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双管型喉罩麻醉的效果研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佐满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双管型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江苏省张家港澳洋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对两组患... 目的 :探讨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双管型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江苏省张家港澳洋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期间,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双管型喉罩麻醉,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气道密封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在插管或置入喉罩前、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插管或置入喉罩后10 min,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和进行机械通气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密封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双管型喉罩麻醉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型喉罩麻醉 腹腔镜手术 妇科疾病 气管插管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
作者 许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张家港澳洋医院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常规麻醉诱导与维持)...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张家港澳洋医院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常规麻醉诱导与维持)和观察组(采取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指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插入喉罩即刻、插入喉罩后1 min、插入喉罩后5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低于诱导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可促使患者更快清醒,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稳定生命体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全身麻醉 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方娟 赵立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不同组别产妇所获取的效果。结果对各组产妇相关指标情况展开分析可见,观察组所耗费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术后HR、MAP、SBP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可见,观察组数据水平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从镇痛泵按压次数来看,观察组的数据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剖宫产手术执行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在术中获取较好麻醉效果,有助于稳定产妇生命体征,减轻麻醉对机体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B超引导 双侧腹横筋膜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文武 孟齐生 郭祥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七氟烷抑制50%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各30例,SA组不使用瑞芬太尼;SB组、SC组和SD组瑞芬太尼效... 目的:评价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七氟烷抑制50%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各30例,SA组不使用瑞芬太尼;SB组、SC组和SD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分别为1.5、2.0和2.5μg/L。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和血浆浓度为1.5μg/ml的丙泊酚TCI,新鲜气流量8 L/min。SA组气管插管后不给予瑞芬太尼,其余组分别按设定目标靶浓度输注瑞芬太尼。根据序贯法进行试验,SA组、SB组、SC组和SD组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分别为2.8%、1.5%、1.2%和0.9%,根据患者对切皮的反应(切皮时MAP和HR中任何一项升高幅度≥切皮前的25%为阳性反应)以1.2倍等比级增减,计算七氟烷MACBAR。结果:SA组七氟烷MACBAR为2.1%(1.8%~2.3%),SB、SC和SD组七氟烷MACBAR是1.5%(1.3%~1.6%)、1.1%(1.0%~1.2%)和0.8%(0.7%~0.9%)。与SA组比较,SB组、SC组和SD组七氟醚MACBAR均降低(P<0.05);与SB组比较,SC组和SD组七氟醚MACBAR均降低(P<0.05);SD组与SC组比较MACBAR又降低(P<0.05)。结论: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靶浓度1.5、2.0和2.5μg/L均可降低七氟烷MACBAR,增强七氟烷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且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药物释放系统 剂量效应关系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任英华 《大医生》 202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张家港澳洋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张家港澳洋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 min,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麻醉前,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用药少、起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20例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月英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2期159-160,共2页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0例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0例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1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喉罩全麻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喉罩置入前后、气管导管插入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各监测点中其MAP、HR、Sp O2、PETCO2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临床效果更好,对于患者血液流动学影响较小,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麻醉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对1例接受上肢血管探查术时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的报告
7
作者 姚锦秀 陈曼玉 刘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4期206-207,共2页
总结对1例接受上肢血管探查术时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的经验。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出血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在对其进行上肢血管探查术时易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在对接受上肢血管探查术时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进行抢... 总结对1例接受上肢血管探查术时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的经验。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出血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在对其进行上肢血管探查术时易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在对接受上肢血管探查术时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熟练、默契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前,护理人员需准备好手术器械和急救物品;术中,需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术后,需做好对患者施护的交接工作。该患者在接受抢救后,病情得到康复,已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术 上肢血管探查术 局部麻醉药中毒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祥冲 谢杰 许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自控静脉镇痛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其中对照组予以1mg/kg羟考酮;观察组予... 【目的】探讨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自控静脉镇痛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其中对照组予以1mg/kg羟考酮;观察组予以O.75mg/kg羟考酮+2.5μg/kgDex。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后24h、48h及72h时疼痛评分(HPOI)、术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镇静情况(Ramsay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及部分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躁动、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24h、48h、72h时,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POI及Ramsay评分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结论】羟考酮复合Dex自控静脉镇痛能有效缓解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可酮/治疗应用 右美托咪啶/治疗应用 胃肿瘤/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药物疗法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手术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文武 孟齐生 张亮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737-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5~8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n=40).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5~8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n=40).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完成后,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6 μg/kg;SP1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和舒芬太尼0.3 μg/kg;SP2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和舒芬太尼0.3 μg/kg.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期间躁动和寒战的发生情况,以及意识恢复后5 min时的口述痛觉评分(VRS评分).分别于术后1 (T1)、2 (T2)、4 (T3)、8(T4)、12(T5)和24 h(T6)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VRS评分、MAP、HR、躁动、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P1组T1~2时静态VAS评分升高,T1~6时动态VAS评分升高,SP2组T1~5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SP1组比较,SP2组T1~6时静态VAS评分降低,T1~5时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复合舒芬太尼0.3 μg可减轻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舒芬太尼 哌啶类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祥冲 谢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神经阻滞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结构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由我院超声科和麻醉科医师联合开展治疗工作,其手术...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神经阻滞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结构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由我院超声科和麻醉科医师联合开展治疗工作,其手术地点在我院麻醉科。将94例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阻滞成功率为100.00%,实验组患者阻滞成功率为53.10%;对照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为(11.0±2.5)min,实验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为(13.5±3.0)min;对照组患者辅助镇痛例数为0例,实验组患者辅助镇痛例数为7例,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效果的分析,可知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引导工作中,超声引导阻滞成功率相对较高,且阻滞起效时间相对较短,患者阻滞质量较优,因此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工作中,利用超声引导具有相应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引导 坐骨神经 股神经 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血流灌注指数试验与改良Allen试验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阳 刘松 +2 位作者 胡俊 赵汝有 崔新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拇指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试验替代改良Allen试验(modified Allen’s test,MAT)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 108例拟行择期手术并需要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患者,在桡动脉穿刺前先后... 目的探讨拇指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试验替代改良Allen试验(modified Allen’s test,MAT)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 108例拟行择期手术并需要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患者,在桡动脉穿刺前先后用MAT和拇指PI值试验分别评价患者试验侧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并将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在1 108例患者中MAT阴性患者1 035例(93.41%),阳性患者73例(6.59%);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1 090例(98.38%),其中包括57例MAT阳性患者,阳性患者18例(1.62%)。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行经该侧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5)。对2种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种试验方法结果阳性率均与年龄及性别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用拇指PI值试验筛选出1.62%的患者不宜行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其敏感性高于MAT,并且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可用于替代MAT来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llen试验 血流灌注指数 桡动脉穿刺
原文传递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术中输注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亮 吴佐满 范晓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 评估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odium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and glucose,SPMCG)术中输注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或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目的 评估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odium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and glucose,SPMCG)术中输注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或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SPMCG,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两组均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500 ml液体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 ml·kg 1·h-1的速度维持输液2h,之后以8 ml·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输液前后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以及凝血功能,并监测输液前即刻、诱导前即刻、诱导后1、2h和输液结束时即刻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和血糖值.结果 两组患者输注相应液体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与输液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解质方面,输液后2组Na+、K+、Cl-、Ca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输液后Mg2浓度较对照组高[(0.48±0.21) mmol/L vs(0.71±0.31) mmol/L(P<0.05)].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血糖均逐渐上升,术后又下降至输液前水平.两种液体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术中输注SPMCG,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并且相对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PMCG能更好地维持血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肝肾功能 血电解质 血糖 血乳酸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