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鲁力 肖德强 +2 位作者 陈珲 李习艺 郭承湘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8期112-112,124,共2页
构建多功能、大容量、实用性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建设中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注重专业特色、开发有实用性的应用系统,采取师生共建、以建促教、以建促学、不断完善的方式,为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多种教学形式... 构建多功能、大容量、实用性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建设中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注重专业特色、开发有实用性的应用系统,采取师生共建、以建促教、以建促学、不断完善的方式,为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讨论课的实施与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彩玲 李习艺 +2 位作者 肖德强 曾高峰 刘超群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在长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及社会调研中重新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知识面广、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为...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在长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及社会调研中重新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知识面广、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为进一步探索和推广人才培养方式,我院在高年资预防医学本科生中进行了包括开设讨论课在内的多方位的预防医学主干课程改革,本文拟就课程改革背景并以参与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阐述了讨论课的组织实施及些许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讨论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老年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翠侠 张倩 +4 位作者 胡长梅 刘颖 段一凡 鲁力 胡小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老年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城区17个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399人,在2008年5轮?旬至7月初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美国DiaSorin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25-羟维生素D(25(OH...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老年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城区17个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399人,在2008年5轮?旬至7月初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美国DiaSorin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25-羟维生素D(25(OH)D)的浓度.结果 在春末夏初,北京市城区老年妇女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4.4±5.7)ng/m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10 ng/ml)为21.8%,维生素D不足率(10 ng/ml≤25(OH)D〈20 ng/ml)为62.4%;从5月到7月,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逐渐升高.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清25(OH)D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北京市城区老年妇女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D 维生素D缺乏 老年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急性染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陆彩玲 吴元桢 +3 位作者 唐付华 刘楠楠 黄玲 郭松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染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1)牛磺酸预防实验:染锰组大鼠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连续4周。染锰+牛磺酸预防组大鼠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2)牛磺酸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染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1)牛磺酸预防实验:染锰组大鼠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连续4周。染锰+牛磺酸预防组大鼠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2)牛磺酸治疗实验: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染锰,4周后再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时间及平台搜索次数。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胆碱O-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结果 (1)牛磺酸预防实验:与正常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29.5±2.5)s相比,染锰对照组明显延长为(39.8±2.3)s,与染锰对照组相比,牛磺酸预防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为(29.4±2.3)s(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染锰对照组海马组织ACh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牛磺酸预防组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三组间ChAT活力无明显差异。(2)牛磺酸治疗实验:与染锰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56.6±3.0)s相比,牛磺酸治疗组显著缩短为(27.8±2.3)s(P<0.05),平台搜索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染锰对照组AChE和ChAT活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学习 记忆障碍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及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陆彩玲 郭松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4期256-258,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毒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 disease 相对分子质量 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锰中毒 基底神经节 化学性质 微量元素 长期接触 帕金森病 神经生化 临床表现 震颤麻痹 锥体外系 病变部位 锰烟尘 豆状核 纹状体 尾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树鼠句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元桢 欧阳轶强 +6 位作者 黄玲 杨桥樱 黄世文 陆彩玲 蒙智娟 何以源 郭松超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树鼩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加有B27添加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对新生树鼩海马部脑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传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的Nestin抗原进行... 目的分离培养树鼩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加有B27添加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对新生树鼩海马部脑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传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的Nestin抗原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树鼩海马部分离的细胞可连续传代和不断增殖形成神经球,神经球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具有多向分化能力,Nestin表达阳性。结论采用特定的培养液可以在体外培养树鼩海马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荧光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体外培养人胚肝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丹丹 方宁烨 +3 位作者 肖德强 曾高峰 贾亮 鲁力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茶多酚对体外培养人胚肝细胞(L-0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采用50、100、250、500、1 000 mg/L浓度的茶多酚分别干预12、24、36、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的存活...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茶多酚对体外培养人胚肝细胞(L-0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采用50、100、250、500、1 000 mg/L浓度的茶多酚分别干预12、24、36、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0 mg/L及以上浓度茶多酚组干预12 h后细胞形态即发生变化,初期表现为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而后细胞固缩变为圆形,出现大量漂浮细胞及细胞碎片,形态学变化的程度与茶多酚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50 mg/L、100 mg/L茶多酚组作用48 h时L-02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50 mg/L及以上浓度茶多酚组干预后L-02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茶多酚浓度的增加,L-02细胞存活率减少(P<0.01)。结论低剂量(≤100 mg/L)茶多酚可能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较大剂量(≥250 mg/L)则有细胞毒性和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人胚肝细胞 MTT实验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玉美 贺瑜 +2 位作者 梁柏莹 郭松超 欧阳轶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只SPF级5周龄裸鼠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牛磺酸干预组给予添加5%的牛磺酸饮水,对照组给予正常无菌饮水。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只SPF级5周龄裸鼠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牛磺酸干预组给予添加5%的牛磺酸饮水,对照组给予正常无菌饮水。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p21ra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所有裸鼠均存活,裸鼠乳腺癌模型造模成功。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抑制率为41.6%。相对于对照组,牛磺酸干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R表达量提高了134%(P<0.05),PR表达量提高了47.5%(P<0.05),HER-2表达量降低了67%(P<0.05),p21ras表达量降低了62.2%(P<0.01)。结论牛磺酸可抑制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PR和下调HER-2、p21ra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牛磺酸 抗肿瘤 裸鼠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和瘦素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高峰 张志勇 +1 位作者 宗少晖 熊春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瘦素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干预组,低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高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肥胖模型对照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灌...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瘦素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干预组,低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高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肥胖模型对照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灌胃给药治疗,实验3个月后,自尾静脉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瘦素。结果:预防干预组、高剂量和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比肥胖模型对照组低(P<0.05),但低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药膳的预防干预和高、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的使用均可降低大鼠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药膳 胰岛素 瘦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钠诱导HaCaT细胞恶性转化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桥樱 黄世文 +3 位作者 吴元桢 肖雪 郭菲烨 郭松超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30-533,54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永生化但无致癌性的皮肤角质细胞株(HaCaT)的影响。方法 (1)细胞培养:HaCaT细胞株常规培养,隔日换液,4 d传代;(2)细胞毒性实验: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确定最佳染毒剂量;(3)细胞转化实验:HaCaT细胞在含0.... 目的探讨低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永生化但无致癌性的皮肤角质细胞株(HaCaT)的影响。方法 (1)细胞培养:HaCaT细胞株常规培养,隔日换液,4 d传代;(2)细胞毒性实验: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确定最佳染毒剂量;(3)细胞转化实验:HaCaT细胞在含0.05 ppm NaAsO2培养液中连续传代培养40代(约160 d),细胞培养期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每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集图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固体琼脂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 NaAsO2处理细胞形态学、增殖能力及非停泊依赖性能力均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倍增时间缩短,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集落及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结论 NaAsO2处理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砷诱导体外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皮肤角质细胞 恶性转化 体外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健康人胚肝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秋兰 鲁力 +2 位作者 肖德强 鲁文清 邹亚玲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致健康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建立B(a)P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模型。方法对L-02细胞分别用高(50μM)、低(25μM)剂量的B(a)P染毒2h,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致健康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建立B(a)P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模型。方法对L-02细胞分别用高(50μM)、低(25μM)剂量的B(a)P染毒2h,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选用Oliver尾矩值作为DNA损伤的分析指标,并依据尾部DNA含量/总DNA含量统计DNA损伤分级。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高低剂量的B(a)P均能引起L-02细胞明显的DNA单链断裂损伤,其Oliver尾矩值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高、低剂量的B(a)P对L-02细胞的DNA损伤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a)P剂量升高,引起肝细胞损伤的Oliver尾矩值也增大。实验组的总彗星样细胞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高、低剂量的B(a)P引起的总彗星样细胞数间差异没有显著性。高、低剂量的B(a)P诱导不同损伤级别的细胞数不同(P<0·01),B(a)P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损伤及轻度损伤细胞数较少,而中、重度损伤细胞数增多。结论低剂量的B(a)P即可引起L-02细胞DNA的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L-02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抗肝毒性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秋兰 鲁力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牛磺酸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氨基酸,对多种组织、器官、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牛磺酸可对抗多种毒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本文从体内和体外试验两方面对近5年来牛磺酸抗肝毒性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牛磺酸 肝脏 体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机制研究
13
作者 傅松文 农梦妮 +1 位作者 李柯柯 曾高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919-920,共2页
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进... 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经NGF作用5d后,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分化率达(72.60±3.61)%。结论:本实验中对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PC12细胞的培养;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细胞培养 NGF 神经元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超群 肖德强 +2 位作者 曾高峰 李习艺 陆彩玲 《科教导刊》 2020年第13期23-24,共2页
以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为契机,为推进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我院进行了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增设公共卫生综合技能课,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以及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 以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为契机,为推进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我院进行了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增设公共卫生综合技能课,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以及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技能实践的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综合技能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梁柏莹 宋玉美 +1 位作者 郭松超 欧阳轶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 benzene[a]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 benzene[a]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15 mg/100g的DMBA,在牛磺酸干预组的日常饮水中添加3%牛磺酸,一次性灌胃;空白对照组大鼠予1 m L/100 g花生油灌胃。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酸干预组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致瘤率、荷瘤总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41.41±10.10)pg/m L vs(20.00±10.10)pg/m L,P<0.05;(71.72±25.83)pg/m L vs(42.00±16.69)pg/m L,P<0.05),而牛磺酸干预组升高不明显[(22.48±10.38)pg/m L vs(20.00±10.10)pg/m L,P>0.05;(42.52±9.15)pg/m L vs(42.00±16.69)pg/m L,P>0.05)。结论牛磺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牛磺酸 7 12-二甲基苯蒽 大鼠 致瘤率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地区中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婷 唐振柱 +5 位作者 方志峰 刘展华 陈玉柱 李忠友 陆武韬 朱耿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中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广西调查点18~59岁居民资料,运用单因素和调整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调...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中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广西调查点18~59岁居民资料,运用单因素和调整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调查对象共2 169人,平均年龄为(43.5±10.5)岁,检出糖尿病前期312人(14.4%)。与正常糖代谢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50岁、男性、汉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于农村的居民的比例较高(P〈0.05)。经调整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中心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大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并鼓励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糖调节受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牛磺酸对亚慢性染锰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彩玲 卢海艳 +5 位作者 黄玲 刘楠楠 黄世文 韦潇湘 唐深 郭松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牛磺酸干预对亚慢性锰中毒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染锰Ⅰ组、牛磺酸预防组、染锰Ⅱ组、牛磺酸治疗组。各组大鼠染毒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目的牛磺酸干预对亚慢性锰中毒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染锰Ⅰ组、牛磺酸预防组、染锰Ⅱ组、牛磺酸治疗组。各组大鼠染毒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阳性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牛磺酸预防组平均逃避潜伏时间较染锰Ⅰ组显著缩短(P<0.05),牛磺酸治疗组与染锰Ⅱ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牛磺酸预防组平均平台搜索次数较染锰Ⅰ组增多(P<0.05),牛磺酸治疗组与染锰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Ⅰ组基底节斜角带垂直支臂核(vDB)/水平支臂核(hDB)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预防组hDB ChaT阳性细胞数较染锰组显著增多(P<0.05)。牛磺酸治疗组vDB ChaT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染锰Ⅱ组(P<0.05),而hDB ChaT阳性细胞数与染锰Ⅱ组无差异。结论牛磺酸预防或治疗改善染锰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染锰致基底前脑ChaT阳性细胞显著减少,牛磺酸预防明显增加基底前脑hDB ChaT阳性细胞数量,而牛磺酸治疗组并未观察到胆碱能神经细胞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学习记忆 胆碱乙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桑椹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楠 庞伟 +4 位作者 杨红澎 谭龙 傅经明 李海强 蒋与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观察桑椹提取物(ME)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25、50、100、200、400和800μg/ml)ME预孵育组... 目的观察桑椹提取物(ME)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25、50、100、200、400和800μg/ml)ME预孵育组(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MTT法确定ME的干预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ME组(200μg/ml ME作用24h)、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ME预孵育+Aβ25-35组(200μg/ml 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分子探针DCFH-DA及Hoechst33342染色法分别进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测定。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Aβ25-35组相比,100、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 ME组细胞ROS的生成及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Aβ25-35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与Aβ25-35组相比,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桑椹提取物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及抑制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提取物 PC12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海马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彩玲 王金子 +4 位作者 唐深 胡峰 付强 李习艺 郭松超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优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2-DE)的实验条件。方法分离并比较不同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的制备方法,pH 3~10非线性胶条(NL)、pH 4~7的2种不同pH梯度预制胶条,300、700μg不同质量蛋白上样量,保存2个月及保存1年的标本... 目的优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2-DE)的实验条件。方法分离并比较不同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的制备方法,pH 3~10非线性胶条(NL)、pH 4~7的2种不同pH梯度预制胶条,300、700μg不同质量蛋白上样量,保存2个月及保存1年的标本对2-DE效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采用裂解液及样本制备方法所得蛋白适于2-DE,海马组织总蛋白等电点(PI)主要在4~8;与300μg相比,700μg蛋白上样量对于信噪比控制效果更理想;新鲜标本中影响聚焦的物质较少,凝胶横纹少。结论新鲜海马组织匀浆经多次低温重复离心制备的蛋白,采用pH 4~7预制胶条(24 cm)及700μg上样量获得的2-DE图谱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凝胶电泳 海马 大鼠 实验
原文传递
急性染锰对大鼠基底前脑VDB、HDB区乙酰胆碱转移酶表达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玲 陆彩玲 +3 位作者 吴元桢 唐付华 刘楠楠 郭松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染锰对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ChAT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急性染锰对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ChA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前脑VDB、HDB区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形态与数量变化。结果 VDB区:染锰组ChAT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ChAT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治疗对照组ChAT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ChAT阳性细胞数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B区:染锰组、预防组ChAT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治疗对照组ChAT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ChAT阳性细胞数与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鼠急性染锰后,VDB、HDB区ChAT表达显著减少,牛磺酸预防能有效提高VDB、HDB区ChAT表达,牛磺酸治疗能有效提高VDB区ChAT表达。治疗对照组VDB、HDB区ChAT表达有所提高,说明短期染锰停止以后,大鼠基底前脑可能会逐渐修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 斜角带垂直臂核(VDB) 斜角带水平臂核(HD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