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技术等多种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作慧 陈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36期145-145,共1页
21世纪是神经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对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如何帮助学生学好神经病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剖析目前教学现状入手,在多个层面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信息化技术 改革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在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晨 张作慧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36期154-154,共1页
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转型,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如何使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适应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为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来,可以... 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转型,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如何使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适应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为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来,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内容复杂、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成才缓慢之间的矛盾,以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信息化教学 专业型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与假性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建洋 陈刚 +3 位作者 肖成华 张亚东 赵环 薛永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与假性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在癫痫(32例)及假性发作(30例)患者发作后第1 d、3 d、8 d、15 d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比...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与假性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在癫痫(32例)及假性发作(30例)患者发作后第1 d、3 d、8 d、15 d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比浊法和时间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NSE含量。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组患者发作后第1 d、第3 d时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NSE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性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发作后第8 d、第15 d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性发作组发作后各时间点的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NS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发作后3 d内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NSE水平均明显升高,而假性发作患者无明显改变。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NSE水平可作为鉴别癫痫与假性发作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假性发作 S100B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现状的思考:是希望还是炒作? 被引量:5
4
作者 任超 耿德勤 +1 位作者 葛巍 李金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306-4312,共7页
背景:干细胞研究已50年,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干细胞替代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在临床开展,但在缺少统一应用规范的情况下不免出现一些负面报道和夸大宣传,面对这些很多医生、患者出现了迷惘。目的:探讨干细... 背景:干细胞研究已50年,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干细胞替代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在临床开展,但在缺少统一应用规范的情况下不免出现一些负面报道和夸大宣传,面对这些很多医生、患者出现了迷惘。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到底是希望?还是炒作?方法:通过①对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两篇影响较大的干细胞临床应用相关报道的思考。②结合作者自身多年开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些经验。③参考国内外一些研究文献等多条线索进行剖析。以"干细胞"、"动物模型"、"神经"等检索词变换组合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2年4月相关资料,获得文献阅读后进一步剔除。结果与结论:在动物实验方面,神经干细胞对于神经系统损伤及退行性变有一定治疗作用。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面对阻力,一些国家已经从国家层面展开具有一定规模的临床试验,大多已进入临床Ⅱ、Ⅲ期。美国代表性产品Prochymal成为全球首个获准用于临床治疗人体疾病的干细胞药物。产业化的干细胞成品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在疗效不确切的情况下,暂不主张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更不主张以盈利为目的、夸大其词的商业化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学术探讨 神经干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 干细胞药物 动物模型 进展 规范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遗传学及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董丽果 牟英峰 崔桂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86-89,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由于人口变动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未来的10年内在缺乏预防干预和保护治疗的情况下PD的发病率将更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基因因素...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由于人口变动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未来的10年内在缺乏预防干预和保护治疗的情况下PD的发病率将更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基因因素在PD发病中的作用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18个“PARK”位,认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PD的发病风险。PD典型临床表现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还表现为许多非运动症状,以认知功能受损最突出,其病理学特点表现出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遗传学 临床特征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癫发作及假性发作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刚 徐建洋 +3 位作者 赵环 张亚东 薛永 肖成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在癫发作、假性发作急性期(24 h内)测量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数值,并进行比较,从而为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生化学方法。方法收集在病房及门诊的急性期(24 h内)癫发作及假性发作血液标本,以及收集门诊体检... 目的在癫发作、假性发作急性期(24 h内)测量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数值,并进行比较,从而为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生化学方法。方法收集在病房及门诊的急性期(24 h内)癫发作及假性发作血液标本,以及收集门诊体检健康成人的血液标本,用时间免疫荧光法测定NSE、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S100B蛋白含量,观察30例癫患者、30例假性发作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两个生化指标数值,并将三者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两种指标在癫患者性发作急性期(24 h内)升高(与对照组、假性发作组相比,P值<0.001),而假性发作急性期两种指标不升高(与正常组对比P值>0.05)。结论癫发作急性期(24 h内),患者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且与假性发作有鉴别意义(P值均<0.001),而假性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不高(P值均>0.05)。两种指标为我们急性期(24 h内)诊断癫,以及急性期与假性发作鉴别可以提供生化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假性发作 血清S100B蛋白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及血浆钙调素(CaM)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庄柏翔 刘永海 +3 位作者 金生荣 于宏林 张光毅 唐放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应用ELISA测定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CaM61例及血浆CaM40例,另以正常人的脑脊液17例及血浆13例作为对照组。发现15例脑梗塞脑脊液CaM平均值为3.15±1.15(X±SE),9例血浆CaM平均值5.24±1.50(X±SE);中枢神经系统感... 应用ELISA测定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CaM61例及血浆CaM40例,另以正常人的脑脊液17例及血浆13例作为对照组。发现15例脑梗塞脑脊液CaM平均值为3.15±1.15(X±SE),9例血浆CaM平均值5.24±1.50(X±SE);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例胸脊液CaM为6.49±2.46(X±SE),12例血浆CaM为4.08±1.40(X±SE);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9例脑脊液CaM为3.77±1.11(X±SE),11例血CaM为1.95±0.59(X±SE),各组与正常组比较,P值均为<0.05~0.01之间,61例脑脊液及40例血浆CaM含量经t检验,P>0.05,认为测定脑脊液及血浆的CaM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作者指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可测脑脊液或血浆的CaM作为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脑脊液 血浆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项洁 沈霞 耿德勤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徐州地区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ssyndrome ,GBS)发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3例GBS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发病的时间规律、年龄特点、临床表现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徐州地区GBS发病以 5~ 8月为高发季节... 目的 探讨徐州地区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ssyndrome ,GBS)发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3例GBS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发病的时间规律、年龄特点、临床表现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徐州地区GBS发病以 5~ 8月为高发季节 ,1~ 10岁为高发年龄 ,病前有诱因者占 5 4 % ,呼吸肌受累者占发病人数的 18% ,颅神经受累占发病人数的 4 2 % ,肌电图有改变者占 74 % ,脑脊液有细胞 -蛋白分离者占 6 2 % ,GBS医院感染率2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临床特点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陈伟 崔桂云 +4 位作者 王小鹏 赵秋宸 黄晓雷 花放 沈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氯喹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 4动脉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损伤情况,用Y型电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氯喹... 目的观察氯喹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 4动脉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损伤情况,用Y型电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氯喹处理组大鼠海马区损伤较缺血损伤组大鼠减轻,氯喹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强于缺血损伤组大鼠,但仍比假手术组大鼠差(P<0.05)。结论氯喹可以通过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损伤减轻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全脑缺血 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3在poly(I:C)-LMW预处理后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璞 崔桂云 +3 位作者 陈伟 赵秋宸 花放 沈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TRL3激动剂poly(I:C)-LMW预处理对原代皮质神经元Toll样受体3(TLR3)表达的影响,探讨TLR3在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细胞分别予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空白对照组);... 目的观察TRL3激动剂poly(I:C)-LMW预处理对原代皮质神经元Toll样受体3(TLR3)表达的影响,探讨TLR3在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细胞分别予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空白对照组);缺糖缺氧2h,复糖复氧24h(OGD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h(激动剂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h后缺糖缺氧2h,复糖复氧24h(激动剂+OGD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分别以Western blot法、RT-PCR法测定TLR3蛋白及TLR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激动剂及缺氧复氧处理方法均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TLR3、TLR3mRNA表达增强(P<0.05);激动剂预处理后,与OGD组相比,激动剂+OGD组神经元细胞状态较好,数目较多(P<0.05)。结论 TLR3参与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激动剂可减轻神经元缺糖缺氧后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TRL3) poly(I:C)-LMW 激动剂 原代皮质神经元 缺糖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民 崔桂云 沈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91-94,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双生子研究以及连锁分析和位点克隆研究均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具有遗传病原学原因。本文就与PD相关致病基因的结构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双生子研究以及连锁分析和位点克隆研究均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具有遗传病原学原因。本文就与PD相关致病基因的结构及其所致帕金森病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遗传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泽民 王敦敬 +1 位作者 刘德全 肖成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scale,HAMD)及We...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scale,HAMD)及Webster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析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者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6.9%,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与帕金森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PD病情严重程度是PD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PD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脑出血后认知损害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伟 刘涵 +1 位作者 李晓泉 樊红彬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在脑出血后认知损害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oCA对88例脑出血患者和61例健康人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行CT...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在脑出血后认知损害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oCA对88例脑出血患者和61例健康人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行CT或MRI检查,详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血管性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VRF)如血压、血脂等,将以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结果、血管性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分析.结果 ①MMSE、MoCA总分在脑出血组和对照组都有相关性(P〈0.05).②脑出血组和对照组MMSE总分均高于MoCA评定总分(P〈0.05).③MoCA各分项得分中,脑出血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4个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及延迟回忆领域受损尤为明显.MoCA对脑出血后认知损害患者的早期筛查较MMSE敏感性、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静 肖成华 张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及两者在CI患者免疫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及两者在CI患者免疫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16+、CD56NK细胞的数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CI患者发病2d,CD16+、CD56NK细胞表达水平上升,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是促进CI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D4+ CD25+ CD127 low调节T细胞 CD16+ CD56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含水量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倪小宇 巩娟娟 齐素华 《当代医学》 2013年第6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含水量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1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应用丁苯酞腹腔注射,一天二次,注射3d...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含水量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1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应用丁苯酞腹腔注射,一天二次,注射3d。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丁苯酞治疗组较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MDA值明显降低(P<0.05),SO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有效清除脑出血后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含水量 氧自由基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例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祖洁 崔桂云 +1 位作者 昝坤 沈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癎)持续状态(SE)的病因、诱因、发作类型、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癫疒 间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诱因、发作类型、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SE病因以脑血管病最常见(47.6%),其次为中枢神... 目的 探讨癫(癎)持续状态(SE)的病因、诱因、发作类型、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癫疒 间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诱因、发作类型、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SE病因以脑血管病最常见(47.6%),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1.0%),老年人需注意高血糖所致SE.诱因多为停药不当,其次为感染.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最多见(81.0%).发作在给药2 h内得以控制者72例,2~6 h得以控制者7例,6 h以上~24 h得以控制者3例,超过24 h仍未控制者2例,最终死亡.结论 癫疒 间持续状态的病因以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多见,诱因以停药不当最为多见,发作类型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迅速控制发作是癫(癎)持续状态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可可 荣良群 魏秀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组(≤4.0 cm3)...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组(≤4.0 cm3),中梗死组(4.1~10.0 cm3),大梗死组(>10.0 cm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4分),中型组(4~15分),重型组(>15分).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50%),中度狭窄组(50%~70%),重度狭窄组(>70%).观察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体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不同梗死体积组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L-17水平随梗死灶体积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IL-17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IL-17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的体积大小、神经缺功能损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有关,检测患者的血清IL-17含量可能有助于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及血浆钙调素测定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柏翔 金生荣 +3 位作者 于宏林 耿德勤 刘永海 赵昇皓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89年第7期358-359,共2页
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了12例脑梗塞(CI)患者脑脊液及血浆的钙调素(CaM),另以7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CI组血浆和脑脊液CaM分别为4.3±1.21μg(X±SE)及11.36±5.317,正常组分别为0.864±0.35及0.38±0.37;... 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了12例脑梗塞(CI)患者脑脊液及血浆的钙调素(CaM),另以7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CI组血浆和脑脊液CaM分别为4.3±1.21μg(X±SE)及11.36±5.317,正常组分别为0.864±0.35及0.38±0.37;两组相比,血浆及脑脊液P值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脑脊液 血浆 调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动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邵可可 荣良群 魏秀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含量变化,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浓度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含量变化,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浓度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 d、3 d、7 d和14 d时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3 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IL-17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患者的IL-17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通路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后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长新 龚晨 +1 位作者 李海亮 董瑞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ERK通路对缺氧/复氧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ERK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改变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参照McCarthy方法星形胶质细胞(AC)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细胞自然纯化。将AC分... 目的分析ERK通路对缺氧/复氧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ERK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改变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参照McCarthy方法星形胶质细胞(AC)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细胞自然纯化。将AC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阻滞剂组(H/R+M组)。每组设缺氧4h、缺氧8h、复氧6h、12h、24h、48h6个时间点,建立AC缺氧/复氧模型。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T-ERK,P-ERK的表达情况,TNF-α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Western-blot:缺氧组较正常组相比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阻滞剂组较无阻滞剂组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2)TNF-αELISA:缺氧后TNF逐渐升高,复氧48h时达高峰(P<0.05),加入ERK阻滞剂后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后存在ERK通路的激活,ERK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后反应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与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ERK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