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P3信号通路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志康 朱英 《中医学》 2025年第2期530-538,共9页
痛风性关节炎(G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异常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结构、蛋白质、糖、脂肪过多摄入有关。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抗GA的药物等的研究较为迫切。西药治疗G... 痛风性关节炎(G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异常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结构、蛋白质、糖、脂肪过多摄入有关。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抗GA的药物等的研究较为迫切。西药治疗GA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虽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但是长期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GA疗效确切,安全性强,更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医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信号通路治疗GA的作用机制。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医药调控NLRP3通路进而治疗GA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文简单阐述了NLRP3炎症信号通路与GA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及诊疗经验,并总结了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及其制剂、中医外治干预NLRP3炎症小体治疗GA的最新研究报道,以期为GA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防治GA提供依据。Gouty arthritis (GA) is a metabolic disorder of purine metabolism and/or abnormal uric acid excretion in the body. The etiology is related to excessive intake of diet, protein, sugar and fa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joint redness, swelling, heat and pain, seriously affect the daily life of patients, so anti-GA drug research is more urgent.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 such as colchicine, can relieve pain in a short time, but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long-term use a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GA is more effective, safer and more acceptable to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CM treating GA by regulating the signal pathway of NOD receptor thermoprotein domain related protein 3 (NLRP3).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ummary of TCM regulation of NLRP3 pathway to treat GA.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LRP3 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A,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and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we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it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TCM extern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NLRP3 inflammatory body treatment of GA.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athogenesis and drug treatment of GA,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A with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药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机制探讨
2
作者 胡雅琦 朱英 《中医学》 2024年第12期3488-3495,共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主要依附于辅助性T细胞(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机体免疫稳态失调所致,因此,调节Th17/Treg平衡逐渐成为临床防治RA的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主要依附于辅助性T细胞(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机体免疫稳态失调所致,因此,调节Th17/Treg平衡逐渐成为临床防治RA的新靶点。文章旨在探讨近五年来单味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及中医外治在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的作用机制,总结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生成、干预信号通路等发挥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采用中医药作为RA替代疗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 common chronic autoimmune disease affecting joints and surrounding soft tissues. Its pathogene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autoimmune response,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imbalance of helper T cells (Th17) and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and the imbalance of immune homeostasis. Therefore, regulating the Th17/Treg balan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arget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ingle TCM active ingredients, TCM compound, and external treatment in restoring the balance of Th17/Treg cell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summarize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by regulating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nterfering with signaling pathways, so as to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 中医外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选穴规律研究
3
作者 麦书铭 梁育颖 +2 位作者 杨丽金 刘燕平 陈日兰 《中医学》 2025年第2期783-798,共16页
目的:为了研究和提高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l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pNP)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索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从2014年至2024年08月的针刺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 目的:为了研究和提高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l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pNP)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索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从2014年至2024年08月的针刺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文献,建立各家运用针刺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中的高频选穴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选穴及配伍规律。结论:给出核心常用腧穴处方,并据病情辩证加减腧穴,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思路。Objective: To study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l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by 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i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WanFang, VIP, and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databases from 2014 to August 2024, and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selected by each family using acupunctur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rules of selecting and combining acupoints. Conclusion: The prescription of core commonly used acupoints and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acupoints according to the dialectic of the condition are given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刺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数据挖掘 临床高频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概述
4
作者 陈英兰 吴珊 +2 位作者 吴铭政 翁熠然 刘景洋 《中医学》 2024年第8期1957-1961,共5页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之一,产妇分娩后泌乳量少、甚或无,无法满足婴幼儿的需求。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主要有使用胃动力药 + 维生素E、镇痛剂及催产素等,皆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过多,中药治疗为大多数产妇所接受,然而其药物成分不确定性可...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之一,产妇分娩后泌乳量少、甚或无,无法满足婴幼儿的需求。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主要有使用胃动力药 + 维生素E、镇痛剂及催产素等,皆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过多,中药治疗为大多数产妇所接受,然而其药物成分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乳汁的成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综合当前各种治疗方法,不断寻求最优治疗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近6年来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相关方法(子午流注针法、杵针、电针、穴位按摩、董氏奇穴、腹针、刮痧、麦粒灸等)和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Postpartum hypogalactia is one of the common postpartum diseases, the amount of milk after childbirth is small, or even no,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uses gastric motivity drugs + vitamin E, analgesics and oxytocin, all of which have certain efficacy, but there are too many side effect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accepted by most parturients, but the uncertainty of its drug composition ma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milk.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ntegrate various cur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nstantly seek the optimal treatment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lack of milk by acupuncture in the past 6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ridian injection acupuncture, clubbing needle, electric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Dongshi Qi point, abdominal acupuncture, guasha, wheat moxibustion, etc.) and their effect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产后缺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璐 蒙珊 +2 位作者 李明钊 周莉 贾燕渠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02-108,共7页
功能性便秘(FC)是以患者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等,长期便秘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增加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心脑系统疾病、肛肠疾病的风险。中医运用针灸治疗便秘有独到的经验,针灸通... 功能性便秘(FC)是以患者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等,长期便秘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增加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心脑系统疾病、肛肠疾病的风险。中医运用针灸治疗便秘有独到的经验,针灸通过穴位经络及不同方式的刺激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近现代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本文主要检索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近五年针灸治疗FC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FC提供治疗思路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针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小莉 苗芙蕊 范郁山 《河北中医》 2014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行经前后或行经时出现小腹及腰骶疼痛,甚则剧痛难忍,称为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兹将近5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薛晓等[1]针刺关元、足三里(双... 行经前后或行经时出现小腹及腰骶疼痛,甚则剧痛难忍,称为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兹将近5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薛晓等[1]针刺关元、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穴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90例,将原发性痛经分为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和气血亏虚型3型,每组30例。结果: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均有效。汪红霞针刺次髎(双侧)、子宫(双侧)、关元、合谷(双侧)、三阴交(双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25例,辨证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朱英 朱青青 +3 位作者 詹广生 江海燕 何彦霖 陈日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总结近5年来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列举各家辨证方法、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和实验室研究等,发现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独特的理论,同时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等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 总结近5年来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列举各家辨证方法、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和实验室研究等,发现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独特的理论,同时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等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大量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祖国医学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内治 中医外治 针灸 壮医药线点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复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霞 邓柏杨 +3 位作者 李扬帆 何婷婷 莫小勤 黄仕任 《河北中医》 2016年第5期786-789,共4页
血管疾病对患者危害严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AS病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之一。AS病变初期的血管壁细胞数量增多、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与VSMC过度增殖和凋亡减少密... 血管疾病对患者危害严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AS病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之一。AS病变初期的血管壁细胞数量增多、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与VSMC过度增殖和凋亡减少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对AS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相关治疗机制研究表明,中医复方对VSMC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复方对VSMC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复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朱云凤 杜艳 +2 位作者 廖子龙 雷帮林 杨晋冀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CPID),临床表现为反复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带下增多,或不孕等,病情缠绵,顽固难愈,反复发作。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综述如下。1电针疗法戴承国旧一选气海、中极、归来...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CPID),临床表现为反复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带下增多,或不孕等,病情缠绵,顽固难愈,反复发作。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综述如下。1电针疗法戴承国旧一选气海、中极、归来、子宫等穴,中等刺激得气后在毫针针柄上接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针灸治疗 反复发作 电针疗法 慢性盆腔炎 临床表现 疗效满意 腰骶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玉雪 陈佳 +2 位作者 丁新菊 张圣 朱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30-131,共2页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中风后合并失眠者高达56.5%,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如何治疗中风后失眠已成为现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中风后合并失眠者高达56.5%,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如何治疗中风后失眠已成为现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并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状,其中针灸治疗又细分为针刺治疗、艾灸治疗、耳穴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失眠症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名医名家治疗膝骨关节炎针刀选点规律及学术思想总结研究
11
作者 熊晓婉 孙雪莲 +4 位作者 刘渊 覃秋结 黎彦源 冯彭盛 欧炯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文章分析总结了针刀名家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施术点规律与学术思想。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列举并分析了崔清国、王海东、吴绪平、李堪印、韦贵康五位名医名家治疗KOA的临床施术点规律,总结对比了其学术思想的异同。结果发现针刀治疗... 文章分析总结了针刀名家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施术点规律与学术思想。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列举并分析了崔清国、王海东、吴绪平、李堪印、韦贵康五位名医名家治疗KOA的临床施术点规律,总结对比了其学术思想的异同。结果发现针刀治疗KOA的选点核心原则是恢复膝关节的应力平衡,不同点则在于各个医家的定点方式、选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选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珊 陈英兰 +2 位作者 吴铭政 翁熠然 刘景洋 《中医学》 2025年第1期303-309,共7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升高,且容易反复发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疗效确切。本文综述了近十年针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升高,且容易反复发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疗效确切。本文综述了近十年针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机制研究文献,发现针刺主要是通过改善颈部血流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粘滞性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进一步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未来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策略。Vertebrobasilar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common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its incidence has increased due to the change of modern lifestyle. Vertebrobasilar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prone to recurrence.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vertebrobasilar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mechanism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vertebrobasilar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found that acupuncture mainly plays a therapeutic role by improving the blood flow state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the neck vessels, reducing blood viscosity, and lower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restoring the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the cervical spine. Furthermore, the current field's shortcomings are analyzed, aiming to provide mo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futu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偏头痛概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景洋 韦晓婷 周庆翀 《北方药学》 2013年第6期71-72,共2页
简述近10年来中医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针灸的优势和特点、国外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看法,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最安全、有效的针灸方法,展望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未来,认为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针灸 偏头痛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洁 朱英 +1 位作者 周广军 林耐球 《中医外治杂志》 2013年第5期44-46,共3页
为提高临床疗效,探讨原发性痛经机理作用,笔者对近5 a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机理的相关文献整理并进行归纳,发现针灸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与实验研究机理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痛经 机理研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重度周围性面瘫相关问题和针刺治疗对策
15
作者 梁文杰 李孟忠 +2 位作者 张建国 雷小平 何瑞荣 《中医学》 2025年第2期696-701,共6页
重度周围性面瘫(Seve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PFP)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分析面神经损伤平面和程度对该病病理特征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治疗策略,推荐采用House-Brackmann (H-B)分级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与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 重度周围性面瘫(Seve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PFP)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分析面神经损伤平面和程度对该病病理特征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治疗策略,推荐采用House-Brackmann (H-B)分级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与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精确度。强调动态监测对适应病理变化的重要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急性期电针治疗,尤其是疏密波电针,对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对SPFP有着积极启示和探索意义。结合H-B分级和EMG监测,可优化电针治疗策略。针刺深度和角度是关键治疗变量,需进一步研究以制定个性化方案。研究应探索综合治疗和新技术,提升治疗精准度。本文旨在为SPFP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Seve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PFP) is a therapeutic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plane and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on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basis for treatment strategies,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 House-Brackmann (H-B grading) facial nerve function grading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concentric needle electrode electromyography (EMG) for diagnosis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importance of dynamic monitoring to adapt to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treatment plans is emphasize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during the acute phase, especially with sparse-dense wave electroacupunc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erve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fering positive insights and exploratory significance for Seve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PFP). By combining H-B grading and EMG monitoring,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strategy can be optimized. The depth and angle of acupuncture need further research to develop personalized plans. Research should explo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he precision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P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周围性面瘫 House-Brackmann分级 针刺 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治疗痹证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耐球 朱英 +3 位作者 周广军 张慧洁 廖子龙 黄琪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壮医药是中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其疗法包括:药物内服、壮药外敷、药线点灸、针挑疗法、药罐疗法、壮药熏洗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相当于现... 壮医药是中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其疗法包括:药物内服、壮药外敷、药线点灸、针挑疗法、药罐疗法、壮药熏洗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患。该文就近十多年来壮医药治疗痹证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壮医药治疗痹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痹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s/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丹萌 黄玉莹 +2 位作者 罗统安 贺长源 陈日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25-2531,共7页
背景随着环境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AGA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临床工作中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AGA有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 背景随着环境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AGA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临床工作中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AGA有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探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将尿酸钠悬浮液注入大鼠右踝关节腔内制备AGA模型,于造模24 h后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悬浮液灌胃治疗,刺血疗法组予阿是穴点刺放血治疗,药线组予壮医药线围灸病灶处,刺血结合药线组先予阿是穴点刺放血再行围灸法。观察造模后6、12、24、72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右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10、IL-8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yD88和IKK-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造模后6、12、24、48、72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均高于空白组,刺血结合药线组造模后6、12、24、48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高于空白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造模后48、72 h右踝关节外踝横截面直径低于模型组(P<0.05)。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及刺血结合药线组右踝关节其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以及刺血结合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空白组,IL-10水平低于空白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刺血组、药线组IL-8、COX-2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秋水仙碱组,IL-10水平低于秋水仙碱组,刺血组、药线组大鼠IL-8、COX-2水平高于刺血结合药线组,IL-10水平低于刺血结合药线组(P<0.05)。模型组、药线组、刺血组、刺血结合药线组MyD88、IKK-β水平高于空白组,秋水仙碱组MyD8水平高于空白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MyD88、IKK-β水平低于模型组,刺血组、刺血结合药线组MyD8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能通过调节TLRs/MyD88信号通路来改善AGA关节炎性症状,起到治疗作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可能是AGA的潜在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壮族医药学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髓样分化因子88 TLRs/MyD88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陆英俊 陈日兰 +3 位作者 朱英 黄彬 廖子龙 汪国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4-6,3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在颈源性头痛(CE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CE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比两组的...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在颈源性头痛(CE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CE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比两组的头痛程度、颈椎关节活动度(ROM)、伴随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及1个月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OM评分及伴随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CEH患者的效果确切,能够减轻头痛程度,改善ROM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针刀 壮医药线点灸 颈椎关节活动度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实验研究概况
19
作者 熊飞升 李敏萍 +1 位作者 柴杰 朱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320-322,共3页
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在经期或月经前后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青年妇女。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好,具有简便、无副作用,更易推广的特点,现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 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在经期或月经前后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青年妇女。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好,具有简便、无副作用,更易推广的特点,现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灸治疗 实验研究 青年妇女 青春期少女 小腹疼痛 月经前后 无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作用机制的概述
20
作者 戴煜 朱英 +1 位作者 陆庆旺 田君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6期989-993,共5页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根治难,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迫切需求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刺在干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有效地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促进受损...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根治难,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迫切需求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刺在干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有效地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减轻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恢复、行走功能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现就从炎症因子表达、疼痛敏感介质因子NO、小胶质细胞活化、轴突及髓鞘再生修复、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凋亡、脊髓相关蛋白表达、外泌体释放、微循环、大脑中枢信号反射等角度切入,研究分析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制,以期能够为治疗坐骨神经痛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坐骨神经痛 炎症因子 神经细胞 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