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小病灶活检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明炯 左长京 +1 位作者 邓小强 刘永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小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半自动活检针对35例患者肺部小于3cm小病灶的CT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情况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共40个小病灶,其中22例为肺癌,6... 目的:探讨肺部小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半自动活检针对35例患者肺部小于3cm小病灶的CT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情况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共40个小病灶,其中22例为肺癌,6例为肺结核,7例为炎性结节,活检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4%,无假阳性。结核患者活检诊断准确率为8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4%。结论:肺部小病灶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准确性较高,穿刺技术中较关键的因素是训练患者的呼吸配合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基因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易 蒙金秋 +3 位作者 曹存巍 何钠 李菊裳 梁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组144例(汉族64例,壮族80例)和正常对照组199例(汉族95例,壮族104例)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组144例(汉族64例,壮族80例)和正常对照组199例(汉族95例,壮族104例)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6个位点中,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汉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RR=6.715;Pc<0.001,RR=28.776);DRB1*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患者组与壮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2,RR=4.526)。DRB1*12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壮族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结论 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汉族CU有相关性;DRB1*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壮族CU有相关性;DRB1基因多态性在汉、壮族间分布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等位基因 HLA-DR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囊截开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健毅 莫梓坚 +1 位作者 赵卫民 陈旺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 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 ,术后随访 5月~ 4年。结果  2 4眼 ( 72 72 % )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 2 3眼 ( 69 7...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 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 ,术后随访 5月~ 4年。结果  2 4眼 ( 72 72 % )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 2 3眼 ( 69 7% )术后视力达 0 3以上 ,16眼 ( 4 8 48% )达 0 5以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囊截开虽不能完全阻止后发障形成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白内障 儿童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145例内镜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韦宗萍 赖明裕 +3 位作者 刘爱群 陆婷娜 吴海华 宁红建 《内科》 2010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溃疡病变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145例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中男女之比为0.99∶1。内镜表现以片状溃疡为多见,病变为多发性,病理检查类型例数依次为黏膜...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溃疡病变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145例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中男女之比为0.99∶1。内镜表现以片状溃疡为多见,病变为多发性,病理检查类型例数依次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克罗恩病、肠结核及淋巴瘤。结论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肠镜联合病理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末端溃疡 内镜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有安 吴桂连 +2 位作者 刘顺华 陈明 陈大明 《医学文选》 2002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开放法将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组 2 65例 ,每天应用 1 40 mg× 4支静脉点滴 ,30天为 1疗程 ;B组为葛根素对照组 2 65例 ;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开放法将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组 2 65例 ,每天应用 1 40 mg× 4支静脉点滴 ,30天为 1疗程 ;B组为葛根素对照组 2 65例 ;观察血液流变学、TCD、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组基本愈痊率 1 3.9% ,显效率为 5 3.6% ,总显效率为 6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7.9% ;45 .7% ;5 3.6% )( P <0 .0 1 ) ,血栓通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 TCD改善较对照组显著 ( P <0 .0 1 )。结论 冻干血栓通粉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 ,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粉剂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TCD 疗效 三七 中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易翔 覃颖 +4 位作者 温文胜 赵卫民 谢莹 康敏 唐安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VEGF-C,VEGF-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57例鼻咽癌组织中VEGF-C及VEGF-D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29例足够量同时提取R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VEGF-C,VEGF-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57例鼻咽癌组织中VEGF-C及VEGF-D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29例足够量同时提取RNA和制作蜡块的鼻咽癌组织中VEGF-C及VEGF-D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检测VEGF-C、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59.6%(34/57)、29.8%(17/57),RT-PCR检测VEGF-C、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89.6%(26/29)及65.5%(19/29),VEGF-C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分期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N1-N3)、晚期T分期组(T3/T4)以及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的VEGF-C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N0)、早期T分期组(T1/T2)或者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P<0.05),但是不同年龄、性别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VEGF-D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临床分期、年龄及性别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中VEGF-C可能对肿瘤的淋巴转移及病情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世伟 李大创 +5 位作者 张王峰 商雪林 黄桂雄 门造 黄柱飞 李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20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原发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FDGPET/CT扫描报告,通过分析病历记... 目的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20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原发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FDGPET/CT扫描报告,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 208例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107例成功检测到原发灶,检出率为51.44%;77例病理证实,30例为临床诊断。其中肺癌占54.21%(58/107),鼻咽癌占14.95%(16/107),乳腺癌占10.28%(11/107),结直肠癌8例,喉癌5例,扁桃体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3例。其余101例患者未检测到原发灶。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是一种寻找淋巴结转移原发灶较灵敏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原发灶 淋巴结 转移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参子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9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龙锦烺 黎玉华 柳英群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自拟参子升白汤随症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9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各项症状消失率与消失平均率、白细胞增升疗效,前者均高于后者,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症 参子升白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柳明 钟玳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主食摄入及对症等基本治疗,治疗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主食摄入及对症等基本治疗,治疗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恢复至正常范围,但对照组在正常高值,治疗组治疗后2hPG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伏格列波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伏格列波糖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落刺激因子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敏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5-236,共2页
骨髓抑制是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集落刺激因子(CSF)对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防治粒细胞缺乏症和增加剂量敏感性都具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CSF治疗SCLC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集落刺激因子 肺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和美蓝定位行乳头溢液导管切除术的体会
11
作者 张尤亮 李奕 +2 位作者 曾健 蒋芬英 覃宗升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乳头溢液 导管切除术 探针 美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月云 李瑛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4期75-75,共1页
目的:分析胃癌的病理诊断类型及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总结国内外采用的胃癌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胃癌的早期病理诊断标准存在争议;组织病理学分型我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分类法;胃癌分期... 目的:分析胃癌的病理诊断类型及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总结国内外采用的胃癌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胃癌的早期病理诊断标准存在争议;组织病理学分型我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分类法;胃癌分期我国采用UICC制定的TNM法。治疗上根据胃癌分期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辅助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情况选择。结论:胃癌病理分型、分期较为复杂,且直接决定了手术方式和预后。胃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辅助治疗方法,并积极探索新方案、新技术,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食指完全断离移位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13
作者 江明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54-,共1页
患者黄福康,男性、34岁,住院号4382,X光号7494。因左手电锯伤,拇食中环指完全断离后约4小时急诊送入我院。检查:左拇指从第一节远端断离缺失;食指从第二节中段断离缺失;中环指从第二节远端断离缺失;断面整齐,创面有木屑污染,无活动性出... 患者黄福康,男性、34岁,住院号4382,X光号7494。因左手电锯伤,拇食中环指完全断离后约4小时急诊送入我院。检查:左拇指从第一节远端断离缺失;食指从第二节中段断离缺失;中环指从第二节远端断离缺失;断面整齐,创面有木屑污染,无活动性出血。中环指离断远端软组织挫灭伤严重,已丧失再植条件。为了保证拇指在手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离 移位再植 环指 电锯伤 指动脉 指神经 活动性出血 指背静脉 食中 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东磊 罗柳宁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年第2期49-53,共5页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具有恶变倾向,甚至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以病灶刮除联合植骨治疗为主,但术后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随着术中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使用,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而非手术...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具有恶变倾向,甚至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以病灶刮除联合植骨治疗为主,但术后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随着术中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使用,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而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逐步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软骨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影像学表现、治疗现状及预后,有助于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母细胞瘤 治疗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洛辛缓释片治疗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尤亮 蒋峥 《蛇志》 2014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坦洛辛缓释片对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于术后30min口服坦洛辛缓释片0.2mg,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使用坦洛辛缓释... 目的探讨坦洛辛缓释片对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于术后30min口服坦洛辛缓释片0.2mg,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使用坦洛辛缓释片和其他预防尿潴留的药物,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和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洛辛缓释片在缩短第1次排尿时间和减少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洛辛缓释片 混合痔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16
作者 农华 肖晶晶 张伟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183-183,共1页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收治的80例80眼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收治的80例80眼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术毕于前房注射BBS平衡液,而观察组术毕于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前房炎性反应评分分别为(0.86±0.29)分和(1.25±0.41)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3d及7d时,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均〉0.05),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可以减轻术后前房炎性反应,且不明显增加术后眼压,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病健身的“生命水”
17
作者 程昕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9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祛病健身 免疫功能 腰腿痛 脑血管疾病 《本草纲目》 尿疗法 啤酒瓶 乙型肝炎 生物活性物质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护士素质 避免护患纠纷
18
作者 黎宁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5期458-458,共1页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使得护息纠纷日益增多,这给护患双方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为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士素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 护患纠纷 医疗体制改革 患者 护士素质 护士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茜草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预防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朱红梅 黄鑫 +3 位作者 柏春晖 余胜民 雷树勇 陆爱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壮药河茜草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质和糖类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壮药河茜草水提取物低剂量预防(造模前三天给药)和治疗组,高剂量预防和治疗组,阳... 目的:观察壮药河茜草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质和糖类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壮药河茜草水提取物低剂量预防(造模前三天给药)和治疗组,高剂量预防和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枸杞水提取物),空白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共七组,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予河茜草水提取物,1.5g/kg/d,3g/kg/d,枸杞水提物1.5g/kg/d和同体积的蒸馏水,每隔8天,进行大鼠眼眶采血,收集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胰岛素Ins和血糖FBG。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河茜草预防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5),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P<0.05)。结论:河茜草能有效调节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具有降低大鼠空腹血糖作用,改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其中的机理有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茜草 血脂 胰岛素 四氧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20
作者 王晓云 蒙昀 +1 位作者 李烈炎 黄丽玲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291-291,共1页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一共组织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我们把这120例分成了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即(P<...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一共组织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我们把这120例分成了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即(P<0.01)主要集中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而两组就室早发生的频度而言并没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来说,依然不能以室性早搏次数来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然而就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和复合型心电异常对老年人的临床诊断还是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