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盛 唐丽双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0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生命体征指标、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睁眼、吞咽反射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在确保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前提下,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加快术后意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自体血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翠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0期1341-1342,共2页
目的:分析术中自体血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5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测量术前与自体血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949.3±227.5)ml,回... 目的:分析术中自体血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5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测量术前与自体血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949.3±227.5)ml,回收血量为(1 652.4±187.1)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的APTT、PT以及PLT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自体血回收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梅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119-121,251,共4页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给予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B组,两组上肢...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给予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B组,两组上肢手术患者均给予盐酸利多卡因(C:1%)、盐酸罗哌卡因(C:0.375%)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效果(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记录其不良反应,并采用针刺法对患者对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B组上肢手术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67±2.81)min,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65±0.51)分,均优于A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为(9.20±3.31)min,长于A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尺神经阻滞完全,两组患者的桡神经阻滞及正中神经阻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显著,相比于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止痛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超声引导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琪 刘文广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手术,比较两组的麻醉质量。结果观察组T1、T2、T3、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确回答问题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12 h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24、36 h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苏醒质量 血流动力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麻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沈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全麻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全麻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联合BIS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七氟醚吸入浓度监测结果,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麻醉药物(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结果观察组吸入七氟醚浓度(1.58±0.95)%低于对照组的(2.81±1.06)%,清醒时间(15.37±7.51)min、拔管时间(8.47±6.51)min、复苏室停留时间(16.47±0.8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1.67±5.61)、(14.32±4.51)、(22.47±1.71)min,瑞芬太尼用量(0.37±0.51)mg、丙泊酚用量(1396.47±280.81)mg均低于对照组的(0.67±0.61)、(1721.47±141.71)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联合BIS监测用于全麻术中,可减少患者术后清醒、拔管、复苏室停留时间,同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效果
6
作者 刘文广 沈琪 +1 位作者 单文婷 李俊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病情被确诊为腹股沟疝)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接受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病情被确诊为腹股沟疝)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的第4 h(T0)、术后的第8 h(T1)、术后的第16 h(T2)、术后的第32 h(T3),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对接受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显著,可缓解其术后疼痛的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杰 李俊锋 +1 位作者 魏婷婷 李军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893-897,共5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Sprague Dawley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红景天苷高、低剂量组(40 mg/kg、10 mg/kg)、急性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Sprague Dawley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红景天苷高、低剂量组(40 mg/kg、10 mg/kg)、急性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Cytochrome c(Cyt-c)、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法显示红景天苷浓度依赖性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急性心肌缺血组相比,红景天苷干预后心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胞浆(cyto)中Cyt-c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红景天苷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减少细胞的凋亡。本实验为红景天苷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 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杰 李俊锋 +1 位作者 魏婷婷 李军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心律不齐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芪苷Ⅳ20 mg/kg)和高剂量组(黄芪苷Ⅳ40 mg/kg),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和240 min的心电图;...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心律不齐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芪苷Ⅳ20 mg/kg)和高剂量组(黄芪苷Ⅳ40 mg/kg),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和240 min的心电图;Ca^(2+)-Mg^(2+)-ATP酶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苷Ⅳ在30~240 min内显著减少心律不齐大鼠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次数,并增加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结论黄芪苷Ⅳ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心律不齐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苷Ⅳ 心律不齐 Ca^(2+)-Mg^(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文广 沈琪 +1 位作者 单文婷 李俊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缓解股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复位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缓解股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复位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常规椎管内麻醉前15分钟行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评估自接送床搬至手术床时(T0)及椎管内麻醉安放体位时(T1)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记录椎管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记录手术室后上手术床前(T2)、上手术床后(T3)、麻醉侧卧位(T4)、麻醉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即刻(T5)、3min(T6)患者的HR、MAP、SPO_2;评估患者术前2h(T7)及术后2h(T8)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T0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T1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5时刻,观察组HR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7~T8时刻,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减少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骨骨折 超声引导 椎管内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在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翠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9期4395-4397,共3页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8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5ml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0.1mg/kg地佐辛,比较两组在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差异...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8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5ml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0.1mg/kg地佐辛,比较两组在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时T1心率指标为110.9±9.8次/min、T2心率为113.8±9.1次/min、T3心率为110.7±7.8次/min、T4心率为112.8±8.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心率(P<0.05);观察组麻醉时T1 MAP为80.5±5.5,T2MAP为79.8±5.0mmHg、T3MAP为78.2±5.6mmHg、T4MAP为80.2±5.5mmHg,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后TSP02和Pmax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1例出现呛咳、2例呕吐返流、1例喉痉挛,不良反应率为10.5%,低于对照组26.3% (P<0.05).全麻拔管期对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反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不会延长复苏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预防 全麻拔管期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和抗Fas单抗联合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润强 刘海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193-195,233,共4页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联合抗Fas单抗治疗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进行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Fas单抗治疗,比...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联合抗Fas单抗治疗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进行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Fas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和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2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2.11%)高于对照组(71.0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抗Fas单抗治疗在临床上对结肠癌有显著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在临床上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抗Fas单抗 结肠癌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