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根除Hp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康 朱观宇 +1 位作者 张晖 黄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1期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由埃索美拉唑联合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 的疗效.方法 将92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5 d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后5天使用埃索美拉唑20 mg加... 目的 研究由埃索美拉唑联合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 的疗效.方法 将92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5 d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后5天使用埃索美拉唑20 mg加克拉霉素500 mg,2次/d;莫西沙星400 mg qd.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000 mg加克拉霉素500 mg,2次/d共7d.4周后复查内镜和呼气试验.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3.6%,对照组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莫西沙星的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非典型病原体肺炎一例
2
作者 彭丽芳 汤绍辉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439-2441,共3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血象常见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其中可见10%以上非典型淋巴细胞。2017年11月本院消化科收治1例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非典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血象常见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其中可见10%以上非典型淋巴细胞。2017年11月本院消化科收治1例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的患者,其血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淋巴细胞正常,非典型淋巴细胞检测为阴性。在IM患者中,此患者血常规变化特殊,临床上非常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中国人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浏 贾柳萍 +1 位作者 杨冬华 汤绍辉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2005-2008年2月公开发表ETV治疗成人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运用Revman 4.2软件对HBV...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2005-2008年2月公开发表ETV治疗成人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运用Revman 4.2软件对HBV DNA转阴率、AⅡ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包含833例CHB患者,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1amivudine,LVD)或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治疗。研究表明,ETV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4%VS43.0%,89.6% vs 77.7%),OR值分别为4.46(95%CI为3.28-6.06,P〈0.00001)和2.48(95%CI1.67-3.48,P〈0.00001);两组HBeAg阴转率类似(23.3% vs 20.2%),0R值为1.82(95%CI为0.46-7.15,P=0.39);入选文献所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安全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国人CHB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染色体9p21变异与心肌梗死易感性相关
4
作者 刘浏 侯小霞 杨冬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2261-2261,共1页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死因之一,研究表明,染色体基因结构变异与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识别这些潜在基因变异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度评估,并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最近冰岛学者H...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死因之一,研究表明,染色体基因结构变异与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识别这些潜在基因变异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度评估,并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最近冰岛学者Helgadottir等对来自3个国家5个医学中心的4587例冠心病患者及12767例正常成人进行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人染色体9p21存在一种常见基因变异,人群中约有21%的个体是该变异体的纯合子型,它发生MI的预测危险度是非变异体的1.64倍,在MI早发患者中其相对危险度是非变异体的2.02倍,而其人群归因危险度在全部及早发患者中分别为21%、31%。因此,认为染色体9p21变异与MI易感性高度相关,并将该研究报道发表于近期的《科学》杂志(Science,2007,316:1491-1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染色体 9p21 结构变异 心肌梗死 易感性 人群归因危险度 危险度评估 冠心病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