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朝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妇科手术 气管插管下全麻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晓钢 黄仕斌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骨科手术患者75例,麻醉后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稀释血液,经中心静脉采集自体血保存备用,当各术式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或术中出血量≥500 ml...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骨科手术患者75例,麻醉后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稀释血液,经中心静脉采集自体血保存备用,当各术式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或术中出血量≥500 ml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术中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记录采血前后HR、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记录ANH前后及自体输血前后Hb、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结果 75例患者共采血29 650 ml,平均采血量395 ml,平均输入稀释液965 ml。采血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ANH后Hb、PLT、Hct下降,PT、APTT延长,且FIB减少(P<0.01),Hct符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预期目标。自体输血后Hb、PLT、Hct回升,PT、APTT缩短且FIB增加(P<0.01)。结论骨科大手术时采用轻度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能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体输血效果显著,可以代替或减少异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血液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控制性降压 血液保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军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术后采用PCIA,A组芬太尼30μg/kg;B组舒芬太尼2.0μg/kg;C组地佐辛0.8mg/k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术后采用PCIA,A组芬太尼30μg/kg;B组舒芬太尼2.0μg/kg;C组地佐辛0.8mg/k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患者术后6、12、24、36、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C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组。结论地佐辛、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CIA时都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妇科 腹腔镜手术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朝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32例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32例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麻醉前静卧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开腹时、拔除气管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麻醉前静卧时各项参数两组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各项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观察组HR、CO、MAP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CVP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SV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VO2、VCO2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时和拔出气管插管后上述指标具有所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是临床首选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上腹部手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9期180-181,共2页
近几年,麻醉药物医学研究中,与全身麻醉以及麻醉性镇痛药物等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加,不仅加快了静脉麻醉的发展,同时对于优化静脉麻醉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中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依据。基于此... 近几年,麻醉药物医学研究中,与全身麻醉以及麻醉性镇痛药物等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加,不仅加快了静脉麻醉的发展,同时对于优化静脉麻醉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中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临床上的静脉麻醉药物展开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静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目的:通过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行两种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患者进行抽样,选取将要择期进行开腹手术老年患者428例,其中31... 目的:通过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行两种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患者进行抽样,选取将要择期进行开腹手术老年患者428例,其中310例患者术前采取全麻,其镇痛方式为术后静脉镇痛,另118例患者采取全麻并硬膜外麻醉,镇痛方式为硬膜外镇痛。在患者手术前一天和术后一周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验,做好数据记录和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结果:428例患者中完成该项神经精神测验的有412例,全麻组3lO例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障碍96例(30.97%),复合全麻组118例患者中有认知障碍35例(29.6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和镇痛方式差异并不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形成明显影响,不同方法之间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复合全麻 认知障碍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
7
作者 罗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9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502例早孕妇女人工流产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观察组498例早孕妇...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502例早孕妇女人工流产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观察组498例早孕妇女人工流产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不良反应、意识消失时间、唤醒时间和术后疼痛、镇静、舒适度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唤醒时间为(5.7±1.3)min,观察组平均唤醒时间为(8.4±1.7)min.对照组术后60~120min疼痛明显,疼痛评分逐渐增加,96例患者术后60~120min咳嗽疼痛加重,舒适度评分降低.观察组各个时点均没有明显的疼痛,体感较舒适,疼痛和舒适度评分较稳定.两组平均唤醒时间有较大差异,疼痛和舒适度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镇痛效果好、时间长,对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小,是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麻醉 地佐辛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预防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零文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1期192-192,共1页
寒战反应是麻醉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椎管内麻醉寒战发生率高达60%[1],寒战对患者身心有不利的影响。地佐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镇痛药,主要激动k受体,也有较弱的滋受体激动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镇痛,用于预防寒战较少,本组研究拟观察地... 寒战反应是麻醉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椎管内麻醉寒战发生率高达60%[1],寒战对患者身心有不利的影响。地佐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镇痛药,主要激动k受体,也有较弱的滋受体激动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镇痛,用于预防寒战较少,本组研究拟观察地佐辛预防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前列腺电切除术 患者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椎管内麻醉 常见并发症 镇痛药 受体 人工合成 寒战反应 发生率 临床 防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预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方法 60例择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3组,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B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昂丹司琼8 mg;C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格拉司琼3 mg。观察患者术...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方法 60例择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3组,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B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昂丹司琼8 mg;C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格拉司琼3 mg。观察患者术后6、12、24、36、4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为:A组、B组、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均能有效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且格拉司琼优于昂丹司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根治术 恶心 呕吐 格拉司琼 昂丹司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朝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9期2603-2604,共2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3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B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2ml;C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各组给予实验药物后,立即以...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3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B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2ml;C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各组给予实验药物后,立即以微量泵5mg/s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A组、B组、C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88.3%、23.33%和17.50%,B组、C组与A组无注射痛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与B组中、重度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且预注2%利多卡因2ml效果优于预注1%利多卡因2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注射痛 无痛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等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使用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麻醉。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比较等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使用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麻醉。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前SBP、DBP、HR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在插管、去骨瓣时、拔管时的HR、MAP、SBP、DB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颅手术中,等剂量的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且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更稳定,镇痛作用更强,拔管平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开颅手术 麻醉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1245例并发症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5026-5026,5029,共2页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副作用 人类
原文传递
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在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军 黄琼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8期688-689,共2页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静注对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抑制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行全麻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符合拔管指征时,观察组静注乌拉地尔0.3mg/kg、利多卡因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静注对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抑制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行全麻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符合拔管指征时,观察组静注乌拉地尔0.3mg/kg、利多卡因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用药后3min吸痰,5min拔除气管导管。记录用药时、吸痰、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结果观察组吸痰、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痰、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静注可预防围拔管期血压升高,并能弥补拔管时单独应用乌拉地尔不能有效控制心率的不足,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对防止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利多卡因 高血压 围拔管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植入225例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钢 陈东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225例,在骨水泥植入前1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多巴胺20mg稀释成20ml依血压变化对症处理,记录骨水泥植入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225例,在骨水泥植入前1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多巴胺20mg稀释成20ml依血压变化对症处理,记录骨水泥植入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醉效果满意,75例患者发生短暂而剧烈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发生肺栓塞1例。结论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手术麻醉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代用品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原文传递
小儿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军 黄琼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4期8362-8362,共1页
目的通过对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评价其用于小儿的可行性。方法患儿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B组为中路颈内静脉穿刺,C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 目的通过对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评价其用于小儿的可行性。方法患儿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B组为中路颈内静脉穿刺,C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各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B组误入动脉机会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小儿值得推荐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解剖学和组织学 穿刺术/方法 颈静脉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琼艳 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A组(空腹血糖<6.0 mmol/L)、B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8.0 mmol/L),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病死率。结果血...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A组(空腹血糖<6.0 mmol/L)、B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8.0 mmol/L),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病死率。结果血糖明显升高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糖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联合压力泵预防髋部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昱川 贾杉 谭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对骨科医生而言,骨盆和髋臼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外科损伤[1]。髋部骨折多指髋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骨折、股骨转子间及股骨粗隆骨折,其中髋臼骨折最难处理。在临床上,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治疗髋部骨折,对... 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对骨科医生而言,骨盆和髋臼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外科损伤[1]。髋部骨折多指髋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骨折、股骨转子间及股骨粗隆骨折,其中髋臼骨折最难处理。在临床上,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治疗髋部骨折,对比以往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髋部骨折手术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降低患者的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压力泵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