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炜 朱立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438-441,共4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心房重构现象被认为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而心房纤维化可能是心房重构中最为关键的过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研究证实有起介导心房纤维化进程的作用,现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心房重构现象被认为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而心房纤维化可能是心房重构中最为关键的过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研究证实有起介导心房纤维化进程的作用,现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医源性房缺愈合的自然转归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强 刘浩 +2 位作者 秦续潭 覃诗耘 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医源性房缺的自然转归,探索其愈合过程对卵圆孔厚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34例房颤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24h以及术后3个月的心脏和食道超声检... 目的: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医源性房缺的自然转归,探索其愈合过程对卵圆孔厚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34例房颤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24h以及术后3个月的心脏和食道超声检查结果,通过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术后24h与术后3个月房缺面积的变化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卵圆孔厚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内医源性房缺自然愈合23例,占67.6%。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24h内未检测到医源性房缺,其余29例患者房间隔缺损面积明显缩小[术后24h(28.02±17.71)mm2 vs术后3个月(3.67±5.22)mm2,P<0.001];术后3个月卵圆孔厚度较术前变化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1.91±0.65)mm vs术前(1.79±0.37)mm,P=0.33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造成的医源性房缺存在明显愈合倾向;医源性房缺的愈合过程对卵圆孔的厚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房颤 卵圆孔 房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郑然 伍伟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273-275,共3页
室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心脏畸形,近10多年来介入封堵已成为除常规外科手术外的另一选择,现对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治疗 导管术 先天性 后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