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状态与SRC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左淑润 杭文璐 +2 位作者 薄芸 孔丽萍 李海泉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状态与SRC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可能参与SRC的表达调控。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状态与SRC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可能参与SRC的表达调控。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miR-20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并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进行确认,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miR-203的表达丰度,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IHC)研究SRC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与miR-203、SRC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miR-203甲基化率为66.67%(30/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4.44%(11/45),与miR-203表达呈负相关(r_(s)=-0.615,P<0.05),而与SR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703,P<0.01),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发生了高甲基化,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上调SRC蛋白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03 DNA甲基化 SRC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短期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单楚笑 孙宜田 +3 位作者 朱孟静 瞿海燕 嵇璇 陈碧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43-204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单核细胞(MON)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在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ILD)短期转归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间质性肺疾病(ILD)病人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单核细胞(MON)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在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ILD)短期转归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间质性肺疾病(ILD)病人137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急性加重(AE)组50例和稳定期组87例的基本资料和血清NEU、MON及NMR水平变化,评估其在AE-ILD 28 d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结果ILD病人血清NEU、MO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E组病人的NEU[6.68(4.74,9.25)×10^(9)/L]和NMR[14.37(9.71,32.14)]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4.10(3.24,5.82)×10^(9)/L、9.92(7.45,12.26)](P<0.05)。在AE死亡病人组中,血清NEU、NMR水平显著升高,MON水平显著下降。当NEU>6.86×10^(9)/L,预测AE-ILD病人28 d内死亡风险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77.4%,曲线下面积(AUC)为0.73;MON<0.32×10^(9)/L,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3.5%,AUC为0.89;NMR>16.54,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87.1%,AUC是0.98。NMR对AE-ILD病人的28 d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明显高于NEU与MON,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ILD病人发生AE时,病人的NEU和NMR水平升高;NEU、NMR升高和MON降低可以作为预测AE-ILD病人28 d内死亡风险的血清学标志物,且NMR对早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医院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恶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寒寒 许芳芳 邵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将预见性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用于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104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 目的探究将预见性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用于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104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数均为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每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持续引流时间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9.23%),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77%)更低(P<0.05)。2组在出院前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并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加快其康复进程,提升疗效,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预见性护理 心理干预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