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泌尿造口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朱映雯 王丽艳 王斌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总结1例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肠导管代膀胱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的膀胱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填塞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促进分离处愈合、肠外营养... 总结1例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肠导管代膀胱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的膀胱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填塞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促进分离处愈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处理等,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明显愈合并转归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 黏膜分离 膀胱癌术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提高泌尿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菊香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第5期4023-402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教育在提高泌尿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切除术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教育在提高泌尿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切除术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底板更换能力,患者出院30d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采用我院自设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更换底板能力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17. 1±1. 37)分VS(7. 9±1. 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患者出院30d随访,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8. 3±1. 26)分VS(6. 2±1. 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98. 41%VS79.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泌尿造口 自护能力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护理在行泌尿造口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析
3
作者 王丽艳 余美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泌尿造口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泌尿造口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 目的:探讨对接受泌尿造口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泌尿造口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量表中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和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8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关系评分和生活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泌尿造口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造口术 围手术期 临床路径护理 生活质量 自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丽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02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的4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2017-01—2018-02间行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03—2019...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02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的4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2017-01—2018-02间行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03—2019-02间联合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24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根治性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综合护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 泌尿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袁道彰 都兴华 +5 位作者 石利平 李靖 郑舜升 王斌 杨建安 苏泽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RLNU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RLNU组相比,CTLNU组手术时间短[(120.5±21.6)min vs.(145.2±29.9)min,t=-4.265,P=0.000],术中出血量少[(120.8±42.4)ml vs.(190.6±60.8)ml,t=-6.0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2±2.5)d vs.(9.9±3.2)d,t=-2.646,P=0.01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NU组和RLNU组随访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为5例和3例(P〉0.05),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3例(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路上皮癌 输尿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36例报道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道彰 徐晓龙 +4 位作者 都兴华 李靖 郑舜升 王斌 杨建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采用经腹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36例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患...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采用经腹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36例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健侧45°斜卧位,先进行输尿管中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再行肾、输尿管上段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125(85~170)min,术中出血量90(20~2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18~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5~11)d,无尿瘘、迟发肠穿孔、肠黏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为pT_110例,pT_221例,pT_35例。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行膀胱镜的患者22例,其中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0例。结论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可行、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路上皮细胞癌 输尿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道彰 梁晓宇 +5 位作者 杨志添 谢天翔 李靖 郑舜升 曾龙辉 吴伟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9期2913-2916,共4页
目的 比较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患者71例,根据当时解除梗阻的方法分为逆行输尿管插管组和经皮肾穿刺造瘘组,分别为45例和2... 目的 比较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患者71例,根据当时解除梗阻的方法分为逆行输尿管插管组和经皮肾穿刺造瘘组,分别为45例和26例.观察术后患者肾区叩痛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组和逆行输尿管插管组患者发热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的天数、术后VSA疼痛评分、术后第3 dPCT、CRP分别为[(2.1±1.5)d vs.(3.5±1.6)d]、[(2.9±0.8)分vs.2.2±0.4)分]、[(2.1±0.5) μg/Lvs.(2.6±0.8)μg/L]、[(27.8±8.5) mg/L vs.(35.9±10.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肾区叩痛消失的时间分别为[(2.8±1.8)dvs.(3.5±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输尿管插管组有6例中转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 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是有效和安全的,当患者出现脓毒血症的表现时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引流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尿外渗 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索拉非尼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抗肝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文慧 吴锦俊 +2 位作者 简晓顺 贾小婷 李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制备人血白蛋白包被的索拉非尼纳米粒(HSA⁃SRF⁃NPs),并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在BEL⁃7402肝癌细胞内的蓄积,Inc... 目的制备人血白蛋白包被的索拉非尼纳米粒(HSA⁃SRF⁃NPs),并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在BEL⁃7402肝癌细胞内的蓄积,IncuCyte ZOOM系统评价纳米粒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HSA⁃SRF⁃NPs对BEL⁃7402细胞的促凋亡能力。结果HSA⁃SRF⁃NPs的水合粒径为(75.8±2.6)nm,Zeta电位为⁃(19.00±1.02)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23±0.03)%和(92.52±2.40)%,能在BEL⁃7402细胞内蓄积,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结论HSA⁃SRF⁃NPs制剂性质良好,能显著提高索拉非尼的抗肝肿瘤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人血白蛋白 纳米粒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热灌注化疗中导尿管型号的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靖 王斌 +2 位作者 陈彦飞 陈文健 张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4期3805-3809,共5页
目的探讨在膀胱热灌注化疗中导尿管型号与材质的选择,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根据留置导... 目的探讨在膀胱热灌注化疗中导尿管型号与材质的选择,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根据留置导尿管的材质及型号进行分组,研究各组患者能否完成常规灌注流速下的膀胱热灌注化疗。同时,我们设计并制造体外导尿管主管流速测量装置,以测定不同材质及型号的导尿管主管流出速度。结果全部采用16Fr乳胶三腔导尿管的患者均无法顺利完成常规灌注流速下的膀胱热灌注治疗。通过体外测量装置的测定发现,乳胶三腔导尿管的主管流速均明显低于同型号的硅胶导尿管(均P<0.05)。结论16Fr乳胶三腔导尿管无法满足循环灌注条件,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时以留置18/20Fr三腔导尿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热灌注化疗 导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丽艳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9期2413-241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 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疼痛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5.520、3.514、3.143,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可减少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前列腺癌 手术 尿失禁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软镜联合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道彰 徐晓龙 +5 位作者 王丽艳 都兴华 李靖 郑舜升 杨建安 王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LPC... 目的探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LPC)治疗11例MIBC,术中膀胱软镜检查,行腹膜外LPC和腹腔镜下膀胱切口缝合术。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125~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20~150 ml),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 h(20~56 h),术后平均住院8 d(5~11 d)。无尿漏、肠粘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pT_2N_0M_06例,pT_3N_0M_05例。11例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膀胱内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膀胱软镜联合LPC治疗MIBC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软镜 尿路上皮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继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斌 杨建安 +2 位作者 袁道彰 李靖 郑舜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0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继发性膀胱癌(简称继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6例继发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镜见肿瘤水草样、蒂细1例;乳头样、无蒂3例;片... 目的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继发性膀胱癌(简称继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6例继发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镜见肿瘤水草样、蒂细1例;乳头样、无蒂3例;片状2例。2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显像,膀胱区可见放射性明显浓聚。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1例。电切患者术后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均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静脉化疗。随访时间26~72月,1例因膀胱局部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无瘤生存至今;2例分别于术后16月及26月发现全身多发转移。随访期患者无瘤生存率66.7%。结论继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与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宫颈癌放射时应加强对膀胱的保护,减少继发性膀胱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放疗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副作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斌 杨建安 +1 位作者 李靖 郑舜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利用BR-TRGY-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探讨丝裂霉素(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HIVEC)治疗复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近期有效性及毒副作用。方法表浅... 目的利用BR-TRGY-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探讨丝裂霉素(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HIVEC)治疗复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近期有效性及毒副作用。方法表浅性TCC患者40例,其中初发10例,复发30例,复发次数1~6次,平均2.8次;最后一次复发时间间隔3~32月,平均14.6月,中位时间16月;最后一次复发肿瘤个数为1~20个,平均2.1个。入院后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3天行MMC的HIVEC。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随访检查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结果治疗过程顺利,6例(15%)诉尿频、尿急、尿痛,治疗后3天~2周症状消失,无明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的发生;随访平均13月(6—40月),膀胱粘膜正常,无肾积水发生,局部复发6例(15%),复发时间6~12月,平均10月,复发个数1~4个,平均2.3个,复发后手术治疗无瘤存活至今。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时间间隔较治疗前显著延长,复发个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对于复发性TCC患者,MMC行HIVE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治疗可以增强MMC治疗TCC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局部热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安 王斌 +1 位作者 李靖 郑舜升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IU-87细胞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C组为热化疗1组[(40.0±0.2)℃],D组为热化疗2组[(43.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IU-87细胞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C组为热化疗1组[(40.0±0.2)℃],D组为热化疗2组[(43.0±0.2)℃],GEM的工作浓度为1μg/ml。用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实时监测细胞运动轨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运动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MP-9、RECK、TIMP-1、TIMP-2mRNA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MP-9、RECK、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实时监测细胞运动轨迹实验显示,相对于A组,B、C、D组对BIU-87细胞的运动能力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以D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各组MMP-2、MMP-9的mRNA和蛋白均表达下调,而RECK、TIMP-1、TIMP-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1),其中以D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热化疗能够通过调节与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BIU-8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具有温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热化疗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林启 覃艺芳 +7 位作者 李伟 张汝森 伍秀青 袁道彰 任志刚 李雯 李靖 钟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的收集53例初诊为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WBS)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患者病灶的WBS、SPECT/CT图像进行定性分析,计算WBS、SP... 目的探讨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的收集53例初诊为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WBS)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患者病灶的WBS、SPECT/CT图像进行定性分析,计算WBS、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20例患者共85个病灶确诊为骨转移;以患者为单位,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WBS(27/46,58.70%;χ~2=11.05,P=0.001),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18/20),高于WBS[35.00%(7/20);χ~2=12.91,P<0.001];以病灶为单位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84%(136/139),高于WBS[70.50%(98/139);χ~2=38.99,P<0.001],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100%(85/85),高于WBS[89.41%(76/85);χ~2=9.50,P=0.002]。结论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模型的独立外部验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靖 王斌 +4 位作者 郑舜升 周芳坚 杨建安 袁道彰 陈彦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阴茎癌患者资料来独立地外部验证新近建立的2个诺模图,并阐述其中的联系与不足。方法:回顾并分析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应用新近建立的2个诺模图(Bhagat诺模图,Zhu诺模图)对阴茎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术... 目的:通过阴茎癌患者资料来独立地外部验证新近建立的2个诺模图,并阐述其中的联系与不足。方法:回顾并分析9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应用新近建立的2个诺模图(Bhagat诺模图,Zhu诺模图)对阴茎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术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为比较各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选择了临床中常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来分析。结果:93例患者年龄为55(27~82)岁,术后发现阳性淋巴结比例为33.3%,其中41例患者为临床阴性淋巴结,术后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比例为21.9%。Bhagat诺模图的AUC为0.739,Zhu诺模图的AUC为0.808,均与其内部验证的预测准确性相近,表现出中等的预测能力。结论:预测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Bhagat和Zhu诺模图均表现出一定的预测能力,但离高准确性仍有一定的差距,临床上单纯依赖诺模图而决定该患者是否需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仍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淋巴结转移 诺模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灌注流量及膀胱充盈程度在膀胱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靖 王斌 +7 位作者 张震 黄狄文 陈彦飞 杨建安 袁道彰 郑舜升 赵亚龙 高文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67-2169,共3页
膀胱癌是一种在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在世界上,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在我国,膀胱癌则居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1-2]。在膀胱癌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占... 膀胱癌是一种在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在世界上,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在我国,膀胱癌则居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1-2]。在膀胱癌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占大多数,针对NMIBC目前常规的治疗是先行TURBT术,术后膀胱内规律灌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如卡介苗(BCG),并定期行膀胱镜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制剂 膀胱镜 泌尿外科 化学药物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热灌注化疗与普通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靖 王斌 陈彦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膀胱热灌注化疗与普通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V3.0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模块QLQ-NMIBC 24,分别于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前与膀... 目的比较膀胱热灌注化疗与普通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V3.0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模块QLQ-NMIBC 24,分别于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前与膀胱诱导灌注治疗后评价2组共132例中高危NMIBC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2组患者在诱导灌注后均出现社会功能评分降低,疼痛症状、泌尿症状、灌注问题评分升高。膀胱热灌注组患者的情绪功能及未来看法领域明显改善,但在经济困难领域明显加重。2组患者在灌注前后的组间比较中显示,术前容易失眠焦虑、情绪功能及总健康状况领域评分较低的患者更倾向于膀胱热灌注治疗。在疼痛、失眠、经济困难及泌尿系症状领域,膀胱热灌注组较普通灌注组差。结论膀胱诱导灌注的不同方式均会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予以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热灌注化疗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靖 张震 +4 位作者 陈文健 黄狄文 陈彦飞 朱学进 王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3期26-32,共7页
目的为满足临床上对于膀胱热灌注设备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一款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方法采用热传导化疗技术,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通过体外电磁加热的方式,配合一次性避光管道、升降装置、闭环设计及自动化控制软件来完成膀胱的循环灌... 目的为满足临床上对于膀胱热灌注设备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一款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方法采用热传导化疗技术,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通过体外电磁加热的方式,配合一次性避光管道、升降装置、闭环设计及自动化控制软件来完成膀胱的循环灌注治疗,前瞻性纳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32例,共完成136次膀胱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HIVEC),探究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各项性能。结果中危NMIBC患者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8.9%,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4.1%;高危NMIBC患者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6.6%,未见肿瘤进展,采用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进行HIVEC未发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以及因设备本身故障而导致的灌注失败,各项性能完全达到临床设计要求。结论新型膀胱热灌注治疗仪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提高药物浓度及加热效率,实时尿量监测,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热疗设备 热化疗 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热稳定性评价
20
作者 李靖 高文慧 +5 位作者 张媚媚 陈彦飞 陈文健 伍艳婷 简晓顺 王斌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 考察临床上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灌流液在室温和加热后的稳定性,为膀胱热灌注化疗选择药物种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丝裂霉素、吉西他滨、顺铂、表柔比星和吡星供试品在室温(25℃)和47℃恒定温度下12... 目的 考察临床上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灌流液在室温和加热后的稳定性,为膀胱热灌注化疗选择药物种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丝裂霉素、吉西他滨、顺铂、表柔比星和吡星供试品在室温(25℃)和47℃恒定温度下120 min内含量的变化。结果常温下本研究中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含量均保持稳定。在加热(47℃)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顺铂的含量下降不明显,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在高温状态下分解加速,在高温状态60 min后药物含量分别下降7.18%和7.7%,120 min药物含量分别下降8.36%和12.61%。结论 吉西他滨、表柔比星、顺铂热稳定性较好,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加热后应尽快灌注,但在高温状态60 min时的灌流液仍可达到抗肿瘤的有效浓度。吉西他滨、表柔比星、顺铂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热灌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热灌注化疗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