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色市2006~2015年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
作者 甘永乐 孙英云 +2 位作者 梁俭 史兵方 崔连胜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8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了解百色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与特征,本研究基于2006~2015十年间百色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SO_2、NO_2、和PM_(10)三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色市大气中SO_2质量浓度整体上低于国家二级污染浓度限值,... 为了解百色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与特征,本研究基于2006~2015十年间百色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SO_2、NO_2、和PM_(10)三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色市大气中SO_2质量浓度整体上低于国家二级污染浓度限值,而NO_2和PM_(10)含量均较低。三类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和API年均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SO_2质量浓度在2007和2013年有较大值,这与经济发展和工矿企业排放的影响有关,而NO_2与PM_(10)年均质量浓度变化不大。通过超标率的统计发现,PM_(10)是影响百色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在百色市大气污染治理上应着重加强对工矿企业的排污治理以及对市政建设工程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气污染物 SO2 NO2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野古草对萘和蒽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盛余 赵丹丹 +1 位作者 左卫元 史兵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30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狗牙根和野古草对萘(Nap)和蒽(Ant)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90 d后,狗牙根和野古草对污染土壤中Nap和Ant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狗牙根对萘和蒽的去除率分别为46.9%~74.6%、52.1%~77.6%,野古草对萘和蒽的去除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狗牙根和野古草对萘(Nap)和蒽(Ant)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90 d后,狗牙根和野古草对污染土壤中Nap和Ant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狗牙根对萘和蒽的去除率分别为46.9%~74.6%、52.1%~77.6%,野古草对萘和蒽的去除率分别为51.8%~81.4%、47.6%~79.6%。植物去除土壤中萘和蒽的效率与生物量无明显关系。两种植物对萘和蒽的累积质量比随土壤中萘和蒽质量比增大而增大,且根部对萘和蒽的累积质量比高于茎叶。萘和蒽在两种植物中的生物浓缩系数(BCFs)随萘和蒽初始质量比增大而下降,在同等条件下,萘和蒽在野古草中的BCFs比在狗牙根中高,野古草对萘和蒽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狗牙根。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是降解土壤中萘或蒽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植物修复 狗牙根 野古草 萘和蒽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白土和聚氯化铝制备及其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小丽 左卫元 +2 位作者 陈盛余 段艳 史兵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59,共3页
以膨润土为原料制备活性白土,并利用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制备聚氯化铝(PAC)。研究了PAC用量、微污染水pH、不同温度制备的活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与PAC联用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确定活性白土与PAC协同作用对微污染水处理的最佳实验条... 以膨润土为原料制备活性白土,并利用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制备聚氯化铝(PAC)。研究了PAC用量、微污染水pH、不同温度制备的活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与PAC联用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确定活性白土与PAC协同作用对微污染水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白土与PAC联用,且活性白土用量为0.20 g、PAC用量为0.20 mL时可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微污染水CODCr去除率高达79.40%、剩余浊度为0.6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白土 聚氯化铝 微污染水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胡椒中胡椒碱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盛余 赵丹丹 +3 位作者 曾小月 史兵方 凌绍明 谢瑜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932-934,共3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胡椒(Piper nigrum L.)中提取胡椒碱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胡椒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椒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 L),乙醇体积分数95%,提取时间...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胡椒(Piper nigrum L.)中提取胡椒碱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胡椒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椒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 L),乙醇体积分数95%,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0℃。在最佳条件下,胡椒碱提取率达到6.12%。该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可以应用于从胡椒中提取胡椒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Piper nigrum L.) 胡椒碱 超声波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果壳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磊 李鹏飞 +3 位作者 马博 赵丹丹 全青敏 雷福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46,共6页
研究麻疯树果壳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采用麻疯树果壳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麻疯树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研究麻疯树果壳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采用麻疯树果壳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麻疯树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果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0℃,时间2.5 h,料水比1∶20(g/m L),乙醇体积分数为90%,在此条件下麻疯树果壳多糖得率为5.75%。乙醇体积分数对麻疯树果壳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显著水平,而提取温度、料水比和提取时间对麻疯树果壳多糖得率没有显著的影响。麻疯树果壳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OH和DPPH·的能力,且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果壳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_2O_8^(2-)/ZrO_2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盛余 李丽 +3 位作者 赵丹丹 史兵方 肖彩玲 韦唯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24-25,80,共3页
以S2O2-8/Zr 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水杨酸质量为7.0 g时,在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0.75 g,反应时间为45... 以S2O2-8/Zr 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水杨酸质量为7.0 g时,在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0.75 g,反应时间为45 min,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86.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产率还能够达到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 S2O2-8/ZrO2 水杨酸 乙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修饰玻碳电极对日落黄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金磊 凌绍明 +2 位作者 段艳 符永芹 韦仁矿 《化学传感器》 CAS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利用Hummer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graphene quantum dots),并在室温下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了测定日落黄的电化学传感器(GQDs/GCE)。研究了日落黄(SY)在该修饰电极(GQD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5 mol/L HAc-NaAc(pH4.5... 利用Hummer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graphene quantum dots),并在室温下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了测定日落黄的电化学传感器(GQDs/GCE)。研究了日落黄(SY)在该修饰电极(GQD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5 mol/L HAc-NaAc(pH4.5)的溶液中,日落黄(SY)在(GQDs/GCE)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最优化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测得日落黄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7)mol/L。实验表明,石墨烯量子点对日落黄的氧化还原有明显的催化和增敏作用。利用优化后的条件对芬达饮料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9.5%~1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日落黄 测定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8
作者 赵丹丹 陈盛余 +2 位作者 凌绍明 谢瑜 曾小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9-62,共4页
研究胡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分别考察单因素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胡椒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5(g/mL),乙醇浓度为80%,... 研究胡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分别考察单因素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胡椒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5(g/mL),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为2 h。在最佳条件下,胡椒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68%;胡椒黄酮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对DPPH·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最高可达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黄酮 提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相型纳米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合成四氢噻吩的研究
9
作者 段艳 左卫元 +2 位作者 陈盛余 周小丽 侯凯湖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体相型纳米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催化环丁砜加氢脱氧合成四氢噻吩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体系组成对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及选择性加氢脱氧催化...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体相型纳米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催化环丁砜加氢脱氧合成四氢噻吩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体系组成对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及选择性加氢脱氧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己烷/CTAB/正丁醇/水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可制备具有双介孔结构的纳米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颗粒尺寸达40nm;制备过程中Ni和Mo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氧化物NiMoO_4。以水/CTAB/正丁醇/环己烷为反相微乳体系,氨水浓度为14mol/L,n(H_2O)/n(CTAB)=15,m(正丁醇)/m(CTAB)=0.8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在缓和的条件下具有良好选择性加氢脱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法 Ni-Mo复合氧化物 选择性加氢脱氧:四氢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非负载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10
作者 段艳 王欣 +2 位作者 陈盛余 左卫元 侯凯湖 《精细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TG、N2吸附-脱附、XRD、ICP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分析。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环丁砜加氢脱氧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归因于催化剂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TG、N2吸附-脱附、XRD、ICP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分析。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环丁砜加氢脱氧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归因于催化剂表面积炭包埋了活性组分和堵塞催化剂的孔道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了活性相对较低的硫化物。器外氧化、器内氧化、器外还原-氧化、器内还原-氧化四种方法均可使失活催化剂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复合氧化物 非负载催化剂 加氢脱氧 失活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条件研究
11
作者 赵丹丹 陈盛余 +2 位作者 李丽 史兵方 彭龙基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67-69,共3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乙酰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乙酰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特异性吸附量...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乙酰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乙酰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特异性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酰水杨酸为0.181 g,丙烯酰胺为0.285 g,交联剂为6.94 g,引发剂为100 mg,溶剂用量为20 m 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聚合物有较好吸附效果。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乙酰水杨酸的特异性吸附量为1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西部土壤Cd、Pb地球化学基线研究及评价
12
作者 毛政利 赵华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在华南西部的右江河谷地区按照10 km×3 km的网度采集71个浅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样品中Cd和Pb的含量,应用累积频率法和分形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其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以此为评价标准对本地区浅层土壤的Cd、Pb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 在华南西部的右江河谷地区按照10 km×3 km的网度采集71个浅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样品中Cd和Pb的含量,应用累积频率法和分形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其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以此为评价标准对本地区浅层土壤的Cd、Pb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分析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相差不大,其中Cd的基线上限相差10.3%,基线值相差9.4%,Pb的基线上限相差3.6%,基线值相差6.7%,说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合理,本文取2种方法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其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即Pb为25.44 mg/kg,Cd为0.304 mg/kg。Cd的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轻度污染占67.61%、中度污染占23.94%、重度污染占5.63%,Pb的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轻度污染占53.52%、中度污染占25.35%、重度污染占11.27%;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显示轻度污染占52.11%、中度污染占33.88%、重度污染占8.45%,显示出本区以轻度污染为主,中度污染次之,少数地区达到了重度污染,且中、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中西部地区有一个中度污染点。大多数样品Cd和Pb的地累积指数小于1,说明本区Cd和Pb的累积效应不很明显,但在研究区的东南部Cd和Pb的地累积指数以及中北部Pb的地累积指数达到了中度污染水平。这些均说明研究区以东铝土资源开发和研究区中部火电厂的生产活动对该区Cd、Pb污染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分形分析 污染评价 CD PB 右江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化铋简便合成及其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仝海娟 李思琦 +2 位作者 范方方 左卫元 史兵方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162,共6页
光催化降解是一种有效的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氯氧化铋(BiOCl)已成为传统光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并显示出优异的性能。采用简单的机械搅拌法合成了BiOCl光催化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光催化降解是一种有效的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氯氧化铋(BiOCl)已成为传统光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并显示出优异的性能。采用简单的机械搅拌法合成了BiOCl光催化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其形貌、组成、结构、比表面积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BiOCl显示出二维纳米薄片状形貌,带隙宽度为3.3 eV。利用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PNP)为模拟反应评估了BiOCl的光催化活性。受益于BiOCl表面高暴露的(110)晶面,在80 min、BiOCl投加量为0.4 g/L条件下,BiOCl对PNP的去除率高达99.7%。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动力学常数为0.043 min^(-1)。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该降解过程中主要的自由基为·O_(2)^(-)和·OH。此外,还分析了BiOCl降解PNP的机理。研究结果为光催化法治理废水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降解 氯氧化铋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苯甲酸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左卫元 仝海娟 +3 位作者 史兵方 陈盛余 段艳 廖安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1,共5页
以香蕉皮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去除苯甲酸的工艺条件以及吸附等温线、动力学以及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溶液pH=4.0、苯甲酸底液质量浓度为100 m... 以香蕉皮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去除苯甲酸的工艺条件以及吸附等温线、动力学以及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溶液pH=4.0、苯甲酸底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的条件下,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对苯甲酸的去除率为94.76%。此外,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对苯甲酸的等温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68.213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 苯甲酸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桔子皮生物炭吸附Cr(Ⅵ)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仝海娟 刘丽晓 +1 位作者 范方方 左卫元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2年第9期54-57,共4页
本文以桔子皮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制备了桔子皮生物炭。用壳聚糖对所制备的桔子皮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改性生物炭,详细探究了吸附条件对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生物炭,用壳聚糖改性后的生物炭对... 本文以桔子皮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制备了桔子皮生物炭。用壳聚糖对所制备的桔子皮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改性生物炭,详细探究了吸附条件对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生物炭,用壳聚糖改性后的生物炭对Cr(Ⅵ)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在吸附时间120 min、温度30℃、Cr(Ⅵ)初始浓度为50 mg·L^(-1)、溶液pH=3.0的条件下,改性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率为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子皮生物炭 Cr(Ⅵ) 吸附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l/桔子皮生物炭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思琦 刘丽晓 +1 位作者 赖昌鹏 仝海娟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2年第11期54-57,共4页
本文以桔子皮生物炭为载体,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的BiOCl/C复合材料,并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评估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益于生物炭与BiOCl之间的协同作用,BiOCl/C催化剂表现出比单一BiOCl更为优异的光催... 本文以桔子皮生物炭为载体,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的BiOCl/C复合材料,并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评估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益于生物炭与BiOCl之间的协同作用,BiOCl/C催化剂表现出比单一BiOCl更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在环丙沙星浓度为20mg·L^(-1),溶液pH为7.0,光照时间60min的条件下,BiOCl/C催化剂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效率可达98.1%。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拥有优异的可重复使用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环丙沙星废水的治理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降解 BiOCl 生物炭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稻壳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方方 左卫元 《安徽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66-69,共4页
为了对稻壳进行资源化利用,以稻壳为原料,H_(3)PO_(4)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炭化法制备了磷酸活化的稻壳生物炭。以亚甲基蓝的去除为目标,详细探究了不同活化剂及制备工艺条件对稻壳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活化剂中,... 为了对稻壳进行资源化利用,以稻壳为原料,H_(3)PO_(4)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炭化法制备了磷酸活化的稻壳生物炭。以亚甲基蓝的去除为目标,详细探究了不同活化剂及制备工艺条件对稻壳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活化剂中,经磷酸预处理的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磷酸浓度为5.0 mol/L,浸渍比为1∶9,炭化温度为700℃,炭化4 h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稻壳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最佳,达到了98.6%。本研究结果能为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一种高性能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亚甲基蓝 吸附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氧乙酸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仝海娟 欧阳辉祥 +3 位作者 陈盛余 段艳 左卫元 史兵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改性壳聚糖为载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3种2,4-D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FT-IR和SEM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3种表面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线...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改性壳聚糖为载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3种2,4-D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FT-IR和SEM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3种表面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3种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2,4-D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熵增和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2 4-二氯苯氧乙酸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Cl复合花生壳衍生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四环素
19
作者 袁海琴 李彩玉 +3 位作者 韦咏婷 朱依静 左卫元 仝海娟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9期7-10,共4页
本文合成了复合生物炭的FeOCl复合材料(FeOCl/BC),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系统评价了四环素浓度、催化剂用量、PDS剂量等参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FeOCl/BC显著提升了PDS分解生成过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效... 本文合成了复合生物炭的FeOCl复合材料(FeOCl/BC),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系统评价了四环素浓度、催化剂用量、PDS剂量等参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FeOCl/BC显著提升了PDS分解生成过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效率。降解四环素的较佳条件为:四环素初始浓度为10mg·L^(-1),FeOCl/BC的使用量为0.3g·L^(-1),PDS的浓度为0.3g·L-1。体系中NO_(3)^(-)、SO_(4)^(2-)、H_(2)PO_(4)^(-)的存在对四环素降解效率的影响不大,Cl^(-)对促进四环素的降解有利,HCO_(3)^(-)的存在对四环素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OCl/生物炭复合物 四环素 降解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光谱法测定头孢氨苄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米雪 王秀照 +2 位作者 黄胜银 郑春连 凌绍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0-913,共4页
建立了一种检测头孢氨苄含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光谱法。在碱性介质中,头孢氨苄降解产物为巯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与氯金酸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微粒,纳米金微粒体系在550 nm处产生一个SPR吸收峰,体系的SPR吸收峰峰值与头孢氨苄... 建立了一种检测头孢氨苄含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光谱法。在碱性介质中,头孢氨苄降解产物为巯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与氯金酸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微粒,纳米金微粒体系在550 nm处产生一个SPR吸收峰,体系的SPR吸收峰峰值与头孢氨苄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28.0μg/m L,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31+0.0089ρ(μg/m L),相关系数为0.9973,检出限为1.2μg/m L。方法用于测定头孢氨苄胶囊含量时,测定结果的RSD为2.1%,回收率在92.0%~106.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金纳米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