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被引量:7
1
作者 邹成林 郑德波 +5 位作者 何雪银 磨康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中国种业》 2019年第5期67-70,71,共5页
为全面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近几年所选育玉米品种的表现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玉米品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已审定或参加广西各类试验的玉米品种中筛选28个品种进行展示试验,以桂单162为对照(CK)品种,测定参试品... 为全面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近几年所选育玉米品种的表现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玉米品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已审定或参加广西各类试验的玉米品种中筛选28个品种进行展示试验,以桂单162为对照(CK)品种,测定参试品种籽粒产量、全株生物产量及青贮玉米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淀粉)。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排名前6的品种为桂单203、桂单669、桂单236、桂单662、桂单665和桂单551,其中桂单203每667m^2籽粒产量最高,为686kg,较桂单162(CK)增产34.25%;全株生物产量排名前10的为桂单669、桂单236、桂单901、桂单550、桂单203、兆玉200、桂单662、桂单658、GU1732和GU1743,每667m^2均不低于4.30t,其中桂单669最高,达到4.84t,较桂单162(CK)增产12.56%。青贮玉米品质分析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桂单165,达到三级标准的有桂单665、桂单552、桂单658、GU1739、贺玉208和GU1743。综合来看,桂单203适合作粒用玉米,桂单658和GU1743适合作青贮玉米,若用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则应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必要时可多品种进行混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玉米 籽粒产量 全株生物产量 青贮玉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011—2021年审定玉米品种特点分析及对今后育种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粟月萍 王兵伟 +3 位作者 时成俏 李荣 马婷婷 韦昌联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对2011—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29个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广西玉米审定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特点,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建议,为广西玉米育种创新及生产提供参考。搜集2011—2021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对2011—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29个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广西玉米审定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特点,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建议,为广西玉米育种创新及生产提供参考。搜集2011—2021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玉米品种的审定数据,对选育年份趋势、品种类型、选育机构及产量、品质、抗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广西累计审定玉米品种529个,涵盖普通玉米、鲜食玉米(甜、纯糯、甜糯)、青贮玉米等,其中普通玉米品种256个,占比为48.39%;甜玉米80个,占比15.12%;糯玉米181个,占比34.22%;青贮玉米11个,高油玉米1个,品种审定数量均有逐年增长趋势。企业独自选育或作为第一选育单位的审定品种有357个,占审定总数的67.49%。审定渠道拓宽,广西玉米审定基本形成以统一审定渠道为主,各种联合体审定渠道为辅的格局。在玉米品质方面,广西普通玉米以热带亚热带血缘为主,籽粒偏硬粒型,审定的玉米品种平均容重为780.8 g/L,大于国标一等级标准(720 g/L);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1.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0.1%,平均粗脂肪含量为4.56%。糯玉米食用品质居国内前列,2011年糯玉米审定品种年度品尝品质评价总分平均为85.6,较对照高0.76。广西2011—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类型多样,品种审定数量逐年增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普通玉米总体品质优于北方的半马齿或马齿类型玉米,但存在产量增幅较小、甜玉米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主要病害育种成效不显著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育种 审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份广西鲜食玉米自交系叶酸、维生素E、锌含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5 位作者 莫润秀 翟瑞宁 黄爱花 杜青 熊发前 杨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4-140,共7页
为了筛选高微营养素鲜食玉米种质,为微营养富集型广西鲜食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0份广西鲜食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籽粒中3种微营养素叶酸、维生素E、锌含量的变化幅度和分布规律等,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鲜食玉米自交系微营养素品质... 为了筛选高微营养素鲜食玉米种质,为微营养富集型广西鲜食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0份广西鲜食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籽粒中3种微营养素叶酸、维生素E、锌含量的变化幅度和分布规律等,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鲜食玉米自交系微营养素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酸含量变幅为20.94~283.26μg/100 g,平均含量为119.01μg/100 g,变异系数为51.60%;维生素E含量变化幅度为13.23~47.68μg/g,平均含量为23.67μg/g,变异系数为25.57%;锌含量变化幅度为6.59~46.09 mg/kg,平均含量为23.05 mg/kg,变异系数为29.12%。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为叶酸含量>锌含量>维生素E含量。3种微营养素高值类型种质较少,大部分自交系叶酸含量和锌含量属于中值水平,大部分自交系维生素E含量属于低值水平。未发现3种微营养素含量均高的自交系,少部分自交系有2种微营养素含量较高。3种微营养素品质综合排名前10位的自交系依次是GXTN13>GXT32>GXT61>GXT43>GXN38>GXN42>GXT57>GXT88>GXT33>GXT48。广西鲜食玉米自交系叶酸、维生素E、锌含量具有较大的变异基础,其中叶酸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可作为微营养富集型广西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自交系 叶酸 维生素E 分析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琼湘 邹成林 《广西农学报》 2021年第6期75-79,共5页
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优化玉米产业结构,有效解决口粮和饲料争地矛盾。文章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概括近几年广西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广西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产业具有... 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优化玉米产业结构,有效解决口粮和饲料争地矛盾。文章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概括近几年广西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广西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产业具有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广西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建议,为广西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饲兼用 研究进展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邹成林 杨萌 +3 位作者 黄开健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发酵剂和青贮时间,本试验以收获果穗后的玉米鲜秸秆为原料,分别加入3种不同发酵剂(YJY、WR和QW),以不加发酵剂为对照(CK),青贮20、40、60 d,测定不同发酵剂... 为研究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发酵剂和青贮时间,本试验以收获果穗后的玉米鲜秸秆为原料,分别加入3种不同发酵剂(YJY、WR和QW),以不加发酵剂为对照(CK),青贮20、40、60 d,测定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下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发酵剂YJY、WR和QW能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增加400.00%、580.18%和136.94%(P<0.05),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79%、7.56%、9.59%(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5.74%、18.81%和16.62%(P<0.05),但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发酵剂YJY和WR能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H均降低6.91%(P<0.05),使氨态氮/总氮分别降低22.73%和28.57%(P<0.05),使乳酸含量分别提高27.58%和82.80%(P<0.05)。随着青贮时间持续,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pH、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和氨态氮/总氮逐渐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隶属函数法对发酵品质的综合评价为:WR-60 d>WR-20 d>YJY-60 d>WR-40 d>YJY-40 d>QW-60 d>QW-40 d>YJY-20 d>CK-60 d>QW-20 d>CK-40 d>CK-20 d。综上所述,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以发酵剂WR青贮60 d时发酵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青贮时间 南方 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抗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成林 郑德波 +2 位作者 谭华 黄开健 程伟东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4期26-30,共5页
通过总结广西玉米抗旱研究进展情况,为持续有效开展玉米抗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与广西玉米抗旱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广西有关玉米抗旱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包括抗旱玉米品种的引... 通过总结广西玉米抗旱研究进展情况,为持续有效开展玉米抗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与广西玉米抗旱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广西有关玉米抗旱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包括抗旱玉米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玉米材料和品种的抗旱性鉴定、玉米抗旱栽培模式研究和玉米抗旱基因的克隆表达等。这些研究大多涉及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较少涉及玉米抗旱栽培模式和抗旱分子机理研究。因此后续应重视玉米抗旱栽培模式研究,加强玉米抗旱研究深度,同时结合广西玉米生产实践,从分子水平阐述我区玉米抗旱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区玉米抗旱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 抗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曾艳华 程伟东 +5 位作者 覃兰秋 周锦国 谭贤杰 江禹奉 谢和霞 谢小东 《广西农学报》 2015年第5期51-55,共5页
富硒功能玉米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文章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和玉米的富硒效应三方面概述了富硒玉米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富硒玉米在品种选育、生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富硒... 富硒功能玉米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文章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和玉米的富硒效应三方面概述了富硒玉米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富硒玉米在品种选育、生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富硒玉米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在广西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玉米 研究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广西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韦爱兰 廖幸 +3 位作者 罗红 谢春斌 黄琳 向昱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第16期24-27,共4页
本文以农业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为例,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财务、内部营运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来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qu... 本文以农业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为例,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财务、内部营运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来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富民强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广西农业科技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钟昌松 唐照磊 +6 位作者 黄梅燕 侯青光 黄春东 韦德斌 劳赏业 陈辉云 张述宽 《广西农学报》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鲜食玉米科研育种、生产和加工等现状,促进广西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采取实地走访、填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总结分析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势特点。【结论】广西是全国... 【目的】研究广西鲜食玉米科研育种、生产和加工等现状,促进广西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采取实地走访、填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总结分析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势特点。【结论】广西是全国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的优势产区,具有生态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产业链发展已初具端倪和示范效应,但仍存在规模化生产不足,龙头加工企业少,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等问题。【建议】结合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需求,在自治区政府扶持和引导下,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青贮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昌松 梁庆平 +8 位作者 邹成林 黄梅燕 侯青光 黄春东 韦德斌 劳赏业 陈辉云 黎键湧 张述宽 《广西农学报》 2020年第4期59-64,共6页
在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下,广西青贮玉米发展快速,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广西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背景、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调查发现,广西优质饲料草不能满足畜牧业养殖需求,青贮玉米产业发展... 在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下,广西青贮玉米发展快速,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广西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背景、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调查发现,广西优质饲料草不能满足畜牧业养殖需求,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空间大,在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群众认识和管理技术不到位,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不足,种植成本偏高等问题。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政策、土地流转、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从制度和技术上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业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构成与毒素化学型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杜青 唐照磊 +3 位作者 李石初 上官玲玲 李华娇 段灿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5-1907,共13页
【目的】明确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的种群构成及毒素化学型,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重要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本,经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共获得138个镰孢菌分离物,... 【目的】明确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的种群构成及毒素化学型,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重要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本,经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共获得138个镰孢菌分离物,分别来自21个县(区)。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镰孢菌种的鉴定,构建TEF-1α系统发育树,利用产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在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定出10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九州镰孢(F. kyushuense)、南方镰孢(F. meridionale)、甘蔗镰孢(F. sacchari)、藤仓镰孢(F. fujikuroi)、亚洲镰孢(F. asiaticum)、轮纹镰孢(F. concentricum)、变红镰孢(F. incarnatum)和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依次为50.72%、12.32%、10.87%、8.70%、6.52%、3.62%、3.62%、1.45%、1.45%和0.72%。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由南方镰孢、亚洲镰孢和禾谷镰孢3个独立种组成。拟轮枝镰孢为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和九州镰孢为次优势致病菌,而甘蔗镰孢和轮纹镰孢则是国内首次报道为玉米穗腐病致病菌。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甘蔗镰孢和藤仓镰孢检测到伏马毒素关键合成基因FUM1的菌株数分别为67、13、5、3,具有潜在的产伏马毒素能力,轮纹镰孢则未检测到FUM1。供试禾谷镰孢复合种、九州镰孢和变红镰孢菌株的毒素化学型有4种:NIV、15-ADON、NIV+15-ADON和DON+15-ADON。8个九州镰孢菌株、2个亚洲镰孢菌株、2个南方镰孢菌株和1个变红镰孢菌株携带NIV毒素化学型;2个南方镰孢菌株携带15-ADON毒素化学型;8个南方镰孢菌株、2个九州镰孢菌株、1个亚洲镰孢菌株和1个变红镰孢菌株携带NIV+15-ADON毒素化学型;只有1个禾谷镰孢菌株携带DON+15-ADON毒素化学型。未检测到3-ADON毒素化学型菌株。【结论】拟轮枝镰孢为广西玉米穗腐病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和九州镰孢为次优势致病菌。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甘蔗镰孢、藤仓镰孢均检测到FUM1,广西禾谷镰孢复合种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NIV和15-ADON,变红镰孢和部分九州镰孢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NIV。广西玉米穗腐病镰孢菌种群构成与我国温带玉米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为镰孢菌种群适应广西热带和亚热带高温、高湿的玉米生长环境并因此导致毒素化学型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孢菌 分离频率 毒素化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1年广西玉米种业创新成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粟月萍 胡婷婷 +3 位作者 程伟东 苏浩 孟菲平 韦昌联 《中国种业》 2022年第9期6-12,共7页
广西高度重视玉米生产,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2011-2021年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审定、玉米品... 广西高度重视玉米生产,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2011-2021年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审定、玉米品种权登记、玉米种业获奖情况、品种推广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广西2011-2021年玉米种业创新成效概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业创新 品种 育种 审定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被引量:23
13
作者 曾艳华 谢和霞 +6 位作者 程伟东 江禹奉 周锦国 谢小东 谭贤杰 周海宇 覃兰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4-661,共8页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方品种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优良种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肖丽 石达金 《大众科技》 2013年第4期144-146,153,共4页
1949~1955年,广西玉米生产中主要以种植农家品种为主;1956~1960年以推广品种间杂交种为主;1961~1970年以选育和推广双交种为主,这个时期实际上是试验示范时期;60年代末至70年代,广西着重玉米单交种的选育,是杂交种推广的发展时期;197... 1949~1955年,广西玉米生产中主要以种植农家品种为主;1956~1960年以推广品种间杂交种为主;1961~1970年以选育和推广双交种为主,这个时期实际上是试验示范时期;60年代末至70年代,广西着重玉米单交种的选育,是杂交种推广的发展时期;1978~1982是群体改良种推广时期;1985年起我区玉米杂交种推广得到了恢复性的发展,是"顶(三)交种"推广时期;90年代初随着玉米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推广直立和半直立型品种。在普通玉米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批特用玉米品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东盟国家和非洲国家也进行了玉米的推广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发展状况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162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3 位作者 王兵伟 郑加兴 覃嘉明 黄安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101,共6页
为适应广西玉米生产种植的需要,以抗逆性为品种的培育目标,对热带优异玉米种质进行引进、创新与利用,坚持"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育种思路,实施多环境、高密度、轻施肥和少灌水的逆境胁迫选择技术路线,2007年选育出早熟... 为适应广西玉米生产种植的需要,以抗逆性为品种的培育目标,对热带优异玉米种质进行引进、创新与利用,坚持"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育种思路,实施多环境、高密度、轻施肥和少灌水的逆境胁迫选择技术路线,2007年选育出早熟,花粉量大,配合力好的热带自交系先21A,用先21A作父本,与多个自交系测配,其中与热带自交系SP 221配合力极强,多点试验都表现优秀,命名为S 162,于2011—2012年期间,参加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达到广西普通玉米区试审定所需要的3条标准,并且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3001号),品种命名为桂单162。本文介绍了桂单162的选育程序,亲本及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及品种选育经验,强调热带玉米品种的培育改良要重视美国、泰国等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强化玉米育种的逆境选择压力,创新玉米品种的选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单162 品种选育 适应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品种开花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邹成林 谭华 +5 位作者 郑德波 翟瑞宁 黄爱花 莫润秀 韦新兴 黄开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3,共8页
选取20个广西玉米品种,在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同时测定产量指标。通过五级评分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旱性打分,通过产量指标计算抗旱指数,综合评... 选取20个广西玉米品种,在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同时测定产量指标。通过五级评分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旱性打分,通过产量指标计算抗旱指数,综合评价玉米开花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五级评分法综合得分在1.9293~5.6595之间,其中正大619、桂单162和桂单0810得分大于5.0,其次为迪卡008、先玉30T60、先正达901、庆农68、南美1号和万川1306得分在4.0~5.0之间。而抗旱指数值在0.4104~1.0963之间,其中桂单0810、太平洋99和正大619抗旱指数大于1.0,先玉30T60、迪卡008和南美1号抗旱指数在0.9~1.0间。两种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0.5887,达到极显著相关。五级评分法与抗旱指数可同时用于玉米开花期抗旱性评价。两方面评价结果均表现抗旱的品种为桂单0810、正大619、先玉30T60、迪卡008和南美1号,其中桂单0810和正大619为抗旱性极强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鉴定 抗旱指数 开花期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桂单905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海宇 周锦国 +6 位作者 江禹奉 谢小东 唐照磊 覃兰秋 谢和霞 谭贤杰 程伟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桂单90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2017年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226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9%,参试的13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2018年生产试验春秋... 桂单90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2017年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226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9%,参试的13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2018年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162kg·hm^-2,比对照增产3.9%,参试的15点次中,有11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3.3%。201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90号)。本文就桂单905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单90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穗粒腐病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德波 邹成林 +4 位作者 谭华 翟瑞宁 莫润秀 黄爱花 黄开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04-110,共7页
【目的】在连作程度高且更利于发病的广西等一年两熟玉米种植地区开展玉米穗粒腐病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揭示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为这些地区玉米穗粒腐病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用Mapmaker3.0... 【目的】在连作程度高且更利于发病的广西等一年两熟玉米种植地区开展玉米穗粒腐病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揭示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为这些地区玉米穗粒腐病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用Mapmaker3.0软件对148个多态性SSR标记在215个F2单株间的基因型数据构建遗传图谱。在广西南宁用针刺法对由215个F2单株发展而来的F2:3家系抗病性进行田间接种鉴定,记录家系内各单株的病级,将家系内各单株的病级换算成家系的抗病指数。利用winQTLCart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家系的抗病指数进行抗病QTL分析。【结果】148个SSR标记构建了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组总长度1396.3cM的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遗传图距9.43cM。抗病指数在α=0.05显著水平下进行500次排列检验计算得到LOD阈值为2.2。以2.2这个阈值为依据共检测到3个抗病指数QTL位点。这3个QTL的基因作用方式分别为超显性、超显性和部分显性。各QTL的加性效应值有正有负,说明抗感亲本中均含有微效抗病基因。【结论】检测到的3个穗粒腐病抗病QTL分别位于第2、3、10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6.6%,它们均为微效QTL。未检测到较大效应值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枝镰孢菌 穗粒腐病 抗病性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競升 谢和霞 +4 位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程伟东 覃兰秋 江禹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1,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23,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值为0.23。种群水平上,桂中区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32,Ho=0.24,MAF=0.24,PIC=0.26)。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地方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种群间遗传关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品种间总体遗传相似系数偏低,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9%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8,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研究结果确定了广西不同区域糯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亲缘关系,为广西糯玉米种质改良和指导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1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达到理想的玉米纹枯病防治效果,本文选择24%井冈霉素A+0.5%助剂、24%浓度的井冈霉素A、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枯芽菌,清水空白对照。每种药剂配成500倍药液,分两次喷雾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处理都可以降低玉米纹枯病... 为达到理想的玉米纹枯病防治效果,本文选择24%井冈霉素A+0.5%助剂、24%浓度的井冈霉素A、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枯芽菌,清水空白对照。每种药剂配成500倍药液,分两次喷雾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处理都可以降低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井冈+枯芽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优,因此,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井冈.枯芽菌及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玉米纹枯病,减少玉米化学药物残留,避免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药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