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预知训练评估模型在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继芬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评估模型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评估模型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危险预知训练评估模型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外吸氧比例、院外插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转入专科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3 d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急救前,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3 d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3 d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急救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预知训练评估模型在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预知训练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43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2015年5月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43例ACS患...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43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2015年5月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43例ACS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43例(79.07%)患者均在入院1 h内接受了治疗,而对照组仅17例(39.53%)在入院1 h内接受了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保障患者健康,促进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试验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试验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接诊至开始急救时间、接诊至确定住院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一体化 急救护理模式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苗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选取126例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则采用急救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选取126例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则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D-to-B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少、总医疗费用更低、患者存活率更高、总满意度更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急救效率与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苗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46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急救护理路...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46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时间与急救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医疗费用,从而有效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提俊响 闫肃 +3 位作者 韩冠杰 李家琼 许铁 李茂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4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Pa02/Fi02)<100 mmHg]患者,均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16 h后氧合指数(PaO2/F...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4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Pa02/Fi02)<100 mmHg]患者,均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16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驱动压(DP)以及右心房压(PRA)、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钝压(PAWP)、跨肺梯度(TPG=mPAP-PAWP)、肺血管阻力(PVRi)的变化。结果与仰卧位比较,俯卧位通气16h后PaO2/FiO2,PRA及PAWP明显升高,Pplat、DP、TPG及PVRi明显降低(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减轻重度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俯卧位 仰卧位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对小鼠成骨细胞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守祥 许铁 +1 位作者 孙虹 刘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①实验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钛合金颗粒干预组(0.1g/L),每组又分为0、0.5、1、3和6h5个亚组。分别在培...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①实验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钛合金颗粒干预组(0.1g/L),每组又分为0、0.5、1、3和6h5个亚组。分别在培养第0、0.5、1、3和6h5个时点,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RK1/2磷酸化水平。②实验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钛合金颗粒干预A组(0.01g/L)、B组(0.1g/L)和C组(1g/L)。在培养第0.5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钛合金颗粒浓度作用下成骨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在第0.5、1、6h时点,钛合金颗粒干预组(0.1g/L)ERK1/2磷酸化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0.5h亚组成骨细胞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最高;但在第3h时点,2组ERK1/2磷酸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共培养的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组成骨细胞的ERK1/2磷酸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浓度钛合金颗粒可促进成骨细胞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激活ER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2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钛合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脊髓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可抑制小鼠吗啡痛觉过敏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骏生 章功良 +4 位作者 杜雷 姬宁宁 黄思婷 张咏梅 花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究脊髓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通道)激活后对小鼠吗啡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N小鼠,建立吗啡痛觉过敏模型,鞘内注射SK通道激活剂1-EBIO后,测量小鼠热甩尾潜伏... 目的探究脊髓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通道)激活后对小鼠吗啡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N小鼠,建立吗啡痛觉过敏模型,鞘内注射SK通道激活剂1-EBIO后,测量小鼠热甩尾潜伏期(tail withdrawal latency,TWL),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内脏痛阈的变化。结果吗啡痛觉过敏模型小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相比,热甩尾潜伏期、机械缩足阈值和内脏痛阈均降低;而鞘内注射SK通道激活剂1-EBIO后,与给药前相比,小鼠的痛阈热甩尾潜伏期,机械缩足阈值和内脏痛阈均升高;吗啡模型组小鼠的脊髓SK2膜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给予1-EBIO后,脊髓SK2膜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脊髓SK通道参与小鼠吗啡引起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通道 1-EBIO 吗啡 痛觉过敏 脊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伟 燕宪亮 +3 位作者 刘丽 鲁海艳 张高峰 张肖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2018年9月行CRRT治疗的36例ARDS并发AK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2018年9月行CRRT治疗的36例ARDS并发AK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素组(18例)和枸橼酸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凝血相关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滤器使用寿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UN、Cr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肝素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枸橼酸组,PT、APTT长于枸橼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滤器寿命短于枸橼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更佳,能够延长滤器寿命,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抗凝 枸橼酸抗凝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磊 掌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4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力衰竭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心功能不同分为心力衰竭组72例和非心力衰竭组10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结果心力衰...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力衰竭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心功能不同分为心力衰竭组72例和非心力衰竭组10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组吸烟史人数占比、血糖水平、BNP水平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而服药人数占比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以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为主,非心力衰竭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心肌梗死部位主要以前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肌钙蛋白、用药治疗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P<0.05),其余因素与心力衰竭发病无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主要为前壁和广泛前壁,心肌肌钙蛋白和用药情况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心力衰竭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韬 吴云鹰 +1 位作者 柳政 叶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分析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究基于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分析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及宿迁市钟吾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病情需要放置脑室ICP监测导管的TBI患者61例,运用超声动态监测ONSD变化,并记录对应的ICP结果;根据脑室ICP监测水平分为4组,即A组(ICP 5~15mmHg,n=18),B组(ICP 16~21mmHg,n=15),C组(ICP 22~40mmHg,n=16),D组(ICP>40mmHg,n=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集患者入室后1h、入室后首次使用甘露醇前0.5h、使用甘露醇后0.5h ONSD值和对应的ICP结果,共测得183例次数据;分析不同ICP水平超声ONSD与ICP相关性,并比较不同ICP水平ONSD值的差异。结果分析183例次ONSD值和对应ICP数据,ONSD与IC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呈线性相关。当ICP≤40mmHg时,ONSD与ICP有相关性(r=0.838,P<0.001);当ICP>40mmHg时,ONSD与ICP相关性不大。ONSD诊断ICP增高(ICP≥22mmHg)的最佳临界值为5.24mm,曲线下面积为0.992,95%CI为0.966~0.999,敏感度为96.3%,特异性为97.1%。对ICP≤40mmHg的3组进行比较,不同时间点3组间ICP值、ON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ONSD是一种无创且安全﹑有效的ICP监测方法,能可靠地预测ICP增高,当超声监测ONSD值为5.24mm时对诊断ICP增高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直径 创伤性颅脑损伤 颅高压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可 燕宪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阿仑膦酸钠片、硝酸甘油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骨质疏松症骨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骨质疏松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安全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磊 掌瑜 +1 位作者 韩寒 赵宁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5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征,观察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心衰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将...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征,观察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心衰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服用组22例与未服用组30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结果 52例患者中,合并扩心病及冠心病各4例(7.7%);高血压11例(21.2%);糖尿病5例(9.6%);风心病2例(3.8%);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21例(40.4%)。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组BNP、LVEF、6 min步行距离、LVEDD、LVESD、HR均优于未服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COPD患者并发症较多,易发生心衰且不易诊断,因此,对COPD患者要提高心衰的诊断率,以提高治愈率,β受体阻断剂使用者心功能指标优于未使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衰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沙月红 胡书群 +1 位作者 燕宪亮 许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的重症ACOP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高压氧及...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的重症ACOP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高压氧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地塞米松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每日1次、连续3 d,同时静滴奥拉西坦3.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每日1次、连续7 d.出院30 d后观察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治疗后比较两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GCS均较治疗前升高,Barthel指数评分较发病前降低,观察组出院30 d后MMSE评分(分:26.93±2.92比24.20±6.82)、GCS评分(分:14.41±1.32比13.98±2.13)及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94.78±12.62比85.25±19.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EACM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4/47)比17.5%(7/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组缩短(d:10.81±5.49比13.05±6.8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ACOP早期应用奥拉西坦及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患者出院30 d后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DEACM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 奥拉西坦 地塞米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伟超 许铁 +4 位作者 燕宪亮 叶英 任泽强 张蓬波 吕建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05-507,共3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由胆源性、高血脂、饮酒与暴饮暴食等各种原因引起,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1]。SAP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急,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由胆源性、高血脂、饮酒与暴饮暴食等各种原因引起,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1]。SAP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急,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7例老年SAP病人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15例非老年SAP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老年SA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非老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 SAP 急危重症 暴饮暴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KL磷酸化在红花黄色素对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薇 徐娜 +5 位作者 韩东 胡书群 潘韵 盂焕 燕宪亮 许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研究MLKL磷酸化在红花黄色素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及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正常对照(contr01)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组、红花黄色素干预组根据浓度不... 目的研究MLKL磷酸化在红花黄色素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及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正常对照(contr01)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组、红花黄色素干预组根据浓度不同分成3个亚组(A组:0.1mmol/L;B组:0-3mmol/L;C组:0.9mmol/L)。灌注前后监测心功能指标,包括HR、LVSP和LVEDP;再灌注120rain末,取心,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免疫印迹法分析MLKL的磷酸化水平,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TNF-α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各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与I/R组相比,红花黄色素处理组心肌纤维排列渐规则,C组改变更显著;与Control组相比,I/R组HR、LVSP降低,LVEDP升高,MLKL的磷酸化水平升高、TNF-α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C组HR、LVSP升高,LVEDP降低,MLKL的磷酸化水平降低、TNF-α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红花黄色素通过下调MLKL磷酸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红花黄色素 MLKL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雷帕霉素及其联合使用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铮铮 刘筱 +3 位作者 徐浩 魏敏 杜文升 陆晓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雷帕霉素及其联合使用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骨化三醇、雷帕霉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抑制率的影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雷帕霉素及其联合使用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骨化三醇、雷帕霉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抑制率的影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RT-PCR检测Akt、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 10^(-7) mol·L^(-1)骨化三醇组和50.0 nmol·L^(-1)的雷帕霉素与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共培养48 h为二者抑癌效应适宜浓度和时间点。联合用药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独应用骨化三醇、雷帕霉素组,而Akt/mTOR信号物质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雷帕霉素可协同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雷帕霉素 增殖 信号通路 Akt-mTOR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指标(NC、NLR)及APACHE Ⅱ评分与急性有机磷中毒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娜 许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nis poisoning, AOPP)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冲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参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将201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nis poisoning, AOPP)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冲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参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62例AOPP患者分为两组,即轻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途径、摄入量及入院后首次采集的血白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血尿素、血肌肝、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钠、血钾、红细胞分布宽度、胆碱酯酶活力,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独立风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利用ROC曲线坐标及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截值.结果①重度组患者NC、NLR、谷草转氨酶、红细胞分布宽度、APACHE Ⅱ评分高于轻中度组患者,ChE活力低于轻中度组(P<0.05)。②NC、NLB、APACHE Ⅱ评分是预测急性有机磷中毒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③NC、NLR、APACHE 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95%CI 0.724-0.953)、0.906(95%C1 0.828-0.984)、0.882(95%CI 0.801 - 0.963),最佳诊断截值分别为 7.575(敏感性 82.9%,特异性81.0%,约登指数0.639)、10.845(敏感性80.5%,特异性85.7%,约登指数0.662)和15.000(敏感性68.3%,特异性100%,约登指数0.683).结论NC、NLR、APACHE Ⅱ评分对判断AOPP中毒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APACHE Ⅱ评分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丁伟超 许铁 +4 位作者 燕宪亮 任泽强 张蓬波 吕建农 叶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痰培养结果阳性的93例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痰培养结果阳性的93例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所有痰培养结果阳性的老年AECOPD患者中,单一感染55例(59.14%),包括细菌感染50例(53.76%)、真菌感染5例(5.38%);混合感染38例(40.86%),包括多种细菌混合感染24例(25.81%)、细菌真菌混合感染14例(15.05%)。共检测出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10.87%)、革兰阴性菌103株(74.64%)、真菌20株(14.49%)。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等。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呋喃妥因的敏感性高,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40%,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多。检出的病原菌中耐药菌较多,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PV与HFNC治疗AECOPD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志峰 杨小雪 +1 位作者 卓越 叶英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68例AECOPD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PPV组和HFNC组(n=34例),分别常规治疗基础上予NIPPV和HFNC。收集一般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24、48 h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乳酸(lactic acid,Lac)及舒适度指数;记录ICU住院时间;随访28 d临床结局相关指标(气管插管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NIPPV组比较,HFN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RR、HR明显下降(P <0.05),MAP、PaCO2、PaO2、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FN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指数明显高于NIPPV组(P <0.05);NIPPV组和HFNC组ICU住院时间(8.17±7.55) d vs (7.36±8.27) d、28 d气管插管率(20.59%vs23.53%)和病死率(14.71%vs 11.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50 mmHg <PaCO2<80 mmHg)患者,HFNC与NIPPV均能改善呼吸功能,且效果相当,但HFNC提高患者舒适度,可选用HFNC治疗此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