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物不耐受及食物过敏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思文 陈惠芳 +2 位作者 邹泽红 丁元伟 王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 G、Ig E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关联性。方法:对72例IB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人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亚洲人常见7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及8种常见食物过敏特异性Ig ...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 G、Ig E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关联性。方法:对72例IB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人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亚洲人常见7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及8种常见食物过敏特异性Ig E抗体水平。结果:72例IBS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至少1项阳性者48例,阳性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P<0.05)。IBS患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等级中度及以上的占45.8%,两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 G阳性的占56.9%。根据检查结果建议IBS患者剔除不耐受食物,8周后IBS症状改善30例(62.5%)。食物过敏特异性Ig E阳性率在IBS组(13.9%)和对照组(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在IBS的临床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IBS的重要因素之一,食物过敏与IBS相关性不大。根据食物不耐受的检查结果建议患者剔除相应食物,可明显改善IBS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 肠易激综合征 特异性Ig G 饮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切除术对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敏 张建国 +4 位作者 陶爱林 刘雪婷 马钊恩 黄映红 廖礼兵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9例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纯腺样体肥大者47例,B组腺样体肥大合并...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9例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纯腺样体肥大者47例,B组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者42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糖精试验以获得黏膜纤毛清除时间(mucociliary clearance time,MCT),手术中测量鼻腔的长度后计算出黏膜纤毛清除速率(mucociliary clearance velocity,MCV)。另将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一次糖精试验获得纤毛清除时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清除速率,分析腺样体切除术对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CT分别为(13.64±3.26)min,(9.04±1.78)min;B组术前及术后的MCT分别为(15.85±4.63)min,(11.90±2.70)min。A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CV分别为(2.81±0.73)mm/min、(4.16±0.82)mm/min;B组术前及术后的MCV分别为(2.45±0.75)mm/min、(3.35±0.83)mm/min。正常对照组的MCT及MCV分别为(7.24±2.03)min,(5.53±1.79)mm/min。两组手术前后的MCT及MC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样体切除术可以改善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慢性鼻-鼻窦炎 纤毛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3
作者 支玉香 安利新 +11 位作者 赖荷 刘瑞玲 孙月眉 文利平 顾建青 关凯 汤蕊 李宏 孙劲旅 张建中 王良录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1888年William Osler[1]首次报道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当时对此病的描述是“此病具有非常强的遗传倾向,水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具有局限性,伴有胃肠道症状”,认为该病病因不清。随着对C1酯酶抑制物(C1-inhib... 1888年William Osler[1]首次报道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当时对此病的描述是“此病具有非常强的遗传倾向,水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具有局限性,伴有胃肠道症状”,认为该病病因不清。随着对C1酯酶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的认识[2],逐渐对HAE发病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并继之研发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我国张宏誉等[3]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此病进行报道,但因其罕见,至今医生和患者对HAE认知度仍然很低,因此本病常被误诊、误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尧 张俊艳 陶爱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症状特点,AR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AR患者的综合治疗以及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治疗的AR患者147例,采用现场扫描二维...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症状特点,AR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AR患者的综合治疗以及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治疗的AR患者147例,采用现场扫描二维码发放网络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AR发病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疾病相关认知等情况,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的147例患者中,72.79%患者认为AR对其生活质量有中重度影响,82.99%患者认为AR影响其睡眠质量。高达62.59%患者担心长期用药会有不良反应,68.71%的患者对疾病有效控制没有信心。26.53%的患者不知道脱敏治疗,40.14%的患者虽然听说了脱敏治疗,但并没有尝试脱敏治疗。对于不考虑做脱敏治疗的主要原因分别为:不太了解脱敏治疗,担心不能够彻底治愈以及治疗时间太长等。在疾病认知方面,74.15%患者认为AR与免疫力下降有关;20.41%患者表示不能区分感冒与鼻炎发作;50.34%患者担心AR会发展为癌症;21.77%患者误认为AR具有传染性。结论AR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交活动及精神心理状态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较高比例的患者对AR的疾病认知存在错误观念。加强AR患者的健康宣教和综合治疗措施对改善AR的治疗现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疾病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特异性IgG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相关性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珊 陈惠芳 +2 位作者 邹泽红 李林梅 丁元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物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相关性及机制。方法对30例UC患者和30例对照进行血清学和组织细胞学检测,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食物特异性IgE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化分析UC... 目的:探讨食物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相关性及机制。方法对30例UC患者和30例对照进行血清学和组织细胞学检测,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食物特异性IgE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化分析UC肠粘膜IgG免疫复合物水平、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结果 UC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阳性21例,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 UC组血清中TNF-α、 IL-6水平也高于对照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 IL-4、 IL-5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UC组肠粘膜中IgG、 CD68、 tryptase免疫组化阳性程度高。结论食物特异性IgG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显著相关,其免疫复合物在肠粘膜的沉积、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在肠粘膜的浸润与活化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特异性IGG 食物特异性IgE 溃疡性结肠炎 肥大细胞 食物不耐受 饮食规避疗法
原文传递
抗组胺药治疗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许政敏 +11 位作者 谷庆隆 刘大波 赖荷 张建基 姚红兵 孙丽红 沈翎 李琦 王智楠 沈蓓 付勇 陈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1-728,共8页
1背景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1-3]。近年来,儿童AR患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4-6],已成为... 1背景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1-3]。近年来,儿童AR患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4-6],已成为困扰儿童的常见疾病,首次发病年龄趋于越来越小[7],平均发病于6月龄[8],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9],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过敏性鼻炎 组胺 抗组胺药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