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的本科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玲 罗小玲 +2 位作者 王峰 蓝秀万 刘斯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医科背景下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学校通过开设新医科本科新专业等方面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增新医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新型教学工具等途径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 目的探讨新医科背景下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学校通过开设新医科本科新专业等方面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增新医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新型教学工具等途径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教融合、教赛融合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对本科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结果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明显提高。结论培养“医学+”基础医学创新人才符合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推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基础医学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作者 庞家玲 莫鑫鑫 赵劲民 《产业创新研究》 2025年第2期34-36,共3页
在全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沿海各省份十分重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份,尽管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与东... 在全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沿海各省份十分重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份,尽管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力图建立全面、合理的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引导政策时提供参考,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材料在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雷豆豆 陈雨亭 +2 位作者 商怡丰 何浩强 罗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013-1018,共6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种起病隐匿、预后差、影响广泛的关节疾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式很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诊疗一体。生物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安全、灵敏度高、价格较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对生物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OA诊... 骨关节炎(OA)是一种起病隐匿、预后差、影响广泛的关节疾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式很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诊疗一体。生物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安全、灵敏度高、价格较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对生物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OA诊断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开展。目前已有的关于OA诊断研究的生物纳米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其他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主要包括金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量子点、超顺磁性氧化铁材料。有机纳米材料主要包括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材料。本文就上述几种纳米材料在OA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生物纳米材料 纳米诊断 纳米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二维纳米片载洋川芎内酯Ⅰ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研究
4
作者 杨航 李金玲 刘斯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33-840,共8页
目的:探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二维纳米片负载洋川芎内酯I(SEI)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三聚氰胺通过热相反应生成层状g-C_(3)N_(4),热剥酸剥后得到薄层g-C_(3)N_(4)纳米片并进行表征;将SEI负载到g-C_(3)N_(4)... 目的:探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二维纳米片负载洋川芎内酯I(SEI)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三聚氰胺通过热相反应生成层状g-C_(3)N_(4),热剥酸剥后得到薄层g-C_(3)N_(4)纳米片并进行表征;将SEI负载到g-C_(3)N_(4)纳米片上,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上清中的SEI,计算g-C_(3)N_(4)负载SEI质量比,测定SEI-g-C_(3)N_(4)复合纳米片在1 h、3 h、6 h、12 h、24 h和48 h的药物释放情况;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造模前48 h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SEI-g-C_(3)N_(4)复合纳米片,造模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结束后取材分别进行TTC染色、TUNEL染色和HE染色。结果:通过表征实验,制备的g-C_(3)N_(4)纳米片尺寸小(约100 nm)、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表面带正电荷(33.3 m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显示,g-C_(3)N_(4)已成功负载SEI,且SEI/g-C_(3)N_(4)质量比为15.06;药物释放结果显示,24 h时SEI的释放率接近50%;与sham组相比,MCA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升高(P<0.0001),表明造模成功;与MCAO组相比,MCAO+SEI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P>0.05),MCAO+SEI-g-C_(3)N_(4)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P<0.001);与MCAO+SEI组相比,MCAO+SEI-g-C_(3)N_(4)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P<0.01);TTC染色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MCAO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001);与MCAO组相比,MCAO+SEI组梗死面积减少(P<0.0001),MCAO+SEI-g-C_(3)N_(4)组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001);与MCAO+SEI组相比,MCAO+SEI-g-C_(3)N_(4)组脑梗死面积减少(P<0.001);TUNEL染色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MCAO组的凋亡率升高(P<0.0001),表明造模成功;与sham组相比,MCAO+SEI-g-C_(3)N_(4)组凋亡率升高(P>0.05);与MCAO组相比,MCAO+SEI-g-C_(3)N_(4)组凋亡率减少(P<0.001);体内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SEI组、SEI-g-C_(3)N_(4)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且皮层脑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无明显病理性变化。结论:成功制备了生物安全性较好的SEI-g-C_(3)N_(4)复合纳米片,且其能够减少MCAO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病理性变化,并且能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表明SEI-g-C_(3)N_(4)复合纳米片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洋川芎内酯Ⅰ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血液样本在疾病筛查及诊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吴忻禹 张陆成 黎永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样品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化学结构信息,可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艾滋病毒感染、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瘤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提示该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疾病的快速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相结合,以定量法分析人外周血样品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等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和95.3%。采用ATR-FTIR光谱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血液样本红外图谱中1653 cm-1(酰胺Ⅰ带)、1558 cm-1(酰胺Ⅱ带)、1506 cm-1(环基)和901 cm-1(磷酸二酯伸缩带)处的特征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血液样本的辨别准确率为8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2%。采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法对乳腺患者血液ATRFTIR光谱进行识别,其灵敏度与特异度高达92.3%与87.1%此外,ATR-FTIR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方面,如细胞和组织学样本的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等。ATR-FTIR光谱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环境干扰、样本污染等挑战。未来,随着ATR-FTIR光谱技术的优化、发展,其有望在更多疾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临床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
6
作者 王莉 梁嘉敏 +2 位作者 苏元港 赵劲民 刘倩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176-178,共3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与评价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在股动脉主干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小鼠作为造模组;仅切开皮肤小鼠作为对照组。术后,分别比较小鼠下肢... 本研究旨在建立与评价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在股动脉主干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小鼠作为造模组;仅切开皮肤小鼠作为对照组。术后,分别比较小鼠下肢血流、小鼠行为学和小鼠骨量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该模型骨丢失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结扎 缺血 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信号激活在肝细胞癌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
7
作者 张诗怡 孙家敏 +2 位作者 钟鉴宏 王秋雁 陶玉婷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信号激活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并分析YAP信号通过重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促进HC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信号激活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并分析YAP信号通过重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促进HC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116例HCC患者的组织样本及临床病理数据。基于YAP上调基因集,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型。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YAP信号激活的临床意义及分子特征,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的HCC队列中进行验证。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10例HCC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YAP高评分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利用CellChat算法研究YAP高评分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YAP高评分组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YAP低评分组(P<0.001),并与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高艾德蒙森分级(P=0.005)、高巴塞罗那肝癌分期(P=0.008)相关。YAP高评分是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67,95%CI:1.121~5.429,P=0.025)。差异基因分析显示,YAP高评分组上调基因显著富集于ECM相关信号通路。单细胞分析结果显示,ECM刚度促进肌成纤维细胞(myCAF)中的YAP信号激活,进一步升高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加速ECM沉积与重塑。此外,CellChat分析显示,myCAF通过COL1A1/COL1A2-CD44配体-受体轴特异性激活肿瘤细胞中的YAP信号。结论YAP信号激活与HCC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YAP诱导myCAF分泌促纤维化相关基因增强ECM刚度,并通过COL1A1/COL1A2-CD44轴进一步激活肿瘤细胞YAP信号,形成正反馈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外基质 Yes相关蛋白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s调控卵巢癌细胞卡铂耐药的机制和功能研究
8
作者 洪旖 陈翠兰 +1 位作者 尹富强 刘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4-86,共13页
目的:基于表达谱芯片筛选卵巢癌卡铂耐药中的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从整体上了解lncRNA响应卵巢癌铂类耐药的信号途径;筛选卡铂耐药调控关键lncRNAs并进行相关功能研究,初步探究分子机制。方法:表达谱芯片筛选... 目的:基于表达谱芯片筛选卵巢癌卡铂耐药中的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从整体上了解lncRNA响应卵巢癌铂类耐药的信号途径;筛选卡铂耐药调控关键lncRNAs并进行相关功能研究,初步探究分子机制。方法:表达谱芯片筛选两对卵巢癌卡铂耐药和敏感细胞(HeyA8-CBP/HeyA8及SKOV3-CBP/SKOV3)中差异表达lncRNAs;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RNA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lncRNA DAPK1-IT1过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通过表达谱芯片分析,筛选出在两株耐药细胞中稳定差异表达lncRNAs 161个,其中表达上调lncRNAs 107个,表达下调lncRNAs 54个。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lncRNAs显著富集于p53信号通路、溶酶体、粘着斑等经典耐药途径以及PPAR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基于表达谱芯片和RT-qPCR验证,筛选出在两株卡铂耐药细胞中表达均显著下调4倍以上的lncRNA DAPK1-IT1进行功能验证。在卡铂处理下,过表达lncRNA DAPK1-IT1的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SKOV3-CBP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并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lncRNA DAPK1-IT1显著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lncRNA DAPK1-IT1在卵巢癌卡铂耐药细胞中的表达稳定下调,其表达抑制卡铂耐药细胞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影响细胞自噬,是卵巢癌卡铂耐药调控的潜在关键因子,而p53信号通路、溶酶体、PPAR信号通路和IL-18可能是lncRNAs调控卡铂耐药的潜在途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卵巢癌耐药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卡铂耐药 长链非编码RNA DAPK1-I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细胞膜表面功能化的策略与应用
9
作者 廖宇思 梁剑箫 +5 位作者 温转 蔡明泽 宋张志 张薿元 安红维 王浩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72,共20页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保护细胞内部免受外界干扰.通过对细胞膜进行修饰,引入特定的分子或结构,可以实现对细胞命运和功能的调控,从而赋予细胞特殊的功能.近年来,利用高分子材料在细胞膜上发生自组装的策略用于功能化修饰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保护细胞内部免受外界干扰.通过对细胞膜进行修饰,引入特定的分子或结构,可以实现对细胞命运和功能的调控,从而赋予细胞特殊的功能.近年来,利用高分子材料在细胞膜上发生自组装的策略用于功能化修饰细胞膜表面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利用高分子、多肽及DNA纳米材料对细胞膜进行修饰的策略,总结了其带来的包括受体寡聚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调节细胞间通讯的生物效应以及细胞膜表面功能化的生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 组装 高分子 多肽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筛选骨肉瘤关键基因ITGA3及差异表达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伟华 朱必康 +2 位作者 瞿洋洋 谭曼利 罗世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769-774,共6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骨肉瘤关键基因,探讨骨肉瘤潜在分子标记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4359、GSE16088、GSE160913个数据库集,利用R语言“SVA”软件包进行合并;差异分析利用R语言“limma”软件包进行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运用...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骨肉瘤关键基因,探讨骨肉瘤潜在分子标记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4359、GSE16088、GSE160913个数据库集,利用R语言“SVA”软件包进行合并;差异分析利用R语言“limma”软件包进行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运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随后,对最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基因进行筛选出最关键的Top5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对预后具有影响意义的关键基因,然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最关键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结果:通过数据合并共得到12547个基因的数据集,分析出723个表达基因有差异;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最显著通路是PI3K-Akt信号通路,并且该通路的排名前5的关键基因为ITGA3、ITGA4、ITGAV、COL1A1、COL1A2。排名前5的关键基因中,与ITGA3低表达组比较,ITGA3高表达组生存预后较好(P<0.05),在143B、MNNG、U2OS 3个骨肉瘤细胞系中ITGA3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成骨细胞系hFOB1.19(P<0.01)。结论:ITGA3在骨肉瘤中呈现出低表达,这可能成为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ITGA3 G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探讨及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的亚群分析
11
作者 刘凯 祁雨心 +3 位作者 毕艺飞 张秉君 戴黎鸣 张晓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523-530,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异质性,并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进行亚群分析。方法选择两株由郑州奥博细胞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提供的hUCMSCs(分别命名为hUCMSCs-1和hUCMSCs-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进行干性基因...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异质性,并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进行亚群分析。方法选择两株由郑州奥博细胞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提供的hUCMSCs(分别命名为hUCMSCs-1和hUCMSCs-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进行干性基因[性别决定区Y-box 2(Sox2)、Nanog]检测。对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3 d后检测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14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对两株hUCMSCs进行成软骨诱导,21 d后检测成软骨基因二型胶原(COL2A1)的表达。用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大鼠软骨细胞24 h,与hUCMSCs-1和hUCMSCs-2共培养后,检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基因蛋白聚糖(ACAN)和分解代谢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对hUCMSCs-1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并根据功能进行亚群分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描绘各个亚群标志基因热图、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两株hUCMSCs的Sox2、Nanog、Alp、COL2A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骨诱导7 d后,hUCMSCs-1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程度深于hUCMSCs-2。在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hUCMSCs-1钙结节数量多于hUCMSCs-2。经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与两株hUCMSCs共培养后的MMP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AN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hUCMSCs-1可分为C1、C2、C3三个功能亚群。C1亚群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上富集,与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相关;C2亚群信号通路在细胞衰老和凋亡上富集,与细胞的自我更新相关;C3亚群信号通路在DNA复制和减数分裂上富集,与细胞周期相关。结论不同个体来源的hUCMSCs存在异质性,其在成骨、成软骨和抗分解代谢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可较好地根据hUCMSCs的功能特性对其进行分群,有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单细胞RNA测序 功能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辉 贾玉艳 +1 位作者 黄粤 刘德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缺陷,最终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能够治愈输血依赖型地贫(TDT)的选择,但由于匹配的供体来源的限制,以及不匹配供体移植的...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缺陷,最终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能够治愈输血依赖型地贫(TDT)的选择,但由于匹配的供体来源的限制,以及不匹配供体移植的风险,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受益于这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为TDT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治愈的选择。β-地贫的基因治疗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补充β-珠蛋白的基因替代;二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新激活胎儿期γ-珠蛋白的表达。α-地贫基因治疗的研究还未有报道。本文综述了β-地贫基因治疗国际和国内的进展和现状,还讨论了目前地贫基因治疗的问题和后续研发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益霖 席德双 +4 位作者 冯彦斌 梁宇 邓豪 曾高峰 宗少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010-5016,共7页
背景:吲哚丙酸被证明可减轻糖尿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其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探究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CCK8法... 背景:吲哚丙酸被证明可减轻糖尿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其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探究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CCK8法检测BV2细胞活性并筛选最佳的吲哚丙酸使用浓度;然后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给药组(50μmol/L吲哚丙酸)、脂多糖组(100 ng/mL脂多糖)、治疗组(100 ng/mL脂多糖+50μmol/L吲哚丙酸),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促炎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Seahorse实验检测BV2细胞糖酵解压力水平。②体内实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吲哚丙酸组。采用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当吲哚丙酸浓度>50μmol/L时明显抑制BV2细胞活性;吲哚丙酸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BV2细胞M1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吲哚丙酸能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BV2细胞的糖酵解水平。②体内实验:脊髓损伤大鼠给予吲哚丙酸干预后,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明显增加;脊髓组织中M1极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下降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③结果说明,吲哚丙酸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改善炎症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丙酸 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M1极化 促炎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鑫 侯磊 许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其移植后远期通畅率低,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中,快速内皮化、抑制血栓形成及与自体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简述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常用材料及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提高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内皮化 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宇涵 樊渝江 王启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9,共8页
背景:现有骨关节炎的有创造模方法包括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和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后需要过量运动,而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前角可能造成副损伤并增加造模结果的差异性,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目的... 背景:现有骨关节炎的有创造模方法包括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和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后需要过量运动,而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前角可能造成副损伤并增加造模结果的差异性,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目的:对传统的骨关节炎有创造模手段进行改良和简化,并比较不同方案在无高负荷运动环境下的造模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完全暴露左侧后肢膝关节腔后缝合关节腔及皮肤;横断组、横断+切除组、横断+撕裂组左侧后肢分别进行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手术。术后4周取膝关节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片、CT扫描、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及PCR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横断组可见半月板处轻度磨损;横断+撕裂组可见外侧髁关节面严重磨损、内侧髁关节面轻度磨损、半月板严重磨损,内侧半月板全层磨损;横断+切除组可见外侧髁关节面严重磨损、内侧髁关节面轻度磨损、半月板内侧前角缺如,半月板磨损面积>50%;②X射线片与CT扫描:4组无明显差异,其中3个手术组可见胫骨前移,横断+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缺失;③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与横断组关节面光滑平整;横断+撕裂组、横断+切除组可见明显的软骨损伤及基质降解,其中横断+撕裂组软骨损伤及基质降解情况较轻;④PCR检测:横断+撕裂组、横断+切除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横断组(P<0.05),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横断组(P<0.05);横断+切除组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量高于横断+撕裂组(P<0.05);⑤单纯的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较难诱发明显的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或者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手术均能诱发明显的骨关节炎,且造模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横断术 内侧半月板失稳术 创伤后骨关节炎 实验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皂苷Ⅰ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哲纬 周安远 +3 位作者 王勇麟 裴晓敏 钟秋玲 杨渊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地榆皂苷Ⅰ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雄性乳鼠8只,提取乳鼠软骨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以确定最佳药物浓度。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完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炎症组在含有10... 目的研究地榆皂苷Ⅰ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雄性乳鼠8只,提取乳鼠软骨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以确定最佳药物浓度。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完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炎症组在含有10μ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培养基中培养,治疗组在含有10μg/mL IL-1β和最佳浓度地榆皂苷Ⅰ的培养基中培养。采用Calcein-AM/PI染色观察各组软骨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相对表达量。取8周龄左右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对炎症组和治疗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建模完成4周后,炎症组和对照组的关节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的关节腔内注射100μL最佳浓度的地榆皂苷Ⅰ溶液,1次/周,连续给药4周。采用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各组膝关节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膝关节组织中IL-6、MMP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浓度均未表现明显细胞毒性,当地榆皂苷Ⅰ的浓度为20 mg/L时,软骨细胞增殖率最高。Calcein-AM/PI染色结果显示,炎症组和治疗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细胞增殖率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炎症组和治疗组IL-6、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治疗组IL-6、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膝关节组织结构比炎症组和治疗组完整,与炎症组相比,治疗组膝关节组织损伤有所减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炎症组IL-6、MMP13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治疗组IL-6、MMP1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地榆皂苷Ⅰ可通过维持软骨细胞活力、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减少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发挥抗炎作用,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药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皂苷Ⅰ 骨关节炎 抗炎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β-珠蛋白基因Codon 24(GGT>GGA)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1例及文献分析
17
作者 梁文雪 陈成 +2 位作者 李琦 陈萍 张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分析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血液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疑为β-地中海贫血的病例120例。对病例进行全血细胞分类及计数、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检测。用跨越断裂点PCR方法、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DNA测序等分析α-和β-珠蛋... 目的:分析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血液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疑为β-地中海贫血的病例120例。对病例进行全血细胞分类及计数、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检测。用跨越断裂点PCR方法、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DNA测序等分析α-和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20例β-地中海贫血病例中,检出1例为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基因分析为Codon 24(GGT>GGA,HBB:c.75T>A)杂合子。该病例为男性,39岁,血常规检测显示:Hb 127.3 g/L,血红细胞(RBC)5.8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0.29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1.94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2.10 g/L。Hb分析显示Hb A_(2)4.5%,Hb F 0.4%。a-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未发现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首次在国内发现罕见β-珠蛋白基因Codon 24(GGT>GGA,HBB:c.75T>A)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该病例在临床上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Codon 24(GGT>GGA)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血糖对1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的影响
18
作者 况昕宇 姜佩文 +2 位作者 吴冬君 邹春林 宋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运用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肾小球超微结构,采用形态学计量分析测算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足细胞足突的相对数量以及平均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肾小球面积增大(P<0.01)、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袢受压,内皮细胞窗孔排列紊乱,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糖蛋白积聚,足突数量减少(P<0.001),足突平均面积减少(P<0.05),足细胞裂孔增宽,融合足突数量增加(P<0.001)。结论长期高血糖可致T1DM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食蟹猴 肾脏 足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和评估
19
作者 邓豪 滕益霖 +2 位作者 刘槃 席德双 宗少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SCI)模型。方法:将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SCI组。SCI组进行脊髓完全横断手术,假手术组对斑马鱼的脊髓只暴露而不切断,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通过测试处理后斑马鱼的自由游泳能力和顺行... 目的:建立一种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SCI)模型。方法:将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SCI组。SCI组进行脊髓完全横断手术,假手术组对斑马鱼的脊髓只暴露而不切断,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通过测试处理后斑马鱼的自由游泳能力和顺行轴突追踪来评估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斑马鱼5 min游泳路径的平均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周相比,SCI组斑马鱼第6周的5 min游泳路径的平均距离显著增加(P<0.05)。顺行神经示踪显示SCI组斑马鱼在损伤后2周出现可观察的轴突恢复。结论:成年斑马鱼具有显著的SCI恢复能力,本实验建立的成年斑马鱼SCI模型技术成熟、容易复制,可应用于SCI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斑马鱼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相关巨噬细胞在大脑稳态和脑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邵晨硕 韦立航 谭国鹤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9-406,共8页
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豁免”的观点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免疫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AMs)在大脑稳态和脑疾病调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长期定植在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不同,... 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豁免”的观点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免疫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AMs)在大脑稳态和脑疾病调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长期定植在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不同,BAMs是特化的巨噬细胞群,包括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血管周围间隙和脉络膜丛的巨噬细胞,它们发挥着免疫监测、脑脊液引流、抗原清除和物质交换等重要功能。我们拟对BAMs的起源、功能及其在大脑稳态和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丰富对BAMs维持大脑稳态机制的理解,并为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边界相关巨噬细胞 脑脊液循环 稳态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