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汪莉 李新萍 +2 位作者 张千 赖桂凤 黄文迪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将80例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4...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将80例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40例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1个月、3个月时的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社会支持水平SSRS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DIS、MBI、SSRS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MBI、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组模式 康复护理 心理状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665-1666,共2页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98例1~6个月内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Bobath疗法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98例1~6个月内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Bobath疗法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06),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疗效,从而减少脑瘫的发生,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886-188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121例脑瘫患儿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4~6个疗程后,采用GMFM量表分析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动态,以MQ评估整体康复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90.9%,0~3岁组(62.3... 目的探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121例脑瘫患儿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4~6个疗程后,采用GMFM量表分析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动态,以MQ评估整体康复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90.9%,0~3岁组(62.3%)高于4~6岁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功能训练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腹针 BOBATH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展宏 韦宗勇 +1 位作者 零佩东 黎洪棉 《微创医学》 2019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SSR、SEP N9、SEP 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SR、SEP N9及SEP N20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治疗前,两组SSR及治疗组SEP N20波幅明显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可缩短SSR、SEP N9及N20的潜伏期,提高SSR、SEP N20的波幅,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穴位埋线 肩手综合征 皮肤交感反应 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展宏 韦宗勇 +1 位作者 零佩东 黎洪棉 《微创医学》 2019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予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血清IL-1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MBI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VAS评分,有效抑制细胞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水肿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穴位 埋线 卒中 肩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21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21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韦宗勇 肖展宏 《微创医学》 2019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膝关节周围骨折造成膝关节僵硬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膝关节周围骨折造成膝关节僵硬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膝关节腔内BTX-A注射治疗,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及4周进行疼痛(VAS)评估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测量。结果关节腔内注射BTX-A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全程无感染事件发生。治疗后1周、4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膝关节AROM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缓解骨折术后患膝疼痛,改善膝关节僵硬,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使用安全,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 肉毒杆菌毒素 康复 膝关节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谢兴 农青芳 +4 位作者 农冬晖 潘晓艳 柳书仪 李先锋 陈国英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环境进...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作业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MMSE总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中定向力维度,注意力和计算力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虚拟现实 老年痴呆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日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新格 零佩东 +3 位作者 罗志洪 苏传丽 赵利华 陈尚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血清及脑、肾组织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比较2组穴位(足三里配悬钟、百会配关元)延缓脑衰老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3月龄体质量为(30...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血清及脑、肾组织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比较2组穴位(足三里配悬钟、百会配关元)延缓脑衰老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3月龄体质量为(30±2)g雄性昆明小鼠,水迷宫检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即生理组、造模组、艾灸1组(足三里+悬钟穴)、艾灸2组(百会+关元穴),艾灸3组(非穴位)。造模组和各艾灸观察组予D-半乳糖按1 000 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同时生理组以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6 d。3组艾灸观察组于造模第13 d起开始艾灸,每次每穴3壮,灸单侧(或2穴),共6壮。生理组和造模组不做治疗性干预,但给予与各观察组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造模、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将小鼠眼球取血,断头取脑,开腹取肾,制备脑、肾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脑、肾组织8-OHd G、T-AOC水平。结果:1)水迷宫结果显示:造模、治疗前各组小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及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及治疗后,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a.造模及治疗后,造模组与生理组、艾灸1组、艾灸2组比较,"潜伏期、平台象比、停留时间、寻求次数、原平台象限百分比、跨越次数"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及脑、肾组织ELISA结果示:a.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8-OHd G含量显著升高,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T-AOC水平显著降低,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灸防治脑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8-OHd G表达,抑制细胞的DNA损伤,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灸 D-半乳糖 脑衰老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干强化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3-624,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躯干训练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莉 张燕燕 +4 位作者 谢逢春 马红英 李有邕 黄文迪 黄江明 《内科》 200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及第28天时进行简式Fugl-Meyer量化评分(FMA);(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7d、14d、28d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含量,测量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1)入院后28天Fugl-Meyer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入院后28d时的TSF、AMC、PAB和ALB的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体位护理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展宏 《微创医学》 2013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目的观察微波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微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微波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微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膝关节HSS量表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及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能明显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玻璃酸钠 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牵引下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展宏 黄伟 《微创医学》 2012年第6期671-672,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科采用俯卧位牵引下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并与仰卧位牵引后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比较,发现俯卧位腰椎牵引下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符合微创医学理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科采用俯卧位牵引下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并与仰卧位牵引后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比较,发现俯卧位腰椎牵引下行关节松动术及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符合微创医学理念。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患者均有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棘间与椎旁压痛,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并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俯卧位牵引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