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众传播的反馈效应模式研究——以电路反馈效应模式为参照系 |
靖鸣
宋兴明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中西灾难新闻传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 |
谢晖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3
|
电视新闻人际传播的表现特色——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为例 |
林秀梅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论中外社会问题新闻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
陈洪波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5
|
央视新闻频道《中国周刊》的传播理念探析 |
林秀梅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6
|
“变”式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改革的思考 |
方邦超
|
《高教论坛》
|
2010 |
1
|
|
7
|
关系营销:构建广西会展的强势品牌——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营销推介机制 |
张志国
刘瑛
|
《东南亚纵横》
CSSCI
|
2008 |
1
|
|
8
|
手机人际传播的动机分析——“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一 |
靖鸣
刘锐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9
|
手机人际传播心理探析——“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二 |
靖鸣
刘锐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0
|
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三 |
靖鸣
刘锐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桂林抗战时期新闻史研究扫描与前瞻 |
靖鸣
方邦超
徐健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我国纸媒中的广西形象研究——以2006年为中心 |
李兴达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打造中国-东盟新闻信息平台 |
易奇志
蒙雷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4
|
壮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生态探析 |
方邦超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5
|
关于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
靖鸣
徐健
方邦超
|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8 |
1
|
|
16
|
从“艳照门”事件看新闻把关人角色缺失 |
李新文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7
|
从“纸馅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 |
陈洪波
|
《青年记者》
|
2007 |
4
|
|
18
|
大众传播过程对采访对象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
靖鸣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9
|
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及作用 |
靖鸣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新闻理念 |
张文波
|
《中国报业》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