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传播的反馈效应模式研究——以电路反馈效应模式为参照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靖鸣 宋兴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大众传播系统前反馈效应机制了解和控制受众需要和心理预期,用正反馈效应机制或负反馈机制了解和控制大众传播的效果。前反馈效应机制可参照电路中自动电闸的运行机理。负反馈效应机制可参照电学中放大电路开环电路引入反馈机制变成放... 大众传播系统前反馈效应机制了解和控制受众需要和心理预期,用正反馈效应机制或负反馈机制了解和控制大众传播的效果。前反馈效应机制可参照电路中自动电闸的运行机理。负反馈效应机制可参照电学中放大电路开环电路引入反馈机制变成放大电路的闭环负反馈效应电路的机制,正反馈机制可参照电学中放大电路正反馈的运行原理,当大众传播系统的传播行为达到正效果时并连续增加直至极限时就断开系统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反馈效应模式 放大电路 自动电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灾难新闻传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晖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2,共3页
灾难是危及人类自身安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事件。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称为灾难新闻。因为灾难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大众最普遍、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所以灾难事件新闻价值极大,一... 灾难是危及人类自身安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事件。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称为灾难新闻。因为灾难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大众最普遍、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所以灾难事件新闻价值极大,一直是西方新闻热衷的对象,也是中国新闻棘手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新闻 文化背景 新闻传播 中西 灾难事件 社会稳定 社会大众 新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新闻人际传播的表现特色——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秀梅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1,共3页
电视是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以多元素的图像和有声语言,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和直观感,正是这个特性使其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传播魅力。近年来电视节目中大量出现形象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面对面交流的人际传播活动,这样... 电视是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以多元素的图像和有声语言,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和直观感,正是这个特性使其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传播魅力。近年来电视节目中大量出现形象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面对面交流的人际传播活动,这样的亲切感深受观众喜爱,因而容易调动起观众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形成互动关系,于是人际传播成为电视节目生产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年内“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这一理论己不再是躺在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论著中仅供人们查阅的资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传播 电视新闻 《新闻周刊》 新闻频道 表现特色 央视 传播媒介 视听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外社会问题新闻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洪波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49,共3页
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选择性报道”倾向。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全国涌现“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在报道上,新闻机构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纪律”,对有成绩... 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选择性报道”倾向。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全国涌现“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在报道上,新闻机构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纪律”,对有成绩的事情大肆宣传;对有缺点、负面的东西则一律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新闻传播 社会问题 “大跃进”时期 中外 新闻传媒 50年代 宣传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视新闻频道《中国周刊》的传播理念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秀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中国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在周末播出的一档新闻综合节目,它把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集约在一起重新整合、加工,进行多元解读,用人际传播的力量去竞争,并以新颖的编排、明快的节奏实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 《中国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在周末播出的一档新闻综合节目,它把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集约在一起重新整合、加工,进行多元解读,用人际传播的力量去竞争,并以新颖的编排、明快的节奏实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传播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时效性,还在于它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一周过去了在寻找新的卖点,形成新的传播优势,找到合适的传播理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周刊 传播 解读 编排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式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方邦超 《高教论坛》 2010年第10期91-93,共3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教学实施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本文着重对新闻史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变"师说"为"我说",变"他为"为"我为",变"他们论"为"我们论",变&qu...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教学实施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本文着重对新闻史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变"师说"为"我说",变"他为"为"我为",变"他们论"为"我们论",变"有师引导"为"无师自通"四个方面的探讨,试图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力方面做一些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营销:构建广西会展的强势品牌——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营销推介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国 刘瑛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8年第7期32-34,共3页
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展会”称号。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了26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82个,总投资61.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3%。签约项目规模更大,在182个国... 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展会”称号。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了26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82个,总投资61.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3%。签约项目规模更大,在182个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超亿美元的项目18个,比上届多4个。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加专业、更加务实、更加成熟。作为广西会展业的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博览会 强势品牌 关系营销 会展业 推介 广西 经济合作项目 品牌展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人际传播的动机分析——“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一 被引量:8
8
作者 靖鸣 刘锐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6,共3页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虽然,“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对大众传播行为的研究,但同样适用于人际传播。
关键词 人际传播 动机分析 社会学 “使用与满足”理论 手机 解构 心理 媒介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人际传播心理探析——“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靖鸣 刘锐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78,共3页
手机人际传播包括手机语音传播和短信传播两种形式,和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相比,手机人际传播心理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又该什么止确认识这些心理的特征和变化?本文将集中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 人际传播 心理探析 手机 社会学 解构 传播心理 面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三 被引量:2
10
作者 靖鸣 刘锐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92,共3页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关键词 社会学意义 传播 手机 人际 解构 心理 麦克卢汉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抗战时期新闻史研究扫描与前瞻 被引量:1
11
作者 靖鸣 方邦超 徐健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地位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够的重视,这与蜚声海内外的“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文化繁荣的景象是极不相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 抗战时期 桂林 新闻传播史 扫描 新闻活动 文化繁荣 文化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纸媒中的广西形象研究——以2006年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兴达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对于媒体如何呈现广西形象这一问题,业界的研究尚显语焉不详。笔者由此切入,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大致勾勒出报纸所建构的广西及其族群形象。此外,通过对样本的定量与定性考查,厘清了相关报道的特点及问题,且对新闻宣传、区域形象与经... 对于媒体如何呈现广西形象这一问题,业界的研究尚显语焉不详。笔者由此切入,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大致勾勒出报纸所建构的广西及其族群形象。此外,通过对样本的定量与定性考查,厘清了相关报道的特点及问题,且对新闻宣传、区域形象与经济发展之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梳理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形象 纸媒 民族宣传 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中国-东盟新闻信息平台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奇志 蒙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打造中国-东盟新闻信息平台就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平台可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广西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都为平台的建设提...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打造中国-东盟新闻信息平台就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平台可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广西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都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依托广西的强势媒体、主流媒体来建设平台,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宽报道领域,建立现代科学的运营机制、人力资源模式和赢利模式是成功打造这一平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新闻信息平台 东盟新闻信息网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生态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邦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壮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禀赋富集丰厚,其内涵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由于传统传播手段的落后,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壮族地区特色... 壮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禀赋富集丰厚,其内涵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由于传统传播手段的落后,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滋养指向下不断推动。特别是媒体大融合的趋势,为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多样化的宣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特色文化 传播 媒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靖鸣 徐健 方邦超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新闻传播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重视桂林抗战新闻史的研究。一是要拓宽视野、调整角度,以新的历史使命感来重视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二是要深度挖掘、抢救史料,以确保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的深入进行。三...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新闻传播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重视桂林抗战新闻史的研究。一是要拓宽视野、调整角度,以新的历史使命感来重视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二是要深度挖掘、抢救史料,以确保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的深入进行。三是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桂林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通过思考分析其意义,以指引我们今天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抗战新闻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艳照门”事件看新闻把关人角色缺失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新文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最近,令娱乐界大为蒙羞、让人作呕的"艳照门"事件,被网络、其他电子媒体和平面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从网络、电视到报纸、期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甚至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严肃媒体,也纷纷跟进,并将其突出、放大后予以 传... 最近,令娱乐界大为蒙羞、让人作呕的"艳照门"事件,被网络、其他电子媒体和平面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从网络、电视到报纸、期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甚至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严肃媒体,也纷纷跟进,并将其突出、放大后予以 传播。这严重背离了媒体应该承担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职责,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把关人 平面媒体 新闻 电子媒体 引导舆论 正面宣传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纸馅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洪波 《青年记者》 2007年第18期35-35,共1页
“纸馅包子”事件是近年来诸多新闻不正之风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虚假新闻 事件 包子 不正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过程对采访对象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靖鸣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
采访对象受到大众传播过程中"记者采访"、"记者写作"、"编辑"、"媒体"、"受众"、"效果"等环节的反作用,会影响到受访心理与行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呼吁在大众传播学领... 采访对象受到大众传播过程中"记者采访"、"记者写作"、"编辑"、"媒体"、"受众"、"效果"等环节的反作用,会影响到受访心理与行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呼吁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采访对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过程 采访对象 受访心理与行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靖鸣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访对象作用于大众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记者采访而言,采访对象的特点、类型和所处情境等影响其采访角色定位和采访方式方法选择;对记者写作而言,采访对象影响其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材料的取舍、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对编辑而... 采访对象作用于大众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记者采访而言,采访对象的特点、类型和所处情境等影响其采访角色定位和采访方式方法选择;对记者写作而言,采访对象影响其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材料的取舍、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对编辑而言,采访对象及其言行与新闻事实的关系程度、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影响编辑的各个环节;采访对象的权威性、可信度高低对受众解读新闻和大众传播效果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对象 大众传播过程 作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新闻理念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文波 《中国报业》 2008年第5期45-48,42,共4页
张文波撰写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新闻理念》讨论了多媒体融合的新闻理念。该文认为,报业数字化需要转型的不仅仅是数字化的传播渠道和新闻文本形式,更需要传统新闻理念的快速转型,树立适应不同媒介受众需要、发挥多种媒介特长的... 张文波撰写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新闻理念》讨论了多媒体融合的新闻理念。该文认为,报业数字化需要转型的不仅仅是数字化的传播渠道和新闻文本形式,更需要传统新闻理念的快速转型,树立适应不同媒介受众需要、发挥多种媒介特长的融合新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业数字化 新闻理念 转型 报纸新闻 电子显示屏 数字化内容 数字化技术 平面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