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的应用探索
1
作者 魏韩笑 赵秉坤 +1 位作者 张爱君 金培生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对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专业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4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对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专业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4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调查试验组对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出科时,试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调查显示,试验组多喜欢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且多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论: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提高整形外科住院医师的学习成绩,提高其对教学的满意度。该模式将加快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为整形外科医师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攀登 徐晓涵 +1 位作者 高新宇 李之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 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并应用FLIR Tool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在术中对穿支血管及轴形血管进行验证,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有11处软组织缺损,均行皮瓣修复。热成像仪检测结果显示,8处皮瓣血供良好,3处皮瓣血供不佳。血供良好的8处皮瓣,术后观察到1处皮瓣出现部分坏死。血供不佳的3处皮瓣,术后观察到2处皮瓣出现远端表浅坏死,1处皮瓣术后血供好,未发生坏死。在此基础上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为66.7%(2/3),特异性为87.5%(7/8),准确性为81.8%(9/11),阳性预测值为66.7%(2/3),阴性预测值为87.5%(7/8)。术前探测穿支血管16支,术中证实13支;探测10支血管链,术中证实10支血管链。结论: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术前探查血管穿支、血管链用于辅助皮瓣设计,术中术后监测皮瓣的皮温、血运以预测、预防皮瓣的坏死方面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可客观有效地辅助外科医生设计皮瓣、评估皮瓣血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技术 皮瓣 智能手机 围手术期 穿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PO、HMGB1及GRP78与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马艳 金培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83-886,共4页
目的 评估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与烧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0例。根据感染... 目的 评估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与烧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0例。根据感染程度分为烧伤后脓毒症组21例、局部感染组47例、未感染组42例。收集患者烧伤面积、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收集外周静脉血,留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EPO、HMGB1及GRP7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EPO、HMGB1、GRP78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烧伤面积方面,局部感染组大于未感染组,而脓毒症组大于局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EPO、HMGB1及GRP78水平方面,局部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而脓毒症组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预测烧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0.9%;HMGB1预测烧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4.3%;GRP78预测烧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9.9%。结论 烧伤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EPO、HMGB1及GRP78水平明显升高,血清EPO、HMGB1及GRP78均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联合单层人工真皮在肌腱或骨外露创面修复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徐晓涵 高新宇 李攀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探讨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行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患者共10例,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 探讨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行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患者共10例,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的创面。结果 本组中8例患者修复效果好,达到治愈,皮片成活好,颜色红润,有效患者1例,经几次换药后创面愈合,无效患者1例,人工真皮出现感染,后经双层人工真皮覆盖2周后再次刃厚皮片移植后创面完全愈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植皮区及供皮区愈合好。结论 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层型人工真皮合并自体刃厚皮片能够有效地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式负压 单层型人工真皮 刃厚皮片 肌腱或骨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参与的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雪阳 杨超 +1 位作者 沈才齐 邢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85-2389,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n=16)。除对照组大鼠外...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n=16)。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在背部制作4个1 cm^2的正方形皮肤全层创面缺损创面,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处理。分别于给药处理3 d、5 d、7d和14 d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结果创面损伤大鼠给药3 d后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创面比模型组和脂肪肝细胞组干燥,给药14 d后各组大鼠创面基本恢复,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 <0. 05);创面损伤大鼠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1/3及MMP2/9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经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凝胶、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后上述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组和给药14 d后效果最明显(P <0. 05),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 <0. 05)。结论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显著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效果,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创面修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羟脯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反应轴对脂肪干细胞修复烧伤创面的调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雪阳 郑万玲 +2 位作者 杨超 夏斯展 邢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3975-3980,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HGF/c-Met调节脂肪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提取的人脂肪干细胞按实验要求分... 背景: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HGF/c-Met调节脂肪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提取的人脂肪干细胞按实验要求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处理的脂肪干细胞)、HGF组(10μg/L,24 h)、c-Met si RNA+HGF组(10μg/L,24 h);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Met、AKT、p-AKT的蛋白表达,CCK-8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用99℃烫头接触裸鼠背部皮肤5 s,构建直径为1 cm的皮肤Ⅲ度烫伤模型。实验组创面周围皮肤内注射1×106个10μg/L HGF处理24 h的脂肪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未处理的脂肪干细胞。所有裸鼠在实验第7天处死,取新生创面全层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创面愈合率和再上皮化厚度。结果与结论:(1)HGF能够诱导c-Met表达(P<0.05);HGF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Met si RNA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起抑制作用(P<0.05);HGF促进p-AKT蛋白表达,c-Met si RNA抑制p-AKT蛋白表达;(2)实验组创面再上皮化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HGF干预的脂肪干细胞能通过诱导c-Met基因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迁徙能力;HGF干预的脂肪干细胞能促进裸鼠烫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PI3K/AKT 增殖 迁移 创面愈合 干细胞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鼻缺损的皮瓣类型总结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万玲 沈嘉威 +2 位作者 魏韩笑 张爱君 金培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86-4188,共3页
鼻缺损的修复重建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鼻端皮肤较厚,活动度小,且三维结构复杂,这些均加大了鼻缺损的修复难度。尽管临床上用于修复鼻缺损的皮瓣类型众多,但缺乏统一的金标准。这篇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修复鼻缺损的常见皮瓣类型,并指出... 鼻缺损的修复重建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鼻端皮肤较厚,活动度小,且三维结构复杂,这些均加大了鼻缺损的修复难度。尽管临床上用于修复鼻缺损的皮瓣类型众多,但缺乏统一的金标准。这篇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修复鼻缺损的常见皮瓣类型,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及新近手术要点,以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并指出皮瓣选择的重要原则,为今后鼻缺损修复选择皮瓣类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 鼻修复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F/c-Kit反应轴调控ADSCs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斯展 李强 +4 位作者 郭艳萍 赵晗 马志兵 沈才奇 金培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信号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ADSCs。将其分为ADSCs组、ADSCs+SCF(4 ng/ml,24 h)组和ADSCs+SCF+c-Kit siRNA(4 ng/...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信号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ADSCs。将其分为ADSCs组、ADSCs+SCF(4 ng/ml,24 h)组和ADSCs+SCF+c-Kit siRNA(4 ng/ml,24 h)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Kit、p-AKT、AKT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细胞克隆形成检测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迁移情况。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复制背部直径为2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6只糖尿病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鼠于创面周围以皮内注射方式注射1×10~6个未处理的ADSCs,实验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经SCF(4 ng/ml)预处理24 h后的ADSCs。10 d后处死各组裸鼠,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真皮层与表皮层间的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SCF诱导c-Kit的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SCF促进ADSCs的增殖、迁移,c-Kit siRNA抑制ADSCs的增殖、迁移(P<0.05)。SCF促进p-AKT的表达,c-Kit siRNA抑制c-Kit、p-AKT的表达。实验组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率更高,真皮层与表皮层厚度大(P<0.05)。结论 SCF/c-Kit反应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DSCs增殖、迁移。SCF预处理能够促进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干细胞因子受体 PI3K/AKT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40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水光注射仪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昂 李雪阳 +1 位作者 杨帅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2940 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水光注射仪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的增生性瘢痕患者,使用2940 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 nm脉... 目的探讨2940 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水光注射仪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的增生性瘢痕患者,使用2940 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水光注射仪导入曲安奈德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自身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并计算患者总体满意率。结果联合治疗后3、6个月VSS评分分别为(4.87±2.28)分、(3.8±1.4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总满意率为87%,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2940 nm铒点阵激光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水光注射仪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高,为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联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940 nm铒点阵激光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 水光注射仪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修复糖尿病创面 被引量:3
10
作者 闻丹丹 李强 +2 位作者 沈才齐 纪哲 金培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8-1044,共7页
背景:根据目前临床上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应用及其免疫作用,考虑到其对慢性创面治疗的可能性。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存... 背景:根据目前临床上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应用及其免疫作用,考虑到其对慢性创面治疗的可能性。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存活率和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质量浓度为10 mg/L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作用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50%蔗糖诱导细胞凋亡,给予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干预后采用FITC-PI流式细胞凋亡试剂盒、TUNEL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10 mg/L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5 mL,共培养48 h,用荧光染料CM-Dil标记后以皮内注射方式注入糖尿病小鼠创缘皮肤,LB983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细胞存活率,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验证慢性创面第14天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可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并抑制其凋亡;在体内条件下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可以增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活性 凋亡 慢性创面 糖尿病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衍生物填充在中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泽铭 陆婷 张爱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衍生物填充在治疗中面部衰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要求中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96例,予以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改善眼袋膨出,通过不同规...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衍生物填充在治疗中面部衰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要求中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96例,予以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改善眼袋膨出,通过不同规格抽脂针抽吸获取直径大小不等的颗粒脂肪,根据衰老表现分别填充于泪沟及中面部不同区域。从眼袋改善程度、中面部凹陷部位改善程度、皮肤肤色及质地改善程度、中面部整体年轻化改变程度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96例患者眼袋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破溃、瘢痕增生等情况,注射区域均有轻微程度肿胀,1周内自行消退。3例术后在颧骨下注射区域出现轻度淤青,未予处理,于术后10 d左右自然消退,2例患者1个月内出现颧骨下区域局部硬结,自行热敷后消失。注射区域未出现感染、破溃、脂肪液化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各评价指标均>7分,中面部年轻化整体满意。结论经结膜入路眼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衍生物填充创伤小,恢复快,通过一次手术可以解决多处中面部衰老表现,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颗粒脂肪 纳米脂肪 眼袋 中面部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真皮胶原微粒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浩 张爱君 +4 位作者 殷雅婷 郑万玲 王苹苹 李健华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制备活性真皮胶原微粒,研究其对皮肤创而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销蚀和反复冻融法制备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研磨成真皮胶原微粒,在体外与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共培养,检测真皮胶原... 目的制备活性真皮胶原微粒,研究其对皮肤创而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销蚀和反复冻融法制备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研磨成真皮胶原微粒,在体外与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共培养,检测真皮胶原微粒与ADSC的相容性,构建裸鼠皮肤创面,比较真皮胶原微粒-ADSC复合体组、ADSC组、真皮胶原微粒组、空白组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真皮胶原微粒-ADSC复合体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Ol)。结论活性真皮胶原微粒可携带,ADSC并促进ADSC增殖、迁移,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真皮胶原微粒 细胞相容性 组织工程皮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在鼻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齐川 郑万玲 +4 位作者 王苹苹 吴玉伟 魏韩笑 张爱君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在鼻缺损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额部扩张皮瓣鼻缺损修复术患者6例,6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其中5例鼻缺损为外伤所致,1例为先天... 目的研究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在鼻缺损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额部扩张皮瓣鼻缺损修复术患者6例,6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其中5例鼻缺损为外伤所致,1例为先天性鼻缺损。利用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患者术前与术后鼻部三维图像,利用计算机软件行立体显示,在鼻部及鼻周面部选取采集点,进行外鼻指标测量。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后打印出预期鼻部模型,用于指导鼻缺损修复手术,并在术后再次测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指导鼻缺损修复手术,术后皮瓣均成活。鼻部形态于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形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三维激光扫描能精确完成对外鼻相关数据的采集,并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可视化模型,为鼻缺损修复术过程提供术前规划和术中指导,尤其是为皮瓣选择提供形态参考,提升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修复术 三维激光扫描 3D打印技术 术前及术中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飞 王凡 +3 位作者 王贺 李强 王柯蒙 李明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clinical stag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PCDR)是指已经出现了视网膜功能下降而尚未出现可见眼底改变的疾病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PCDR的研究进展,通过比较眼科临床参数、病理改变及其部分全身指标,... 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clinical stag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PCDR)是指已经出现了视网膜功能下降而尚未出现可见眼底改变的疾病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PCDR的研究进展,通过比较眼科临床参数、病理改变及其部分全身指标,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PCDR的诊断与病情进展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 视觉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测量辅助个性化全鼻再造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苹苹 郑万玲 +4 位作者 殷雅婷 王浩 魏韩笑 沈才齐 金培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通过3D测量正常人外鼻建立数据库为鼻缺损患者定制个性化外鼻,辅助术者进行全鼻再造手术,进而进行术后评估。方法 3D扫描受试者面部,测量鼻部相关指标建立数据库,术者参考正常人鼻部数据库为17例鼻缺损患者定制个性化外鼻,辅助其进... 目的通过3D测量正常人外鼻建立数据库为鼻缺损患者定制个性化外鼻,辅助术者进行全鼻再造手术,进而进行术后评估。方法 3D扫描受试者面部,测量鼻部相关指标建立数据库,术者参考正常人鼻部数据库为17例鼻缺损患者定制个性化外鼻,辅助其进行全鼻再造手术,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评估手术预期效果。结果右根翼距、左根翼距、鼻长、鼻基底宽、鼻宽、右侧垂直平分鼻唇线、左侧垂直平分鼻唇线、鼻高、内眦间距、面宽、口裂宽、面高、鼻面宽指数、鼻口宽指数、眶间-鼻宽指数、鼻面高指数等测量计算项目术后实际数据与术前个性化定制数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深术后实际数据与术前个性化定制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表明外鼻术后实际数据与术前个性化定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测量正常人外鼻建立数据库为鼻缺损患者定制个性化外鼻,可辅助术者进行全鼻再造手术,提高可预见性,使手术更为精准;还可进行术后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测量 数据库 全鼻再造 鼻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面部皮肤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相龙 陈文斌 +2 位作者 谢永峰 丁志龙 李雪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A-PRF联合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部恶性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癌术后需行全厚皮片移植患者8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A-PRF联合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部恶性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癌术后需行全厚皮片移植患者8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皮片移植,外加多层无菌辅料,n=40)和研究组(将A-PRF凝胶覆盖创面后,行皮片移植,外加多层无菌敷料包扎,n=4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手术后1月及3个月时患者的瘢痕评估(POSAS)得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5 d及21 d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PO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PRF联合腹部全厚皮片移植能够有效地修复面部恶性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 腹部全厚皮片移植 面部皮肤癌 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司明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玉伟 尹齐川 +4 位作者 郑万玲 王苹苹 魏韩笑 马志兵 金培生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96-398,513,共4页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皮瓣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地奥司明-I/R组(C组);A组不处理,B组、C组做缺血处理;C组术前2h以...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皮瓣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地奥司明-I/R组(C组);A组不处理,B组、C组做缺血处理;C组术前2h以地奥司明的混悬液150mg/kg灌胃,A组、B组术前2h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A组皮瓣形成34h后,B组及C组缺血10h,再灌注24h后,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组织1.5cm×2.0cm用于测定髓过氧化物(MPO)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术后七天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炎细胞浸润明显,C组炎性浸润轻于B组;B组MPO活性、LPO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B组GSH-PX活性、T-AOC明显低于A组、C组;B组皮瓣成活率明显低于A组、C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可减轻皮瓣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损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司明 缺血/再灌注损伤 皮瓣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雅婷 张爱君 +4 位作者 王浩 王苹苹 李健华 温敏敏 金培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8-143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辅助脂肪移植能够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但研究其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招...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辅助脂肪移植能够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但研究其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招募患者。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即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脂肪移植与单纯脂肪移植。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的面部皮肤质量,包括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紫质8个皮肤指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在皱纹和纹理方面改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斑点、毛孔及红色区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改善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在紫外线色斑、棕色斑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紫质未受研究对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血管组分能够提升脂肪移植在改善面部皮肤质量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组分 自体脂肪移植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 面部肤质 干细胞 移植物存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脂肪组织 组织移植 皮肤 面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低温保存脂肪颗粒作为皮下填充物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万玲 张爱君 +4 位作者 王浩 王苹苹 李健华 温敏敏 金培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6-1710,共5页
背景:在不添加保护剂的情况下,通过适宜冻存方法长期低温保存的多余脂肪组织能否直接二次移植,并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目的:应用梯度低温保存的脂肪颗粒作为皮下填充物的移植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背景:在不添加保护剂的情况下,通过适宜冻存方法长期低温保存的多余脂肪组织能否直接二次移植,并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目的:应用梯度低温保存的脂肪颗粒作为皮下填充物的移植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抽脂获取的脂肪颗粒在不添加保护剂的情况下,经梯度降温置于-80℃冰箱行冷冻保存,实验分组新鲜脂肪、冻存1个月组、冻存3个月组、冻存6个月组。8-10周龄SPF级裸鼠12只,体质量约20 g,由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各组脂肪颗粒同期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移植后第4,8周取出样本,比较各组移植物大体外观、质量、体积变化;通过细胞提取、MTT检测、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脂肪组织的成活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梯度低温保存后的脂肪颗粒在移植取出后均有脂肪细胞存活,且胞间可见新生血管生成。其中冻存6个月的脂肪颗粒移植效果甚至优于冻存1、3个月的脂肪。说明通过适宜的冻存步骤,未添加冷冻保护剂的脂肪颗粒经梯度低温保存可安全移植于生物体,并达到较满意的填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颗粒 低温保存 梯度低温保存 冷冻保护剂 皮下填充物 脂肪移植物 脂肪组织 移植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冬 张远贵 高新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738-37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取面积为5 cm×10 cm^9 cm×18 cm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18例。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胫骨中段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100%。随访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小腿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对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选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段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腓动脉皮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