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举措与提升路径——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松有 胡小漫 +1 位作者 黄小卫 李林静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民族高校面临民族地区民情特殊性、边境地区意识形态复杂性和国际地区环境挑战性,因而加强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明确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导向,同时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举措及... 民族高校面临民族地区民情特殊性、边境地区意识形态复杂性和国际地区环境挑战性,因而加强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明确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导向,同时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举措及其成效,探索提升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课程思政 目标 举措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
2
作者 李俊 《大学教育》 2024年第7期105-109,共5页
广西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发展不均衡、特色优势不突出、专业选择与学科稳定发展的矛盾凸显、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校、社校割裂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差异化培育与师资、办学成本的矛... 广西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发展不均衡、特色优势不突出、专业选择与学科稳定发展的矛盾凸显、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校、社校割裂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差异化培育与师资、办学成本的矛盾,就业高压下的行为异化等。文章从合理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新兴弱势专业,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加强政校、社校交流合作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共管理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提升的社会体验式实践教学价值及模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启平 《大学教育》 2021年第2期27-29,共3页
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融理论、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智模式和实践能力。文章对政治学专业社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价值及其实施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能力提升 社会体验式教学 政治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培养的政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以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启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70-72,共3页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为适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政治学发展导向,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单位和实习单位的领导及同事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研究,调查并统计分析学生...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为适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政治学发展导向,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单位和实习单位的领导及同事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研究,调查并统计分析学生素质和能力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新形势下基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政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提高 政治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管理实践与优化路径——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5
作者 李晓昀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发展相对滞后,在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治理模式优化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基于民族地区高校——广西民族大学多校... 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发展相对滞后,在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治理模式优化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基于民族地区高校——广西民族大学多校区管理实践,从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管理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从树立治理理念、内部治理创新、多元主体等方面探讨民族地区多校区管理优化路径,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多校区管理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校研究生创新环境的评估与优化——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实证调查
6
作者 楚汉杰 叶兴艺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第4期27-30,共4页
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实证调查,设置包括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和人文环境3个一级指标以及社会创新风气、高校创新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7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指标要素,对研究生所处的创新环境进行评估,并对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 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实证调查,设置包括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和人文环境3个一级指标以及社会创新风气、高校创新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7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指标要素,对研究生所处的创新环境进行评估,并对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营造兼容并蓄、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等优化路径,以期提高广西民族大学乃至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输出质量,为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做好制度准备与人才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研究生 高校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全面实行无纸化考试的可行性分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7
作者 李晓娅 陈嘉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12期374-376,共3页
无纸化考试是在当今信息化普及下的一种重要考试形式,不仅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同时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是考试发展的一种趋势。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目前已实施部分课程无纸化考试,分析进一步推进全面实行专业课无纸化考试的可性行。
关键词 专业课 全面实行 无纸化考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与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万安 卢欣欣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4期160-166,共7页
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共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伴随着“慢就业”现象的产生。然而国内各区域差异大,不同区域的“慢就业”群体特征及其所处的就业环境有较大差异。聚焦于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依据... 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共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伴随着“慢就业”现象的产生。然而国内各区域差异大,不同区域的“慢就业”群体特征及其所处的就业环境有较大差异。聚焦于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依据就业目标和就业能力划分出五种“慢就业”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立足广西地区的就业环境来挖掘“慢就业”成因,最后通过扩大就业容量、加强信息服务、提升人才质量、引领观念转变四个方面对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以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就业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就业” 高校毕业生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分析——以广西上林县岜独村为个案
9
作者 温顺生 兰成东 廖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文章以岜独村为个案,分析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党建、产业、生态、文化、宣传5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研究发现,该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铸牢中华民...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文章以岜独村为个案,分析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党建、产业、生态、文化、宣传5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研究发现,该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取得一定成功经验,但仍面临着社会力量比较薄弱、人才资源相对缺位、文化挖掘略显不足、经济发展比较迟缓等问题。鉴于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在于:强化协同治理,构建合作共同体;外引内培联动,建构人才共同体;挖掘文化底蕴,建构文化共同体;盘活优势资源,建构经济共同体。这样便能更好地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示范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 韩雪 +1 位作者 邓渠成 李蓉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当前,部分高校基于就业率的考量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计划,这给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较大的冲击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9所地方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民族高校... 当前,部分高校基于就业率的考量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计划,这给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较大的冲击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9所地方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一是以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具有方向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均有其突出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前者存在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特色化建设不够明显等问题;后者则在课程体系建设环节尤其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以“育人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链式分析框架为指导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应综合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需要与地方民族区域经济社会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探索地方民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族高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复合嵌入的实践逻辑与路径
11
作者 李晓昀 《广西教育》 2024年第30期119-123,共5页
在“专创融合”方兴未艾之际,“结构—过程”的复合嵌入为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路。然而,要落地实践公共管理“专创融合”还存在目标融合、教育理念、落实机制、资源融通、实践互构等方面的制约。为此,作者... 在“专创融合”方兴未艾之际,“结构—过程”的复合嵌入为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路。然而,要落地实践公共管理“专创融合”还存在目标融合、教育理念、落实机制、资源融通、实践互构等方面的制约。为此,作者探索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的共同体建构、复合的教育目标体系建立、融通的资源协同、“课—研—赛—行”的过程融合,为培养兼具专创素养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复合嵌入 “专创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大学生政治观现状调查分析
12
作者 王贵 《传承》 2009年第24期164-165,167,共3页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为当前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生 政治观 现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群体“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西南丹县为例
13
作者 黄荣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位于桂西北的南丹县,是全区2017年6个整县脱贫摘帽县之一,也是河池市首个整县脱贫摘帽县。2017年,该县建立6个移民安置点,总...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位于桂西北的南丹县,是全区2017年6个整县脱贫摘帽县之一,也是河池市首个整县脱贫摘帽县。2017年,该县建立6个移民安置点,总共建成4255套安置房,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取得相对满意的成果,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搬得出”不等于易地扶贫搬迁结束,如何加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后续发展扶持,是当下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支持力度,例如通过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发展等手段,进一步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使搬迁群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搬迁的新环境,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屯峒·记忆——多民族居住村落协商民主实践的三要素
14
作者 杨天保 刘蓉 《长白学刊》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调研发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里村自2017年创建“协商议事工作室”,协商民主实践初见成效,但传统村民组织历经多次调整后,乡土共同体意识的流散,壮、汉、瑶分族聚居后的空间固化,村落“治权”系统中党员数量偏低,村民个体政治参与差异... 调研发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里村自2017年创建“协商议事工作室”,协商民主实践初见成效,但传统村民组织历经多次调整后,乡土共同体意识的流散,壮、汉、瑶分族聚居后的空间固化,村落“治权”系统中党员数量偏低,村民个体政治参与差异化等问题,仍是多民族居住村落政治民主化的结构性障碍。因此,亟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重塑族群及现代个体的主体性,增强村民的政治意识和组织归属感;实施有效的空间治理,重建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关系和跨屯峒民族融合组织,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调整红色文化再生产策略,整合多民族各自保留的革命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推动文化的多元共生。这些问题及举措共同彰显出我国村落协商民主良性实践的一般进程——主体(参与建构村落共同体的不同族群具有独特的传统、语言和社会组织)、空间(村落中多民族处于共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结构为民主实践创造独特的环境)、文化(族群共享和独有的历史记忆在塑造身份、治理社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三维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族村落 乡村治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价值、困境及战略选择
15
作者 林榕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6-60,共5页
公民参与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实现公共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公民参与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政治基础、法律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 公民参与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实现公共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公民参与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政治基础、法律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深入理解民族地区公民参与价值,解决民族地区当前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可以为民族地区公民参与战略选择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共管理 公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16
作者 于晓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4期189-191,共3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意识、促进民族间团结、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意识、促进民族间团结、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挥高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铸牢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路径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展风 刘桂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6-68,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根本意旨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走向主体、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着与男生不同的特点,但部分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加强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需要在尊重女大学生思...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根本意旨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走向主体、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着与男生不同的特点,但部分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加强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需要在尊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女大学生群体为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同时需要创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志巍 《普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公共部门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公共部门工作能力如何需要通过行政效率体现,行政效率越高,公共部门工作能力就越强,这也意味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越好。但在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发...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公共部门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公共部门工作能力如何需要通过行政效率体现,行政效率越高,公共部门工作能力就越强,这也意味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越好。但在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公共部门行政效率的提升。因此,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基本情况入手,结合存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构建中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祖浩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2008年夏,广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大学生村官"战略政策,公开选拔459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一年来,这些"村官"基本适应了农村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但... 2008年夏,广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大学生村官"战略政策,公开选拔459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一年来,这些"村官"基本适应了农村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但是,在这一政策推行过程中,也逐渐凸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大学生村官"政策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大学生村官 现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