉 王霄汉 杨波 王簕 寇程新 蒲元广 蒋柒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钉置入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椎间融合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钉置入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椎间融合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虚拟三维模型辅助置钉组)和对照组(传统徒手置钉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予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钉,对照组采用解剖标志及术者经验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4天、术后第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置钉完成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总透视次数、钉道调整次数、置钉准确度(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率及置钉优良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第14天、术后第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钉完成平均时间(试验组为5.25±1.33 min,对照组为10.10±3.42 min)、平均失血量(试验组为10.05±1.82mL,对照组为17.20±3.05mL)、总透视次数(试验组为2.35±0.59次,对照组为3.35±0.76次)、钉道调整次数(试验组为1.2±0.52次,对照组为1.90±0.73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7.23%)(P<0.05)。结论:脊柱手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进行虚拟三维模型重建可获得更满意的置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前瞻性研究 术前规划 腰椎椎弓根螺钉 3D重建 虚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基双网络导电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传感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子琦 向楚阳 +4 位作者 钟彦庚辰 刘明杰 付如民 周蕾 谭帼馨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7-1116,共10页
聚乙烯醇(PVA)基导电水凝胶在人体健康监测、软机器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工作将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Py@PDA NPs)分散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亚胺(PEI)预凝胶溶液中,通过冻融循环法制备聚乙烯醇/聚... 聚乙烯醇(PVA)基导电水凝胶在人体健康监测、软机器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工作将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Py@PDA NPs)分散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亚胺(PEI)预凝胶溶液中,通过冻融循环法制备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导电复合水凝胶(PPN).研究结果表明, PPN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其断裂应变为507%,最大拉伸强度为158.59 kPa,对于皮肤有着良好的黏附性能,黏附强度为21.49 kPa,PPN最大电导率为0.28 S/m,并且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通过?R/R0-t曲线证明该水凝胶可以用于检测人体运动信号与信号输入. PPN水凝胶在柔性传感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聚乙烯醇 聚吡咯 传感器
原文传递
具有可编程形状变形的热响应超分子水凝胶
20
作者 向楚阳 付如民 +8 位作者 田雨 康新昌 管幼钧 李潼 林烨莹 刘明杰 钟彦庚辰 周蕾 谭帼馨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形状记忆水凝胶(SMHs)作为一种智能软材料备受关注.目前复杂的制备工艺和缓慢单一的形状变形阻碍了其在智能柔性驱动器中的应用.本研究以丙烯酰胺(AAm)、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为原料,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促进剂... 形状记忆水凝胶(SMHs)作为一种智能软材料备受关注.目前复杂的制备工艺和缓慢单一的形状变形阻碍了其在智能柔性驱动器中的应用.本研究以丙烯酰胺(AAm)、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为原料,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促进剂,利用氢键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简单自由基聚合方法构建了热响应形状记忆超分子水凝胶(P(AMA)).研究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高韧性(1.11±0.06 MJ/m^(3)),高拉伸强度(0.22±0.02 MPa)和超过1000%的应变.可逆物理交联点的解离和重建赋予了水凝胶优异的热响应形状记忆行为:在10℃条件下5 min即可固定为临时形状,并在37℃条件下10 s内恢复原始形状.本研究构建的P(AMA)形状记忆超分子水凝胶具有易制备、低成本、坚韧和可编程形状变形等优点,在柔性驱动器、软机器人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水凝胶 丙烯腈 热响应 形状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