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癌住院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州 黄顺荣 +1 位作者 秦千子 麦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36-2737,共2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系统对胃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评价围术期可能发生的营养风险。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胃肠癌患者共582例,测定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依据NRS2002系统评分。结果血红...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系统对胃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评价围术期可能发生的营养风险。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胃肠癌患者共582例,测定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依据NRS2002系统评分。结果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体质量异常率分别为25.9%、7.5%、14.2%和37.5%;根据NRS2002评分,术前评分<3分411例、≥3分171例,术后评分<3分289例、≥3分293例。患者入院时均测定体质量,其中218例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占37.5%。近3个月来体质量下降>5%者76例,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者82例,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者60例。结论胃肠癌患者围手期应有选择地进行营养治疗,保证各检测指标在参考范围内,防止体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NRS2002 胃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精氨酸强化的全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牙韩清 王卫星 +1 位作者 黄顺荣 徐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谷氨酰胺、精氨酸强化的TP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方式配对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间结直肠癌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自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精氨酸... 目的探讨应用谷氨酰胺、精氨酸强化的TP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方式配对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间结直肠癌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自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精氨酸(Arg)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所有病例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L3、CI)4、CD8、CD4/CD8)。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术后第4天降低,术后第8天均有所恢复。实验组术后第8天IgA、Ig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强化的TPN能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腹腔镜手术中得到的借鉴——开腹手术应重视电外科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麦威 黄顺荣 +2 位作者 黄炜 秦千子 朱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4-1185,118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外科(主要为超声刀、ligasure)在胃肠外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取该院2003年与2009年远端胃癌、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各20例,分别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和右半结肠癌D3切除术;根据器械使用情况分为电外科组和传统手术组,观... 目的探讨电外科(主要为超声刀、ligasure)在胃肠外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取该院2003年与2009年远端胃癌、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各20例,分别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和右半结肠癌D3切除术;根据器械使用情况分为电外科组和传统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外科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院时间等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外科技术较传统手术在开腹手术中具有操作方便、术野清晰、止血可靠、缩短手术时间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外科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41例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牙韩清 黄顺荣 +2 位作者 秦千子 冯泽荣 麦威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605-1606,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手术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殷舞 农涛 +4 位作者 黄顺荣 麦威 王晓通 韩亚民 钟晓刚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69-172,183,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DOG-1及CD34蛋白的表达、基因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DOG-1及CD34蛋白的表达、基因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结果 115例GIST患者中,病理类型以梭型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细胞为主型17例(14.8%),混合细胞型3例(2.6%)。CD117、DOG-1、CD3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92.2%、84.2%。CD117、DOG-1、CD34蛋白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核分裂数及是否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例CD117阳性表达患者的DOG-1、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2例CD117阴性患者(P<0.001)。109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63.4%、48.6%,其中行根治切除患者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4.2%、7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是否转移、手术方式与患者生存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其中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手术 病理分子标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中ETV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殷舞 农涛 +3 位作者 黄顺荣 王晓通 韩亚民 钟晓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治疗的115例GIST患者。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基因测序获得病理确诊,分析GIST的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表...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治疗的115例GIST患者。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基因测序获得病理确诊,分析GIST的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GIST病例中,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2.2%、89.6%、92.2%、84.2%,ETV1与CD117、DOG-1及CD34蛋白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相关性(P>0.05)。ETV1蛋白在CD117阴性GIST中有较高表达(83.3%),高于DOG-1和CD34蛋白,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野生型GIST中ETV1蛋白表达率66.7%,高于DOG-1和CD34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在不同的核分裂及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治切除的GIST患者,不同的ETV1表达和NIH危险度分级,其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阳性表达的患者较阴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下降(14.1%vs 55.6%,P=0.008),且有更高的3年无病生存率(80%vs 56%,P=0.047)。随访时间5~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患者的3、5年生存率依次为76%、58%,根治切除患者3年生存率为84%,5年生存率为70%,3年无病生存率为77%。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影响Gl ST预后的因素,而是否发生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TV1蛋白在GIST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于野生型GIST有补充诊断作用,且ETV1的表达可能作为GIST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免疫表型 ETV1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州 钟晓刚 秦俭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机体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54)和加速康复组(n=5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机体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54)和加速康复组(n=5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除尿管时间、疼痛评分,常规组较对照组长(P<0.05)。而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EAR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的炎性反应,减轻分解代谢,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的加速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州 黄顺荣 +2 位作者 秦千子 冯泽荣 麦威 《微创医学》 201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微创治疗。方法对2000年到2009年在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解黏液血便和腹泻,肿瘤病灶多数≤2...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微创治疗。方法对2000年到2009年在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解黏液血便和腹泻,肿瘤病灶多数≤2cm,肿瘤组织中Ⅱ型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为80%,微创手术治疗疗效确切,随访时间9~8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和螺旋CT可提高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现率和诊断率,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 超声内镜 螺旋CT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余俊英 冯泽荣 +3 位作者 黄顺荣 梁宁 覃日清 毛国娴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按患者同意原则,将13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组50例;腹腔镜手术组21例;开腹组6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快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按患者同意原则,将13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组50例;腹腔镜手术组21例;开腹组6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快速康复外科组7.0d,腹腔镜手术组8.5d,开腹组12.5 d(P<0.05);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快速康复外科组为10.0%,腹腔镜手术组为14.3%,开腹组为15.2%(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是安全的,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顺荣 徐胜 《微创医学》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力求创伤最小化是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被称之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创伤小,否则治疗导致的损伤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疗程更差。自1806年内镜问世。到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经肛门内镜的临床应用,再到上世... 力求创伤最小化是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被称之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创伤小,否则治疗导致的损伤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疗程更差。自1806年内镜问世。到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经肛门内镜的临床应用,再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3D腹腔镜诞生,至如今的外科机器人,甚至裸眼3D设备,充分体现了微创科技的巨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临床应用 肛门内镜 希波克拉底 外科机器人 医务人员 医学活动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危重病症的静脉营养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麦威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危重病症 静脉营养治疗 营养物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贵年 《微创医学》 2019年第1期54-56,94,共4页
胃癌、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本文对腹腔镜下胃癌、肠癌手术过程中无瘤技术的应用,尤其针对腹腔镜微创操作的特殊性,对无瘤技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具体操作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 胃癌、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本文对腹腔镜下胃癌、肠癌手术过程中无瘤技术的应用,尤其针对腹腔镜微创操作的特殊性,对无瘤技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具体操作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提高手术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瘤技术 胃癌 肠癌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附35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千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糖尿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腹部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14
作者 牙韩清 黄顺荣 +2 位作者 秦千子 冯泽荣 麦威 《微创医学》 2008年第4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腹部切口疝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断及外科治疗现状
15
作者 牙韩清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外科治疗 LYMPHOMA 胃肠道淋巴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 B淋巴细胞瘤 胃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应用的护理
16
作者 邓丽彩 《中国临床护理》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在传统的结直肠手术中,术前肠道准备需要3d甚至更长的时间,肛门排气后才能拔除胃管,恢复排气排便后才能逐渐进食流质饮食,需保留5~7d的引流管和尿管,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适,也使护理工作变得既繁重又繁琐。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肠手术 直肠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2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在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17
作者 黄梓祥 李泽伦 +1 位作者 王晓通 钟晓刚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631-1635,1644,共6页
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是近年来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其能快速将受体收到的膜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进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和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STAT3... 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是近年来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其能快速将受体收到的膜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进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和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STAT3在多种癌症中的异常激活被人们所认识,作为STAT3主要上游激活分子,JAK2在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表明,JAK2/STAT3通路还参与了多种肿瘤化疗耐药的相关过程,这为解决肿瘤对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效果取得了很大改善,但仍有半数以上GIST患者因耐药而出现治疗失败。针对伊马替尼耐药GIST,各国研究者们仍在不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而目前对JAK2是否参与伊马替尼耐药所知甚少。故本文就JAK2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及其在伊马替尼耐药GIST中的潜在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2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肿瘤耐药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殷舞 钟晓刚 +2 位作者 黄顺荣 麦威 李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在46例大肠低级别、高级别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PI3K表达强度在各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在46例大肠低级别、高级别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PI3K表达强度在各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腺癌中表达最强;磷酸化的(p-)Akt、mTOR表达强度在各组织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I3K/Akt/mTOR信号通路负性调控蛋白PTEN表达率各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大肠腺瘤的恶性转化其表达降低,并与p-mTOR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表达异常,与腺瘤癌变进展相关,可望成为临床干预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上皮内瘤变 PI3K Akt MTOR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林家威 徐胜 +6 位作者 黄顺荣 钟晓刚 周小燕 麦威 秦千子 冯泽荣 吴东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之差等参数分析确定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结果:淋巴结门脉期CT值≥65 Hu、淋巴结短径≥6mm、淋巴结短长径比≥0.6、淋巴结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差≥35 Hu,以上4项中有两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0%,有三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综合应用淋巴结的各项指标参数,可以对胃癌胃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为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胃癌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报告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贵年 黄顺荣 +8 位作者 冯泽荣 秦千子 麦威 钟晓刚 牙韩清 毕连臣 朱州 余俊英 韦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5月~2008年9月,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在遵循肿瘤根治术原则下实施无瘤技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等。结果 24例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D1淋巴清除...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5月~2008年9月,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在遵循肿瘤根治术原则下实施无瘤技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等。结果 24例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D1淋巴清除术3例,D2淋巴清除术21例。手术时间(149.1±35.4)min;术中出血量(152.5±87.7)ml。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非手术治疗止血。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24例随访3~24个月,3例(12.5%)术后复发或转移:1例Ⅱ期肝转移,2例Ⅲ期病人分别出现食管空肠吻合旁种植转移和骨转移,均为D2淋巴清除术。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严格掌握手术入选标准,术中标准的根治范围和严格遵循癌症手术的无瘤原则,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瘤技术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