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向精准评价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永昌 吴潇烁 杨小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2期149-151,共3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对临床轮训带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种科学、合理、易实施的针对教、学双方的双向精准评价临床带教模式,符合形成性评价理念,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对临床轮训带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种科学、合理、易实施的针对教、学双方的双向精准评价临床带教模式,符合形成性评价理念,有助于促进带教老师持续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双方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带教 教育评价 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欧宛新 罗秋燕 +5 位作者 林青梅 林秀华 曹玉梅 马晓薇 邝杰超 佘晓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与西药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针刺组针刺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前额头痛时加攒竹)与背三针(大抒、风门、肺俞),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 目的:探讨针刺与西药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针刺组针刺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前额头痛时加攒竹)与背三针(大抒、风门、肺俞),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每次5mg,每日1次,共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优于西药组的72.7%(24/33,P<0.01);两组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针刺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西药组(症状评分:4.70±2.07vs 6.55±2.69,体征评分:0.85±0.67vs 1.45±0.62,总评分:5.36±2.70vs 8.00±2.91,均P<0.01)。结论:靳三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优于口服西药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肺气虚寒型 靳三针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一期适形皮肤移植术在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14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永昌 李玉英 +5 位作者 杨小琴 孙锋 韩杰 吴潇烁 汤睿琪 刘姣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一期适形皮肤移植术在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HS)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肛周大面积HS需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病灶切... 目的分析一期适形皮肤移植术在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HS)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肛周大面积HS需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联合一期适形皮肤移植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复发情况、皮肤修复效果及瘢痕评分(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2~19 d,平均(14.21±2.33) d;随访12个月,14例患者中,2例复发(在创面愈合后1个月内出现单个局灶性破溃渗液,经非麻醉下扩创引流2周后痊愈,随访均未再见复发),余12例未见复发;14例患者的创面均顺利愈合,移植皮肤大部分成活,小部分皮肤坏死或脱落,其下创面仍能快速完成上皮化且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整体创面愈合后局部平整,柔软光滑,未出现皮下血肿或感染,周围器官未发生明显位移或畸形;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温哥华瘢痕评分为色泽评分(1.91±0.18)分、厚度评分(0.76±0.11)分、血管分布评分(0.93±0.26)分、柔软度评分(0.92±0.15)分。结论一期适形皮肤移植术用于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手术缺损的修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适形皮肤移植术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黄秀容 袁青 +5 位作者 罗秋燕 曾海辉 郑璇贤 黄晓娜 俞裕天 吴运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认知水平的影响,为MR患儿的治疗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MR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3例。两组分别脱落7例和12例,头穴留针... 目的:探讨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认知水平的影响,为MR患儿的治疗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MR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3例。两组分别脱落7例和12例,头穴留针训练组完成26例,针刺后训练组完成21例。头穴留针训练组予头穴留针(即整体针刺30min后,出体针,留头针: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及颞三针1h)同时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针刺后训练组予体针、头针针刺1h后全部出针,再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ISC)评估,观察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3个主项及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领悟等11个分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IQ、VIQ、PI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在图片词汇、动物下蛋、迷津、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针刺后训练组在知识、领悟、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FIQ、PIQ评分差值比较,头穴留针训练组变化更显著(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治疗后在图片词汇和迷津两方面较针刺后训练组提高显著(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IQ属类均发生明显变化,总的趋势是往IQ高的方向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知觉的感知能力,其疗效优于针刺后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障碍(MR) 靳三针 头穴 留针时间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