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培军 《大学(研究)》 2009年第12期57-63,48,共8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暑假期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文章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暑假期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文章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农学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态度、活动类别、参加活动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收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农学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农学类 广西大学 问卷调查 本科生 农学院 服务社会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莫云川 周琼 +1 位作者 彭好文 梁维忠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23期30-32,共3页
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得愈发紧密,“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化,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之呼应,“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以广西大学农学院开设的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将“微课+翻转课堂”的教... 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得愈发紧密,“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化,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之呼应,“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以广西大学农学院开设的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将“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策略,分别以“微课+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制作PPT演讲)、“PPT+微课”、“微课+板书”、PPT授课、挂图与板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验证“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植物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是否优于其他教学模式。结果表明,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实验 混合教学模式 “微课+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斗 禤维言 梁和 《魅力中国》 2009年第28期183-184,共2页
针对新的办学环境下农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出现的新问题,笔者单位开展了多项探索实践性教学的课题研究。本文介绍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农科类专业 实践性教学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本科教改探索——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积森 徐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1266,共6页
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孕育了鲜明的农业特色。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亚热带农业省(区),但在广西高校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对亚热带农业特色的关注度稍显不足。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主要... 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孕育了鲜明的农业特色。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亚热带农业省(区),但在广西高校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对亚热带农业特色的关注度稍显不足。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师资力量不足三方面,导致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限。在实施“双碳”(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传统农业正在向智慧农业转变,农学本科教学面临着新农科建设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亚热带特色农业本科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亚热带农业特色课程的建设、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学生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并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农业 本科教改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培养和打造区域特色的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以广西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全 谭辉华 +3 位作者 韦绥概 曾东强 贤振华 黎起秦 《广西农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改革,包括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学计划修订、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专业责任教授制度推进区域特色植保专业建设,侧重培养多... 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改革,包括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学计划修订、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专业责任教授制度推进区域特色植保专业建设,侧重培养多样化农科专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又好又快发展广西社会、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农科人才培养 区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广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郑霞林 王小云 +2 位作者 陆温 李俊 杨振德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第3期64-67,共4页
当前,"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其原因是我国本科教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产生了较大冲击,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大幅压缩;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手段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 当前,"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其原因是我国本科教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产生了较大冲击,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大幅压缩;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手段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就业单位希望"淘"到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无需较多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构建了新的"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于现场教学的昆虫标本采集及其制作、基于现场教学和"互联网+"昆虫标本的鉴定、基于虚拟仿真+实操的昆虫生物生态学特性观察、基于虚拟仿真的害虫预防控制技术的实践。在"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性的探究式学习、兴趣目标驱动的自主型学习和面对面互动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问题驱动的师生互动型教学策略,兴趣目标驱动和问题驱动的师生互动型教学策略。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的"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改革后学生的平均实践总成绩增加了12%,理论课程考试成绩的优良率由改革前的76%提高至88%。这些成绩为"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继续改革增添了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森林昆虫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支撑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共建先行县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赖容 刘昔辉 +3 位作者 唐秀观 邓国仙 黄灿 吴成刚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中,包含广西农业科学院(对口技术单位)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共建先行县),二者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文章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以科技支撑农业科技现代化先... 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中,包含广西农业科学院(对口技术单位)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共建先行县),二者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文章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以科技支撑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先行县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压实先行县共建工作责任、多渠道筹资保障先行县共建工作需要、加强共建工作宣传引导、深化院县合作等进一步优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对口技术单位进一步做好先行县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先行县 科技支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富川瑶族自治县 经验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姜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维超 李小莉 +4 位作者 黄皓 陈媛媛 文俊丽 周生茂 袁高庆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生姜青枯病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是广西生姜产区重要的土传病害。为了明确广西生姜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收集菌株,基于该病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和eg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刺伤生姜植株茎基... 生姜青枯病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是广西生姜产区重要的土传病害。为了明确广西生姜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收集菌株,基于该病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和eg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刺伤生姜植株茎基部后灌施菌液进行接种,对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生姜主产区的42株青枯病菌菌株均为演化型Ⅰ型,分属于序列变种14、16和30,以前两种为主。通过致病力测定,供试菌株可划分为3类:64.29%的菌株表现为强致病力,病情指数为83.70~100.00;21.43%的菌株表现为较强致病力,病情指数为62.22~75.56;仅有14.29%的菌株表现为较弱至中等致病力,病情指数为24.44~51.11。表明广西生姜青枯病菌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为开展其致病机制研究和生姜抗青枯病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青枯雷尔氏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以广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马仲辉 邹承武 +4 位作者 张平刚 邢永秀 郑霞林 黎桦 黄荣韶 《广西农学报》 2015年第6期68-69,共2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战略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植物学科普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对快速掌握即时信息的强烈诉求。在这种情形下,设法将传统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与&qu... 随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战略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植物学科普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对快速掌握即时信息的强烈诉求。在这种情形下,设法将传统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与"互联网+"先进模式有机结合,构建快捷、全面、及时的网络信息平台必然会产生深远的意义。为了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或指导。文章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与现代的互联网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更多学生、老师以及社区群众在学习植物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为是研究目标,通过分析植物科普教育在广西大学的现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植物学 科普教育 网络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广西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细平 吴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73-275,共3页
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国家及广西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针对新农科发展的需要,以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例,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农科资源优势、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 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国家及广西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针对新农科发展的需要,以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例,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农科资源优势、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高校农林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广西 农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nsus X12季节调整及HP滤波法的广西食用菌价格波动分析
11
作者 蓝秋彤 祁亮亮 +2 位作者 陆宇明 赵博伟 熊娜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食用菌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对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起有力推动作用,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6种广西主栽食用菌种类批发价格(2017—2023年)进行分析,获得价格走势... 食用菌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对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起有力推动作用,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6种广西主栽食用菌种类批发价格(2017—2023年)进行分析,获得价格走势规律及波动特征,以期为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广西食用菌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特征,季节波动多为一年一循环,姬菇波动周期最长,秀珍菇周期最短;灵芝周期波峰谷差最大,鲜香菇最小;研究周期内灵芝均价最高,鲜黑木耳最低,干品均价远高于鲜品;变异系数方面,香菇干鲜品、姬菇的价格相对较稳定,灵芝、双孢蘑菇价格波动较大。应从加强宏观调控、健全食用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力量等方面稳定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市场价格 季节调整 HP滤波法 广西
原文传递
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杨维超 李小莉 +3 位作者 文俊丽 黄皓 周生茂 袁高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确定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采集了广西生姜主产区疑似镰刀菌枯萎病的生姜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1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TEF-1α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接种3株典型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 为确定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采集了广西生姜主产区疑似镰刀菌枯萎病的生姜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1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TEF-1α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接种3株典型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6株菌株均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聚为一支,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镰刀菌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13
作者 李佳展 农梦玲 +2 位作者 刘晓东 蒋雪 刘永贤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广西北部湾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滨海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北海市为例,对北部湾经济区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北海市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了... 广西北部湾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滨海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北海市为例,对北部湾经济区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北海市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滨海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商业化育种体制机制,发展滨海特色农业精深加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加强滨海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强化滨海特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积极推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特色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 广西北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森林病虫实习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振德 胡平 +1 位作者 符韵林 郑霞林 《大学教育》 2023年第5期31-33,40,共4页
文章介绍并研究了广西大学对林学专业森林病虫实习课程在课程目标(成果)的制订、课程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森林病虫实习课程要达成的目标;基于课程目标重构了课... 文章介绍并研究了广西大学对林学专业森林病虫实习课程在课程目标(成果)的制订、课程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森林病虫实习课程要达成的目标;基于课程目标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并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多样化的实习方式与课程考核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与质量,增强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知林、爱林、兴林”的林业情怀,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森林病虫 实习课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15
作者 莫郡兰 胡辛志 +2 位作者 张卫 郑宇翔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了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79属143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1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38属73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8.10%和51.05%。姑婆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 研究了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79属143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1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38属73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8.10%和51.05%。姑婆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高,达66.43%,其次为广布种,占22.38%。研究结果为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寄主 地理分布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森林人家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分析
16
作者 谈思仪 杨丽萍 +3 位作者 盛立洁 戴蒲英 唐庆 邓智联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给广西森林人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优化提供实证参考,以广西2018—2022年认定的81家森林人家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对交通网络和地理环境等可能影响可达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 为给广西森林人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优化提供实证参考,以广西2018—2022年认定的81家森林人家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对交通网络和地理环境等可能影响可达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广西森林人家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不均衡性,但向均匀分布发展;空间分布集聚性增强,总体以各市市区为中心,呈“多点扩展”-“圈层蔓延”-“分散连片”的演变趋势;热点区呈由点状向片状演变的格局,形成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东西贯穿带,其与钦州市、南宁市和贺州市形成连续片状热点区。广西森林人家可达性整体水平不高,受交通网络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交通指向性明显。广西森林人家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区域差异均较明显,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耦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人家 GIS 可达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与鉴定评价
17
作者 宗文一 张保青 +9 位作者 张革民 黄玉新 杨翠芳 周珊 高轶静 熊发前 刘菁 陆衫羽 杨细平 段维兴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2016—2023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考察队在广西8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 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2016—2023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考察队在广西8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43个乡镇共收集到河八王种质资源58份。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60.0~602.5 m,北纬23°08′02″~26°01′43″,东经107°08′01″~111°32′02″的区域;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2044之间,平均值为0.5557,其中曝光后节间颜色的多样性最高,木栓较低,而茎形、气根、水裂3个性状无多样性体现;不同收集地区的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040~0.4911之间,贺州最高,百色最低;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3%~53.6%,平均为34.8%;不同收集地区的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变异系数在29.4%~36.9%之间,河池最大,桂林最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8份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被分为六大类,与地理来源无密切关系,其中第Ⅰ类群中的材料综合性状较好,生物量和品质性状优良。本次考察收集扩充了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的资源数量,为甘蔗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八王 甘蔗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鉴定评价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晓果 王道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对北航北海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园林植物进行确认、分类,校内现有园林植物1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85种、单子叶植物21种;并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种植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的种植情况,分别... 在对北航北海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园林植物进行确认、分类,校内现有园林植物1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85种、单子叶植物21种;并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种植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的种植情况,分别对校门门前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校园道路及环校绿化带的园林植物的种植、配置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植物名录 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 植物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建设农学特色专业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兴录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1期175-176,共2页
甘蔗、木薯产业是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广西大学农学专业是广西唯一农学本科专业,围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研联合,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建设农学特色专业,为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 甘蔗、木薯产业是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广西大学农学专业是广西唯一农学本科专业,围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研联合,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建设农学特色专业,为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农业 特色优势产业 农学 特色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绿肥油菜品种的养分累积差异及富硒品种筛选
20
作者 贾海江 路丹 +5 位作者 范晓苏 石保峰 张宏旺 丘益明 黄崇峻 沈方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18,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绿肥油菜品种的养分差异及对土壤硒富集效应,为丰富绿肥油菜品种及广西富硒土壤资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CY36)、丰油823(FY823)和沣油919(FY919)等19个绿肥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 【目的】探明不同绿肥油菜品种的养分差异及对土壤硒富集效应,为丰富绿肥油菜品种及广西富硒土壤资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CY36)、丰油823(FY823)和沣油919(FY919)等19个绿肥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品种生物量,氮、磷、钾和钙养分累积差异及对土壤硒吸收、富集的响应。【结果】不同绿肥油菜品种之间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地上部干生物量为4.49~6.62 g/盆,地下部为0.14~0.84 g/盆;总干生物量为4.82~7.14 g/盆。总生物量前3位的中双9号、沣油958和南油12显著高于生物量最低的3个品种(花油8号、川油36和华湘油12号);地上部氮、磷、钾和钙养分含量分别为8.86~19.64 g/kg、 0.69~2.24 g/kg、 13.07~37.68 g/kg和11.82~34.23 g/kg。浙油51号和花油6号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养分含量均较高。氮、磷、钾和钙含量综合评分排序前3位的油菜品种为浙油51、中双10号和花油6号。硒含量地上部为0.095~0.369 mg/kg,地下部为0.160~0.579 mg/kg;全株硒含量为0.111~0.382 mg/kg;沣油919、绵油88和圣光86的地上部、地下部和全株硒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他油菜品种;硒总累积量在0.552~2.286μg/盆,沣油919和绵油88显著高于其他油菜品种。【结论】综合各品种的养分累积量和硒素吸收特性,沣油919、绵油88和圣光86的富硒能力较强,可作为广西富硒土壤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肥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 生物量 养分累积 硒含量 转移系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