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摭谈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对英雄模范宣传报道的风格
1
作者 焦堃 牛亚飞 闫冰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1期86-88,共3页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英雄模范辈出。《晋察冀日报》作为晋察冀边区最具影响力的党报,对这里涌现的英雄模范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在对英雄模范宣传报道上有诸多开拓性。就其宣传报道风格来看,具有自身特色,表现为主...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英雄模范辈出。《晋察冀日报》作为晋察冀边区最具影响力的党报,对这里涌现的英雄模范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在对英雄模范宣传报道上有诸多开拓性。就其宣传报道风格来看,具有自身特色,表现为主体风格呈现广泛性,主题风格体现专业性,时空风格突出持续性,表现风格注重多样性,艺术风格具有开放性。摭谈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对英雄模范的宣传报道风格,依然历久弥新,对新时代大众传媒宣传报道英雄模范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察冀日报》 英雄模范 报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探析
2
作者 李达铎 蓝晓飞 郭丽平 《时代人物》 2023年第6期190-192,共3页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任务。“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引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史明理,领...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任务。“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引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史明理,领悟科学理论;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学史崇德,加强道德修养;学史力行,汲取实践力量。“四史”教育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内容相通性和目标一致性的内在关联,“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可以融入第一课堂,深化理论学习;融入第二课堂,加强实践锻炼;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融入 马克思主义者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创融合”中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冬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3,共8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对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主要任务与...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对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分别进行阐述,针对高职院校推进“思创融合”存在的融合机制仍需科学系统地统筹规划、教师提高“思创融合”意识与素质仍需努力、“思创融合”路径仍需长期探索和积累优化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思创融合”统筹机制、协同机制和评价机制,增强教师队伍的思创意识和研学能力,提升“思创融合”课堂教学实效性,推进“思创融合”的校企跨界合作等措施,以切实推进融合育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创融合” 思想政治 创新创业 解决思路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移动端“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4
作者 崔现花 高旭 +2 位作者 陈河伊 韦燕英 吴启彬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高度融合势不可挡,智能移动端“学习通”平台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文章通过探究智能移动端“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高度融合势不可挡,智能移动端“学习通”平台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文章通过探究智能移动端“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路径。智能移动端“学习通”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和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坚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基础、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是核心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是目标”的理念,对高职思政课中移动端“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进行构建、实施、评价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通” 智能移动端 思政课 路径 信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5
作者 邱海英 郭丽平 李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8-24,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等作出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等作出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传承和赓续了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主旨原则 教育内容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思创“双向融合”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
6
作者 宋晓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是近年来高校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双重提升的有效路径。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思创“双向融合”推进较慢,且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课堂基础条件不足等问题,未能对区...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是近年来高校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双重提升的有效路径。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思创“双向融合”推进较慢,且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课堂基础条件不足等问题,未能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助力。民族地区高校应从升级课堂教学、打造课外实践平台、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营造校园文化、构建第二课堂等方面优化思创“双向融合”发展路径,形成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创融合育人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思创“双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 ——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
7
作者 陈河伊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9期0017-0020,共4页
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被隐藏,“文化 哲学”一词从来没有被明确地使用过,但它所蕴涵的文化哲学思想,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经典文本中发现。通过研究解 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博... 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被隐藏,“文化 哲学”一词从来没有被明确地使用过,但它所蕴涵的文化哲学思想,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经典文本中发现。通过研究解 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博士论文》《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文化哲学蕴含着以 人和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实践为核心、以人的解放为价值追求;它是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解 放和整体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哲学 主体性 实践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湘江战役中红军的革命斗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8
作者 韦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4期30-33,共4页
为保证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英勇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勇于战胜强大的敌人,勇于突破严密的封锁,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展现出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军将士不... 为保证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英勇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勇于战胜强大的敌人,勇于突破严密的封锁,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展现出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奋勇血战,敢于突破,离不开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支撑,离不开新型人民军队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离不开党的团结统一。深刻理解和认识湘江战役中红军的革命斗争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对赓续建党精神血脉、筑牢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基、锤炼共产党人斗争品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战役 红军 革命斗争精神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赋能民族地区“小镇青年”职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7期130-138,共9页
民族地区“小镇青年”是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受多维因素影响,其职业发展尚不充分。考察民族地区“小镇青年”职业发展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扎根乡村创业的意愿不强,职业发展政策优势未充分发挥,职业... 民族地区“小镇青年”是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受多维因素影响,其职业发展尚不充分。考察民族地区“小镇青年”职业发展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扎根乡村创业的意愿不强,职业发展政策优势未充分发挥,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较为薄弱。“小镇青年”思想上存在“成家”与“立业”之间的矛盾,“回乡”与“返城”之间的纠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失亦束缚了其职业发展。乡村振兴赋予民族地区“小镇青年”大好的职业发展机遇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发掘“小镇青年”职业发展价值,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之中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具体而言,在产业振兴方面,要精准对接“小镇青年”就业创业需要;在人才振兴方面,要开发“小镇青年”人力资源价值;在文化振兴方面,要充分发挥“小镇青年”文创优势;在生态振兴方面,要积极引领“小镇青年”参与乡村生态系统建设;在组织振兴方面,要发展完善多样化“小镇青年”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小镇青年 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 创业意愿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应用价值、操作范式与特点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海英 《广西教育》 2022年第27期94-98,共5页
本文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典型性工作过程系统和普适性工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操作范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从办学理念的跨界性、价值输出的行动性、教学设计的耦合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同步性等... 本文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典型性工作过程系统和普适性工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操作范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从办学理念的跨界性、价值输出的行动性、教学设计的耦合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同步性等维度,论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特点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 应用价值 操作范式 特点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农民工权益维护政策的演进路径研究
11
作者 高旭 李虹韦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第11期9-11,15,共4页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解决新时代农民工发展的政策瓶颈、制定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农民工权益维护政策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渐进式变迁,在政策维权立足点上更加强调农民工权益本位,在政策...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解决新时代农民工发展的政策瓶颈、制定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农民工权益维护政策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渐进式变迁,在政策维权立足点上更加强调农民工权益本位,在政策维权内容上注重实现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双重维护,在政策维权途径上开始呈现网络化和网格化特征;农民工权益维护政策进程从“政府一元主导”走向“多元协同治理”,通过完善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相互补充机制,推进形成多元治理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政策,从政策制定和实施层面保障农民工的发展权益,帮助其尽早融入城市生活和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民工 权益维护 政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牢西南边疆意识形态国家安全防线
12
作者 李超 《爱人》 2023年第5期121-123,共3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多元文化的交融更加频繁、冲击愈加激烈,在带来巨大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西南边疆呈现出“边”、“贫”、“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多元文化的交融更加频繁、冲击愈加激烈,在带来巨大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西南边疆呈现出“边”、“贫”、“少”的区域特征,意识形态领域冲突交融和风险挑战较其他地区更加凸显。为加强西南边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构建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发挥制度优势,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边疆群众;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维护西南边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三重至关重要的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地区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13
作者 陈典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1期0199-0201,共3页
随着思政教师队伍的扩招,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点 带面,通过调研、听课、座谈等调研方法分析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现状,主观层面存在知识素养不深厚、业务能 力不精湛、职业态度不积... 随着思政教师队伍的扩招,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点 带面,通过调研、听课、座谈等调研方法分析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现状,主观层面存在知识素养不深厚、业务能 力不精湛、职业态度不积极、个性特征不突出等问题,客观层面存在学校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教师队伍质量有待加强、高 水平教研成果较匮乏等问题,并从学校制度的建设完善及教师主体的自主发展两个方面提出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 力提升路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任思政课教师 胜任力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微路径”
14
作者 覃一倞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5期0186-0189,共4页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大学生思想的指南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态度想法的改变 能够起很大的作用,能够发挥教育、预防、导向的功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着一些问题和 挑战,需要拓宽教育“...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大学生思想的指南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态度想法的改变 能够起很大的作用,能够发挥教育、预防、导向的功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着一些问题和 挑战,需要拓宽教育“微渠道”、转变“微理念”、提高大学生网络“微素养”、培养“微领袖”,打造多方合作的舆情监测 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络舆情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为建党精神的形成创造理论与实践前提
15
作者 韦娜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8期209-212,共4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精髓,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新文化运动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专制主义枷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研究和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精髓,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新文化运动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专制主义枷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研究和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队伍逐渐形成,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选择马克思主义,同时为先驱们进行成功的建党实践提供思想、人才和组织条件,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创造理论前提和实践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建党精神 理论前提 实践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