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志卫 陆玲 《右江医学》 2017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的情况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80例肺炎患者,其中40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为A组,4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为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的情况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80例肺炎患者,其中40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为A组,4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为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评价重症肺炎患者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score)、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同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与LPO、SOD、GSH-Px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LPO显著高于B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P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866,P<0.001),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620,P<0.001),GSH-Px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734,P<0.001);患者LPO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s=0.641,P<0.001),SOD水平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rs=-0.613,P<0.001),GSH-Px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rs=-0.727,P<0.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且血清过氧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全身反应 氧化-抗氧化平衡 APACHE-Ⅱ评分 CP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O2在重症患者的应用护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小丽 刘丽秀 +6 位作者 钟文娥 甑小博 赖秋凤 唐红 王碧玲 洪基凤 李峥 《蛇志》 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2)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5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行PICCO2监测,并进行相关观察及护理。结果 45例病人使用PICCO2监测的平均时间为(144.35±68.57)h,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自...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2)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5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行PICCO2监测,并进行相关观察及护理。结果 45例病人使用PICCO2监测的平均时间为(144.35±68.57)h,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自动出院,均未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重症病人PICCO2监测的护理,有利于滴定式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小丽 李峥 +5 位作者 刘丽秀 甑小博 赖秋凤 徐东珍 唐红 钟文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ICU治疗的符合脓毒性休克患者69例,由患者或家属自愿选择监测方式,分为观察组(PiCCO2监测组)33例...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ICU治疗的符合脓毒性休克患者69例,由患者或家属自愿选择监测方式,分为观察组(PiCCO2监测组)33例和对照组(传统监测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治疗6h、3d后液体总人量、APACHEⅡ评分及人ICU时与治疗3d后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中心静脉压(CVP)前后差值水平及两组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住ICU天数、28d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3d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ICU天数短于对照组,入ICU3d前后NT—pro—BNP变化差值(ANT—pro-BNP)大于对照组、入ICU 3d前后CVP变化差值(ACVP)的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ICU6h和3d总液体入量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O2监测结合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可有效指导容量复苏和后续治疗,缩短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危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O2监测 脓毒性休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帅 黄志卫 +2 位作者 陆湛 钟文娥 李任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0例。肠内组在机械通气48 h内根据病情通...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0例。肠内组在机械通气48 h内根据病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在机械通气7 d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7 d后再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治疗7 d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662、0.528,P>0.05);肠内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明显低于肠外组(t=2.153,15.520,P<0.05);肠内组胃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外组(x^2=12.857,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其他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肠外组(x^2=4.091、4.472,P<0.05);2组患者的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7、0.295,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缩短机械通时间,降低营养费用,减少VAP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患者胃肠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对ICU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