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肖艳华 李凌华 +3 位作者 苏锦清 粟海霞 欧志涛 肖冠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溃疡型肿物,镜下未见肿瘤细胞,可见黏膜水肿、坏死、炎症及溃疡形成,其间大量炎性肉芽组织、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或肉芽肿形成,导致局部形成肿块或假瘤样表现;可见病毒包涵体,形成"鹰眼"样征象,部分包涵体形态不典型;CMV经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更好地显示病毒包涵体。有3例患者外周血CMV-DNA水平增高;5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72个/μL;5例患者消化道黏膜CD4^(+)T淋巴细胞阳性标记指数为1.53%±1.27%,稍低于AIDS非特异性病变患者(3.6%±0.47%)(P<0.01);显著低于无免疫缺陷患者(27.8%±4.6%)(P<0.01)。结论在AIDS或免疫缺陷患者中出现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内镜下提示为溃疡型肿瘤,伴血CMV-DNA水平升高(也可正常)及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计数<100个/μL)时,需警惕CMV感染的可能,临床与病理医师应重视内镜下活检,并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或行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巨细胞病毒 消化道肿瘤 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消化系统损害及心理健康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游乐卿 胡中伟 +2 位作者 贾林 陈志乾 沈爱萍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损害和心理健康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5例,比较普通型组(n=87),重型、危重型组(n=3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损害和心理健康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5例,比较普通型组(n=87),重型、危重型组(n=36)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及肝损伤特点,评估消化道损害的时效关系,对主要症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部分患者(85例)及健康对照组(85例)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在患者一般症状中,以发热及咳嗽最为常见,分别为112例(91.06%)、94例(76.42%);在伴随的消化道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为55例(44.72%),其次是腹泻23例(18.70%);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共2例(1.63%)。重型、危重型组患者中,合并有纳差、腹痛者[28(77.78%),5(13.89%)]多于普通型组[27(31.03%),2(2.3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一般持续1~4 d,平均(2.69±0.87)d,纳差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5~15 d,平均(9.67±2.54)d。重型、危重型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36.60(19.57,57.50)]、谷草转氨酶(AST)[39.70(22.40,61.75)]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患者[20.50(12.70,27.88),18.80(13.40,22.9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5.36;均P<0.05),白蛋白(ALB)[33.35(30.02,35.30)]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型组患者[38.10(34.90,3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氧合指数(OR=0.99,95%CI:0.98~0.99)、焦虑或抑郁(OR=0.18,95%CI:0.03~0.97)对纳差产生显著的影响(均P<0.05)。COVID-19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28(32.94%),29(34.12%),40(47.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10.59%),8(9.41%),10(11.7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15.23,25.50;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部分COVID-19患者可伴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氧合指数、焦虑或抑郁是纳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肝损伤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GGT/PLT比值对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0~F4)的价值。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以肝活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有50、104、92和32例。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加重,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逐渐升高(P值均<0. 05); GPR在肝纤维化F1、F2、F3期逐渐升高(P值均<0. 05)。GPR、FibroScan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19、0. 481,P值均<0. 001); GPR与FibroScan呈正相关(r=0. 436,P <0. 001)。FibroScan与GPR联合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FibroScan(AUC:0. 793 vs 0. 739,Z=3. 044,P=0. 002)或GPR(AUC:0. 793 vs 0. 740,Z=2. 389,P=0. 037);二者联合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GPR(AUC:0. 782 vs 0. 714,Z=2. 130,P=0. 033)。结论 FibroScan与GPR联合诊断对于预测CHB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优势,初步认为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邓西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 体重指数 血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欧志涛 詹远京 黄春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7-1752,共6页
目的评价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评价员按相同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评价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评价员按相同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榄香烯联合TACE治疗PLC的临床研究,用Jadad质量评分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87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榄香烯联合常规TACE组与常规TACE组比较,其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12、24个月生存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43,95%可信区间(95%CI):1.23~1.67,P〈0.001;疾病控制率:RR=1.22,95%CI:1.11~1.32,P〈0.001;12个月生存率:RR=1.68,95%CI:1.22~2.31,P=0.001;24个月生存率:RR=2.91,95%CI:1.44~5.87,P=0.00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榄香烯联合常规TACE组治疗PLC可降低腹痛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9,95%CI:0.36~0.98,P=0.04)。结论榄香烯联合TACE与单独TACE治疗PLC比较,有可能提高肝癌患者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并降低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榄香烯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家伟 胡中伟 罗红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0-901,904,共3页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及引流后的疗效。结果(1)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引流时间及受检者不适程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2)重型肝炎并胆道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二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高;(3)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9%vs54.84%)。结论通过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引流术可以更高效、快速、安全地获取胆汁标本;根据其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胃镜 胆汁引流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对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诊断模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春明 胡中伟 +4 位作者 聂玉强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FIB-4和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22例。分析GPR、FIB-4和APRI预...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FIB-4和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22例。分析GPR、FIB-4和APRI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F1、F2、F3和F4各纳入33例、50例、28例和11例患者。GPR、FIB-4和APRI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0.326、0.284( P <0.05)。GPR、FIB-4和APRI均不能预测CHB合并NAFLD明显肝纤维化(F2)。GPR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25(0.637~0.802),cut-off值是0.380,灵敏度64.1%,特异度 79.5 %,准确率7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5%和82.5%;FIB-4和APRI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AUC分别为0.748(0.661~0.822)和0.745(0.658~0.819),与GPR无显著相关性( P >0.05)。结论 GPR、FIB-4和APRI预测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但对明显肝纤维化(F2)无预测价值,合并脂肪肝可能影响血清学无创诊断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红彬 胡中伟 郭家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IV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各组Hp检出率分... 目的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IV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各组Hp检出率分别为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23.4%(11/47例),有症状感染期(B1、B2)14.0%(8/57例),AIDS期(A3、B3、C1-3)13.6%(9/66例),对照组47.1%(16/34)。HIV/AIDS各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感染期(B1、B2)组和AIDS期(A3、B3、C1-3)组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中,胃粘膜严重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Hp感染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春明 聂玉强 +6 位作者 胡中伟 杨湛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欧志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住院患者492...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住院患者492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活动度(A)和纤维化分期(F)评分,ROC曲线评估血尿酸是否可以预测肝细胞脂肪变。结果以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非NAFLD组319例,NAFLD组173例。NAFLD组高尿酸血症是非NAFLD组的2. 614倍。在NAFLD组中,血尿酸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与肝细胞脂肪变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无关;χ2检验提示血尿酸正常组肝纤维化F2~F4是高尿酸血症组2. 415倍(95%CI:1. 180~4. 942),高尿酸血症组肝细胞脂肪变2~3级是血尿酸正常组4. 673倍(95%CI:1. 375~15. 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NAFLD组,血尿酸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纤维化分期均无关。肝细胞脂肪变与肝组织学活动度呈负相关(r=-0. 111,P=0. 013),但与纤维化分期不相关(r=-0. 035,P=0. 441)。血尿酸预测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ROC曲线下面积是0. 630(95%CI:0. 577~0. 683),约登指数0. 201,cut-off值376. 9μmol/L,灵敏度53. 7%,特异度66. 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CHB发生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CHB合并NAFLD的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相关,与组织学活动度无关;同时血尿酸与CHB组织学活动度及纤维化无关。血尿酸对于肝细胞脂肪变具有一些预测价值,但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纤维化分期 组织学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PIN1对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志涛 詹远京 +1 位作者 郭家伟 罗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调控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分子1(CIAPIN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重组慢病毒CIAPIN1表达载体和CIAPIN1沉默载体,感染HepG2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CIAPIN1基因的细胞后... 目的观察调控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分子1(CIAPIN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重组慢病毒CIAPIN1表达载体和CIAPIN1沉默载体,感染HepG2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CIAPIN1基因的细胞后,实验分为4组,即CIAPIN1高表达组、CIAPIN1低表达组、无关沉默RNA(si RNA)干扰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CIAPIN1基因和蛋白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CDK4、cyclin E、CDK2水平以及总蛋白中IKKβ、磷酸化IKBα、p65和磷酸化p65水平。结果 CIAPIN1低表达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为(73.2±2.5)%,明显高于GIAPIN1高表达组【(58.8±2.2)%,P<0.05】、无关si RNA干扰组【(62.4±1.8)%,P<0.05】或空白对照组【(63.2±2.6)%,P<0.05】;CIAPIN1高表达组cyclin D1、CDK4、CDK2、cyclin E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PIN1高表达组磷酸化IKBα、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5±0.182)和(0.731±0.106),明显高于GIAPIN1低表达组【(0.108±0.035)和(0.028±0.010),P均<0.05】、无关si RNA干扰组【(0.251±0.082)和(0.318±0.058),P均<0.05】或空白对照组【(0.238±0.067)和(0.322±0.061),P均<0.05】。结论 CIAPIN1对肝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对NF-кB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分子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NF—K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颗粒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志涛 魏芳 +2 位作者 陈志乾 郭家伟 罗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GA)颗粒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标记分选技术从HCT116细胞中分选出ALDH1^+/CD133^+结肠癌干细胞;经不同浓度(0、0.5、1和2 mg/ml)GA颗粒处理结肠癌干细胞后,采... 目的探讨藤黄酸(GA)颗粒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标记分选技术从HCT116细胞中分选出ALDH1^+/CD133^+结肠癌干细胞;经不同浓度(0、0.5、1和2 mg/ml)GA颗粒处理结肠癌干细胞后,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克隆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干细胞中Sox2和Oct4蛋白及m 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磁珠标记分选技术成功分选出符合要求的ALDH1^+/CD133^+结肠癌干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A颗粒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CCK-8检测发现,GA颗粒能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GA颗粒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结肠癌干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及QPCR检测结果显示,GA颗粒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Oct4和Sox2蛋白及m RNA水平。结论 GA颗粒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的克隆、增殖及Oct4和Sox2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干细胞 藤黄酸颗粒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对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为群 朱郇容 +1 位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86-2787,共2页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7g/次,3次/d治疗。对照组20例不用治疗组药物组合,仅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完成治疗后胃镜复查。结果: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良好的疗效,能预防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胃疾病 钙通道阻滞药 泰胃美 麦滋林-S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炎症指标演变特点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占婷婷 张泳民 +3 位作者 郑海鹏 李文锋 麦玉珍 詹远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43-324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状态,对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及免疫水平[2]。本研究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炎症因子,尤其是NLR对病情进展的预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炎症状态 肺炎患者 临床诊断与治疗 炎症程度 炎症指标 接触传播 免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抑郁及SP、CRF、NPY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乐卿 詹远京 +2 位作者 郭家伟 沈爱萍 胡中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抑郁及SP、CRF、NP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抑郁及SP、CRF、NP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SP、CRF、NPY水平及消化道症状、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P、CR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NPY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AS、SDS及腹痛、腹泻、腹胀、腹部不适及便秘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帕罗西汀 P物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分级与瘦素及其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的关系
17
作者 郭家伟 张霞意 +3 位作者 罗红彬 陈厚志 姚细安 胡中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8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肝脏瘦素受体表达及其基因Lys109Arg多态性、体重指数(BMI)、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将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50例肝穿活检非脂肪肝者为正...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肝脏瘦素受体表达及其基因Lys109Arg多态性、体重指数(BMI)、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将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50例肝穿活检非脂肪肝者为正常对照,检测其血清瘦素、肝组织内瘦素受体mRNA表达情况、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空腹血糖、血脂,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肝脏瘦素受体表达、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与NAFLD组及病变不同程度脂肪肝组之间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瘦素、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体内高瘦素对瘦素受体表达有下调作用,这可能是引起瘦素抵抗的机制之一。无证据提示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的多态性参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瘦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样血管发育不良并大出血一例并治疗策略分析
18
作者 郑会聪 胡中伟 +3 位作者 肖艳华 郭家伟 詹远京 郑啼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血管发育不良(AD)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可孤立出现或者多发,其中以下消化道为主,内镜下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鲜红色平坦病变。息肉样AD则更为罕见,内镜下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上有外科切除或内镜下切除等方法。该文主要... 目的:血管发育不良(AD)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可孤立出现或者多发,其中以下消化道为主,内镜下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鲜红色平坦病变。息肉样AD则更为罕见,内镜下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上有外科切除或内镜下切除等方法。该文主要对1例结肠息肉样血管发育不良并大出血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相应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不良 息肉 结肠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凝血状态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铎 聂玉强 +4 位作者 英嵩崧 杨可立 陈彬彬 黄韫 李康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90-593,共4页
肝硬化往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促凝因子与抗凝因子水平同时下降,其凝血状态可重新达到再平衡,然而,一旦脆弱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肝硬化患者可出现低凝(出血)或高凝状态(血栓)。目前临床上常规凝血检查项目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 肝硬化往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促凝因子与抗凝因子水平同时下降,其凝血状态可重新达到再平衡,然而,一旦脆弱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肝硬化患者可出现低凝(出血)或高凝状态(血栓)。目前临床上常规凝血检查项目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不能反映肝硬化的凝血状态,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内源性凝血酶产生潜能(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ETP)比值、蛇毒诱导的凝固抑制试验(Protac-induced coagulation inhibition,PICI%)应用于肝硬化的凝血状态检测中,可有效评估其低凝或高凝状态。本文就肝硬化凝血状态机制及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在肝硬化中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出血 血栓 凝血状态 止血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其源 罗铎 +5 位作者 沈波 胡中伟 欧志辉 林漫鹏 杨辉 聂玉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共纳入肝硬化患者149例,其中50例合并PVT为肝硬化PVT组,另有99例为肝硬化无PVT组。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肝硬化病因和Child-Pugh分级;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还监测...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共纳入肝硬化患者149例,其中50例合并PVT为肝硬化PVT组,另有99例为肝硬化无PVT组。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肝硬化病因和Child-Pugh分级;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还监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肝硬化PVT组的血液D-二聚体和血小板(PLT)水平明显高于无PVT组(P<0.05),而两组AT-Ⅲ、PC血清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与肝硬化PVT呈正相关(P<0.001,OR=1.275);而PLT与PVT相关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D-二聚体是肝硬化PVT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