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对足踝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小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对足踝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足踝部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传统关节...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对足踝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足踝部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能够有效促进足踝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 足踝部损伤 踝关节功能 恢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诊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亮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并发血管损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予以骨折手术与血管吻合;观察组对患者骨折部位快速复位固定后行手术探查...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并发血管损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予以骨折手术与血管吻合;观察组对患者骨折部位快速复位固定后行手术探查血管,查清主要血管损伤情况,尽早对损伤的血管进行手术修复,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增强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补骨方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骨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小东 《北方药学》 2020年第5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方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骨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方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骨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骨方治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骨质代谢指标检测,包括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清钙素(BGP)。结果:治疗前两组GH、IGF-1和BGP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趋势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骨方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后骨质代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方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固定术后 骨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开平市沙冈张立群医院收治的6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 目的:分析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开平市沙冈张立群医院收治的6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内固定+外固定支架),观察不同术式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康复情况,组间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愈合延迟、骨不连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膝、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骨折不愈合、愈合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观察组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 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小东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7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损伤和关... 目的:探讨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损伤和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并比较,并观察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的KOOS各项评分相比,除躯体功能一项评分在治疗后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仅2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结论:二草二皮汤熏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草二皮汤熏洗 独活寄生汤 膝骨关节炎 效果观察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珏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38-138,共1页
目的:观察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A组用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B组用华法林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 目的:观察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A组用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B组用华法林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佛蝎通瘀汤 下肢CPM功能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创伤感染采用VSD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创伤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治疗后... 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创伤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治疗后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治疗,治疗组创伤感染患者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治疗组感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其治疗转归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及预防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马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3期2-5,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及预防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经皮椎体成形术...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及预防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VAS评分情况,记录并对比患者再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腰痛VAS评分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骨密度T值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脊柱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联合药物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骨密度,术后脊柱椎体压缩骨折几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联合药物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