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典型香气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威 成果 +5 位作者 张劲 谢林君 尹慧芝 梁翡翠 庞丽婷 丰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0-2331,F0002,共13页
【目的】明确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的香气成分及典型香气特征,为广西原生葡萄酒风味特征挖掘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凌丰和野酿2号2个毛葡萄品种酿造的原生葡萄酒挥... 【目的】明确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的香气成分及典型香气特征,为广西原生葡萄酒风味特征挖掘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凌丰和野酿2号2个毛葡萄品种酿造的原生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采用香气活性值(OAV)鉴定出活性香气成分和具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应用香气轮廓法及香韵分析法分析2种原生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结果】凌丰酒色更为鲜艳,但其干浸出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低于野酿2号,二者均为干型葡萄酒。2种原生葡萄酒样品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15种、酯类48种、醛类2种、萜烯类3种、酸类4种、其他5种。其中,凌丰葡萄酒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7464.7μg/kg;野酿2号葡萄酒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2584.6μg/kg。通过OAV分析,确定凌丰葡萄酒的活性香气成分有9种,特征香气化合物为癸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辛酸乙酯;野酿2号葡萄酒的活性香气成分有13种,特征香气化合物为异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轮廓和香韵分析结果显示,凌丰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包括果香、脂肪香、花香和少量的烤香、甜香;野酿2号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包括果香、脂肪香、花香和甜香。【结论】2种广西原生葡萄酒具有典型的东亚种群特征,以果香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存在脂肪等不愉悦的风味,且花香特征较薄弱。凌丰葡萄酒香气浓郁度、典型性等香气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丰 野酿2号 广西原生葡萄酒 挥发性成分 典型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巨峰冬果酿酒工艺研究及葡萄酒品质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太理 杨莹 +2 位作者 管敬喜 文仁德 肖战海 《酿酒科技》 2011年第8期21-23,27,共4页
以巨峰葡萄冬果为原料,对其进行酿酒实验及中试,研究其酿造工艺,并对葡萄酒品质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析了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巨峰冬果品质优良,平均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8%以上,酸度6~8 g/L,其葡萄酒香气成分主要为正戊醇、辛酸乙酯、乙... 以巨峰葡萄冬果为原料,对其进行酿酒实验及中试,研究其酿造工艺,并对葡萄酒品质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析了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巨峰冬果品质优良,平均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8%以上,酸度6~8 g/L,其葡萄酒香气成分主要为正戊醇、辛酸乙酯、乙酸乙酯,表现为花香和果香,具有较好的酿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巨峰冬果 酿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皇”葡萄在广西南宁引种表现及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时晓芳 张瑛 +5 位作者 韩佳宇 程昌富 蒋士宋 罗梅娟 李倩珍 梁海芸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为解决广西鲜食葡萄栽培品种单一化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广西葡萄品种种类,引进“黑皇”葡萄进行种植。通过连续2年4个生长周期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研究配套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皇”葡萄在广西南宁地... 为解决广西鲜食葡萄栽培品种单一化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广西葡萄品种种类,引进“黑皇”葡萄进行种植。通过连续2年4个生长周期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研究配套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皇”葡萄在广西南宁地区表现出花芽分化好且整齐,果实着色正常,品质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避雨栽培条件下进行一年两收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皇葡萄 广西南宁 引种表现 一年两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区葡萄育种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博 郭荣荣 +7 位作者 成果 韩佳宇 林玲 何建军 白扬 谢蜀豫 王举兵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4-2385,共12页
葡萄是温带果树,葡萄生产及新品种培育主要分布在气候干燥凉爽的温带地区。随着避雨、破眠、一年两收等葡萄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热区葡萄由于早熟、错季经济效益明显,近年发展迅猛,该区已成为我国特色优势栽培区。葡萄新品种对葡萄产业的... 葡萄是温带果树,葡萄生产及新品种培育主要分布在气候干燥凉爽的温带地区。随着避雨、破眠、一年两收等葡萄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热区葡萄由于早熟、错季经济效益明显,近年发展迅猛,该区已成为我国特色优势栽培区。葡萄新品种对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热区葡萄育种的必要性,概述当前热区葡萄产业现状、主栽葡萄品种及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热区葡萄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热区主栽葡萄品种仍为温带地区育成,均不耐湿热,存在着色障碍、品质下降、抗性差、易感多种病虫害、需冷量较高、发芽不整齐和易发生日灼等“水土不服”问题。文章分析了热区育种的优势:热区积温高,实生苗生长量大,结果早,育种效率高;热区分布的野生耐热葡萄资源丰富,是培育耐热抗性强新品种的宝贵材料;热区逆境条件可为耐热抗病葡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天然的筛选环境。总结湿热地区葡萄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葡萄栽培技术基础、育种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阐述广西葡萄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的基础,介绍巴西热区葡萄遗传育种研究计划的代表性新品种及广西热区葡萄选育品种的登记及保护情况,并提出我国热区葡萄育种下一步工作计划。在高热高湿、降雨多、日照时数少、冬季低温时数少的热区逆境气候环境下选育早熟优质、抗性强、易栽培和耐储运葡萄新品种是热区葡萄产业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提升热区葡萄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区 逆境 葡萄 育种 优势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毛葡萄产区野生葡萄酒酵母种群分布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莹 管敬喜 +3 位作者 谢林君 张劲 文仁德 成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对广西毛葡萄产区野生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及分布研究,明确毛葡萄产区主要酵母种类及分布规律,为当地酿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从葡萄果实表面和果实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纯化野生葡萄酒相关酵母,利... 【目的】对广西毛葡萄产区野生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及分布研究,明确毛葡萄产区主要酵母种类及分布规律,为当地酿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从葡萄果实表面和果实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纯化野生葡萄酒相关酵母,利用WL培养基对分离获得的酵母菌株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型中选取代表菌株进行26S r D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葡萄果实表面及自然发酵汁中共分离获得180株酵母菌株,根据菌株在WL培养基上的颜色及菌落形态差异将180株酵母菌归为5类。2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株代表菌株分属于6个属9个种,分别为:汉逊酵母属的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H.opuntiae、H.occidentalis和H.guilliermondii;毕赤酵母属的Pichia pastoris;伊萨酵母属的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属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aturnispora属的S.diversa和红酵母属(Rhodutorula,未鉴定到种)。葡萄汁自然发酵过程中由H.thailandica启动发酵,随后出现H.thailandica、H.opuntiae、H.occidentalis、H.guilliermondii和S.diversa,最后由S.cerevisiae逐渐主导并控制发酵。【结论】在广西都安县毛葡萄产区生态环境中存在6个属9个种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其中H.guilliermondii是毛葡萄果表优势酵母菌种;在毛葡萄自然发酵汁中存在汉逊酵母的4个不同种及S.diversa和S.cerevisiae,随着发酵环境的变化此消彼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葡萄 葡萄酒相关酵母 种群分布 系统发育进化树 广西都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葡萄育种研究进展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咏梅 黄羽 +3 位作者 林玲 时晓芳 韦荣福 张瑛 《南方园艺》 2015年第6期49-51,共3页
通过分析近年来广西葡萄育种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提出广西葡萄育种研究的对策,为加快广西葡萄育种研究的进程及推动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西 葡萄育种 进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生态区域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建军 王博 +5 位作者 陈爱军 曹慕明 娄兵海 宋雅琴 白先进 陈德元 《南方园艺》 2016年第5期6-8,共3页
随着避雨栽培技术和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传统认识中葡萄种植次适宜区转变为特殊优势种植区。本文综合分析了广西各地区的气候资料以及葡萄栽培现状,结合国内葡萄专家提出的葡萄气候区划指标,提出了... 随着避雨栽培技术和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传统认识中葡萄种植次适宜区转变为特殊优势种植区。本文综合分析了广西各地区的气候资料以及葡萄栽培现状,结合国内葡萄专家提出的葡萄气候区划指标,提出了适合广西不同生态区域的葡萄一年两收栽培区划。年均温大于20℃的南宁市、柳州市、百色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玉林市等地区,是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适宜区,应主推夏黑、巨峰、户太8号、阳光玫瑰等早、中熟优良品种,重点主攻冬果优质栽培,供应我国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的冬季鲜葡萄果品市场;年均温小于20℃的桂林市、贺州市等地区,是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适宜区,应主推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瑞都红玉等早、中、晚熟优良品种,主攻早熟鲜食葡萄品种促早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中熟鲜食葡萄品种延后一年两收栽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上市)、晚熟品种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二次果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上市),错开并延长桂北葡萄鲜食葡萄上市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葡萄 一年两收 品种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方法的优化与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雄军 韩佳宇 +7 位作者 谢蜀豫 黄秋秘 邓海燕 盘丰平 王博 江春分 时晓芳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8-2261,共14页
【目的】确定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最适的暗适应时间、测量光强度,分析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并确定最适测量时间,提出优化测量方法的建议,为进一步研究葡萄光合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 【目的】确定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最适的暗适应时间、测量光强度,分析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并确定最适测量时间,提出优化测量方法的建议,为进一步研究葡萄光合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阳光玫瑰葡萄和巨峰葡萄叶龄为40~50 d的健康成熟叶片,利用JIP测定(JIP-test)和主成分分析(PCA)研究葡萄叶片在不同暗适应时间(5、10、15、20、25、30、35和40 min)、不同测量光强度[500、1000、1500、2000、2500、3000和3500μmol/(m^(2)·s)]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点(8:00、10:00、12:00、14:00、16:00、18:00和20:00)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特征,分析不同测量条件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暗适应时间和测量光强度均明显影响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较长的暗适应时间和较高的测量光强度能获得更稳定和可靠的测量结果。OJIP曲线特征显示,在较短的暗适应时间(5~15 min)内,各暗适应时间与暗适应5 min间的特征区间(OJ相、JI相和IP相)相对可变荧光差值(ΔWOJ、ΔWJI和ΔWIP)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等参数波动较大,当暗适应时间达30 min以上时,各参数再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趋于稳定。随着测量光强度的增加,F_(m)、F_(v)/F_(m)、OJIP曲线的初始斜率(M_o)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m)等参数呈上升趋势,各测量光强度与500μmol/(m^(2)·s)测量光强度间的ΔWOJ、ΔWJI和ΔWIP曲线呈正K峰、负H峰和正G峰,当光强度达3000μmol/(m^(2)·s)以上时,各参数均无显著变化。葡萄叶片的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一天中时间点的推移而变化,光系统II(PSII)光化学效率在12:00之前较高,14:00时光化学效率下降,16:00之后PSII逐渐恢复至最佳状态。【结论】针对葡萄叶片进行OJIP曲线测定时,暗适应时间应为30 min以上,最小测量光强度为3000μmol/(m^(2)·s),测量时间宜选择在12:00之前和16:00之后,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绿素荧光 OJIP曲线 暗适应时间 测量光强度 日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代谢响应光质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时晓芳 林玲 +7 位作者 黄秋秘 白先进 白扬 黄桂媛 韩佳宇 李洪艳 曹雄军 郭荣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6-2294,共9页
【目的】探索光质条件改变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类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冬季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冬果发育阶段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进行LED灯照射补光处理,分别为红光、蓝光和白光,以不补光处理为对照;分别... 【目的】探索光质条件改变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类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冬季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冬果发育阶段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进行LED灯照射补光处理,分别为红光、蓝光和白光,以不补光处理为对照;分别在硬果期(E-L33)、果实膨大期(E-L35)、果实未完全成熟期(E-L37)和果实完全成熟期(E-L38)各采样1次,对果实样品的纵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白光对果粒纵径的伸长影响较大,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4.94%(P<0.05,下同)。红光处理促进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11.26%。蓝光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有促进作用,在E-L37时期较对照显著降低15.54%。在E-L37和E-L38时期红光处理促进果实果糖含量增加,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1.14%和22.93%。红光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含量积累有促进作用,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17.51%。在E-L35和E-L37时期,红光处理的SS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8.50%和13.39%。在E-L38时期,红光、蓝光和白光处理均对果实SS和SPS活性有促进作用,红光处理的NI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17.71%。红光处理使VvSS和VvNI基因相对表达量在E-L35和E-L38时期分别较对照降低10.54%、20.90%和11.57%、28.50%。果实成熟期,蓝光处理的VvSPS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显著降低22.74%。【结论】红光显著促进阳光玫瑰葡萄冬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积累,蓝光有助于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红光、蓝光和白光在果实成熟期对SS和SPS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可根据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对光照环境及果实品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人工光源进行补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补光处理 果实品质 糖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博 白扬 +9 位作者 白先进 张瑛 谢太理 刘金标 陈爱军 娄兵海 何建军 林玲 周咏梅 曹雄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丰富广西鲜食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 【目的】丰富广西鲜食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经过4年的引种观察,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年两收,其果穗光亮整洁,外观优美,果实肉质脆硬香甜,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且抗病性强,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耐运输;在广西南宁定植第2年进入丰产期,第一造果产量达11532.00 kg/ha,第二造果产量为7524.00 kg/ha。同时总结出阳光玫瑰葡萄的建园及定植、架式选择、催芽技术、树体管理、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冬季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控等一年两收栽培关键技术。【结论】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病性强,果实品质极优,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桂南地区推广并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上宜推广栽培脱毒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阳光玫瑰 引种 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广西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郭荣荣 王博 +5 位作者 成果 林玲 曹雄军 张瑛 谢太理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91-2097,共7页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并与葡萄生长所需的气候要求进行对比,对不同区域适用的栽培模式及品种类型进行划分,得知年均气温是决定能否发展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关键气象因子。年均气温在20.0℃以上的南方地区可在露地进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是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年均气温17.5-20.0℃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年均气温16.0-17.5℃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北方年均气温在12.0℃左右及以上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也可在露地条件下实现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在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即使年均气温仅在5.0℃左右也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一年两收 年均气温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分HPLC-MS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成果 黄羽 +6 位作者 杨莹 谢林君 黄小云 余欢 谢太理 周咏梅 张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9-275,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野生资源‘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的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花色苷总量为548.94 g/L和42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野生资源‘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的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花色苷总量为548.94 g/L和427.89 g/L,分别是同期‘赤霞珠’的1.2倍和2.7倍左右。‘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分别检测到25种和19种花色苷,双糖苷是其中最主要的花色苷类型,含量最高的是甲基花青素-3,5-O-双葡萄糖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瓶储3个月‘桂葡6号’酒样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较高,而酰基化、甲基化和吡喃型花色苷比例较低。‘桂葡6号’花色苷组成及含量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由其品种特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葡6号’ 葡萄酒 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壮素调控巨峰葡萄新梢生长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洪艳 文仁德 +3 位作者 林玲 张劲 陈国品 张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巨峰葡萄春季新梢生长的影响,为夏季葡萄落花落果、产量低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方法】以6年生棚架式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用体积比分别为300、500和750倍的矮壮素处理新梢,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巨峰葡萄春季新梢生长的影响,为夏季葡萄落花落果、产量低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方法】以6年生棚架式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用体积比分别为300、500和750倍的矮壮素处理新梢,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浓度矮壮素对不同催芽时间以及不同长势的新梢长度、第6节新梢粗度和第10节节间距的影响。【结果】1月6日催芽的旺枝,新梢经300、500和750倍矮壮素处理后28 d新梢长度分别为130.60、148.67、143.47 cm,明显短于对照,300倍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月13日催芽的旺枝,处理后7 d,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85.00 cm)短于对照,差异极显著,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1月6日催芽的中庸枝,处理后28 d,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111.14 cm)短于750倍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新梢经300倍矮壮素处理后的长度(106.67 cm)明显短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旺枝长出的新梢,300倍处理后28 d第6节新梢粗度(10.42 mm)显著高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处理后7 d第6节粗度(8.36 mm)粗于对照和其他两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后28 d,300倍处理的第6节新梢粗度(8.19mm)粗于对照,差异显著。两个催芽时间,处理后7 d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新梢第10节节间距之间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他催芽时间、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枝条的增粗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矮壮素对过旺生长的葡萄新梢有抑制作用,尤其以体积比300倍的矮壮素抑制效果最佳,可用于葡萄春季控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一年两收 矮壮素(CCC) 新梢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冷藏过程中落粒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明娟 游向荣 +6 位作者 文仁德 张雅媛 孙健 李志春 卫萍 李丽 李昌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83-1889,共7页
【目的】探讨冷藏期间葡萄落粒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采后置于温度为-1~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落粒果实为对照,每隔30 d测定落粒果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冷藏期间葡萄落粒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采后置于温度为-1~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落粒果实为对照,每隔30 d测定落粒果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贮期的延长,果实落粒率不断上升,贮藏60 d后果粒脱落率约30.00%,90 d后则高达93.71%;落粒果单果重、硬度、含水量、维生素C(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不断下降,均比同期对照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溶性糖(TS)含量先升后降,均比同期对照高。落粒果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上升,均比同期对照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贮藏30d时比对照高,60 d时则比对照低;果胶酶(PE)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高。【结论】葡萄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落粒果品质不断下降,生理生化指标不断朝着衰老的趋势发展。巨峰葡萄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Vc、TA、TS、MDA含量及SOD、POD活性临界点,即当各项指标高于或低于临界阈值时,葡萄开始出现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落粒果实 冷藏 贮藏品质 生理生化指标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酿造工艺对野酿2号毛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管敬喜 黄羽 +4 位作者 韦荣福 盘丰品 吴代东 黄竟 杨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工艺、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酿造的野酿2号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毛葡萄酒中共检测到82种香气物质,其中33种香气成分为3种毛葡萄酒所共有。醇类和酯类是主要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工艺、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酿造的野酿2号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毛葡萄酒中共检测到82种香气物质,其中33种香气成分为3种毛葡萄酒所共有。醇类和酯类是主要成分,包括辛酸乙酯、异戊醇、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等,不同工艺酿造的毛葡萄酒之间呈香物质具有较大差异。与传统法相比,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可以增加具有花香、果香的酯类及苯乙醇等物质的含量,但减少具有生青味的异戊醇、异丁醇、正己醇等物质的含量,因此野酿2号毛葡萄酒更适合于采用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工艺 野酿2号毛葡萄 葡萄酒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明娟 游向荣 +2 位作者 文仁德 张雅媛 李志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73-178,共6页
葡萄果实柔软、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极易发生腐烂、落粒、失水、褐变等现象,这给鲜食葡萄的发展带来极大困难。果实采后品质变劣和生理衰老是影响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实采后生理变化规律和贮藏保鲜技术的... 葡萄果实柔软、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极易发生腐烂、落粒、失水、褐变等现象,这给鲜食葡萄的发展带来极大困难。果实采后品质变劣和生理衰老是影响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实采后生理变化规律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保持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生理衰老至关重要。现从呼吸、水分、落粒、腐烂、激素和褐变等生理变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贮藏保鲜方法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采后生理 贮藏保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贮藏期广西巨峰冬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淑仪 张劲 +5 位作者 李玮 陈国品 谢林君 李洪艳 阳仁桂 文仁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一年两收葡萄"冬果贮藏保鲜方法及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二茬果(冬葡萄)为材料,采用两类保鲜剂(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的7个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果实,... 【目的】探讨广西"一年两收葡萄"冬果贮藏保鲜方法及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二茬果(冬葡萄)为材料,采用两类保鲜剂(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的7个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果实,以空白处理为对照,每隔30 d测定冬葡萄的品质指标1次,连续测定5次。【结果】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巨峰冬葡萄果实脱粒率、pH波动上升,好果率波动下降,可溶性总糖(TS)含量先升后降,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V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解和损失。果实贮藏至5个月,化学保鲜剂处理的好果率均保持在85.00%以上,对照处理的好果率降至13.66%;各保鲜剂处理的TS、TSS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化学保鲜剂处理的T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生物保鲜剂处理在短期贮藏(0-3个月)可显著保持果实品质。【结论】保鲜剂结合冰温贮藏可有效保持采后巨峰冬葡萄的品质,最佳贮藏期为0-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剂 巨峰 冬葡萄 贮藏保鲜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解析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类黄酮差异
18
作者 谢林君 张劲 +7 位作者 周咏梅 韦荣福 庞丽婷 吴代东 李洪艳 刘金标 周思泓 成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2-2276,共15页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情况,为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地域和架式)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为试材,测定粒重、pH、可溶性...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情况,为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地域和架式)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为试材,测定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亮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其成熟期葡萄果实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理化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栽培地域对葡萄果实理化指标影响较大,栽种于相思湖葡萄示范基地的果实成熟度更好,但果粒较小、果皮颜色较浅;栽培架式及树龄对葡萄果实的粒重影响较小,对糖酸含量影响较大;同一地域采用篱架栽培的葡萄果实较棚架栽培成熟度更好,且树龄越大,果实成熟度越好。从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成熟期葡萄果实中共鉴定出11类789种代谢物,其中黄酮类最多,为187种。12个样品中共存在271个差异代谢物,共聚为7个类群,黄酮类化合物在各亚类中占比最高,特别是第Ⅱ类群,占比高达59%,其次是第Ⅰ类群,占比为49%。利用差异代谢物能明确区分来自不同地域、架式和树龄的葡萄果实样品,其中地域样品间的差异最大,且黄酮类化合物是造成差异的最主要化合物。明阳双季葡萄示范基地栽培较相思湖葡萄示范基地栽培更利于杨梅素、槲皮素、表儿茶素及甲基花翠素等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5年树龄较8年树龄更有利于促进山柰酚、儿茶素和花青素的积累,而棚架栽培较篱架栽培更利于黄烷-3-醇、花青素双糖苷和花葵素双糖苷的积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黄酮醇中的槲皮素和杨梅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L^(*)和a^(*)均与杨梅素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树龄及栽培条件的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果实类黄酮代谢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地域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枝毛葡萄 野酿2号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树龄 栽培条件 差异代谢物 类黄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博 罗惠格 +5 位作者 覃富强 陈祥飞 朱维 谢太理 曹雄军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7-968,共12页
花芽分化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而葡萄的成花过程较特殊,成花诱导更复杂,表现在始原基分化后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花序,也能分化成卷须发育成为营养器官。葡萄花芽分化过程受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复杂... 花芽分化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而葡萄的成花过程较特殊,成花诱导更复杂,表现在始原基分化后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花序,也能分化成卷须发育成为营养器官。葡萄花芽分化过程受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复杂。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葡萄花芽分化的生理阶段及其特殊性,成花诱导和花形态建成相关基因功能及表达,以及影响葡萄花芽分化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和水分)、树体营养(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内源激素水平和栽培技术等。根据葡萄花芽分化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完善不同葡萄品种花芽分化进程、结构特性及冬芽次年花器官分化阶段等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利用多组学关联分析深入探究葡萄花芽分化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开展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花芽分化规律研究,进而推进葡萄花芽分化生理及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为葡萄生产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花芽分化 生理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栽葡萄品种果实白藜芦醇及其糖苷HPLC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莹 管敬喜 +2 位作者 谢太理 文仁德 黄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广西湿热气候条件下生长成熟的葡萄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含量,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南方地区鲜食与酿酒葡萄奠定基础。【方法】以广西湿热地区主栽葡萄品种巨峰、夏黑、Fry、Carlos和Nobel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 【目的】广西湿热气候条件下生长成熟的葡萄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含量,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南方地区鲜食与酿酒葡萄奠定基础。【方法】以广西湿热地区主栽葡萄品种巨峰、夏黑、Fry、Carlos和Nobel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其果实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结果】在5个品种中,巨峰葡萄果实中的白藜芦醇苷含量最高,达到15.621mg/L,其次是夏黑,为12.062mg/L;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是Nobel,为0.276mg/L,其次是巨峰,为0.206mg/L;巨峰葡萄具有较高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其总含量达到15.827mg/L,其次是夏黑葡萄,其总含量达到12.048mg/L。【结论】巨峰葡萄在广西湿热环境中能产生较多的白藜芦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葡萄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 HPLC 湿热地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