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在“烧伤外科”教学体系中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孙勇 徐小清 +2 位作者 孟凡泽 陈海军 李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0期124-127,共4页
根据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表的重要讲话,结合烧伤外科专业临床知识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本科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各个教学过程环节和专业培训有机地充分融入“烧伤外科”教学体系中,深入挖掘... 根据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表的重要讲话,结合烧伤外科专业临床知识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本科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各个教学过程环节和专业培训有机地充分融入“烧伤外科”教学体系中,深入挖掘“烧伤外科”专业课内涵,探索实践课程思政与烧伤外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之路,将课程思政和“烧伤外科”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有效结合,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文精神与社会科学创新精神相结合的优秀医学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外科 课程思政 职业素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烧伤创面愈合中的蛋白质营养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勇 彭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68,共4页
创面愈合是指因多种致伤因素造成组织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与重建以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过程。创面一旦形成,全身和局部的代谢将迅速发生改变,尤其是创面局部的合成代谢明显增强,以满足创面修复所需。此时机体对营养物... 创面愈合是指因多种致伤因素造成组织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与重建以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过程。创面一旦形成,全身和局部的代谢将迅速发生改变,尤其是创面局部的合成代谢明显增强,以满足创面修复所需。此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营养成为创面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创面愈合 蛋白质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对瘢痕厚度、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洋 陶茂锦 王盼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烧伤后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脉冲染料激光...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烧伤后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治疗,持续2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状况、血流灌注、瘢痕厚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中瘢痕颜色、痛感、血管、厚度、瘙痒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世卫组织生活简易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可提高烧伤后HS治疗效果,降低mVSS评分,改善瘢痕厚度及血流灌注,减轻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自体脂肪移植 脉冲染料激光 瘢痕厚度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攀登 徐晓涵 +1 位作者 高新宇 李之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 目的:探讨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Pro),在10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对皮瓣及其轴形血管、穿支血管进行拍摄,并应用FLIR Tool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在术中对穿支血管及轴形血管进行验证,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有11处软组织缺损,均行皮瓣修复。热成像仪检测结果显示,8处皮瓣血供良好,3处皮瓣血供不佳。血供良好的8处皮瓣,术后观察到1处皮瓣出现部分坏死。血供不佳的3处皮瓣,术后观察到2处皮瓣出现远端表浅坏死,1处皮瓣术后血供好,未发生坏死。在此基础上计算热成像技术预测皮瓣坏死的敏感性为66.7%(2/3),特异性为87.5%(7/8),准确性为81.8%(9/11),阳性预测值为66.7%(2/3),阴性预测值为87.5%(7/8)。术前探测穿支血管16支,术中证实13支;探测10支血管链,术中证实10支血管链。结论:连接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术前探查血管穿支、血管链用于辅助皮瓣设计,术中术后监测皮瓣的皮温、血运以预测、预防皮瓣的坏死方面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可客观有效地辅助外科医生设计皮瓣、评估皮瓣血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技术 皮瓣 智能手机 围手术期 穿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联合单层人工真皮在肌腱或骨外露创面修复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徐晓涵 高新宇 李攀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探讨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行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患者共10例,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 探讨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行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患者共10例,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层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肌腱或骨外露的创面。结果 本组中8例患者修复效果好,达到治愈,皮片成活好,颜色红润,有效患者1例,经几次换药后创面愈合,无效患者1例,人工真皮出现感染,后经双层人工真皮覆盖2周后再次刃厚皮片移植后创面完全愈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植皮区及供皮区愈合好。结论 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VAC覆盖、二期单层型人工真皮合并自体刃厚皮片能够有效地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式负压 单层型人工真皮 刃厚皮片 肌腱或骨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冬 张远贵 高新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738-37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取面积为5 cm×10 cm^9 cm×18 cm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18例。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胫骨中段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100%。随访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小腿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对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选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段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腓动脉皮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修复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炜 李攀登 李之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修复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20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0例因体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鼻背中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唇沟筋膜蒂皮... 目的:探讨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修复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20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0例因体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鼻背中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来修复鼻背中下部缺损区。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2~12个月,皮瓣厚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筋膜蒂皮瓣血运可靠、供区隐蔽,是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逆行皮瓣 隧道转移 鼻背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治疗方案在糖尿病足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经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外观修复效果、创面面积及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外观修复效果、创面面积及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换药治疗方案,试验组患者接受负压引流治疗方案,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足外观修复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4周后创面面积,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足外观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换药次数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创面面积均显著缩小,且试验组患者治疗3、4周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提高修复效果,缩小创面面积,减少换药次数,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引流技术 修复效果 创面面积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程洋 陶茂锦 王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换药次数、清创时间、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程度、炎症因子、疼痛评分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创面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清创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可提升慢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其换药次数减少,清创时间、愈合时间变短,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改善,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创面修复 疼痛评分 创面愈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烧伤创面愈合中的葡萄糖代谢以优化营养治疗策略
10
作者 孙勇 彭曦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皮肤烧伤后,机体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创面愈合。在此过程中,蛋白质合成代谢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而葡萄糖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危险因... 皮肤烧伤后,机体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创面愈合。在此过程中,蛋白质合成代谢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而葡萄糖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对烧伤创面愈合不同阶段葡萄糖代谢特点、葡萄糖代谢对创面修复调控作用和烧伤患者葡萄糖供给策略的研究,以正确认识葡萄糖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修复 葡萄糖代谢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攀登 沈国良 +1 位作者 张远贵 李之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用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1—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膝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缺损面积4cm×3cm~9cm×6cm。设计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 目的探讨用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1—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膝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缺损面积4cm×3cm~9cm×6cm。设计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创面,根据术中所找到穿支的数量和位置调整皮瓣的大小及位置,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4cm×1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本组4例患者皮瓣以2条穿支为蒂,2例患者皮瓣以1条穿支为蒂,2例患者皮瓣以3条穿支为蒂。本组患者术后72h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周供区及受区伤口愈合。随访1~6个月,皮瓣血运、外观、色泽良好,膝关节屈曲、伸直功能较佳。结论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质地及厚薄均接近膝前区皮肤、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效果较好的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随意穿支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攀登 陈润芳 +3 位作者 张远贵 李之华 段冬 高新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疗效。方法将嵌甲性甲沟炎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拔甲+局部切开换药治疗。治疗组予以甲床、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拔甲术、甲沟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疗效。方法将嵌甲性甲沟炎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拔甲+局部切开换药治疗。治疗组予以甲床、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拔甲术、甲沟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及伤口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母质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疗程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甲术 甲沟炎 嵌甲 甲沟重建 甲床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 被引量:19
13
作者 段冬 高新宇 张远贵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800-802,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患者36例,行VSD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治愈时间1...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患者36例,行VSD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治愈时间16~26d。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结论 VSD联合网状中厚皮移植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能充分进行创面冲洗,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植皮术 大面积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Livin、Smac在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陈润芳 李攀登 +1 位作者 张远贵 张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Livin和Smac在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LivinmRNA、SmacmRNA和蛋白在20例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 目的研究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Livin和Smac在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LivinmRNA、SmacmRNA和蛋白在20例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以上2种组织中LivinmRNA、Smac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中Livin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血管瘤中Smac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结论Livin基因高表达可能抑制了Smac基因表达,从而导致了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最终导致了血管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增生期
原文传递
肾上腺素能β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攀登 段冬 +3 位作者 高新宇 吴炜 李之华 张远贵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40-104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β1、β2和β3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婴幼儿血管瘤(实验组)、20例正常皮肤(对照组)标本组织中肾上腺素能β受体各亚型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肾上腺素能β2受体阳性表达率8...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β1、β2和β3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婴幼儿血管瘤(实验组)、20例正常皮肤(对照组)标本组织中肾上腺素能β受体各亚型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肾上腺素能β2受体阳性表达率85.0%(17/20),高于对照组的10.0%(2/20)(P<0.05)。两组标本均未见肾上腺素能β1和β3受体的表达。结论肾上腺素能β2受体特异高表达于婴幼儿血管瘤,有可能成为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肾上腺素能Β受体
原文传递
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推进修复胸壁区较小创面6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冬 李攀登 +1 位作者 李之华 张远贵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659-660,F0003,共3页
目的分析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推进修复胸壁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胸壁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其中外伤4例,皮肤肿瘤2例。缺损面积6.0cm×4.0cm^14.0cm×9.0cm。采用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推进修复,皮瓣... 目的分析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推进修复胸壁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胸壁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其中外伤4例,皮肤肿瘤2例。缺损面积6.0cm×4.0cm^14.0cm×9.0cm。采用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推进修复,皮瓣面积7.0cm×5.0cm^15.0cm×10.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6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及供区均一期愈合。随访1~8个月,皮瓣血运佳,色泽、外观良好。结论自由设计的穿支为蒂V-Y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供区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胸壁区较小创面较好的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