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管造影闭塞端形态的病因学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智鹏 吴伟 +2 位作者 蒋章亮 秧茂盛 赖海玲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管造影闭塞端形态的病因学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92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血管造影闭塞端图像... 目的:探究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管造影闭塞端形态的病因学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92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血管造影闭塞端图像特点。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related occlusion,ICAD-O)组和栓塞性闭塞(embolic occlusion,EMB-O)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脑血管造影闭塞端图像特点。针对有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预测ICAD-O、EMB-O的价值。结果:92例患者中,ICAD-O组49例,EMB-O组43例。ICAD-O组楔形征45例,非楔形征4例;EMB-O组楔形征5例,非楔形征38例。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房颤、栓塞部位、闭塞端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房颤、闭塞端形态可以预测ICAD-O和EMB-O(均P<0.05),栓塞部位无法预测ICAD-O和EMB-O(P>0.05),其中楔形征预测ICAD-O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1.8%、88.4%,非楔形征预测EMB-O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8.4%、91.8%。结论:年龄、房颤、血管造影闭塞端形态可以帮助术者及时预测ICAD-O和EMB-O,有助于最佳干预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颅内动脉栓塞性闭塞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伟 《临床研究》 2021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患实施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进行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72例病患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36例的常规组以... 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患实施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进行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72例病患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36例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显微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病患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4.44%、7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病患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并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出现率分别是11.11%、27.7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去出血病患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显微手术,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升血肿清除率,促进病患机体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 脑出血 基底节区 高血压 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UR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基于CGGA数据库的生信分析
3
作者 孙玉晨 杨生伟 王惠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JUR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获取mRNAseq-325数据集中325例胶质瘤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及临床资料,应用mRNAse... 目的探讨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JUR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获取mRNAseq-325数据集中325例胶质瘤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及临床资料,应用mRNAseq-693数据集中693例脑胶质瘤数据进行验证。利用R语言软件分析HJURP的表达和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HJURP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生存的影响。结果胶质瘤HJURP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IDH基因型、1p19q共缺失状态、WHO病理分级有关(P<0.0001),与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与HJURP高表达组相比,HJURP低表达组显示出显著的生存优势(P<0.0001)。GO、KEGG及GSVA分析显示HJURP参与脑胶质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调控、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等。结论HJURP在人脑胶质瘤中异常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这提示HJURP可作为人脑胶质瘤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JURP)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智鹏 吴伟 +1 位作者 蒋章亮 秧茂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59-2865,共7页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栓塞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安琪 江志群 +3 位作者 胡观成 赵异才 况建国 夏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脑动脉瘤 临床分析 颅内破裂动脉瘤 GDC栓塞治疗 神经外科医师 临床资料分析 血管内治疗 栓塞技术 微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MP-9及TIMP-1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小健 邹安琪 +2 位作者 胡观成 周小兵 赵业禹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正常颅内动脉的表达相比较,以探讨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经手术切除的颅...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正常颅内动脉的表达相比较,以探讨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经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和16例脑外伤病人切除的正常血管中的MMP-2、MMP-9、TIMP-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将所得染色标本在光镜下观察,并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动脉瘤标本中的MMP-2、MMP-9及TIMP-1明显高于正常血管。结论MMP-2、MMP-9及TIMP-1与颅内动脉瘤密切相关,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及其破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多功能作用
7
作者 李玲 胡观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溶栓剂,是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指定药物。其溶栓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随着相关研究进展,发现rtPA有多种除溶栓外的其他作用,包括神经保护、改善类淋巴系统、甚至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溶栓剂,是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指定药物。其溶栓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随着相关研究进展,发现rtPA有多种除溶栓外的其他作用,包括神经保护、改善类淋巴系统、甚至是对神经损害等作用,这些功能作用的发现为rtPA用于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将围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不同功能作用及相关临床运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神经保护作用 类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早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胡观成 邹安琪 +1 位作者 龚美慈 况建国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832-83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 ̄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 ̄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显微手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软通道与硬通道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韩书清 戴芹 +2 位作者 王章勇 周晓飞 赵洪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创软通道与硬通道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硬通道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硬通道组,软通道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患者50例为软通道组,对比2组手术时间、血肿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格... 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创软通道与硬通道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硬通道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硬通道组,软通道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患者50例为软通道组,对比2组手术时间、血肿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Barthel指数(B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软通道组较硬通道组手术时间长、血肿引流及住院时间短(P<0.05);2组术后1、6个月的GOS及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幕上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均确切,软通道与硬通道相比缩短引流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但延长了手术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软通道手术 微创硬通道手术 幕上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全兴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33-34,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大骨瓣开颅术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42例,大骨瓣开颅术组40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大骨瓣开颅术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42例,大骨瓣开颅术组40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l^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52±0·85改善为8·65±0·2;大骨瓣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l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25±1·15改善为25·15±0·4。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等量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性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观成 全兴云 +3 位作者 兰轶 胡建明 吴伟 屈家虎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6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占位性小脑梗死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手术治疗的25例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5例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压术,B组7例先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未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 目的探讨占位性小脑梗死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手术治疗的25例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5例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压术,B组7例先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未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后1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GCS评分无差异,A组10例患者预后良好,4例患者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B组2例预后良好,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A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论枕下去骨板减压同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是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去骨板减压 脑室穿刺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华 陈立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效果。方法:对81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亚低温(32-35℃)和常温治疗,同时进行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ICP变化情况,3个月死亡率以及COS评分。结果:与常温治...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效果。方法:对81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亚低温(32-35℃)和常温治疗,同时进行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ICP变化情况,3个月死亡率以及COS评分。结果: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组可降低ICP、3个月死亡率以及改善预后。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可降低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ICP,提高生存率,提高存活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颅内压 DAI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每天3次,治疗10 d.分别于入院后d1、d3、d7、d14进行GCS评分,治疗d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每天3次,治疗10 d.分别于入院后d1、d3、d7、d14进行GCS评分,治疗d14时记录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于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7、d14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情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d14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后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并发症 脑水肿/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低温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脑外伤后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2331-2332,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用亚低温治疗并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用亚低温治疗并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颅脑CT中脑水肿的面积和治疗期间GCS、GO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脑水肿逐渐加重至第7d达高峰期,之前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4d开始两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GOS评分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依达拉奉 颅脑损伤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全兴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标准观察疗效。...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78.9%)、NDS减分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降纤酶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雪峰 王建村(综述) 胡观成(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延迟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作为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重要原因,曾一度被理解为是仅由脑血管痉挛导致的,有部分学者甚至将DCI直接定义为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不良预后。但目前研究表明,造成DCI的相关... 延迟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作为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重要原因,曾一度被理解为是仅由脑血管痉挛导致的,有部分学者甚至将DCI直接定义为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不良预后。但目前研究表明,造成DCI的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不止如此,目前获得较多认同的机制有:早期脑损伤、皮质弥散去极化、微血栓形成、微循环痉挛、脑血流自动调节障碍、氧化应激和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其他机制如细胞死亡、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等。该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DC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迟性脑缺血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比较2组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243,P=0.03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低切黏度、血液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低切黏度、血液高切黏度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2±2.14)d,短于对照组的(16.33±2.71)d(t=8.002,P=0.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243、3.995,P=0.039、0.046)。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复发率 总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兰轶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治疗脑外伤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等待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患者在行脑室-腹腔分流后同...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治疗脑外伤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等待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患者在行脑室-腹腔分流后同步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之上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观成 龚美慈 +3 位作者 许军 屈家虎 付华 全兴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分析骨瓣成形术治疗的36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经CT确诊,行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单侧血肿<20 mL者采用旁正中切口,单侧血肿≥20...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分析骨瓣成形术治疗的36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经CT确诊,行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单侧血肿<20 mL者采用旁正中切口,单侧血肿≥20 mL者采用枕后马蹄形切口或枕下倒钩形切口,双侧血肿采用正中切口。结果:术后复查CT横窦减压效果良好。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9例,重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安全且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复位原则,可作为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横窦 骨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症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龚美慈 胡观成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6期572-573,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全麻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以提高麻醉技术。方法分析52例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麻醉管理中无呕吐、误吸,麻醉效果好,无麻醉死亡...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全麻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以提高麻醉技术。方法分析52例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麻醉管理中无呕吐、误吸,麻醉效果好,无麻醉死亡;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虽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但绝大部分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丙泊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