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消毒处置
1
作者 李西融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科 医疗废物 消毒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琼 王媛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135-2136,共2页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病理证实 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 超声检查 声像图特征 病理类型 PL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科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的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西融 王媛媛 +1 位作者 唐澄海 姚春宝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科 医院感染 危害因素 管理
原文传递
联动成像技术与白光内镜对预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愈合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覃燕萍 邓哲君 +6 位作者 赵磊 孟云超 张海莲 谭显清 黄福全 王媛媛 张启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ur Imaging,LCI)与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ing,WLI)对预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黏膜组织学愈合的价值。方法使用WLI、LCI两种内镜检查技术对缓解期UC患者进行结肠黏膜进...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ur Imaging,LCI)与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ing,WLI)对预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黏膜组织学愈合的价值。方法使用WLI、LCI两种内镜检查技术对缓解期UC患者进行结肠黏膜进行观察,采集并保存内镜图像。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白光内镜评分(MES,Mayo Endoscopic Score)和LCI分级。随后,将LCI采集到的内镜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CS4软件,对图像的发红程度进行数字化分析,得到LCI指数,分析LCI指数与LCI分级、组织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然后,将MES、LCI分级分别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研究。计算LCI分级和MES与组织病理分级的Spearman相关系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LCI分级与MES预测缓解期UC组织学愈合的能力。结果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CI指数与LCI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0.644,P<0.001),LCI分级与组织学愈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19,P<0.001),而MES与组织学愈合之间不相关(r=0.125,P>0.05)。LCI分级判断组织学愈合的AUC为0.81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5%和81.8%;MES判断组织学愈合的AUC为0.64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0.6%),两者比较的P值为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I分级预测组织学愈合的能力高于MES。LCI技术可能是预测缓解期UC患者组织学愈合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联动成像技术 白光内镜 组织学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邓水柱 邱小芬 +4 位作者 胡虞乾 李西融 莫瑞祥 苏庆 姚春宝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 :对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应用细针穿刺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良性肿块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临床上应用内分泌治疗 ,探讨乳腺良性疾病的病因学、发生学、诊断与治疗的规律性。方法 :2 0 0例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 (乳腺... 目的 :对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应用细针穿刺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良性肿块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临床上应用内分泌治疗 ,探讨乳腺良性疾病的病因学、发生学、诊断与治疗的规律性。方法 :2 0 0例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 (乳腺小叶性增生症 15 0例 ,乳腺纤维腺瘤 5 0例 )均有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依据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块穿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分组 :绝经前组 (A组 ) ,绝经后组 (B组 ) ;组内再分 :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组 (R+组 ) ,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组 (R-组 ) ;小叶增生症组 (N1组 ) ,纤维腺瘤组 (N2组 )。治疗方法 :A组应用 Tam oxifen(三苯氧胺 ) ,10 m g,2次 /日 ,口服 ,从月经第 5天至第 2 0天服用为 1周期 ,连服 5个周期 ;B组应用 Tamoxifen,10 mg,2次 /日 ,口服 ,连服 5个月。随访时间 1~ 2年。结果 :(1)总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5 0 % ,A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6 3% ,B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17% ,N1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9.33% ,N2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4 4 .0 %。N1、N2两组间的受体阳性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B两组间受体阳性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总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 5 9.5 % ,R+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乳腺疾病 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发病的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柏涛 张启芳 +3 位作者 邱小芬 杨红杰 孟云超 郑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抗MIF单抗)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抗MIF单抗)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κβ(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结肠炎症病变明显,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抗MIF单抗显著改善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应用抗MIF单抗的小鼠能显著抑制结肠组织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抗MIF单抗对小鼠UC的发病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β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核因子-κ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受损肠黏膜修复作用的探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文捷 张启芳 +5 位作者 孟云超 赵磊 唐澄海 张晶 王柏涛 唐光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中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BALB/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DSS+PBS组)、实验组(DSS+BMSCs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余2组每天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中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BALB/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DSS+PBS组)、实验组(DSS+BMSCs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余2组每天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造模第8天所有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BMSCs进行干预治疗,并于BMSCs注射后第2、5、9、12、16天处死各组5只小鼠,留取标本。根据疾病活动度(DAI)评分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免疫组化、ELISA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小鼠DAI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实验对照组;干细胞注射后第5天及以后,实验对照组HGF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除第2、9天外,实验组HG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大或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HGFA在实验对照组中表达先下降后上升,但其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规律性差异。实验对照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Met、EGFR、PC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表达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或相差不大。结论BMSCs移植治疗可能通过促进DSS诱导的UC小鼠受损肠黏膜的细胞增殖来促进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启芳 邱小芬 +2 位作者 张翠萍 杨建彬 陈卓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2005-03/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及外院住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2005-03/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及外院住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38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18例,其他结肠炎患者23例,健康体检者20例.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MIF含量,LAB-SA免疫组化测定肠黏膜组织MIF蛋白表达.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UC、CD及其他结肠炎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10.599±1.895,8.981±1.409,8.498±2.242μg/L vs5.363±1.841μg/L;均P<0.01);hs-CRP阳性的UC患者MIF水平高于hs-CRP阴性的UC患者(11.025±1.863μg/L vs9.408±1.485μg/L,P<0.05),而hs-CRP阳性的CD患者MIF水平未见显著升高,CD患者的血清MIF水平与其他结肠炎患者的血清MI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C患者的肠黏膜MIF表达与其他结肠炎、C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100.00%vs66.67%,78.26%,65.00%;P<0.01).结论:MIF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控制MIF的产生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巨噬细胞移 动抑制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乳腺小叶增生症高危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虞乾 邓水柱 +3 位作者 邱小芬 李西融 何德云 盘锦益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 :对 15 0例 2 0~ 4 0岁女性患乳腺小叶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讨其高危因素同时提出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就诊的女性患者 15 0例 ,均为已婚、绝经期前妇女 ,年龄 2 0~ 4 0岁。经专科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目的 :对 15 0例 2 0~ 4 0岁女性患乳腺小叶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讨其高危因素同时提出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就诊的女性患者 15 0例 ,均为已婚、绝经期前妇女 ,年龄 2 0~ 4 0岁。经专科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有细针穿剌细胞学诊断依据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块穿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受体阳性组应用西药他莫昔芬 (Tamoxifen)片治疗 ,受体阴性组应用中药乳增宁胶囊治疗 ,疗程均为 3- 6个月并随访。结果 :受体阳性组织疗有效率为 91 1% ;受体阴性组治疗有效率为 80 % ,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1)乳腺小叶增生症治疗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 ,依受体表达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措施。 (2 )肥胖、焦虑等情感失调、月经不调、多孕多产、多次人流、口服法避孕是年轻女性患本病的高危因素。 (3)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中、西结合治疗及心理治疗。 (4)预防的关键在于健康宣教 :教会患者自查 ,力争早发现早诊治 ;提倡晚婚晚育 ,少孕少产 ,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和口服避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 高危因素 治疗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美琼 林静 +1 位作者 王善欢 赵磊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测(LCT)技术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3例可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下LCT。以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LCT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活检...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测(LCT)技术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3例可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下LCT。以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LCT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165例,良性病变28例。L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3.3%(154/165),特异度为89.3%(25/28),诊断符合率为92.7%(179/193)。在肺癌分型中,其对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未分型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0.3%(41/68)、77.8%(42/54)、69.6%(16/23)、70.0%(14/20),特异度分别为95.9%(93/97)、93.7%(104/111)、98.6%(140/142)、80.7%(117/14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2%(134/165)、88.5%(146/165)、94.5%(156/165)、79.4%(131/16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LCT对肺癌的诊断及分型的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且检查方法简便、可靠,是行之有效的肺癌诊断、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液基细胞学检测 肺癌 肺癌分型 准确率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启芳 王柏涛 +3 位作者 郑奕 邱小芬 张海莲 李西融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组各10只,以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建模后抗MIF单抗组采...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组各10只,以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建模后抗MIF单抗组采用抗MIF单抗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建模后第8天检测血清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小鼠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UC模型组比较,抗MIF单抗组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UC模型组相比,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抗MIF单抗能有效地抑制UC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UC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疗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与Bcl-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黏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启芳 李晓燕 +6 位作者 王媛媛 李西融 陈卓琳 郑奕 何思明 陈勇昌 姜海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大肠黏膜组织中凋亡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C患者60例(UC组)和正常对照者20例(对照组)大肠黏膜组织中的Gal-3与Bcl-2的表达,并分...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大肠黏膜组织中凋亡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C患者60例(UC组)和正常对照者20例(对照组)大肠黏膜组织中的Gal-3与Bcl-2的表达,并分析UC大肠黏膜组织中Gal-3与Bcl-2表达的关系。以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明显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进行光镜下半定量分析。结果 Gal-3与Bcl-2的表达均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Gal-3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UC大肠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且与肠镜下病变程度相关;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呈弱表达,在UC大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强,主要为固有层炎性细胞表达增强,与肠镜下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Gal-3与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l-3与Bcl-2的阳性表达程度不具有关联性。结论 Gal-3与Bcl-2蛋白在U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望成为U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两者在UC的发病中可能独立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半乳糖凝集素3 免疫组织化学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德宪 李西融 +2 位作者 陆富永 胡继荣 李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性激素与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9例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及 5 2例经 1次治疗后未复发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 ,分别检测性激素 ,并进行比较。结果  5 9例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的孕酮(PROG)值 1.0 995± ... 目的 探讨性激素与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9例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及 5 2例经 1次治疗后未复发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 ,分别检测性激素 ,并进行比较。结果  5 9例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的孕酮(PROG)值 1.0 995± 0 .495 5 ,明显高于 5 2例未复发者的PROG值 0 .8474± 0 .473 1,P <0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性激素 尖锐湿疣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启芳 邱小芬 +2 位作者 张翠萍 杨建彬 陈卓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6-528,576,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3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8例)、23例其他结肠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IF的...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3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8例)、23例其他结肠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的血清MIF水平高于其他结肠炎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IF水平(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MIF水平高于轻度组[(12.204±2.340)μg/Lvs(9.060±1.444)μg/L,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9.002±1.538)μg/Lvs(3.556±1.283)μg/L,P<0.05]。UC患者肠黏膜的MIF表达率为100%、染色明显增强,与其他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IF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控制MIF的产生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循环Endostatin的水平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陶文 陈煌基 +1 位作者 常捷燕 李西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环节.Endostatin是迄今发现作用最强的抑制血管生长因子,国外学者对几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液Endostatin的检测结果很不一致[1,3],而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已观察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环节.Endostatin是迄今发现作用最强的抑制血管生长因子,国外学者对几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液Endostatin的检测结果很不一致[1,3],而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已观察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但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存在情况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了140例NPC患者血循环Endostatin水平并探讨其对NPC转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循环 ENDOSTATIN 检测 临床分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清endostatin的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陶文 陈煌基 +1 位作者 常捷燕 李西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I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测定15例发生转移的NPC患者、63例未转移的NPC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 endostatin水平。结果 转移、无转移NPC及... 目的 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I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测定15例发生转移的NPC患者、63例未转移的NPC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 endostatin水平。结果 转移、无转移NPC及健康人血清endostatin水平(x±s)分别为(329.9±43.2)、(295.6±50.2)和(250.9±25.4)μg/L,相互比较(F=22.7,P<0.01),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以300/μg/L为界值,血清endostatin对检测NPC远处转移的灵敏度66.7%,特异度60.3%,阳性预测值28.6%,阴性预测值88.4%。结论 NPC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发生远处播散时,endostatin水平检测对NPC转移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NDOSTATIN 肿瘤转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X-1和STAT-3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桂军 陈卓琳 +1 位作者 李西融 唐澄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27-2332,共6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中硫氧还蛋白-1(TRX-1)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8例和癌旁正常小肠黏膜20例中TRX-1和STAT-3的表达.用半... 目的:检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中硫氧还蛋白-1(TRX-1)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8例和癌旁正常小肠黏膜20例中TRX-1和STAT-3的表达.用半定量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做评分,结合临床和病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RX-1和STAT-3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他们较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显著增高.二者表达与正常组织有统计学的差异,且与病理分化不同有关(P<0.05或0.01).他们在中低分化肿瘤比高分化者表达增强;也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级密切相关(P<0.05或0.01).TRX-1和STAT-3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1,P<0.01).结论:Trx-1和STAT-3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小肠恶性肿瘤恶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恶性肿瘤 硫氧还蛋白-1 转录活化因子-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瑞祥 杨威 +4 位作者 李西融 廖文胜 张慧明 陈泽峰 黄芳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0例(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组织中p28GANK蛋... 目的 探讨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0例(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组织中p28GANK蛋白的表达,分析p28GANK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28GANK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性、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10.0%、12.5%、6.7%,HCC中p28GAN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HCC患者中,低分化(Ⅲ-Ⅳ级)、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者p28GAN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Ⅰ-Ⅱ级)、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者(P〈0.05)。结论p28GANK蛋白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p28GANK可作为HCC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28GANK基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1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威 胡虞乾 +3 位作者 杨红杰 蔡东姣 李西融 莫瑞祥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分析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在原发性肝癌(HCC)和肝硬化(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0例HCC、50例LC和50例对照组肝组织中Mc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l-... 目的:分析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在原发性肝癌(HCC)和肝硬化(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0例HCC、50例LC和50例对照组肝组织中Mc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l-1在LC和HCC组中的表达增强(P<0.05);肝癌组织中Mcl-1的表达与肿瘤直径、Edmonson grade分级、肝内外转移、复发、静脉浸润相关(P<0.05);Mcl-1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cl-1表达、肿瘤大小和血清AFP值分别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cl-1的过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Mcl-1表达影响肝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髓样细胞白血病-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K3 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云超 张启芳 +2 位作者 彭家茵 周静雾 邓小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对接蛋白3(DOK3)和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8-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肠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LGD)标本22... 目的分析对接蛋白3(DOK3)和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8-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肠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LGD)标本22例,结肠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标本23例,结肠癌标本22例,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类型标本DOK3和PTK7的表达情况。结果DOK3和PTK7均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的胞浆和胞膜。瘤旁非肿瘤黏膜和LGD组织的DOK3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GD和结肠癌组织(P<0.05);HGD组织的DOK3高表达率也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结肠癌和HGD组织的PTK7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瘤旁非肿瘤黏膜和LGD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的PTK7高表达率也显著高于HGD组织(P<0.05)。结论DOK3可能是作为抑癌因子,而PTK7作为促癌因子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 结肠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 结肠癌 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 对接蛋白3 蛋白酪氨酸激酶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