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伟斌 李健 +6 位作者 张平 朱豪东 柳昱 刘小明 黄俊明 陈勇 刘发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46-250,共5页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融合也是多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终目标。融合手术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提高了脊柱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但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融合也是多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终目标。融合手术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提高了脊柱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但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因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行手术治疗患者81例,按所采用椎间融合器种类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39例,采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42例,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椎间隙高度测量及评估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ODI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但同时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均有少量椎间隙高度丢失但无统计学意义。PEEK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43.6%和87.2%,无融合器移位、脱出,但发生断钉1例,硬脊膜损伤4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4%和85.7%,无椎间隙感染、植骨松动及断钉断棒情况,但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与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无显著差别,融合率更高、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融合 椎间隙高度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截骨导板在合并股骨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发泰 杨进顺 钟伟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312-2316,共5页
背景:对于复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传统操作器械截骨定位技术易导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假体位置安放不良。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可使截骨与假体安放更加精准。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合并... 背景:对于复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传统操作器械截骨定位技术易导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假体位置安放不良。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可使截骨与假体安放更加精准。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合并股骨畸形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1例合并股骨畸形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54-88岁,均在个性化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影像学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股骨后髁角、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评估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试验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生与植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②31例患者治疗后3 d的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股骨后髁角、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均低于治疗前(P均=0.000);③31例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范围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④结果表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合并股骨畸形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精确恢复下肢力线及股骨旋转对线、改善髌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个性化截骨导板 下肢力线 3D打印 人工假体 骨关节炎 人工关节 膝关节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金属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东升 王建华 +5 位作者 李洪吉 郑勇强 廖穗祥 吕浩然 朱昌荣 夏虹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制作金属材质手术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新鲜成人正常颈椎标本(C1~6)8具,随机分为金属导航模板组(金属组)和树脂导航模板组(树脂组),每组4具。所有标本均通过CT扫描获取dicom格式数据,将...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制作金属材质手术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新鲜成人正常颈椎标本(C1~6)8具,随机分为金属导航模板组(金属组)和树脂导航模板组(树脂组),每组4具。所有标本均通过CT扫描获取dicom格式数据,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后,根据分组设计并制作金属或树脂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2组分别在相应导航模板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CT钉道扫描,对2种模板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8具标本分别于C1~6的每个节段置入2枚螺钉,每组48枚,共计96枚。金属组置钉准确率为87.5%(42/48),树脂组为70.8%(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组置钉安全率为97.9%(47/48),树脂组为93.8%(45/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制作的改良金属个性化导航模板具有良好的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钉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可调节支具与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张东升 林琛 +5 位作者 韦家冬 俞兵兵 柳昱 吕令伟 陈铭轩 吕浩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比较新型动力可调节支具与传统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4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首诊并接受非手术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 目的比较新型动力可调节支具与传统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4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首诊并接受非手术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接受动力可调节支具治疗,对照组接受Boston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复诊时的侧凸角度(Cobb角)、顶椎偏距(AVT)和SRS-22问卷表得分。结果在Cobb角、AVT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P=0.07)。在SRS-22评分中,在治疗后功能、自我形象、治疗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动力可调节支具与传统Boston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且新型动力可调节支具在外观、功能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支具 Boston支具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疗效研究
5
作者 韦家冬 方剑明 +5 位作者 冯冠成 江思达 林琛 俞兵兵 吕浩然 张东升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与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融组(n=20)...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与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融组(n=20)和消注组(n=28)。消融组采用在C臂机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 消注组在射频消融基础上接受富血小板血浆注射, 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 消注组在术后在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消融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末次随访临床疗效, 消注组优于消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 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可提高临床疗效, 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