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黄埔区2019-2023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杜春生 古灵满 +1 位作者 龙军标 廖鉴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5年第1期44-48,65,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登革热蚊媒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黄埔区17个街镇白纹伊蚊密度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诱蚊诱卵指数(MOI...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登革热蚊媒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黄埔区17个街镇白纹伊蚊密度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诱蚊诱卵指数(MOI)和成蚊密度指数(ADI)等指标的趋势变化,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幼蚊指数(BI或SSI)和成蚊密度(MOI或ADI)判定蚊媒密度风险等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9-2023年黄埔区的BI、SSI、MOI、ADI分别为2.91~5.58、0.64~1.41、4.18~7.52和2.63~5.15只(/人·h);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处于较低水平,进入4月后呈快速上升趋势,5-9月处于高峰平台期,10月后逐渐下降;0级风险等级街镇占比在1-2月达到最高值,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险等级街镇占比在4-10月处于高峰平台期;2019-2022年蚊媒密度监测点中,二级和三级风险等级的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则显著增加。结论蚊虫孳生地排查清理应在4月前开始;蚊媒密度在5-9月处于高峰期,登革热传播风险较大,需提高群众的防蚊意识,及时开展灭蚊行动,预防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密度 登革热 风险等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