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1
作者 李孟 谢芝勋 +7 位作者 李丹 徐倩 罗思思 张民秀 谢丽基 黄超 沈前程 黄娇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目的】筛选出免疫原性更优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候选株用于新型疫苗研发,为加强对H9N2亚型AIV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00—2020年广西地区分离获得的36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为试验材料,依据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选择1... 【目的】筛选出免疫原性更优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候选株用于新型疫苗研发,为加强对H9N2亚型AIV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00—2020年广西地区分离获得的36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为试验材料,依据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选择12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及不同宿主来源的H9N2亚型AIV代表株,与目前使用的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株(SS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及抗原性分析,根据抗原分析结果选择其中具有不同抗原差异的代表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分别与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SS株)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在36株H9N2亚型AIV广西分离株中有31株属于Y280-Like(9.4.1),其中26株属于分支I、5株属于分支II,另外5株属于G1-Like(h9.4.1),与我国常用疫苗株分属于不同进化分支。12株H9N2亚型AIV广西代表性分离株灭活后的HA效价≥7 log2,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可用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且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根据交互HI抗体滴度计算出各毒株间的抗原相关值(R),结果发现A/chicken/Guangxi/C227/2015(H9N2)株(简称C227株)与其他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对应的R在0.72~0.93间波动;疫苗交叉保护试验结果也表明,C227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不同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均高于80%,且免疫保护效果优于A/chicken/Guangxi/CX/2013(H9N2)株(简称CX13株),说明C227株更适合作为H9N2亚型AIV灭活疫苗的候选株。【结论】基于抗原性分析和免疫原性测定筛选出的A/chicken/Guangxi/C227/2015(H9N2)株对广西地区绝大部分H9N2亚型AIV流行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用于研制新型H9N2亚型AIV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AIV) H9N2亚型 油乳灭活疫苗 抗原相关性 疫苗交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冯世文 李军 +4 位作者 潘艳 彭昊 胡帅 杨威 陈泽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0-356,共7页
【目的】分析2007和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为兽医临床用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初从广西25个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直肠棉拭子或肠系膜淋巴结等200份样品,分离大肠杆菌... 【目的】分析2007和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为兽医临床用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初从广西25个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直肠棉拭子或肠系膜淋巴结等200份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后进行致病力试验,选取10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于体外药敏试验,将药敏试验结果与2007年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腹泻仔猪的体内共分离获得大肠杆菌178株,分离率为89%,其中有143株大肠杆菌可致试验小鼠死亡。与2007年相比,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50%的抗菌药物(9种)的敏感率上升,50%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上升最明显的为壮观霉素,升高34.9%,下降最明显的为氟苯尼考,降低46.9%;除头孢曲松和强力霉素的中介率与2007年相比基本无变化外,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中介率均降低,最明显的为头孢拉啶,降低55.2%;耐药率降低的抗菌药物只有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和强力霉素3种,降低12.3%~15.5%,耐药率升高的抗菌药物有15种,上升率为1.2%~62.1%,其中阿莫西林上升62.1%,氟苯尼考上升57.0%。耐药谱方面,2007年以5~11重耐药为主,占受试菌总数的75.7%,2016年以11重耐药以上为主,占74.8%。【结论】当前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广谱耐药为主,敏感性降低,中介率降低,耐药率明显升高,生产中可选用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进行猪大肠杆菌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阿卡斑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建立及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阿卡斑病毒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玲 孟菲 +7 位作者 陆晨阳 陈赫威 蔡畅 秦树英 覃绍敏 刘金凤 陈凤莲 吴健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4-1741,共8页
【目的】建立检测新型阿卡斑病毒(AKA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并结合序列测定开展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AKAV调查,了解其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征,为建立重要蚊媒病毒病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针对新型AKAV的S基因... 【目的】建立检测新型阿卡斑病毒(AKA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并结合序列测定开展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AKAV调查,了解其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征,为建立重要蚊媒病毒病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针对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主要变异位点设计引物,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并通过Ct值、标准曲线斜率、相关系数、扩增效率及扩增准确性等指标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以优化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19年6-10月在广西边境地区采集的139份蚊样品,获得的新型AKAV经测序后采用ClustalW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最佳反应体系:SYBR Premix Ex Taq Ⅱ 10.0μL,上、下游引物(4μmol/L)各1.0μL,标准品或反转录产物2.0μL,双蒸水补齐至20.0μL。扩增程序:95℃预变性30 s;95℃30 s,64℃(S基因)/66℃(M基因)30 s,72℃30 s,进行40个循环。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的极限为1.0×101copies/μL和1.0×102copies/μL,对应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8.61%和105.81%,但不能扩增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竹鼠圆环病毒和布鲁氏杆菌;检测S基因和M基因的批内重复试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低于5.00%。采用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成功从广西边境地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宁明县、大新县及北海市的阿蚊和库蚊中检出新型AKAV,且均属于基因Ia型,尤其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针对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建立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更适用于检测病毒拷贝数低的样品。此外,从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中检出的AKAV毒株均为新型AKAV,属于基因Ia型,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新型AKAV已在广西周边省份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阿卡斑病毒(AKAV) 蚊媒病毒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 广西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鲜畜禽产品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钟舒红 李军 +7 位作者 冯世文 周庆安 陈泽祥 许力士 柳锋 马春霞 胡帅 潘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生鲜畜禽产品中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基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oqxA、oqxB、aac(6′)-Ib-cr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对2015—2016年间分离自广西生鲜畜禽... 目的了解广西生鲜畜禽产品中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基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oqxA、oqxB、aac(6′)-Ib-cr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对2015—2016年间分离自广西生鲜畜禽产品中的24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O"抗原血清型鉴定;K-B纸片法对已定型菌株进行24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PCR方法检测blaTEM、blaCTX-M、qnrA、oqxA、oqxB、aac(6′)-Ib-cr。结果 24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136株可定型、96株未定型、17株自凝,分别占鉴定菌株的54.6%、38.6%、6.8%;136株已定型菌株分属25个血清型,以O8 (19.85%)、O86(8.82%)、O6(6.62%)、O28(6.62%)、O124(6.62%)为主要优势血清型;136株已定型菌株对24种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从16.18%到100%,且全部为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12~18重耐药,共占多重耐药的72.06%;136株已定型菌株对6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qnrA 91.18%(124/136)、oqxA 80.88%(110/136)、oqxB 50.00%(68/136)、aac(6′)-Ib-cr35.29%(48/136)、blaTEM100.00%(136/136)、blaCTX-M23.53%(32/136)。结论广西生鲜畜禽产品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耐药基因 畜禽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孟 李丹 +7 位作者 谢芝勋 罗思思 谢丽基 张民秀 黄娇玲 邓显文 曾婷婷 阮志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57-3265,共9页
【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 【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_(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_(50))在10^(-6.0)/0.2 m L~10^(-6.8)/0.2 m 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AIV) 麻雀源 H9N2亚型 HA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黄牛乳头状瘤病毒的鉴定及其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昊 吴翠兰 +6 位作者 李军 李常挺 马春霞 潘艳 陈泽祥 杨威 陶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3-571,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黄牛是否存在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感染,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隆安县某黄牛养殖场青年黄牛的皮肤上采集瘤状物病料,在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PC... 【目的】明确广西黄牛是否存在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感染,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隆安县某黄牛养殖场青年黄牛的皮肤上采集瘤状物病料,在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PCR对其进行鉴定和基因型分型,再根据鉴型结果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BPV基因组进行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黄牛皮肤瘤状物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表皮与真皮增生,表皮细胞角质化和空泡化,细胞呈梭形或星形。从瘤状物中分离获得1株毒株,其与BPV-1型的同源性达99.0%,命名为BPV-GX-LA150909。BPVGX-LA150909毒株基因组全长7946 bp,Gen Bank登录号为MF435918,包含早期基因区(E区)、晚期基因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区)3个区域。BPV-GX-LA150909毒株无论是其基因组还是L1基因,均与BPV-1型的同源性最高,尤其与贵州株BPV-1 GZLZ的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且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也是与BPV-1 GZLZ的遗传距离较近。BPV-GX-LA150909毒株的L1蛋白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含有17个O-糖基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广西黄牛群中已存在BPV-1型感染,且与国内外BPV-1型的同源性较高,说明BPV跨地区传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头状瘤病毒(BPV) 鉴定 基因组 L1基因 基因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广西鹅源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婷婷 谢芝勋 +7 位作者 华俊 谢丽基 李孟 黄娇玲 张民秀 张艳芳 苑亚东 撒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7-2014,共8页
【目的】深入了解2株广西鹅源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NDV)的病原学特征,为NDV流行分布的系统监测和新城疫(ND)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株广西鹅源基因XII型NDV(Goose/China/GX02/2018和Goose/China/GX17/2018)进行病毒噬斑纯... 【目的】深入了解2株广西鹅源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NDV)的病原学特征,为NDV流行分布的系统监测和新城疫(ND)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株广西鹅源基因XII型NDV(Goose/China/GX02/2018和Goose/China/GX17/2018)进行病毒噬斑纯化,通过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分析F蛋白和HN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差异位点,并基于F基因全长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经过DF-1细胞4个代次噬斑纯化可获得2株分离株的纯化株,对应的MDT分别为54和48 h,ICPI均为1.65。2株分离株的基因组长度均为15192 nt,其3'端引导序列为55 nt,5'端尾随序列为114 nt;基于F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基因XII型NDV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2株分离株(Goose/China/GX02/2018和Goose/China/GX17/2018)均属于基因XIIb亚型,与我国广东分离株属于同一基因亚型,且我国2010年的分离株、2011年的分离株及2017年后的分离株分别形成3个小分支。2株分离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112)RRQKRF^(117),与南美分离株(XIIa亚型)和越南分离株(XIId亚型)相比,在信号肽区域、融合肽区域、七肽重复区和跨膜区共有1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其中2个氨基酸差异位点(^(19)I→V和^(294)N→S)是广西分离株所特有。2株分离株的HN蛋白跨膜区及抗原中和区氨基酸序列与我国广东分离株均一致,与南美分离株(XIIa亚型)相比存在7个氨基酸差异位点(^(27)V→I、^(28)A→S、^(34)V→I、^(41)A→T、^(42)V→A、^(263)K→R和^(347)E→D)。【结论】我国分离株(XIIb亚型)与南美分离株(XIIa亚型)和越南分离株(XIId亚型)在F蛋白和HN蛋白的氨基酸差异可能与其对鸡群的致病力差异有关。此外,基因XII型NDV一直处于不断进化中,而需持续监测该基因型NDV的流行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XII型 致病性 氨基酸变异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冯世文 李军 +5 位作者 潘艳 贺会利 彭昊 钟舒红 胡帅 杨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14-118,122,共6页
为调查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和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提供参考,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分离了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差异性分析。... 为调查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差异,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和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提供参考,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分离了广西不同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养猪场、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于70%,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利福平、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90%。大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极显著低于散养户(P<0.01),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散养户(P<0.05);中小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显著低于散养户(P<0.05);散养户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大规模养猪场和中小规模养猪场(P<0.01),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极显著低于大规模养猪场和中小规模养猪场(P<0.01)。大规模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指数(MARI)分别为0.62、0.63和0.68。14~23耐,散养户(44株)极显著高于大规模养猪场(30株)(P<0.01),显著高于中小规模养猪场(39株)(P<0.05)。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的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同,但均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部分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潘艳 贺会利 +3 位作者 李军 冯世文 胡帅 杨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0,共4页
为了探索广西地区部分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试验对广西地区三个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菌液(QC、HK、JX)进行16S r DNA测序、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菌液样品中均含有潜在的致病菌并有不同程度耐... 为了探索广西地区部分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试验对广西地区三个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菌液(QC、HK、JX)进行16S r DNA测序、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猪场自制微生态制剂菌液样品中均含有潜在的致病菌并有不同程度耐药;小鼠灌胃试验中,HK组常规剂量和高剂量下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QC组、J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小鼠腹腔注射试验中,HK组常规剂量下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QC组、JX组高剂量下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说明这三种自制微生态制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安全性 16SrDNA测序 致病性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近年广西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武 秦毅斌 +12 位作者 何颖 段群棚 卢冰霞 陈忠伟 蒋冬福 梁家幸 杨思仪 李斌 闭炳芬 周英宁 刘磊 苏乾莲 卢敬专 《广西畜牧兽医》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猪流行性腹泻(Poiine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PEDV)引細-种|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发病仔猪死亡率高。当前由PEDV主导的猪群腹泻是猪场重点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Poiine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PEDV)引細-种|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发病仔猪死亡率高。当前由PEDV主导的猪群腹泻是猪场重点防控的重要疫病之一,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及养猪业健康发展,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971年英国首次报道PED,1977年比利时分离到病毒(经典代表毒株CV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防控 流行特点 广西 PEDV 肠道传染病 水样腹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广西部分猪场蚊子携带猪乙型脑炎病毒初步检测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冰霞 秦毅斌 +10 位作者 段群棚 李斌 何颖 陈忠伟 周英宁 梁家幸 赵硕 蒋冬福 刘磊 卢敬专 赵武 《广西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198-200,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广西猪场蚊媒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采用套式RT-PCR(RT-nPCR)检测方法,于2016年—2019年间对猪乙型脑炎(JE)确诊阳性病例的部分猪场进行蚊子携带JEV情况初步检测调查。对抽选16个有JE阳性病例的猪场捕捉的蚊子进行...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广西猪场蚊媒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采用套式RT-PCR(RT-nPCR)检测方法,于2016年—2019年间对猪乙型脑炎(JE)确诊阳性病例的部分猪场进行蚊子携带JEV情况初步检测调查。对抽选16个有JE阳性病例的猪场捕捉的蚊子进行JE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广西猪JE确诊阳性病例猪场的蚊子携带JEV的几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蚊媒 猪乙型脑炎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猪群新发感染猪捷申病的检测诊断
12
作者 秦毅斌 苏乾莲 +10 位作者 赵硕 梁家幸 李斌 卢冰霞 周展宏 陈忠伟 何颖 段群棚 周英宁 蒋冬福 赵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99-2703,共5页
【目的】建立猪捷申病毒(PTV)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广西猪群PTV感染诊断。【方法】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PTV不同血清型基因序列,在5’端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退火温度摸索及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 【目的】建立猪捷申病毒(PTV)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广西猪群PTV感染诊断。【方法】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PTV不同血清型基因序列,在5’端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退火温度摸索及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PT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广西部分猪场腹泻病例进行猪捷申病的感染诊断。【结果】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PTV,不能扩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A群轮状病毒、猪C群轮状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检测低至1.16 pg/μl的质粒模板及12.15 pg/μl的核酸模板。应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4月从广西部分猪场采集的235份病猪腹泻粪便进行PTV临床检测,PTV阳性为24份,阳性率为10.21%。【结论】建立的PTV RT-PCR方法简单特异、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实验室PTV检测诊断。广西部分受检猪场已存在PTV感染,应予以警惕,加强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捷申病毒 诊断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首例猪圆环病毒3型的发现及其衣壳蛋白序列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贺会利 李军 +6 位作者 潘艳 胡帅 冯世文 彭昊 李常挺 陈泽祥 杨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明确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 3,PCV3)在广西猪群中的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控其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对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对其唯一结构蛋白质(Cap)的结... 【目的】明确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 3,PCV3)在广西猪群中的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控其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对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对其唯一结构蛋白质(Cap)的结构进行同源模拟,构建遗传进化树;同时在线(http://www.cbs.dtu.dk/services/)预测Cap蛋白信号肽、糖基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在广西某猪场腹泻死亡仔猪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到PCV3。PCR扩增产物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后截取Cap基因序列(645 bp),命名为PCV3/CN/Guangxi001/2017。PCV3/CN/Guangxi001/2017与13株国内PCV3毒株和5株美国PCV3毒株的Ca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6.9%~99.4%和98.3%~99.5%,属于3b亚群;而与PCV1毒株和PCV2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43.0%和45.8%,且B细胞抗原表位差异明显,在PCV1特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92~103 aa)、PCV2特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69~83 aa、117~131 aa和231~233 aa)及PCV1、PCV2共有的B细胞抗原表位(156~162 aa和179~192 aa)均无相似性。【结论】广西猪群中已存在PCV3感染,鉴于PCV2与PCV3间无交叉免疫保护特性,实际生产中应通过加强清洁消毒、灭鼠杀虫、定期监测、自繁自养等生物安全措施防控PCV3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衣壳蛋白(Cap) 序列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牛支原体主要抗原基因的变异分析
14
作者 韩林梅 吴翠兰 +5 位作者 李军 陶立 潘艳 彭昊 李常挺 曾芸 《广西畜牧兽医》 2019年第5期202-205,共4页
为了解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的P81基因和vspY1基因的变异特点,为牛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7株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P81和vspY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株牛支原体的P81基因全长为2 100bp... 为了解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的P81基因和vspY1基因的变异特点,为牛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7株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P81和vspY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株牛支原体的P81基因全长为2 100bp,编码700个氨基酸残基;vspY1全长为948bp^1 029bp,编码316~343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相似性结果显示,7株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P81基因相似性为94.7%~99.9%,而vspY1基因的相似性为78.4%~100%。核苷酸进化树结果表明,7株牛支原体P81基因和vspY1基因均与标准株PG45分属于不同的分支。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7株分离株P81含有26~28个潜在的抗原表位,vspY1基因含有6~7个潜在的抗原表位。试验结果表明P81较保守,变异小,而vspY1基因变异较大,且P81和vspY1蛋白均存在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vspY1 P81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2017年广西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调查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贺会利 李军 +6 位作者 潘艳 胡帅 钟舒红 冯世文 柳锋 谢永平 陈泽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近3年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应用PCR及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广西的1648份疑似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为了解广西地区近3年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应用PCR及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广西的1648份疑似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RV、PCV-2、PCV-3、TGEV和PEDV的阳性率分别是2.06%(13/632)、14.43%(192/1331)、12.10%(88/727)、14.32%(132/922)、53.85%(42/78)、10.87%(20/184)和32.00%(72/225)。PRV、TGEV和PEDV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CV-2的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二重感染以PCV-2和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其中PRRSV和PCV-2的二重感染率最高,平均感染率为2.93%。CSFV、PRRSV、PRV、PCV-2、PEDV的感染率在冬季比较高,分别为3.75%、23.86%、19.02%、27.73%和57.78%。检测结果表明,PRRSV和PCV-2是目前对广西规模化猪场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病毒性疫病。PCV-3作为一种新发现病毒,引起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与繁殖障碍和仔猪腹泻,对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规模化猪场流行的腹泻性病毒主要是PEDV和TG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病毒性疫病 聚合酶链反应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广西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会利 胡帅 +5 位作者 李军 冯世文 钟舒红 柳锋 陈泽祥 潘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3-86,175,共5页
为了解2015—2017年广西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15—2017年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02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猪... 为了解2015—2017年广西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15—2017年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02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猪伪狂犬-gB病毒(PRV-gB)抗体和猪伪狂犬野毒(PRV-gE)抗体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2015—2017年主要病毒抗体阳性率及各季度、各市的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CSFV、PRRSV、PCV-2、PRV-gB抗体和PRV-gE感染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是80.68%、66.22%、83.65%、89.17%和22.43%,且CSFV、PCV-2、PRV-gB抗体和PRV-gE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季度以及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015—2017年各季度间CSF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一、二、三、四季度PRRS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94%、63.92%、68.52%、73.84%,抗体阳性率呈逐渐递升趋势,且第四季度(冬季)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一季度(春季)。PCV-2的抗体阳性率从第一至第四季度呈逐渐递升趋势,且第二季度(夏季)、第三季度(秋季)和第四季度显著高于第一季度(P<0.05)。PRV-gB、PRV-gE各季度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广西地区CSFV、PCV-2、PRV的免疫效果比较理想,PRRSV的免疫效果并不乐观,猪群中存在PRV野毒感染情况,应选择使用适合于本猪场的PRRSV疫苗,淘汰PRV野毒感染猪,不断净化,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猪场,提高广西地区养猪场猪病的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病毒性疫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调查 季度 地区
原文传递
广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病例的确诊与病毒S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春杰 秦毅斌 +4 位作者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赵武 欧阳康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3,共8页
旨在对广西玉林市某规模化猪场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AJ1102疫苗株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二联弱毒活疫苗后,猪群发生的腹泻进行确诊。通过对发病猪群临床观察、腹泻死亡仔猪病理解剖、实验... 旨在对广西玉林市某规模化猪场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AJ1102疫苗株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二联弱毒活疫苗后,猪群发生的腹泻进行确诊。通过对发病猪群临床观察、腹泻死亡仔猪病理解剖、实验室RT-PCR检测和基因测序,最终诊断为PEDV变异株感染。对PEDV变异毒株的S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与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2.8%~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9.2%;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PEDV毒株属于G2-a型变异毒株;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PEDV变异株氨基酸在多个位点发生了变异,S蛋白在第807位与第827位疏水性氨基酸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抗原位点第800~813位氨基酸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研究通过该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诊断和S基因变异分析,为PEDV病原学研究以及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临床诊断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自豪 黄春花 +7 位作者 曹树威 陈政谕 吴翠兰 滕少花 吴柱月 杨启晟 向雷 甘露 《广西畜牧兽医》 2021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 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有奶油状菌落且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Khe基因扩增为阳性;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9种药物高敏,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呋辛等5种药物中敏,对先锋V、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使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分离株携带有wabG、uge和fimH三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兔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致病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布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19
作者 石艳 彭昊 +10 位作者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马春霞 陶立 彭红艳 尹杨燕 王乐平 谭奕舟 廖玉英 李珣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得到了1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此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单生或成对生长。此菌在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乳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死亡率及各组织HSP70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乾莲 赵武 +7 位作者 周恒 李斌 梁家幸 何颖 李晓玉 秦毅斌 卢冰霞 韦明松 《养殖与饲料》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以体质量为(100.0±10.0) g的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生长最适宜组(28℃)和高温应激组(35℃)2个处理水平,暂养7 d后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统计累计死亡率,并于细菌感染后24、48、72、96、120 h,采集组织检测HSP70基因表达水平,探... 以体质量为(100.0±10.0) g的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生长最适宜组(28℃)和高温应激组(35℃)2个处理水平,暂养7 d后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统计累计死亡率,并于细菌感染后24、48、72、96、120 h,采集组织检测HSP70基因表达水平,探讨高水温下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过程中HSP70的作用机制,为制定控制无乳链球菌病的合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表明,LD_(50)攻毒试验中,28℃组试验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后48 h内没有死亡,感染120 h的累计死亡率为20%;而35℃组试验罗非鱼在感染24 h后累计死亡率就达到13.3%,在感染120 h后累计死亡率达到53.3%。各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鳃中24 h的表达量为最高,鱼脾、肠和肝中48 h的表达量为最高。说明水温35℃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罗非鱼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28℃组,水温28℃组和35℃组的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HSP7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