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揿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肖云 蒋胜利 +3 位作者 顾焱 周思源 岳露露 陆少武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揿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IFP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治疗A组(n=32)和治疗B组(n=32...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揿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IFP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治疗A组(n=32)和治疗B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治疗,治疗A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与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治疗,治疗B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与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配合揿针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估]、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B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B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口眼斜、面部僵硬麻木、眼睑下垂或闭合不全)低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B组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B组血清NGF、GDNF水平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B组PSV水平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RI水平低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揿针治疗IFP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神经功能,促进NGF、GDNF表达,改善面部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子午流注纳甲法 揿针 神经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