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花异裂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史艳财 唐健民 +3 位作者 柴胜丰 邹蓉 陈宗游 韦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花异裂菊6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条引物对141个个体共检测到96个位点,其中2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0.21%。在物种水平上,小花异裂菊PPB为30.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花异裂菊6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条引物对141个个体共检测到96个位点,其中2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0.21%。在物种水平上,小花异裂菊PPB为30.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05 4,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154 6。在种群水平上,PPB为9%~19%,H为0.021 2~0.051 3,I为0.033 9~0.080 5。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所得出的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690 5,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0.95%,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9.05%,小花异裂菊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AMOVA分析结果与前面结果相符。小花异裂菊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224 2。从遗传距离看,杨堤和兴坪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39 8,白沙和阳朔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60 9。在UPGMA聚类图中,6个种群可分为两组,阳朔和高田为一组,普益、白沙、兴坪、杨堤聚为一组。研究认为小花异裂菊的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和分布区域的片段化可能是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和种群间高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异裂菊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杉属药用植物新记录——南岭石杉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昭岑 李述万 +1 位作者 辛荣仕 张自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15-616,624,共3页
报道了广西石杉属Huperzia一新记录种——南岭石杉Huperzia nanlingensis Y.H.Yan&N.Shrestha。该种茎上部及叶基部呈紫色;营养叶椭圆状披针形,较细长,革质,近轮生并分层;孢子叶钻形,反折下弯,全缘或具浅锯齿。该种的植株形态接近... 报道了广西石杉属Huperzia一新记录种——南岭石杉Huperzia nanlingensis Y.H.Yan&N.Shrestha。该种茎上部及叶基部呈紫色;营养叶椭圆状披针形,较细长,革质,近轮生并分层;孢子叶钻形,反折下弯,全缘或具浅锯齿。该种的植株形态接近蛇足石杉,民间常与蛇足石杉混淆而被采挖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石杉 石杉科 药用植物 新记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
3
作者 张汝胜 李霞 +3 位作者 王亚凤 阳丙媛 何瑞杰 黄永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34-3137,共4页
目的建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方法以二氯甲烷-甲醇-正丁醇-水(10∶6∶0.1∶4)为溶剂体系,在固定相中添加三乙胺,在流动相中添加盐酸,采用正、反相置换模式。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 目的建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方法以二氯甲烷-甲醇-正丁醇-水(10∶6∶0.1∶4)为溶剂体系,在固定相中添加三乙胺,在流动相中添加盐酸,采用正、反相置换模式。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数据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从1.60 g样品中分离得到610 mg纯度为97.5%的青藤碱和118 mg纯度为98%的N-氧化青藤碱,它们对酪氨酸酶均有弱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6.69×103、6.63×10^(3)μmol/L;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也较弱,IC_(50)值分别为6.40×10^(3)、3.9×10^(3)μ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成品纯度高,可用于青藤碱、N-氧化青藤碱的大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非药用部位 青藤碱 N-氧化青藤碱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关键化感物质稻壳酮的研究综述
4
作者 林娴慧 庞勇滔 +3 位作者 卢凤来 丁朝晖 曾任森 宋圆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6,共9页
杂草给水稻(Oryza sativa)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水稻自身化感作用被认为是对环境友好的杂草控制方法。稻壳酮A和B是水稻抑制杂草的主要化感物质,其中稻壳酮B是至今发现最高效的天然除草剂之一,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稻壳酮B可以从水稻... 杂草给水稻(Oryza sativa)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水稻自身化感作用被认为是对环境友好的杂草控制方法。稻壳酮A和B是水稻抑制杂草的主要化感物质,其中稻壳酮B是至今发现最高效的天然除草剂之一,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稻壳酮B可以从水稻根系释放到土壤中抑制周围稗草等植物的种子萌芽和生长。稻壳酮B的浓度大于3 nmol·mL^(-1)时就能抑制水芹和莴苣的根和胚轴生长,同时稻壳酮A和B是水稻重要的植保素,可有效抑制水稻病原菌比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等。此外,稻瘟病菌感染可诱导水稻合成更多的稻壳酮。该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水稻化感物质稻壳酮的性质、分布状况、化感作用、生物合成途径、检测方法、人工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稻壳酮研究过程中简捷检测方法、诱导因子和人工合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物质 稻壳酮 植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研究--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7
5
作者 魏欢 杨建文 +2 位作者 颜小捷 李典鹏 张灵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8,共6页
核桃青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消炎、抑菌、抗肿瘤等功效。为了从核桃青皮中分离得到更多的酚类成分,以利于更好地阐明其作用机理,该研究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SS、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 核桃青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消炎、抑菌、抗肿瘤等功效。为了从核桃青皮中分离得到更多的酚类成分,以利于更好地阐明其作用机理,该研究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SS、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核桃青皮8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了10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质谱(MS)、一维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HSQC,HMBC)数据的分析及文献数据的比较确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对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6-O-咖啡酸-D-葡萄糖(5),6-O-没食子酸-葡萄糖苷(6),4,8-二羟基-1-四氢萘醌(7),5,8-二羟基-4-甲氧基-1-四氢萘酮(8),5,8-二羟基-1-四氢萘酮(9),4-羟基-1-四氢萘酮(10)。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6为属内首次分离到。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青皮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不同产地红根草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孔德鑫 唐辉 +2 位作者 王满莲 邹蓉 史艳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7-942,936,共7页
红根草为唇形科鼠尾带根全草植物,是著名的广西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对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抗癌作用,主治菌莉、腹泻、肠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症。为快速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中药红根... 红根草为唇形科鼠尾带根全草植物,是著名的广西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对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抗癌作用,主治菌莉、腹泻、肠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症。为快速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中药红根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该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红根草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及载荷因子等方法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在1 800~600 cm^(-1)范围内,不同产地红根草根系在1 727、1 635、1 551、1 513、1 442、1 373、1 255、1 154、1 036、795、776、690 cm^(-1)等处均有较强的振动吸收,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主要化学组分构成比较相似。(2)红外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与地理位置有明显对应性,产地相近的地区红根草化学成分的较似,产地较远的区域红根草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有自己的特征。(3)通过PCA载荷因子分析,可以得出比原始图谱更多的化学成分信息,对主成分聚类贡献较大的吸收峰主要表现在1 670、1 630、1 616、1 579、1 473、1 411、1 159、1 129、1 082、1 042、1 000、972、946、913、891、806 cm^(-1)附近,进一步揭示出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差异主要是红根草内酯和甾醇类成分,以及主要有效成分红根草邻醌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红根草的引种栽培及良种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根草 红外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 不同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布差异与微生物活性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艳琼 沈育伊 +5 位作者 黄玉清 徐广平 蒲高忠 何成新 王新桂 莫凌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24-34,共11页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8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土壤含水率、pH、土壤养分(有机碳SOC、全氮TN、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钾AK)和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呼吸势PR、微生物熵...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8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土壤含水率、pH、土壤养分(有机碳SOC、全氮TN、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钾AK)和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呼吸势PR、微生物熵qMB和代谢熵qCO_2)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会仙湿地大部分植物群落土壤pH呈弱碱性,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且土壤pH值和含水量随着群落积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2)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除铺地黍群落外)、土壤基础呼吸和呼吸势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土壤微生物熵和代谢熵在垂直剖面的分布并无明显规律;(3)8个植物群落中,华克拉莎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呼吸势均最高;田间鸭嘴草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熵显著高于其它群落(P<0.05);(4)会仙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基础呼吸、呼吸势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微生物熵和全钾、速效氮均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在水位梯度变化的驱动下,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特征存在差异,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环境适应和土壤质量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植物群落类型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皮多酚体内抗氧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子明 颜小捷 +4 位作者 乔雪 黄永林 陈月圆 刘金磊 李典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4,共4页
研究荔枝皮多酚对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组、多酚组、酸解组及碱解组5个组,分别灌胃蒸馏水、维生素E、荔枝皮多酚、荔枝皮多酚酸解产物及碱解产物。15 d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自由基... 研究荔枝皮多酚对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组、多酚组、酸解组及碱解组5个组,分别灌胃蒸馏水、维生素E、荔枝皮多酚、荔枝皮多酚酸解产物及碱解产物。15 d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自由基浓度;取肝脏匀浆,低温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自由基浓度。结果表明荔枝皮多酚、荔枝皮多酚酸解产物及碱解产物都可以升高肝脏、肾脏中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荔枝皮多酚及酸解产物可以降低血清、肝脏中MDA含量,荔枝皮多酚碱解产物可以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肾脏中MDA含量;荔枝皮多酚及酸解产物可以升高肝脏中SOD活性。因此荔枝皮多酚及其酸解产物、碱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多酚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浒苔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霞 胡楠 +3 位作者 赵启迪 黄健玲 李培骏 周玉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19-1526,共8页
该研究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的化学反应体系制备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以获得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取代度的大小受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氢氧化钠浓度2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时,得到... 该研究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的化学反应体系制备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以获得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取代度的大小受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氢氧化钠浓度2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时,得到羧甲基化的最大取代度为0.781。(2)通过体外抗氧化来评价不同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3)当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的浓度为1.6 mg·mL-1时,羧甲基化肠浒苔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44.45%、51.98%,其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分别为16.75%、0.4576。(4)与修饰前的相比,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羧甲基化修饰对肠浒苔多糖的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有减弱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化修饰引起的肠浒苔多糖的结构变化可以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浒苔 多糖 羧甲基化修饰 取代度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土壤硫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育伊 滕秋梅 +6 位作者 张德楠 徐广平 周龙武 黄科朝 覃香香 曹彦强 段春燕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硫是湿地中重要的生命元素,硫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硫的价态多样,形式复杂,湿地垦殖使土地利用方式等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到土壤硫组分的变化。垦殖背景下,目前对湿地硫组分及其微生物驱... 硫是湿地中重要的生命元素,硫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硫的价态多样,形式复杂,湿地垦殖使土地利用方式等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到土壤硫组分的变化。垦殖背景下,目前对湿地硫组分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硫稳定同位素技术(δ^(34)S)逐渐地被应用到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研究中,可以探究硫素的来源。硫氧化菌(Sulfate oxidizing bacteria,SOB)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tion bacteria,SRB)是硫组分形态转化的主要驱动者,在湿地硫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是参与土壤硫循环的重要酶类,是反映湿地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该研究主要从湿地土壤硫组分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硫同位素来源示踪和微生物驱动机制4个方面,综述了湿地土壤硫组分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最后,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今后深入探讨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硫组分 硫稳定同位素 硫氧化菌 硫酸盐还原菌 芳基硫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高丛蓝莓‘奥尼尔’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科 赵志国 +3 位作者 吴巧芬 郭伦发 秦洪波 仇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1-699,共9页
为了建立南高丛蓝莓‘奥尼尔’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文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灭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培养、瓶内生根以及移栽驯化。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为10%NaClO处理15 min,污染率降低至14.44%,诱... 为了建立南高丛蓝莓‘奥尼尔’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文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灭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培养、瓶内生根以及移栽驯化。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为10%NaClO处理15 min,污染率降低至14.44%,诱导率达49.38%;同样添加1.5 mg·L^(-1)ZT,以WPM为基础培养基诱导出的丛生芽明显多于MS。(2)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NAA 0.1 mg·L^(-1)+ZT 1.5 mg·L^(-1),接种60 d后增殖系数达8.6,长势良好;瓶内生根的最佳处理方式为先用500 mg·L^(-1)IBA浸蘸20 s,然后接种于WPM+IBA 0.2 mg·L^(-1)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90 d后,生根率、有效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根长分别达到96.3%、96.3%、12.7条和43.3 mm,且根系较发达、粗壮。(3)生根苗在移栽基质Ⅰ(河沙∶蛭石∶珍珠岩=1∶1∶1)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2.22%。以上说明,外植体经10%NaClO处理15 min,利用培养基WPM+ZT 1.5 mg·L^(-1)和WPM+NAA 0.1 mg·L^(-1)+ZT 1.5 mg·L^(-1)分别进行丛生芽诱导及增殖;丛生芽经500 mg·L^(-1)IBA浸蘸20 s,再接种于WPM+IBA 0.2 mg·L^(-1)进行生根,生根苗在河沙∶蛭石∶珍珠岩=1∶1∶1的基质移栽驯化,是南高丛蓝莓‘奥尼尔’最适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奥尼尔’工厂化种苗快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组培快繁 丛生芽诱导 瓶内生根 移栽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天坚 陈睿 +4 位作者 刘本涛 袁彩英 韦建华 霍丽妮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5-1045,共11页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技术分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其抗炎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高剂量组(8 g·kg^(-1))可以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角叉菜胶致炎足趾肿胀,其抑制率均高于50%;(2)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得到60个化合物,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血根碱、胡椒碱、β-谷甾醇等多种抗炎活性成分;(3)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两粤黄檀发挥抗炎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IK3CA、EGFR、MAPK、SRC、STAT3、CYP19A1、IL2、MAOA等,涉及cGMP-PKG、cAMP、Focal adhesion、Rap1等信号通路。该研究结果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粤黄檀 LC-MS PY-GC/MS 抗炎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植物单染色体测序中的假阳性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发明 莫权辉 +5 位作者 叶开玉 龚弘娟 刘平平 蒋桥生 齐贝贝 李洁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3,共8页
单细胞测序技术目前虽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微生物等物种的研究,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该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举步维艰。如果能先分离出植物单条染色体,然后再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扩增和测序,则可以避免细胞壁的干扰,从而具有... 单细胞测序技术目前虽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微生物等物种的研究,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该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举步维艰。如果能先分离出植物单条染色体,然后再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扩增和测序,则可以避免细胞壁的干扰,从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科研人员一直尝试针对单条植物染色体进行测序,但目前尚未见有成功的报道,也未见有文章对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该研究以六倍体中国春小麦为材料,针对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单染色体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单染色体扩增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外源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在对实验器具、耗材、环境污染严格防控的基础上,人体接触可能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推测单染色体之所以扩增失败可能是因为染色体自身超螺旋状态造成引物难以结合和复制。该研究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将来成功进行单染色体测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染色体 单细胞测序 外源污染 假阳性 MDA MALB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小华 刘章彬 +2 位作者 霍华珍 李典鹏 于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7-1103,共7页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措施与植物凋落叶基质及林下套种对白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科 吴巧芬 +2 位作者 马晓雅 赵志国 仇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措施、植物凋落叶基质及林下套种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及规模化栽培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计不同基肥方式(空白对照、生物肥、猪粪、牛粪、羊粪、复合肥、羊粪+复合肥、羊粪+油菜素内酯)...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措施、植物凋落叶基质及林下套种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及规模化栽培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计不同基肥方式(空白对照、生物肥、猪粪、牛粪、羊粪、复合肥、羊粪+复合肥、羊粪+油菜素内酯)、植物凋落叶(空白对照、油茶、桂花、毛竹、松树、杉树、锥栗、乐昌含笑、任豆树、甘蔗渣)混合栽培基质及林下套种模式(龄期油茶、杉树林、毛竹林、厚朴树、松树林、锥栗、林桂花、董棕、乐昌含笑、樟树、任豆树)试验,分析不同处理措施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以羊粪为基肥+生长期追施复合肥处理效果较好,白及平均单株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6.2%、24.2%、49.3%和33.8%。松树凋落叶基质种植的白及平均单株干重比对照提高67.89%,但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降低;杉树凋落叶基质处理后综合表现较好,平均单株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较对照分别提高39.66%、8.81%、23.02%和32.80%。当林下郁闭度为10%~20%时,幼龄期的油茶林、杉树、厚朴和松树等林下套种的白及产量(鲜重)虽有降低,但影响较小;仅毛竹林套种的白及产量降低25%;当林下郁闭度为20%~50%时,油茶林、杉树、厚朴、松树和锥栗5种林下套种白及的产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在遮阴度较高的桂花、董棕、乐昌含笑、樟树、任豆树等树冠下的白及长势较差,平均单株干重均远低于其树冠周围的干重。【结论】不同施肥措施、植物凋落叶基质及林下套种对白及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建议选择郁闭度低于20%的杉树林下套种白及,同时结合羊粪+复合肥等复合施肥模式,可提高白及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施肥 凋落叶 套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木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益生菌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霞 张绮颖 +3 位作者 关媛 李静 陈海珊 李丽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4-140,共7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硫酸化木聚糖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根据氨基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木聚糖(xylan,Xyl)进行化学改性,产生硫酸化木聚糖(sulfated xylan,SXY)。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刚果红实验对SXY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德... 本研究旨在确定硫酸化木聚糖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根据氨基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木聚糖(xylan,Xyl)进行化学改性,产生硫酸化木聚糖(sulfated xylan,SXY)。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刚果红实验对SXY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GIM1.155、植物乳杆菌GIM1.191、短乳杆菌GIM1.773和嗜热链球菌GIM1.540共4种肠道益生菌对其体外增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显示SXY在1243、1052和894 cm^(-1)处分别出现由S=O伸缩振动、C—O拉伸和C—O—SO_(3)基团对称C—O—S伸缩振动引起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显示得到表面结构平滑度增加的SXY。刚果红实验显示SXY具有三螺旋结构。采用BaCl_(2)-明胶比浊法测得SXY取代度为0.34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XY对益生菌体外增殖最佳浓度为2.0%,培养10 h后观察到快速生长和增殖增加。所获结果表明,SXY对益生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是维持肠道健康的益生元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硫酸化 益生菌 体外增殖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仙喀斯特湿地水生植物慈姑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育伊 王新桂 +3 位作者 覃香香 张德楠 孙英杰 徐广平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9-15,共7页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氨基酸分析仪等仪器测定了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野生水生植物慈姑中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在其地上植株和球茎中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慈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粗蛋白...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氨基酸分析仪等仪器测定了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野生水生植物慈姑中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在其地上植株和球茎中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慈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黄酮、蔗糖、葡萄糖、总淀粉、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和微生素C,均表现为球茎部位>地上植株。15种微量元素中,除Ca、K、Zn和Mn表现为地上植株>球茎部之外,Mg、Na、Fe、Cu、Cd、Li、Ni、Cr、Pb和Hg元素含量均表现为球茎部>地上植株,As元素未检测出。慈姑地上植株和球茎中含有18种丰富的游离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最高,除苏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在地上植株高于球茎部之外,其他1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球茎部>地上植株。会仙喀斯特湿地野生水生植物慈姑可适合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来进行引种驯化和人工繁育栽培,通过资源化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微量元素 营养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叶多酚含量的测定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魏欢 颜小捷 +1 位作者 杨建文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1,共6页
核桃又称胡桃,全身是宝,除核桃仁可以直接食用外,其青皮、叶、枝、花、壳等均可入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核桃属植物资源,该研究以核桃叶为材料,采用Folin-酚法,测定核桃叶75%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乙酸乙酯... 核桃又称胡桃,全身是宝,除核桃仁可以直接食用外,其青皮、叶、枝、花、壳等均可入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核桃属植物资源,该研究以核桃叶为材料,采用Folin-酚法,测定核桃叶75%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的各部分多酚的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核桃叶提取物及其各萃取部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的IC_(50)均高于VC,核桃叶75%乙醇粗提物(Ext.)与VC相当,且多酚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核桃叶的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核桃资源和提高核桃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 多酚 含量测定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祥林 骆海玉 +2 位作者 颜小捷 卢凤来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8-627,共10页
该文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我国重要药用植物罗汉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罗汉果健康植株中共分离得到150株内生真菌,包括罗汉果中雌株的内生真菌96株、雄株的内生真菌5... 该文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我国重要药用植物罗汉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罗汉果健康植株中共分离得到150株内生真菌,包括罗汉果中雌株的内生真菌96株、雄株的内生真菌54株。12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9个属,均归属为子囊菌门,包含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其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真菌包含3科、3属;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包含6科、6属。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罗汉果雌、雄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及分离率的变化规律均不相同,雌株中以根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叶片中的最低;在雄株中以叶片中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根中的最低。不同菌株在雌、雄两种植株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均不同,结合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对罗汉果雌株和雄株,以及同一植株中的不同组织均具有偏好性。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在0.11~0.69的范围,其中雌株根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内生真菌与罗汉果互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定殖率 分离率 相对频率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段春燕 何成新 +7 位作者 沈育伊 滕秋梅 徐广平 罗亚进 周龙武 顾大形 何文 黄科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7-1888,共12页
为探讨桉树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特征,该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在不同土层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土层中有明显的垂... 为探讨桉树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特征,该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在不同土层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土层中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均随土层加深而趋于降低,且各土层间差异显著。(2)细菌、放线菌数量随季节的大小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真菌的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酶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活性较高,春季、冬季活性较低。(3)细菌、真菌、脲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线菌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蔗糖酶、酸性磷酸酶随林龄的增大趋于增大。(4)林地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与四种土壤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共同影响土壤的质量。综上可知,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季节响应特征差异较大,总体在冬季最低,主要与气温、水分条件、凋落物养分的归还等有关。不同季节、土层、林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林龄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