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STR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状态的监测及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文杰 付涌水 +7 位作者 叶欣 丁浩强 许茹 张祥忠 罗广平 汪传喜 邓晶 陈扬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用PCR-STR检测观察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状态和植入状态。方法提取1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供者外周血及受者移植前后各阶段外周血和骨髓的DNA,PCR PCR-STR检测扩增15个基因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 目的用PCR-STR检测观察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状态和植入状态。方法提取1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供者外周血及受者移植前后各阶段外周血和骨髓的DNA,PCR PCR-STR检测扩增15个基因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L。用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分析植入情况和嵌合状态。结果12名患者完全植入,骨髓和外周血的PCR-STR结果一致;1名患者骨髓PCR-STR显示为持续未植入,外周血PCR-STR显示为短期混合植入;4名患者骨髓和外周血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不一致,骨髓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明显早于外周血(P<0.05)。结论PCR-ST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骨髓嵌合状态的变化的出现早于外周血,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骨髓嵌合状态的早期变化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TR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后STR基因座位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欣 夏文杰 +2 位作者 肖露露 丁浩强 戎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43-846,共4页
本研究分析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病人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STR基因座位的表达。利用PCR-SSO方法检测患者、供者HLA-A、B、DR位点,并利用STR-PCR方法检测术后各个器官的STR基-因位点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患者与供者在HLA中、低分... 本研究分析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病人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STR基因座位的表达。利用PCR-SSO方法检测患者、供者HLA-A、B、DR位点,并利用STR-PCR方法检测术后各个器官的STR基-因位点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患者与供者在HLA中、低分辨情况下A、B、DR位点全相合,患者的胸骨骨髓显示为供者独立植入,脾、左上肺、前臂、肌舌、左肝、胃、右颞叶、膈肌、右支气管、左心室、右肾均为嵌合状态。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供者的基因可在实体器官表达,形成嵌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短串联重复序列 植入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生物学评估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文杰 许茹 +7 位作者 叶欣 付涌水 罗广平 丁浩强 项鹏 张秀明 邓晶 陈扬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39-6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利用HLA-SBT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I和HLA-II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基因遗传标记。并且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V,HBV,HCV和TP,使用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污染。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MSC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均有所下降。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CD166、CD73均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和CD86均表达阴性。在8代以前未发现核型变异。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分型结果为MSC3的TP表达阳性,MSC2在5代出现支原体污染。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成骨方向的分化潜能降低。MSC在8代以前可作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成脂 STR 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DD血型抗体引起疑难配血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文杰 叶欣 +5 位作者 罗广平 戎霞 陈扬凯 付涌水 丁浩强 邓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96-1997,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实患者体内含抗-Jk3(抗Jka/Jkb),尿素抵抗实验阳性;患者2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b;患者3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a;患者2、3的尿素抵抗实验均为阴性。结论:患者1体内存在抗-Jk3(抗Jka/Jkb),血型为稀有血型Jk(a-b-)。患者2、3由于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主侧配血凝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KIDD 抗-Jka/J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夏文杰 杨默 +3 位作者 罗广平 付涌水 汪传喜 张丽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HIE模型为7日龄新生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在缺氧环境下(氧体积分数为80mL/L)放置2h。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从手术前2d...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HIE模型为7日龄新生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在缺氧环境下(氧体积分数为80mL/L)放置2h。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从手术前2d开始,对照组注射磷酸盐酸缓冲液(PBS),EPO组注射EPO4000U/(kg·d),持续注射9~16d。通过测脑质量、脑损伤比率、姿势反射实验观察EPO疗效。体外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系C17.2,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体外模拟缺血环境,诱导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研究EPO对C17.2的保护作用。结果对照组脑质量、脑损伤比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a〈0.05)。姿势反射实验对照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EPO处理后,脑质量明显提高,脑损伤比率明显减小,姿势反射实验正常百分率提高(Pa〈0.05)。体外实验,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发现EPO可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凋亡(P〈0.05)。结论EPO在HIE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有抗神经于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 神经保护 新生 缺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茹 夏文杰 +3 位作者 叶欣 项鹏 付涌水 罗广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51-195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fMSCs),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特征、增殖特性、细胞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核型分析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胎儿骨髓MSCs,在... 目的: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fMSCs),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特征、增殖特性、细胞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核型分析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胎儿骨髓MSCs,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等。结果:在扩增过程中,MSCs的增殖能力随着代数增加而降低。在扩增至第3代时,MSCs表现出较高的纯度,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CD34、CD45。10代之前核型未发生变异,仍具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其仍具有干细胞特性。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0代以前的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等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核型分析 成骨 成脂 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对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夏文杰 项鹏 +6 位作者 杨默 冯国培 罗广平 张丽蓉 付涌水 汪传喜 李树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一种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因子),对神经祖细胞C17.2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无血清条件下C17.2细胞凋亡的模型,用TPO不同浓度处理C17.2细胞,利用MTT、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检测TPO对C1... 目的体外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一种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因子),对神经祖细胞C17.2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无血清条件下C17.2细胞凋亡的模型,用TPO不同浓度处理C17.2细胞,利用MTT、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检测TPO对C17.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TPO(0、1、10、50、100、200ng/ml)都能促进C17.2细胞增殖,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TPO使磷酸化AKT水平增加,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LY294002可以阻止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表达Annexin V的细胞减少。结论体外研究显示TPO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神经祖细胞C17.2起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为临床上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OPOIETIN 神经祖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方案中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秉毅 郭坤元 +4 位作者 宋朝阳 张阿丽 严定安 杨玉莲 肖露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观察预处理方案中加入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治疗组 ,研究组在FBC预处理方案 (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 )... 目的 观察预处理方案中加入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治疗组 ,研究组在FBC预处理方案 (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 )基础上加中剂量的ATG ,对照组仅用FBC预处理方案 ,观察两组植入率 ,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 研究组 19例患者接受单个核细胞 (MNC)为 6× 10 8/kg [(3.0~ 9.0 )× 10 8/kg],其中CD34+ 细胞为 5 .5× 10 6 /kg[(3.0~ 6 .5 )× 10 6 /kg],18例完全供者植入 ,中性粒细胞 (ANC) >5 0 0 μl平均时间为 13d ,6例 (31.5 % )发生急性GVHD(aGVHD) ;平均随访 2 5 0d(15 0~ 4 90d) ,7例 (35 .3% )发生cGVHD ,14例生存患者Karnofsky >90分。对照组 2 4例平均输入供者MNC 5 .5× 10 8/kg [(4.5~ 7.5 )× 10 8/kg],其中CD34+ 细胞数为 5 .0× 10 6 /kg[(3.0~ 7.0 )× 10 6 /kg],ANC >5 0 0 μl平均时间为 12d ,2 3例完全供者植入 ,9例发生Ⅰ~Ⅱ度aGVHD ,6例发生Ⅲ~Ⅳ度aGVHD ,aGVHD发生率为 6 2 .5 % ;平均随访 4 4 0d(30 0~ 10 95d) ,19例 (79.2 % )发生cGVHD ,仅 4例生存患者Karnofsky>90分 ,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方案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供者表达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尹晓林 张新华 +5 位作者 郭坤元 马红京 周天红 肖露露 叶欣 邓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供者表达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KIR)对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1996年至2001年共行亲缘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骨髓移植59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法(SSP-PCR)检测供者aKIR的表型。... 目的观察供者表达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KIR)对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1996年至2001年共行亲缘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骨髓移植59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法(SSP-PCR)检测供者aKIR的表型。分析供者表达aKIR对受者移植后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及出血、复发、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供者表达aKIR与受者移植后出血、病毒及细菌感染发生的概率无明显相关性;当供者表达KIR3DS1表型时,发生真菌感染概率增高(χ2=4.804,P=0.028)。供者表达aKIR对受者HSCT后存活率和白血病复发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亲缘性HLA全相合HSCT中,供者表达aKIR并不能改善受者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基于测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和PCR短串联重复序列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鉴定中的应用
10
作者 夏文杰 李伟强 +10 位作者 丁浩强 叶欣 罗广平 许茹 李树浓 张秀明 付涌水 张伟东 戎霞 邓晶 陈扬凯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测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HLA—sequencing—basedtyping,HLA-SBT)和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应用前检测中的运用,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 目的探讨基于测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HLA—sequencing—basedtyping,HLA-SBT)和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应用前检测中的运用,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基因型档案。方法人胚胎干细胞系SYSU-1、SYSU-3,分别培养到20代、40代,应用PCR寡核苷酸特异测序探针(sequence specific olignucleotide probe,SSO)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HLA-A、-B、-DR位点的低分辨分型,再利用HLA—SBT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HLA-A、-B、-DR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基因遗传标记。结果获得两株hESC细胞系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型。结论可以运用HLA—SBT和PCR.STR技术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应用前的基因型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测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 短串联重复序列 人胚胎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