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超 蔡振颖 +3 位作者 朱亮 李永浩 赵擎 张翠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7期2581-2585,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84例,患者均给予GE 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与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90例对照分析,比较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84例,患者均给予GE 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与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90例对照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CT表现特点。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中病变发生在同侧肺叶16例,同侧不同肺叶37例,不同侧肺叶31例。中心型肺癌表现38例,周围型肺癌表现46例。<3 cm肺癌诊断23例,初次疑诊肺癌12例,漏诊11例。≥3 cm肺癌61例,漏诊3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诊断9例,漏诊2例,纵膈型肺结核3例,初次诊断正确率0例。肺结核伴有肺癌患者中以肺部不规则肿块影,伴有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较为常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不典型。斑片状渗出影、小结节影、空洞影发病率低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结论单纯肺结核CT影像学表现以新旧病灶不一,病灶分布不均、形态多样为主要特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在陈旧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背景下,出现肺癌的占位性特征,或者二者典型表现同时合并存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临床发病率不少见,动态分析其肺部CT表现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凝血指标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超 蔡振颖 +3 位作者 朱亮 李永浩 赵擎 张翠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80-383,38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指标特点,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65例,依据NCCN肺癌临床肿瘤分期,分为Ⅰ~Ⅱ组与Ⅲ~Ⅳ组。并取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指标特点,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65例,依据NCCN肺癌临床肿瘤分期,分为Ⅰ~Ⅱ组与Ⅲ~Ⅳ组。并取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失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8^+、Th1、Th2、Th17、Treg(CD_4^+CD+25)细胞比例,计算CD_4^+/CD_8^+、Th1/Th2、Th17/Treg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入组患者均给予肺动脉CTA造影检查,比较3组患者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症、肺段、亚肺段肺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CD_4^+/CD_8^+、Th1/Th2、Th17/Treg比值也呈逐渐下降变化,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7~3.905,P<0.05)。其中,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中外周血CD_3^+、CD_4^+T细胞、CD_4^+/CD_8^+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1~0.884,P>0.05),但Th1/Th2、Th17/Treg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4~2.998,P<0.05)。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血清IL-2、IL-17水平逐渐下降,IL-10、TGF-β水平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3.098,P<0.05)。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结核组、Ⅰ~Ⅱ合并肺癌组(χ~2=2.541~2.897,P<0.05)。但肺结核组与Ⅰ~Ⅱ合并肺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0~0.881,P>0.05)。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症状肺段、亚肺段肺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1,χ~2=3.651,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炎性反应调节失衡,发生肺动脉栓塞几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T淋巴细胞 炎性介质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模态MRI数据全自动后处理软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明 高宏宇 +4 位作者 蔡振颖 饶源 侯双兴 罗禹 杨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3-639,共7页
目的探讨国产F-STROKE、NeuBrainCARE MRI全自动后处理软件与RAPID软件在输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国产F-STROKE、NeuBrainCARE MRI全自动后处理软件与RAPID软件在输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心1)149例、廊坊长征医院(中心2)120例、梧州市工人医院(中心3)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DSC-PWI)。采用RAPID、F-STROKE、NeuBrainCARE全自动后处理软件分别对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全自动后处理分析,并输出梗死核心区(表观扩散系数<620×10^(-6)mm^(2)/s)体积、最大峰值时间(T_(max)>6 s)体积以及缺血半暗带(PWI-DWI不匹配)体积。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F-STROKE、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以及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使用Bland-Altman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F-STROKE、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以及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结果F-STROKE与RAPID软件、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梗死核心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0.17、-5.43,P均<0.001);F-STROKE与RAPID软件、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最大峰值时间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17、-5.51,P均<0.05);F-STROKE与RAPID软件输出缺血半暗带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3),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缺血半暗带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5,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的值占所有点值的93.31%以上。ICC分析显示,F-STROKE、NeuBrainCARE与RAPID软件输出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以及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均较高(ICC>0.6)。结论国产F-STROKE、NeuBrainCARE软件与RAPID软件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区体积、最大峰值时间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全自动后处理软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