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航导杆在椎间孔镜穿刺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谭海涛 黄圣斌 +5 位作者 谢兆林 江建中 秦豪 李颖 陈国平 甘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 :探讨导航导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作用,分析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两组均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其中导... 目的 :探讨导航导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作用,分析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两组均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其中导航组采用导航导杆引导穿刺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传统组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下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穿刺时间及术后1d、3个月、6个月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肢直腿抬高试验转阴性。穿刺次数,导航组穿刺为1.10±0.31次,传统组为10.53±5.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导航组为8.30±1.24次,传统组为60.00±15.1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导航组为5.05±2.01min,传统组为34.80±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导航组分别为2.6±0.8、1.8±0.4、1.4±0.3,传统组分别为2.8±1.1、2.1±0.2、1.6±0.5,两组病例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病例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导航导杆引可以精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工作套管的建立,解决椎间孔镜技术的瓶颈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剌次数,避免副损伤及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导杆 椎间孔镜 穿刺定位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谢兆林 谭海涛 +3 位作者 江建中 陈国平 甘锋平 詹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以及通过测量伤椎椎体...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以及通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的变化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0mL。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中未发现医源性脊髓或神经损害,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肌炎的MRI与病理对照(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黎军强 刘彪 +4 位作者 谭海涛 陈红秋 郑进天 王丽娜 郑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7-1058,共2页
关键词 增生性肌炎 MRI表现 文献复习 病理对照 MRI检查 少见疾病 病理证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兆林 谭海涛 +6 位作者 江建中 甘锋平 陈国平 詹翼 黄圣斌 李颖 邹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采用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椎间盘性腰痛8例,腰椎滑脱(I&#...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采用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椎间盘性腰痛8例,腰椎滑脱(I°)9例。病变节段:L1~L24例,L2~L36例,L3~L410例,L4~L522例,L1~L43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300mL,平均150mL,住院时间7~12d,平均8d;术后屈髋乏力3例,症状在2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大腿前方感觉麻木感5例,症状在6~8周后均得到大部分缓解或消失;均未发现椎间隙定位错误,无脑脊液漏、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无生殖股神经永久性损伤,无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3±1.8)、(24.5±3.6),比术前(7.6±2.8和12.0±5.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损伤少、时间短、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极外侧椎间融合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封闭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晓 谭海涛 陆俭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封闭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SD)治疗肩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分别采用肩峰下局部封闭治疗(封闭组)和ASD治疗(ASD组)两种方式治疗肩部撞击综合征共57例,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局部封闭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SD)治疗肩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分别采用肩峰下局部封闭治疗(封闭组)和ASD治疗(ASD组)两种方式治疗肩部撞击综合征共57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UCLA)和疼痛评分(VA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死亡;57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术后随访,平均8.5个月;封闭组有效16例,无效14例;ASD组有效27例,无效0例,AS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临床处理痊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ASD组优于封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VAS评分和UCLA评分ASD组与封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能有效扩大肩峰下间隙,减少复发率,提高临床效疗,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局部封闭治疗 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圣斌 谭海涛 谢兆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742-745,共4页
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各种脊柱、脊髓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内固定器械日新月异发展,脊柱外科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正朝着脊柱微创方向继续发展。脊柱外科手术对脊髓、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广泛应用,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各种脊柱、脊髓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内固定器械日新月异发展,脊柱外科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正朝着脊柱微创方向继续发展。脊柱外科手术对脊髓、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广泛应用,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逐年增加,一旦损伤,将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术中脊髓、神经监护十分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手术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兆林 谭海涛 +6 位作者 江建中 陈国平 甘锋平 黄圣斌 詹翼 李颖 邹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SEP对90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方法并分析原因。结果:8例出现术中波形明显改变,其余82例术前、术...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SEP对90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方法并分析原因。结果:8例出现术中波形明显改变,其余82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CSEP监护操作简单,其敏感性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脊柱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陆俭军 邓贵全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53-955,共3页
随着关节镜设备和操作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生物学特性、伤后自然转归等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都普遍开展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重建术,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在移植物的... 随着关节镜设备和操作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生物学特性、伤后自然转归等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都普遍开展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重建术,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在移植物的选择、重建的术式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及术式选择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少华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6期309-310,共2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护理模式。我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应(DVT)的预防...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护理模式。我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应(DVT)的预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中管道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宏文 黄少华 《微创医学》 2012年第3期333-334,共2页
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82例,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管道堵塞、维持管道通畅是治疗的关键。现就VSD管道堵塞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软组织皮肤缺损 堵塞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融合术各术式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谢兆林 张其标 谭海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28-631,共4页
腰椎间融合术(LIF)是一种重建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改善其异常负荷承载力的有效方式。1911年,Hibbs首次介绍了脊柱融合术,而1936年,
关键词 腰椎间融合术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结核前路手术的临床护理
12
作者 杨玉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胸椎结核 临床护理 患者 术后 前路手术 截瘫 肺复张 功能锻炼 呼吸困难 水封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板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兆林 江建中 +2 位作者 李颖 谭海涛 黄圣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置钉精确度和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新鲜颈椎骨折脱位患者94例,对患者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置钉精确度和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新鲜颈椎骨折脱位患者94例,对患者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试验组44例采用3D打印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辅助内固定手术。术前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建立颈椎椎板的反向模板并融合钉道与模板,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对比两组术后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试验组置钉精确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JOA评分高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传统方法的置钉准确率高、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模板 3D打印 颈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圣斌 谢兆林 +3 位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李颖 秦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45例,分为导航组与传统组。导航组22例术前使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模拟置钉,...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45例,分为导航组与传统组。导航组22例术前使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模拟置钉,术中采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传统组23例采用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置钉。采用Kawaguchi方法评价螺钉位置,并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结果:导航组共置入142枚螺钉,其中137枚螺钉评级为0级(96.5%),5枚1级(3.5%),无2级及3级置钉,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皮质穿破率为3.5%。传统组共置入145枚螺钉,其中122枚螺钉评级为0级(84.1%),17枚1级(11.7%),6枚2级(4.1%),无3级置钉,皮质穿破率为15.8%。导航组皮质穿透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导航组置钉精确度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未发现有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O臂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颈椎 O型臂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