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苓甘姜附龙骨汤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疗效观察
1
作者 裴晓贤 吴亚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苓甘姜附龙骨汤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抗抑郁治疗,研究组采用西药加苓甘姜附龙骨汤治疗,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目的探讨苓甘姜附龙骨汤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抗抑郁治疗,研究组采用西药加苓甘姜附龙骨汤治疗,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及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FB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及家庭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2周、3周、4周后,2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2组FAD评分、F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FAD评分、F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苓甘姜附龙骨汤能减轻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家庭功能并减轻家庭疾病负担,提高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甘姜附龙骨汤 青少年 抑郁障碍 癫狂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安神汤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丹 孙建平 +1 位作者 庞檬佼 陈文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养心安神汤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养心安神汤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第一期(S1)和第二期(S2)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第三期(S3)和第四期(S4)时间及快速眼球运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安神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安神汤 精神分裂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丽君 党宝齐 付建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92例。按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合并慢...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92例。按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合并慢性病情况、医疗负担、发病类型等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评价社会支持度,采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测查(TABP)行为类型。结果 192例脑卒中患者中PSD 94(48. 96%)例,设为PSD组,无抑郁98(51. 04%)例,设为非PSD组。婚姻状况、医疗负担、行为类型、NIHSS、BI及SRSS与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PSD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可能引发PSD的因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支持 行为类型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步军 江天惠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4期118-119,12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氟西汀治疗,为对照组。44例采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氟西汀治疗,为观察组。比...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氟西汀治疗,为对照组。44例采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氟西汀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抑郁评分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7,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的HAMD评分(19.52±5.23)分、(15.47±6.16)分、(12.37±5.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48±5.71)分、(21.68±6.23)分、(17.37±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1、4.590、4.33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36.36%少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5,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能够显著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而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氟西汀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钱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102例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1)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51)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102例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1)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51)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护理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之间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98.04%)高于对照组(86.27%)(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症健康知识掌握率(96.08%)高于对照组患者(80.39%)(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影响,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护理依从性,且可促使患者全面掌握健康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神经症 焦虑 抑郁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步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8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双盲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8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双盲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症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周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抑郁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4、8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米氮平 抑郁症 抑郁症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剂量的司可林应用于改良电痉挛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孙建平 徐昕 庞檬佼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剂量的司可林应用于改良电痉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接受改良电痉挛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低剂量组给予0.8 mg/kg...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剂量的司可林应用于改良电痉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接受改良电痉挛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低剂量组给予0.8 mg/kg的司可林、中剂量组给予1 mg/kg的司可林、高剂量组给予1.2 mg/kg的司可林,对比三组肌肉松弛的效果、临床疗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相比肌肉松弛情况较好,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PRS评分均降低,但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相比BPR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呈现出了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1.2 mg/kg的司可林应用于改良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肌肉松弛效果,疗效显著,促进改善精神量表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可林 改良电痉挛 精神分裂症 肌肉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生物信息学筛选精神分裂症关键基因
8
作者 吴亚娟 赵楠 +2 位作者 钱科佳 惠涛 潘继英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方法以“schizophrenia”为关键词,在大鼠基因组数据库(RGD)检索人精神分裂症相关编码基因,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三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方法以“schizophrenia”为关键词,在大鼠基因组数据库(RGD)检索人精神分裂症相关编码基因,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三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找到联系程度紧密的基因,通过cytosacpe软件筛选核心关键基因。结果共检索到391个人源精神分裂症相关编码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STAT蛋白磷酸化、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B细胞分化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分布于细胞连接处、神经元上、突触小泡、胞质膜的锚定成分,并主要富集于胞质DNA传感途径、RLR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共筛选出DTNBP1、DAO、DRD2、DISC1、NRG1、ZDHHC8等6个关键基因。结论免疫炎症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后续研究值得关注的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RG1信号通路,而DTNBP1和ZDHHC8与精神分裂症的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关键基因 信号通路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的拉克罗斯病毒感染神经系统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9
作者 裴晓贤 吴亚娟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7期11-16,共6页
目的分析受拉克罗斯病毒(LACV)感染的人脑类器官细胞不同亚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揭示不同亚群之间的转录组特性。方法选择GEO数据库中编号为GSE131434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包含2个样本,1个为模拟感染COs的作为阴性对照组,1个为受LACV感染... 目的分析受拉克罗斯病毒(LACV)感染的人脑类器官细胞不同亚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揭示不同亚群之间的转录组特性。方法选择GEO数据库中编号为GSE131434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包含2个样本,1个为模拟感染COs的作为阴性对照组,1个为受LACV感染的COs。采用R语言“seurat”包对数据进行过滤、归一化、主成分分析、UMAP聚类分析,寻找COs亚群。通过“SingleR”包进行基因注释,“iTALK”包分析细胞通讯。通过“clusterProfile”包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后构建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结果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表明,受感染的COs能够分成7个细胞亚群,3种细胞类型,分别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祖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其中细胞通讯主要发生在祖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之间,尤其是APOE-LDLR这对配体和受体中。样本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翻译起始、mRNA和RNA分解过程、核糖体等过程中,与冠状病毒感染、帕金森等疾病的信号通路相关。进一步获得的4个关键基因为RPS27A、UBA52、RPLP0、RPL13A。结论拉克罗斯病毒感染对人脑类器官细胞的关键基因表达差异以及涉及APOE-LDLR的细胞通讯可能在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斯病毒 单细胞测序 人脑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全传升 袁勇贵 +2 位作者 潘继英 张淑芬 王步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vs 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有助于改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 度洛西汀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惊恐障碍患者血清VGF水平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益丰 陈素珍 袁勇贵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血清V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关系及其对惊恐障碍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2015年4月~2016年8月住院的惊恐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惊恐障碍组。另选同期东南大...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血清V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关系及其对惊恐障碍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2015年4月~2016年8月住院的惊恐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惊恐障碍组。另选同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VGF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血清VGF水平与焦虑评分、惊恐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GF辅助诊断惊恐障碍的价值。结果惊恐障碍组血清VGF水平为(874.16±42.84)pg/ml,低于对照组的(1041.47±53.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未发现血清VGF水平与惊恐障碍的严重程度、HARS得分等临床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VGF辅助诊断惊恐障碍的阈值(cut-off)为972.19 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特异性为96.70%,敏感性达100.00%。结论血清VGF水平在惊恐障碍患者中显著降低,具有辅助诊断惊恐障碍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VGF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