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谭志元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4年第1期84-84,86,共2页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老年女性,尤其在绝经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在接受雌激素(E)替代治疗(ERT)后,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显著下降(约下降35%~50%),这显示了E在动脉硬化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老年女性,尤其在绝经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在接受雌激素(E)替代治疗(ERT)后,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显著下降(约下降35%~50%),这显示了E在动脉硬化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E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女性 心血管系统 保护作用 血脂 脂蛋白 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韦秋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2期3718-3719,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股动脉血管鞘拔除(FSR)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实施PTCA治疗的患者FSR所致VVRs25例的临床表现及救护措施。结果 25例VVRs,血容量不足、疼痛、紧张是VVRs发生的主要... 目的分析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股动脉血管鞘拔除(FSR)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实施PTCA治疗的患者FSR所致VVRs25例的临床表现及救护措施。结果 25例VVRs,血容量不足、疼痛、紧张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经补液、阿托品及(或)多巴胺处理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缓解,无一例死亡。结论心脏治疗术后FSR所致VVRs是较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应予足够重视和积极处理,进行严密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是预防此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普伐他汀体外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楚罗湘 覃月秋 +3 位作者 莫昌干 周素娴 杨帆 梁志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18-402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体外研究给予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干预及ADP刺激AM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的变化。结果:ACS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结论:ACS患者血小板表达PAR-1明显增加,普伐他汀体外干预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进一步血小板PA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蛋白酶活化受体-1 普伐他汀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建华 朱良勇 +1 位作者 付秀琴 陈维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有规律及无规律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 97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作血压、眼底检查。结果 :治疗组动脉硬化 级 16 4例 , 级 71例。对照组 级 197例 , 级 14 6例 , 级 4例。治疗组...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有规律及无规律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 97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作血压、眼底检查。结果 :治疗组动脉硬化 级 16 4例 , 级 71例。对照组 级 197例 , 级 14 6例 , 级 4例。治疗组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 4 7.76 % ,对照组 71.39%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 ,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高血压患病年限、高血压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和CRP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3
5
作者 楚罗湘 周素娴 +4 位作者 杨帆 覃月秋 梁志山 莫昌干 王晓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他汀组+ADP组,CRP组,普伐他汀+CRP联合组。采用流式细技术检测PAR-1和LOX-1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TXB2和F1+2水平。结果 5μmol/L ADP刺激能促使血小板PAR-1表达增加35%。50μg/mL CRP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1μmol/L、10μmol/L普伐他汀均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联合应用CRP和普伐他汀更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较单独使用CRP或普伐他汀降低更显著(P<0.05)。单纯ADP刺激后TXB_2较基础时明显增高(P<0.01),50μg/mL CRP、10μmol/L普伐他汀干预后ADP刺激的TXB_2分别下降为(112.68±24.48)pg/mL、(146.48±46.54)pg/mL,与单纯ADP刺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显著增加ADP诱导的F1+2水平(P<0.01),10μmol/L普伐他汀对ADP诱导F1+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LOX-1表达(1μmol/L和10μmol/L普伐他汀处理后MFI分别为:1.80±0.19和1.62±0.16),与单纯ADP刺激后LOX-1表达(MFI:3.16±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对ADP刺激的血小板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AR-1在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和CRP通过不同机制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提示在炎症状态下他汀仍能起着重要的抗血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血小板 普伐他汀 凝血酶受体PA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万里 朱继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帆 赖沙毅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5-5,20,共2页
目的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Beck抑郁量表对CHF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无抑郁组与BDI<10组、BDI≥10组患者6月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165例CHF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0.6%。在6月的随访过程中,BDI≥10患者再住院率是无抑... 目的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Beck抑郁量表对CHF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无抑郁组与BDI<10组、BDI≥10组患者6月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165例CHF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0.6%。在6月的随访过程中,BDI≥10患者再住院率是无抑郁组的1.5倍,死亡率是无抑郁组的近2倍。结论CHF患者中较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BDI评分高CHF患者6月再住院率、死亡率均高于无抑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抑郁状态 相关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95-4496,共2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其穿刺技术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以其疼痛小、易止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雌[2],逐渐在临床得以推广。我院近几年来对老...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其穿刺技术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以其疼痛小、易止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雌[2],逐渐在临床得以推广。我院近几年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穿刺行介入治疗,对比研究不同介入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 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楚罗湘 覃月秋 +3 位作者 周素娴 杨帆 梁志山 莫昌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41-2544,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普通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普伐他汀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干预;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CRP干预;普伐他汀+CRP组:常规...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普通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普伐他汀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干预;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CRP干预;普伐他汀+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和CRP干预。采用20%三氯化铁浸润的滤纸包裹大鼠颈动脉建立血栓模型,记录形成闭塞血栓的时间并称量所形成血栓的重量。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凝血酶的水平。结果普伐他汀治疗后的大鼠颈动脉形成闭塞血栓时间有明显延长,CRP静脉注射对该模型的血栓形成时间无明显影响,而各组形成血栓的质量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AYPGKF-NH2(100μmol/L)刺激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加,普通对照组P选择素的阳性百分率从3.4%增加至46%。而与普通对照组比较,普伐他汀或CRP均使得GYPGKF-NH2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明显下降。在普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P注射的大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更进一步下降至25%。大鼠血浆中基础可溶性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较低,CRP刺激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增加约22%,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9.64±0.81)pg/mL vs(11.34±0.74)pg/mL,P<0.05]。静脉给予CRP注射4 h后血清F1+2水平较基础状态明显增高[(2.57±0.4)pg/mL vs(0.72±0.11)pg/mL,P<0.01];而预先给予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血清F1+2水平(1.93±0.25)pg/mL。结论普伐他汀能延长CRP刺激下氧化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在炎症状态下他汀的抗血栓作用可能带来更多临床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血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护理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艳玲 刘明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355-1357,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系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心源性猝死 临床护理 稳定性心绞痛 血栓形成 临床综合征 心脏康复 溶栓药物 绝对卧床休息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聿峰 叶涛 +1 位作者 谭小强 何柳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3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72 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T压低总和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UA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小剂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肌钙蛋白Ⅰ阳性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帆 赖沙毅 王红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艳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3期2107-2107,共1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或降脂药,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10mg口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或降脂药,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10mg口服,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胸闷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帆 赖沙毅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黛力新 不稳定性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UA、hs-CRP在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中的应用
15
作者 谭小强 赖沙毅 王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6例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浆UA、超敏CRP浓度,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冠状动...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6例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浆UA、超敏CRP浓度,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其血UA浓度:(481.6±60.4)μmol/L,hs-CR浓度:(3.18±1.02)mg/L,97例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其血UA浓度:(254±41.2)μmol/L,hs-CRP浓度:(1.22±0.95)mg/L,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其血UA及hs-CRP浓度增高与其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血UA及hs-CRP可作为诊断左室肥厚并ST-T改变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UA、hs -CRP 左室肥厚并ST-T改变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16
作者 杨帆 赖沙毅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比较透析与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按是否接受维持性肾透析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与非透析患者比较,透析患者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低,有胸痛患者比例少,肌钙蛋白阳性率高,心电图表现... 目的比较透析与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按是否接受维持性肾透析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与非透析患者比较,透析患者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低,有胸痛患者比例少,肌钙蛋白阳性率高,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比例低,误诊率高;左室射血分数低,住院病死率高。结论维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肾功能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护理
17
作者 黄丽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6期256-256,共1页
目的本文就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理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 目的本文就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理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可以保证药物能够均匀持续有效的输入到患者的体内,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微量泵注 急性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基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丽娥 卢梦歌 +2 位作者 杨秋月 覃邦蒋 莫凡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2007-2016,共10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鉴定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基因,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基因数据集(GSE62646和GSE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鉴定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基因,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基因数据集(GSE62646和GSE59867),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采用LASSO和SVM-REF两种机器学习识别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特征基因,并利用GSE59867数据集对这些特征基因进行验证。此外,我们使用WGCNA寻找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并运用GO和KEGG分析来寻找这些关键基因之间的共同关联性。结果 研究发现,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SP1和DHH基因呈高表达状态,而FLVCR1基因则呈低表达状态。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M2巨噬细胞、NK静息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基因存在关联,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激活和免疫反应调节途径。结论 FLVCR1、SP1和DHH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相关。这些基因的发现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生物信息学分析 线粒体功能障碍基因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韦碧妙 韦文财 李儒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5期162-164,共3页
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是不溶性淀粉样蛋白原纤维沉积于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的少见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发生慢性感染,就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患者,需要及时诊断,进行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是不溶性淀粉样蛋白原纤维沉积于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的少见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发生慢性感染,就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患者,需要及时诊断,进行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就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中对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进行准确诊断,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气管支气管 发病机制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家庭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z2期-,共1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迁延,常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且以老年性患者居多,如未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坚持服药,很容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和生活质量下降,笔者在经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护理...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迁延,常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且以老年性患者居多,如未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坚持服药,很容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和生活质量下降,笔者在经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