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7例妇产科HIV感染/AIDS手术患者,术前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确定手术方式,术中规范手术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 目的探讨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7例妇产科HIV感染/AIDS手术患者,术前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确定手术方式,术中规范手术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等,并将手术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进行比较,对围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全部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和其他新发机会性感染,手术前后白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宜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使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的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妇产科 围手术期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健康教育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唐宁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692-693,共2页
目的:通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在临床上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1780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 目的:通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在临床上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1780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增强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全面的产科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晶 李征 +3 位作者 郭晓峰 陈捷谐 梁丽 戴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不同妊娠结局。观察婴儿出生后18个月龄以上HIV抗体情况。结果:(1)110例HIV阳性孕妇实行药物阻断102例,阻断率92.72%,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106例,阻断率96.36%,112例新生儿全部实行人工喂养,阻断率100%。(2)CD4+T淋巴计数分为>200个/μL组(84例)和<200个/μL组(2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中,贫血、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200个/μL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和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个/μL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3)112例婴幼儿均已满18个月,定期随访88例,随访率78.58%,随访的88例婴儿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母婴传播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孕产妇围产期个案管理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莉 吴建瑜 +3 位作者 倪仁芳 万秀兰 吴燕荣 蔡卫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3期419-421,共3页
目的 :介绍HIV感染孕产妇围产期个案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方法 :从个案管理实施者及主要职责、个案管理阶段和时间、个案管理方式、地点和内容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个案管理实施效果及推广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 :个案管理... 目的 :介绍HIV感染孕产妇围产期个案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方法 :从个案管理实施者及主要职责、个案管理阶段和时间、个案管理方式、地点和内容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个案管理实施效果及推广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 :个案管理可以改善HIV感染孕产妇围产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围产期个案管理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HIV感染 围产期护理 生活质量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宝金 邬子林 +4 位作者 胡波涌 陈洪涛 廖思兰 马灿业 梁慧超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37-439,共3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国扩散流行,疫情严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收治疑似及确诊COVID-19患者的两级重点单位和主要战场之一,收治的患者中难免有合并外科疾病者,并需要手术麻醉。为了最大...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国扩散流行,疫情严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收治疑似及确诊COVID-19患者的两级重点单位和主要战场之一,收治的患者中难免有合并外科疾病者,并需要手术麻醉。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我院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我们在国内多家医院抗击本次疫情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长期为HIV感染者手术所积累的防护措施,以及我院成功开展广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手术的经验,制定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管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手术 指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高效价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妇营养状态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梁丽 李晶 +3 位作者 李征 郭晓峰 戴卫东 何浩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442-3444,共3页
目的研究接受高效价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的营养状况与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接受正规治疗并定期产检的HIV感染孕妇跟踪研究首次产检和孕期体重及体质指数、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 目的研究接受高效价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的营养状况与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接受正规治疗并定期产检的HIV感染孕妇跟踪研究首次产检和孕期体重及体质指数、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多项指标,描述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孕妇的基础营养状况,分析孕妇的营养状况和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5例孕妇完成调查随访,孕妇孕期体重增加2~20 kg,平均增重(10.35±3.98)kg。分娩孕周31~39+6周,新生儿体重1.8~3.95 kg,平均(2.8±0.47)kg,新生儿评分8~10分,无窒息儿出生。出生低体重儿12例(21.8%),胎儿生长受限7例(12.7%),早产7例(12.7%)。孕期增重不足组33例,占60%,其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值显著低于孕期增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孕期增重正常组(P<0.05)。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549,P<0.01)。结论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孕妇营养状况一般,孕期体重增加明显不足,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高,孕期增重不足与新生儿出生低体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价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孕期增重 低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与CD_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晓峰 李晶 +3 位作者 李征 金星 吴小慧 戴卫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孕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58例术前2周内曾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5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孕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58例术前2周内曾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58例,切口愈合均为甲级愈合。其中50例实施孕期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结论剖宫产术前两周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没有直接关系;实施孕期HIV母婴阻断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所致的轻度贫血不会增加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剖宫产术 切口愈合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护理信息化体系 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燕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4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构建护理信息化体系对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2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信息化护理组和对照组。结果:信息化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专科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构建护理信息化体系对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2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信息化护理组和对照组。结果:信息化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专科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对住院告知、医院规定、检查项目方面的知晓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相关情况知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信息化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少玲 吴燕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的产妇1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的产妇1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镇痛效果,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舒适护理 产程 自然分娩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围生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燕荣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646-2647,共2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围生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围生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治疗依从性等...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围生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围生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治疗依从性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状况以及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研究对象中有260例产妇进行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通过实施围生期护理,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感染率和治疗依从性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病毒性肝炎 围生期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滨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9期191-192,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证的疗效。方法 120例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60)月经干净后口服已烯雌酚片0.25mg,每日1次,每月连服21d。治疗组患者(n=60)于月经周期第5天... 目的研究和探讨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证的疗效。方法 120例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60)月经干净后口服已烯雌酚片0.25mg,每日1次,每月连服21d。治疗组患者(n=60)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加服妇科再造胶囊,每次6粒,口服每日2次,每月连续服用20d,3个月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胞宫虚寒证,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不孕症 妇科再造胶囊 宫胞虚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合并妊娠阴道分娩1例
12
作者 梁丽 李芳 李晶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9-1059,共1页
患者,女,26岁,孕2产1,因停经38+5周,发热3 d于2014年10月10日入院。孕期定期产检,产检结果无特殊。入院前3 d(孕38+2周)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在外院就诊,予抗感染、退热等对症处理3 d后,症状稍好转,但仍... 患者,女,26岁,孕2产1,因停经38+5周,发热3 d于2014年10月10日入院。孕期定期产检,产检结果无特殊。入院前3 d(孕38+2周)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在外院就诊,予抗感染、退热等对症处理3 d后,症状稍好转,但仍反复有体温升高,查登革热NS1抗原:阳性,登革热抗体Ig M及Ig G阴性,诊断为"登革热合并妊娠”转入我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定期产检 登革热抗体 鼻塞流涕 对症处理 阴道分娩 妊娠结局 母体并发症 计划分娩 孕妇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燕荣 伍倩祺 《医学信息》 2012年第9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肝癌介入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据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术后热、腹痛、腹胀、尿... 目的探讨并分析肝癌介入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据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术后热、腹痛、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般症状在1周内得到了缓解。结论细心的病情观察,适当的心理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孕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忠秀 汤恋花 +4 位作者 李晶 李芳 刘惠媛 尹艳艳 兰芸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HIV孕妇306例,其中HIV合并HBV感染孕妇64例(肝功能正常38例,肝功能异常26例),单纯HIV感染孕妇242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HIV孕妇306例,其中HIV合并HBV感染孕妇64例(肝功能正常38例,肝功能异常26例),单纯HIV感染孕妇242例,所有孕妇采取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组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的比例均为26.92%,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及单纯HIV感染组(产后出血:χ~2值分别为4.335、10.774,均P<0.05;胎膜早破:χ~2值分别为4.335、15.363,均P<0.05);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正常组与单纯HIV感染组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膜早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2、0.020、0.000,均P>0.05);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组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分别为15.38%和26.92%,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及单纯HIV感染组(χ~2值分别为11.363、11.570,均P<0.05);各组存活婴儿随访期间HIV及HB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76、0.000,均P>0.05)。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有较明显的影响,产前检测应重视孕期肝功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妊娠结局 肝功能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合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佩芝 龙滨 +1 位作者 郭晓峰 梁慧超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包括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艾滋病(AIDS)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评估预后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研究支持。方法对确诊合并宫颈疾病的HIV/AIDS患者39例临...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包括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艾滋病(AIDS)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评估预后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研究支持。方法对确诊合并宫颈疾病的HIV/AIDS患者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分期、检验结果、治疗方案、病情转归及随访结果,并分析不同T淋巴细胞水平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39例患者年龄(39.57±9.76)岁,其中诊断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者25例,诊断宫颈癌者14例,29例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CD4^+T淋巴细胞减少;39例患者中31例检测出HPV感染,其中25例有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18例属高危基因型感染;39例患者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05.76±245.25)·μL^(-1),其中29例<500·μL^(-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深,CD4^+T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3,P<0.05)。结论 HIV/AIDS合并宫颈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数与宫颈病变程度负相关,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HIV感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围产期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闵宇懿 林菁 +1 位作者 马丙南 龙滨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围产期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妇产科分娩、胎龄为28~36^(+6)周的单胎早产儿100例,按早产孕妇产前是否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早产孕妇产前给予地塞...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围产期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妇产科分娩、胎龄为28~36^(+6)周的单胎早产儿100例,按早产孕妇产前是否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早产孕妇产前给予地塞米松6mg肌内注射,q12h,连续用药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48例,早产孕妇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比较2组早产儿出院前的死亡率、围产期主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VH)、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孕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比较2组不同胎龄早产儿(28~32周、32^(+1)~34周、34^(+1)~36周、36^(+1)~36^(+6)周)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早产儿的死亡率和R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其他主要并发症NEC、IVH、败血症及孕产妇绒毛膜羊膜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胎龄不足34周早产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胎龄大于34周早产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前单疗程应用地塞米松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的早期预后,对于胎龄小于34周并可能先兆早产的孕妇产前应积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产前 围产期 并发症 孕妇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凤云 熊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50例艾滋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AZT+3TC+LPV/r药物联合进行治疗,B组给予AZT+EFV/NVP进行治疗,C组未应用抗病毒药物...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50例艾滋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AZT+3TC+LPV/r药物联合进行治疗,B组给予AZT+EFV/NVP进行治疗,C组未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HIV阳性率为2.00%,B组的HIV阳性率为4.00%,C组的HIV阳性率为18.00%,C组的HIV阳性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于艾滋病母婴传播,可有效控制HIV病毒滋生,阻断母婴传播,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治疗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庄凤云 唐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7期25-26,共2页
目的探析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85例剖宫产产妇,按照产后出血量情况分为研究组(出血量≥500 ml,45例)与参照组(出血量<500 ml,40例)。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前后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目的探析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85例剖宫产产妇,按照产后出血量情况分为研究组(出血量≥500 ml,45例)与参照组(出血量<500 ml,40例)。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前后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产前研究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参照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研究组FIB低于对照组,TT、APTT、PT、PT-INR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前FIB、TT、APTT、PT与产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PT-INR(1.72±0.50)与产后(1.32±0.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一大因素即为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应重视对临产孕妇产前与分娩期间的凝血指标实施监测,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凝血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麻疹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滨 李晶 +1 位作者 郭晓峰 樊银欢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及妊娠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妊娠合并麻疹对母儿的影响和妊娠转归。结果 22例早...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及妊娠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妊娠合并麻疹对母儿的影响和妊娠转归。结果 22例早、中期妊娠者发生流产及死胎9例,占19.5%,24例晚期妊娠患者中1例早产;8例剖宫术;2例新生儿出现麻疹。结论孕早期感染麻疹,病毒影响神经系统可以使早期及晚期流产率上升,孕中、晚期感染麻疹易导致死胎和早产,中、晚期应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死胎和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妊娠 妊娠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汤恋花 李晶 +1 位作者 彭忠秀 尹艳艳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以5.0×10~2 co...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以5.0×10~2 copies/ml和1.0×10~6 copies/ml为HBV-DNA载量的分界点(其中5.0×10~2 copies/ml又为HBV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点),按照HBV-DNA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选取的240名产妇分为3组,各组人数分别为120、53和67,各组的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5/120)、11.32%(6/53)、35.82%(24/67)。HBV阴性和HBV阳性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感染孕妇的HBV-DNA载量越大,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孕妇孕期建议定期监测HBV-DNA,如血液HBV-DNA≥1.0×10~6 copies/ml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母婴垂直传播 HBV-DNA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