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与DSA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临床对比分析
1
作者 苏复海 陈云鹏 +3 位作者 梁有明 闭水清 徐鹏 蓝胜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475,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术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在一个中心连续开展的所...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术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在一个中心连续开展的所有机器人辅助和DSA引导PB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机器人组28例,DSA组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结果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43%vs.84.21%)、VAS评分改善率[88.89%(77.78%,100.00%)vs.88.89%(55.56%,100.00%)]、临床有效率(92.86%vs.94.74%)及并发症总发生率(35.71%vs.42.11%)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8.50(35.00,48.00)min]显著高于DSA组[19.00(15.00,25.50)min],机器人组透视时间[13.00(12.00,15.75)s]显著低于DSA组[194.00(152.50,259.50)s],两组平均手术及透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手术在患者量大,追求效率的中心更有优势;而机器人辅助手术穿刺过程安全可控,患者射线暴露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0-5p靶向调控OY-TES-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
2
作者 梁国 赵振凯 +4 位作者 曾曌月 张庆梅 农蔚霞 谢小薰 李希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 探究胶质母细胞瘤中miR-330-5p对OY-TES-1的靶向调控关系以及miR-330-5p/OY-TES-1轴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miR-330-5p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 目的 探究胶质母细胞瘤中miR-330-5p对OY-TES-1的靶向调控关系以及miR-330-5p/OY-TES-1轴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miR-330-5p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分为miR-330-5p minics组、minics-NC组和miR-330-5p+OY-TES-1过表达组(miR-330-5p minics+pcDNA3.1-OY-TES-1)。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30-5p对OY-TES-1 3'UTR区域活性的影响;使用qRT-PCR检测OY-TES-1mRNA表达;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miR-330-5p/OY-TES-1轴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miR-330-5p的表达明显低于非瘤脑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织(P<0.05)。高表达miR-330-5p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miR-330-5p患者(P<0.05)。过表达miR-330-5p后OY-TES-1 3'UTR区域活性下降(P<0.05)。与minics-NC组相比,miR-330-5p minics组U251和U87MG细胞中OY-TES-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minics-NC组相比,miR-330-5p minics组及miR-330-5p+OY-TES-1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与miR-330-5p minics组相比,miR-330-5p+OY-TES-1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 miR-330-5p靶向调控OY-TES-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0-5p OY-TES-1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帕金森病行DBS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唐艳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91-94,共4页
评价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促进其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帕金森患者24例为样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组,患者12例,均行传统管理模式... 评价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促进其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帕金森患者24例为样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组,患者12例,均行传统管理模式,另一组为研究组,患者12例,均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而24例样本均是本院在2016年01月至2022年01月时间段内入选,各患者均确诊为帕金森病,并予以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观察常规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行不同管理模式后的效果,统计情绪评分,评估治疗依从性,比较生活质量,调查满意度。结果:护理前针对各组别内帕金森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进行评估,各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同样针对各组别内帕金森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进行评估,各分值在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评估各组别内帕金森患者的依从性,了解其生活质量,并调查满意度,各指标在研究组均比常规组高,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结论: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即(DBS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帕金森病 行脑深部刺激术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