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产业发展对广西近海水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陆海生 陈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海洋产业发展对广西近海水质环境的影响,为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分析2008~2012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及广西近海水质类别和功能区达标情况,明确海洋产业对广西近海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有针... [目的]研究分析海洋产业发展对广西近海水质环境的影响,为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分析2008~2012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及广西近海水质类别和功能区达标情况,明确海洋产业对广西近海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结果]2012年,广西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94.10%,而其他产业所占比例不足6.00%.广西排入海域的污染源中,河流排入海域的污染物量最大,占各污染源排污总量的90.00%以上,其他污染源排入总量所占比例不到10.00%;在排入广西海域的污染物中,又以化学需氧量最大,占污染物总排量的60.00%以上,其次是总氮入海量.目前广西海洋产业发展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整体良好,但近海水质量环境劣四类水质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议]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布局,推进绿色海洋产业;加强近海水质环境监控,严防污染事件发生;加强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生态双赢;扶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广西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海水环境 近岸海域 污染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赖俊翔 姜发军 +3 位作者 许铭本 陈默 李谊纯 陈波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52-258,共7页
参照《千年生态评估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了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对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10个核心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 参照《千年生态评估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了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对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10个核心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1)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5228×1010元/a,相当于2010年广西全区GDP的6.82%,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占60.87%,其次为文化服务,占27.74%;(2)供给服务价值较小,占11.38%;(3)各亚类服务价值的排序为:气体调节>食品供给>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旅游娱乐>基因资源供给>干扰调节>科研文化>生物控制>原材料供给;(4)广西近海生态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同时要注重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9,14,共10页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仑河口附近海域冬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万次 苏搏 +2 位作者 刘熊 农立成 雷富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7-111,119,共6页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1年11月从广西北仑河口附近海域在大潮期采集20个海水样品和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小潮期采集17个海水样品,分别测定海水中13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0种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1年11月从广西北仑河口附近海域在大潮期采集20个海水样品和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小潮期采集17个海水样品,分别测定海水中13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0种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大潮期,该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铅>锌>汞>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无机氮>pH>铜>油类>镉>无机磷>砷>总铬;小潮期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无机磷>无机氮>油类>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锌>汞>铅>铜>镉>砷>铬;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单向污染指数大小顺利分别为石油类>铅>镉>硫化物>有机碳>锌>铜>砷>汞>铬,均达到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铅、镉。【结论】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水在大潮期处于较清洁状态,在小潮期处于轻污染状态,沉积物质量环境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内梅罗指数 评价 海水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宪云 刘晖 +2 位作者 董德信 邱绍芳 陈波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 风暴潮 赤潮 海水入侵 风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雷富 陈宪云 +4 位作者 张荣灿 庄军莲 柯珂 姜发军 许铭本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0年6月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采集46个海水样品和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中14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2种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0年6月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采集46个海水样品和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中14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2种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铅>无机磷>无机氮=锌>汞>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铜>镉>DDT>砷>总铬,其中铅和无机磷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单向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砷>石油类>铅>铬>锌>汞=铜>有机碳>DDT>镉>多氯联苯>硫化物,平均含量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主要污染物为砷、石油类、铅、铬。【结论】内梅罗指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处于较清洁状态,沉积物质量环境状况良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水处于清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海水 沉积物 内梅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2 位作者 庄军莲 张荣灿 姜发军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6属12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36属98种(包含变种、变型),占所有物种数的81.67%;甲藻11属13种,占所有物种数的10.83%。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0.52×104~54.47×104 cell/L,平均密度为9.78×104cell/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珍珠湾西侧和钦州港附近海域。硅藻平均细胞数量为6.53×104/L,甲藻平均细胞数量为0.41×104/L。主要优势种为薄壁几内亚藻、(Guinardia cylindrus)、脆根管藻(Rhizosolenia fragillissima)、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斯托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H'值和J值均较低,浮游植物群集稳定性较差;温度、pH值、DIP和COD是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沿岸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铭本 姜发军 +2 位作者 赖俊翔 张荣灿 雷富 《海洋技术》 2015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研究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讨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于2011年5月在钦州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同步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使用Surfer软件绘制各群落特征指数的平面分布图,用SPSS软件分析群落特征... 为研究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讨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于2011年5月在钦州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同步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使用Surfer软件绘制各群落特征指数的平面分布图,用SPSS软件分析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55种。平均生物量为105.48 g/m2,平均密度为50ind/m2。香农-维纳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1.44,0.63和0.64。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度与Cu,Pb,Zn,Cd,Cr,Hg以及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与所分析的10项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指数与Hg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硫化物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和香农-威纳指数与沉积物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特征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近海污染物输运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冬琳 陈波 +1 位作者 牙韩争 董德信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669-675,共7页
近年来广西近海海域赤潮现象越发频繁,对近海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探索赤潮发生的机制,研究其形成机理,是有效监控赤潮和准确预测赤潮的关键。本文利用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FVCOM)模式构建广西... 近年来广西近海海域赤潮现象越发频繁,对近海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探索赤潮发生的机制,研究其形成机理,是有效监控赤潮和准确预测赤潮的关键。本文利用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FVCOM)模式构建广西近海水动力模型,使用步长为30 m的细网格计算广西沿海及涠洲岛附近环流,同时利用物质输运模型计算广西近海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输运扩散情况。涠洲岛周围海域平均潮差约为2.4 m,最大潮差为4.8 m;平均涨潮时为13.1 h,平均落潮时为8.8 h;涨潮时最大流速为1.02 m/s,涨落潮交替时涠洲岛附近流场相当复杂,岛屿周边常常形成众多小型涡旋。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近海河口排放COD对涠洲岛等离陆地较远的海域影响不大,而来自外海开边界的COD浓度对其作用更为明显;高浓度COD经常在涠洲岛南湾中滞留,COD等值线在涠洲岛处向南弯曲,导致涠洲岛西侧COD浓度比东侧高,而南湾和涠洲岛西北侧正是赤潮频发的地方。上述结果从动力方面表明,涠洲岛附近海域多发性的赤潮和水体富营养化与外海海水输送关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近海 涠洲岛 COD 物质输运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近海海上溢油应急预报系统开发与应用
11
作者 牙韩争 董德信 +1 位作者 朱冬琳 陈波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676-682,689,共8页
为解决目前海上溢油漂移扩散计算复杂,不适用于应急处理业务化应用的弊端,通过数学模式,结合Windows可操作界面,构建广西近海海上溢油应急预报系统,并以钦州湾为例对系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涨潮、落潮时刻发生溢油时,油膜向茅尾海和钦... 为解决目前海上溢油漂移扩散计算复杂,不适用于应急处理业务化应用的弊端,通过数学模式,结合Windows可操作界面,构建广西近海海上溢油应急预报系统,并以钦州湾为例对系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涨潮、落潮时刻发生溢油时,油膜向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方向漂移距离分别约为17.5 km和17.9 km。涨潮时刻发生溢油时,油膜扩散面积较落潮时小,扫海面积则先小后大。风对溢油漂移扩散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不同风向下的油膜漂移方向、影响区域有明显的区别。该系统具有方便、准确以及操作界面友好的特点,可为广西近海海上溢油事故防范、预警预测、应急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近海 海上溢油 溢油模型 漂移扩散 应急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围垦工程对茅尾海潮汐动力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张敏 曾繁如 +8 位作者 吴航星 陆迪文 米婕 戴晓爱 鲁恒 张东辉 高宇 朱冬琳 陈波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北部湾茅尾海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兴建有滨海新城和多个港口码头,近年来围垦开发严重。本研究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系统,分析重要潮汐动力参数,对比研究1985年与2020年间钦州湾围垦和港口建设对当地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 北部湾茅尾海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兴建有滨海新城和多个港口码头,近年来围垦开发严重。本研究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系统,分析重要潮汐动力参数,对比研究1985年与2020年间钦州湾围垦和港口建设对当地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围填海和港口工程之后,茅尾海的潮差变化较小,略微增加了0.05 m左右;全日分潮K1、O1及半日分潮M2、S2是影响钦州湾潮汐动力较大的驱动力,围垦后在茅尾海内海地区都略微增加了0.02~0.03 m,其中K1、O1是影响茅尾海的关键潮汐动力参数,敏感性测试分析表明三墩公路建设、钦州港海岸围垦和核电厂导堤建设对茅尾海潮差增加贡献率大致占60%、20%和10%;同时,围垦对束窄钦州湾航道具有一定的优化效应,围垦后钦州湾外湾三条水道峰值通量都明显增加,形成航道束水攻沙效果,对通航和维护主航道稳定性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仅从潮汐动力参数变化角度分析,目前的围垦和港口工程迎合了当地河势特征,对潮汐动力场扰动较小,具有优化局部水动力场环境和提升通航安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数值模拟 围填海 河势稳定性 潮汐水动力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对链状裸甲藻的化感作用研究
13
作者 黄霖 潘绘竹 +4 位作者 李杰 谢芳 韦维 邢政 赖俊翔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0-406,共7页
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是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有毒赤潮原因种之一,其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给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该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有研究表明,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对链状裸甲藻有明显... 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是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有毒赤潮原因种之一,其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给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该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有研究表明,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对链状裸甲藻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但是对其化感作用机制鲜有研究。本研究结合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Caspase-3等指标,对海洋卡盾藻次级代谢产物中主要化感物质的抑藻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海洋卡盾藻化感物质的氧化胁迫是诱导链状裸甲藻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海洋卡盾藻中其他次级代谢产物,棕榈油酸是抑藻活性最好的化感物质,棕榈油酸能够显著地抑制链状裸甲藻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随着棕榈油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兴奋效应。此外,棕榈油酸能够对链状裸甲藻的抗氧化系统造成影响,导致链状裸甲藻细胞内O_(2)^(-)·过度积累而引起膜脂过氧化,Caspase-3含量增加,进一步诱导链状裸甲藻细胞凋亡。该研究为理解海洋环境中微藻间化感作用的生态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初级生产力动态、赤潮生物暴发机制及微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裸甲藻 海洋卡盾藻 化感作用 棕榈油酸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14
作者 文莉莉 邬满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65-378,共14页
随着海洋牧场从农牧化向数字化发展,智慧海洋牧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智慧海洋牧场的概念、架构以及常见的技术出发,对智慧海洋牧场中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模型、自动化养殖设备、数字孪生等... 随着海洋牧场从农牧化向数字化发展,智慧海洋牧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智慧海洋牧场的概念、架构以及常见的技术出发,对智慧海洋牧场中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模型、自动化养殖设备、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回顾,讨论其研究要点和进展,并介绍国内外智慧海洋牧场的建设案例,同时对智慧海洋牧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海洋牧场 物联网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自动化装备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及其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波 董德信 +2 位作者 陈宪云 刘晖 邱绍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32,共6页
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 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进入南海后穿过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再次登陆广西沿海的次数最多,该类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平均值为111.2 cm,到达非登陆台风增水的2.6倍。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强台风天气系统、全日大潮、河流下泄洪水直接有关。强台风产生巨浪及降雨,使入海河口水位上升,与风暴潮叠加后产生明显的增水,造成巨大的潮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沿海 热带气旋 灾害成因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雷富 张荣灿 +3 位作者 陈宪云 许铭本 何碧娟 姜发军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100,共7页
根据2010年6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铅、锌、镉、汞和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6.2μg/L、0~4.1μg/L、1.0~41.3μg/L、0~0.54μ... 根据2010年6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铅、锌、镉、汞和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6.2μg/L、0~4.1μg/L、1.0~41.3μg/L、0~0.54μg/L、0.013~0.237μg/L、0.17~3.67μg/L,平均含量分别为1.7μg/L、1.1μg/L、19.3μg/L、0.13μg/L、0.043μg/L、1.51μg/L,其中,海水中的Pb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Pb>Zn>Hg>Cu>Cd>As。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50.9)×10-6、(4.9~97.7)×10-6、(5.0~156.0)×10-6、(0~0.45)×10-6、(0.01~0.16)×10-6、(0.61~27.00)×10-6,平均含量分别为9.5×10-6、20.0×10-6、39.0×10-6、0.05×10-6、0.05×10-6、9.49×10-6。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咬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该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As>Pb>Hg=Cu>Zn>Cd,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Hg>As>Cd>Pb>Cu>Zn,该海域沉积物中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Hg和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海水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夏季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雷富 陈宪云 +3 位作者 陈默 许铭本 张荣灿 姜发军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根据2011年6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茅尾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As)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i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海... 根据2011年6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茅尾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As)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i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μg/L)范围分别为1.3~3.2、0~10.0、6.8~29.2、0.06~0.31、0~0.138、0.37~1.00,平均浓度(μg/L)分别为2.1、2.7、14.6、0.14、0.067、0.59,其中,海水中的Pb和Hg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Pb〉Hg〉Zn〉Cu〉Cd〉As。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的含量(gg/L)变化范围分别为(0-45.3)×10^-6、(0.4~23.5)×10^-6、(1.1~80.4)×10^-6、(0.01~0.50)×10^-6、(0.01~0.11)×10^-6、(2.30~25.65)×10^-6,平均含量(“g/L)分别为9.0×10^-6、13.1×10^-6、31.5×10^-6、0.13×10^-6 0.04×10^-6、9.48×10^-6。该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As〉Cu=Cd〉Pb〉Hg—Zn,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Hg〉Cd〉As〉Cu〉Pb〉Zn,沉积物中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Hg、Cd和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评价 海水 沉积物 重金属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对钦州湾岸线地形及泥沙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德信 李谊纯 +2 位作者 陈宪云 陈波 牙韩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66-274,共9页
【目的】海洋工程对海湾港口的冲淤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近20多年来钦州湾海洋工程建设较为频繁。了解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变化,可以给海洋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业调查、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钦州湾围填海与海洋开发建设引起... 【目的】海洋工程对海湾港口的冲淤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近20多年来钦州湾海洋工程建设较为频繁。了解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变化,可以给海洋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业调查、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钦州湾围填海与海洋开发建设引起的岸线变迁、地形改变、泥沙冲淤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近20多年来,钦州湾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导致海湾面积明显缩小,岸线变化呈现平顺化趋势,人工岸线逐渐替代自然岸线。钦州湾东部浅滩因填海使得0m等深线被阻断,而10m等深线因东航道扩建得以贯通至湾口。钦州湾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陆相径流、海相输送以及近岸海洋工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含沙量分布随季节变化而不尽相同,但总体属低含沙量范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钦州湾总体呈现微冲微淤的稳定态势,但在龙门水道等急流水域,底床冲蚀较为明显。【结论】在钦州湾东部,因大规模围填海建设,导致局部海域的冲淤环境发生显著改变:三墩公路东侧中部的潮滩,由微弱淤积状态转变为明显冲蚀状态,年冲刷量可达0.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海洋开发 岸线 地形 冲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仑河口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铭本 赖俊翔 +2 位作者 张荣灿 董德信 姜发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调查北仑河口北岸竹山岛沿岸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8种,多毛类12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 调查北仑河口北岸竹山岛沿岸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8种,多毛类12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智利巢沙蚕(Diopatra chilienis)和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penicillatus)。平均生物量为155.0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43.8 ind/m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7,种类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48,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3.53。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条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扰动。Ⅰ~Ⅲ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值)分别为2.61、0.16和-17.08。该海域的潮间带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大型底栖动物 ABC曲线 M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抗荔枝霜疫霉和荔枝炭疽病海洋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荣灿 许兰兰 +2 位作者 高程海 李昆志 黄庶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3-1618,共6页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抗荔枝霜疫霉菌和荔枝炭疽病菌活性的海洋真菌,为新型生物抗菌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红树林区的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单个真菌菌株,以平板对峙法和菌丝块法对具有...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抗荔枝霜疫霉菌和荔枝炭疽病菌活性的海洋真菌,为新型生物抗菌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红树林区的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单个真菌菌株,以平板对峙法和菌丝块法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真菌进行耐盐度试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试验对海洋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出58株海洋真菌,其中2株海洋真菌(HZ02和HZ05)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荔枝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发酵液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相对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27%和96.44%,对荔枝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6.31%和73.43%。耐盐度试验结果表明,2株海洋真菌可在无盐及低盐条件下生长。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海洋真菌HZ02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Z05为阿达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i)。【结论】分离筛选出的2株海洋真菌HZ02和HZ05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荔枝炭疽病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物抗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荔枝霜疫霉 荔枝炭疽病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